《锦衣风流全集.com》第618/620页


戴素儿忙道:“你别急,昨晚太医院便派来了太医瞧了,太医说没什么大碍的,只是震动了耳鼓罢了,静养恢复便会恢复听觉,不会变成聋子。你这一身满是血污和汗渍,洗了澡再去吧,奴家也不能蓬头垢面的见人啊。”
宋楠耐着性子草草洗了澡换了衣服,到了庭院之中,戴素儿已经梳洗完毕,和婉儿立在院子里等他,宋楠二话不说往外便走,戴素儿急忙跟上,一路上宋楠疾步如风,戴素儿几乎是一路小跑才追上来。
来到陆青璃的住所前,宋楠放慢了脚步,轻轻掀了帘子步入房中,屋子里还亮着烛火,两个人影见宋楠进来,同声啊了一声站起身来,那是叶芳姑和朱凤桐两人。两人居然一夜未睡合衣坐在这里守护,双眸中皆有血丝。
宋楠朝她们点点头,上前轻轻捏了捏两人的手,便走到床前,轻轻撩起帐幔;只见陆青璃和杨蔻儿一对俏丽的面容并头而卧,正睡得香甜,就像一对娇艳的鲜花般可爱。
两人的耳朵上都裹着棉绒套,为了避免再一次受到伤害,只能暂时不让任何声响冲击她们的耳鼓,二人也暂时成了聋子了。
宋楠伸出手来,轻轻在两女脸上摩挲,两女睡梦之中似乎有所感觉,均将脸依偎着宋楠的手,脸上露出微笑来。
宋楠叹了口气回转身来,轻手轻脚的出门,叶芳姑和朱凤桐也跟了出来,到了外边院子里,不待宋楠发问,叶芳姑便道:“太医说无大碍,不会变成聋子的,只是将来听力会受到影响,恐没以前那么灵光了。”
宋楠长叹一声,这个结果他自然是知道的,震破了耳鼓虽然可以恢复听力,但将来必是有后遗症的,心中愧疚之意实难以言表,自责道:“因我之故,竟让她们受到伤害,我真是太混蛋了。”
朱凤桐安慰道:“你莫如此,将来慢慢会恢复的,你若因此心情不好,恐也会影响她们的心境,她们昨夜还说,你见了她们定会夸赞她们一番呢。”
宋楠默默无语,陆青璃和杨蔻儿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虽不能说没有偷偷建造的那铁战车相助昨夜自己便会束手无策,但毕竟加快了事情的结束,也省的煎熬数日待江彬和许泰的大军抵达了。大军起码要到今天夜里才会
有先头部队抵达,亦即是说没有两女的铁战车相助,此刻自己恐还在皇宫中被困着,或许已经被逐出皇宫也未可知。
“她们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绝不愿让她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我会请遍天下所有的名医来助她们康复,今后这样的事情再不能发生了。”
戴素儿朱凤桐叶芳姑三人默默点头,她们都明白宋楠是什么样的人,他所做的一切本就是不想家中人和自己受到伤害,他绝不会以损害身边人为代价获取其他。
“我这便要去宫里了,皇上大丧的事情还需我去主持,等她们醒来,你们告诉她们,我感谢她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晚上我回府再来看她们。”
“知道了。你去吧,一切小心。”叶芳姑轻声道。
宋楠叹了口气道:“你们也睡一会去,莫熬坏了身子。”
朱凤桐道:“奴家回家去洗浴休息,莫若奴家陪你一起走吧。”
宋楠上前来搂了搂叶芳姑的腰身拢了拢她的秀发,轻声道:“家中一切你要担当,母亲那里代我告罪,忙完了这段大事,我便陪你们天天在家喝酒唱曲,共享天伦之乐。”
叶芳姑一笑道:“莫要担心,安心办朝廷大事吧,家中有我们呢。”
宋楠点点头,回身举步朝外行去,朱凤桐朝叶芳姑和戴素儿微微一福告辞,叶芳姑和戴素儿忙敛琚垂首还礼,抬头时,朱凤桐的背影已在院子之外了。



第八七零章 大结局(三)
车马粼粼,从菜市大街上了永定门大街,一路朝内城行去。
宋楠没有骑马,而是和朱凤桐共乘一车。两人都沉默着,宋楠的眼睛看着车窗外的大街,锦衣卫亲军和团营兵马正全副武装封锁街市,确保京城中再无昨日之事的余波,宋楠昨夜虽当众宣布既往不咎,但其实相关的搜索和抓捕之事从来就没停止过,宋楠也无意制止,这一切都是必须要做的,光是惩办杨廷和一个人是不够的,还要将其边边角角根根系系尽数挖掘出来,就算是饶恕他们,也要让他们发出弹劾杨廷和的声音。
朱凤桐的双目却是一直看着宋楠的侧脸,眼神中情绪复杂难明,既有爱恋纠缠,又似乎有些愁云聚集。
终于朱凤桐打破了沉默,轻声叫道:“宋郎。”
宋楠转过头来,看见朱凤桐眼中复杂的情绪,展颜一笑伸手握住朱凤桐的手道:“怎么?”
