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历险记全集》第82/124页


来迟了,来迟了。信子听小尼姑们说,雷雨曾委托两个清纯的小兄弟在淅淅沥沥的风雨中,在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中,渡过了整整五个春夏秋冬,守候着信子的到来。

来迟了,来迟了。

因高华战死在可怕的金银岛......两个小兄弟万般无奈,才洒泪离开这里。

怨天?

怨地?

怨严父?

怨慈母?

五年来,众亲用多少善意的诺言骗了自己,误以为雷雨已死,沉睡在深深的海底。在梦中,信子常常见他变成一条美男鱼,常年守在水晶宫的大门口,望眼欲穿等候信子的到来。他渴望信子早日化作美人鱼,与他相聚在海底。

唉!信子轻轻地叹了一声。

仙人台,我去迟了,只因为父母拦,众亲挡,病床又紧紧捆了我的伤体和手脚。

一个姑娘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为情所累,无靠无依,生也难啊,死也不易。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尼姑庵的住持人--白发苍苍的张爱华,收留了浪迹天涯苦命的信子。她深深喜爱信子的文静、清纯和娇美,她敬重信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不渝。

此时此刻,信子已将心中那个仁慈的上帝抛到了九霄云外。

佛教信徒张爱华博学清高,对一部《圣经》苦读十遍,得出的结论是: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是四十个文人学者心血的结晶。它以上帝悄悄话展现在数以千计、万计、亿计人们的面前,影响之大,古今罕见。

纵观全书,它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它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欺世盗名,伪善丑陋的一面。如果,取其精华,弘扬人类美德;去其糟粕,舍其不好的一面,它不愧为一部鸿篇巨著,千古难得的好书......

信子听得入迷,内心对张爱华博大精深的叙说非常佩服。白发老人张爱华过去是何许人物?这对信子来说,还是一个难解的谜。

张爱华生于1790年是乾隆年间,白莲教分舵主XXX的