朱凤桐纤手反握宋楠的手,轻声道:“宋郎,奴家本不怪多嘴相问,但奴家心中甚是担忧和不安,可否……问郎君几句?”
宋楠微笑道:“有何不可?问吧,有什么想问的便直接问。”
朱凤桐臻首轻垂,终于鼓足勇气问道:“宋郎,对大明朝的未来,不知你有何想法?我知道,其实你骨子里并非是热衷权势之人,但现在你已经是万人之上,除了达成你对康宁公主的承诺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么?”
宋楠沉默片刻低声道:“不瞒你说,我走到今日这一步,固然是为了兑现曾经的诺言,但其实我也是一步步被推着走到如今;今日这种情形我也从未预料到。我没料到皇上会这么快便驾崩,也没料到为了新皇的人选,杨廷和会和我闹到兵戎相见,皇上尸骨未寒,我们却大动干戈,这不是我的胜利,而是大明朝的悲哀。”
朱凤桐轻声道:“然则……既成事实,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宋楠盯着朱凤桐一双秀目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的疑问怕也是很多人都想问的,很多人都在想,大明朝已经不再是大明朝了,新皇即位之后也只是我扶持的傀儡,而我宋楠则是把持朝政的权臣,从此之后,这天下便是我宋楠的天下了,是么?”
朱凤桐不答,但她的表情显然是肯定了宋楠的说法。
“不仅是臣民百姓们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皇上临终之时跟我有过长谈,他要我立誓绝不攫取大明江山,不生叛逆之心,可见,皇上都是心中有隐忧的。但皇上还是在遗诏之中将辅佐新皇的重担交给了我,可见在这件事上,皇上对我的了解胜过天下所有人,甚至包括我的家人,也包括你。”
朱凤桐惶然道:“宋郎,奴家不是那个意思,奴家的本意是想提醒你一句,自古以来权臣终归没有……没有什么好下场,虽然一时得势,但难免会有清算的一天。奴家想告诉宋郎,以后即便权柄在握,行事也当细思慎行。对不住,奴家说话可能不中听,但这是奴家很想对你说的话,你知道奴家极爱宋郎,爱之深,关之切。或许是奴家多嘴了,请郎君切勿生气。”
宋楠微笑伸手,将朱凤桐搂到怀中,在她脸上轻轻一吻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真把我当成是太上皇么?跟我说话也这么小心翼翼诸多忌讳?在宋府之中,怕是只有你能跟我说这些事了,你本王府郡主出身,是个有见识的人,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你这是为将来担忧呢,也是为我好,我生气作甚?”
朱凤桐将头埋在宋楠的怀中低低道:“你明白就好,奴家确实很是担心,如今你手握重兵,爵高官显,一切于你有利之时,朝中百官固然不会对你做些什么?而且,按照皇上遗诏之命,你不得不在新皇亲政之前掌握朝政大事,事实上.将来朝中之事无论对错都将归于你身。将来有一天,皇上亲政,这些事都会清算,朝中百官也会蜂拥而上,墙倒众人推,奴家担心的便是这些。这些你考虑过没有?”
宋楠哑然失笑道:“你这些话说的我云山雾罩,在你内心之中,是否认为我今日所为之事是一场叛逆之举?”
朱凤桐忙道:“不是不是,奴家岂有此意?”
宋楠道:“那你为何说出什么将来的清算?”
朱凤桐红着脸道:“奴家之意是……是……”
宋楠一笑柔声道:“我来替你回答吧,其实清算本无理由,新皇亲政第一个矛头便是我,这无需任何的理由,任何一位皇上都不愿意朝中有一位凌驾于他之上,掌握全面朝政的权臣存在,无论他是否都朝廷有过何种经天纬地之功,只要这个皇上想成为皇上,首先要做的便是扳倒此人。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白了,不杀权臣,新皇何以立威,何以掌控天下?”
朱凤桐点头道:“奴家正是这个意思,你既知如此,便知我因何而今日多言了。”
宋楠轻抚她的脸蛋微微道:“我答应了皇上要辅佐新皇直到他亲政视事,将来的事情谁也难以预料,其实保全自己也非没有办法,我若不惧天下之口,便很多办法都可用,我并不担心将来。”
朱凤桐轻声道:“奴家知道,你完全可以让皇位上坐的那个人听话,朱氏子孙谁都能坐那个位置,就看你选不选他,但那样一来……”
宋楠接口道:“对,那样一来,我便成了真正的大明逆臣了,我自然有权力去选择一个毫无反抗之力的皇上,但我不会那么做,也不可能那么做。我不会去做乱臣贼子,因为我和皇上之间有个承诺,我对承诺的态度你是明白的,无论大小,但我承诺之事,我必要做到。”
朱凤桐微笑道:“奴家知道,郎君是一诺万金之人,这一点凤桐领教过,我想宫中的康宁公主也正是知道郎君的诺言一定会兑现,才会一直坚信会有今日而苦苦等待的吧。”
宋楠转头看向车窗之外,淡淡道:“凤桐,今日你既然谈及这些事情,我便告诉你我心中所想。我根本没考虑将来如何,也没去想八年十年以后的事情;我承认我不是个可以罔顾个人生死荣辱之人,但我也不是个自私自利被名利所缚之人。打我从蔚州来京到现在,八年多的时间,我见识了许多的事,也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最初我固然是为了个人的成功,为了光宗耀祖娇妻美妾而奋斗,但涉足越深,我的心便越是不能心安理得。大明朝到了今日,如果再无人为国家的将来担忧,而只是为了个人的将来担忧的话,大明朝再难中兴。”
宋楠吁了口气,转头看着目光炯炯的朱凤桐,朱凤桐紧紧抱着宋楠的臂膀,目光迷离之中,听宋楠继续说道。
“一朝兴衰事小,但所涉甚大,苦的是百姓,苦的是天下人。你若见到千里无人烟的残垣废墟,你若见到寒夜街头饥寒倒毙的褴褛之民,你若见到夕阳下青草山坡上的枯骨遍地,便会生出和我一样的感叹。我既然置身于大明朝,又身居如今之位,我便不能不考虑改变这一切。我不能去考虑将来会如何,我已暗中立誓,在新皇即位亲政之前的这八.九年时间,必利用手中的权力改变大明朝的现状,最起码也要让天下太平,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不再颠沛流离,不再遭受战乱涂炭,让他们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些事近一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我知道自己已经摆不脱这种责任感,我若是升斗小民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便罢了,谁要老天爷将我摆上了这个位置,那么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朱凤桐面色变得绯红,呼吸也急促起来,双目迸发出异样的神采来,和宋楠对视良久,终于轻声道:“凤桐没有看错人,凤桐知道宋郎绝非常人,宋郎,将来无论发生何事,凤桐都会在你身边,生则同生,死则同死。”
宋楠哈哈一笑,在她丰.臀上捏了一把道:“我还想活到寿终正寝呢,什么生啊死的,晦气晦气。明时坊到了,你到家了,我下车进宫去,迟些来见你,待朝中大事安定,我便八抬大轿来娶你进门。”
朱凤桐点头答应,宋楠起身要下车,朱凤桐忽道:“宋郎。”
宋楠扭过头来,朱凤桐伸手搂住他的头颈,一张柔软火热的嘴唇亲吻住宋楠的嘴,宋楠回身抱紧她,狠狠亲吻一番,才下车骑马飞驰而去。



第八七一章 大结局(四)
大明正德八年三月初六,正德驾崩的第三天清晨,京城内外丧钟齐鸣,按照《大明会典》《大明集礼》等大明律法,在京勋戚官员以及王孙公主命妇等均着素色丧服,男子带乌纱帽、配黑角带、着麻鞋,女子着丧服去首饰,一并从西华门入宫哭丧。
乾清宫为皇帝灵柩停放之所,数千人从西华门外哭声震天的进宫拜祭,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行四跪拜之礼;于此同时,在京城派往各地的报丧官员主持之下,京外官员也一律丧服黑角麻鞋乌纱,率当地官绅百姓设香案祭拜。
无论正德生前如何,他毕竟是大明皇帝,是所有官员百姓的主宰,他的大丧乃是举国之事,谁也逃脱不了,也无法逃脱。
巳时正,皇帝灵柩出殡大葬,送葬的队伍逶迤十余里,吹吹打打,哭哭凄凄将正德的灵柩送往京郊昌平长寿山,从即位时便开始营造的正德的陵墓康陵业已基本完工,正德的灵柩便安葬在这里。
虽然从今日起,按照礼仪,举国上下还要继续服丧二十七日,全国范围内也禁止婚嫁娱乐之事,身上的丧服也要穿到服丧之日满才能脱下,但皇帝下葬之后,朝廷机构便要开始正常的运转,一切也要走上正轨。
正德八年三月初九,正德驾崩后的第六日,英国公张仑和内阁大学士杨一清从饶州府将淮恭王朱载坮迎接进京,随朱载坮进京的还有淮王妃刘氏以及淮王府中少量的亲眷,连仆役婢女婆子老奴加在一起不超过五十人,足见这淮王府其实已经没落了。这并不稀奇,很多朱氏子孙,随着和太祖血脉的相隔甚远,家道也在逐渐的没落,很多人甚至已经像寻常百姓一样的开始生活,做生意重地当小官吏的都有,也并非全是荣华富贵之家。
宋楠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未来皇帝的到来,未来的皇帝朱载坮坐在马车内,七岁不到的他面对如此大的场面显然有些慌张,不时的朝身后面带黑纱的一名女子身上靠。那女子显然便是淮王妃,未来皇上的母亲了。
宋楠等人上前参拜已毕,朱载坮固然是无法对答,那淮王妃也只是点头摇头,似是长途跋涉极为疲劳,又或者是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宋楠也不难为他们,命人接入宫中,吩咐张永好生的伺候,命礼部官员协助内监教他们宫中的礼节以及即将到来的登基仪式。
由于尚在服丧期间,登基之礼显然不宜太过喧嚷,宋楠和群臣商议的结果是简朴隆重便好,另外也要越快越好,国不可一日无君。

当前:第618/6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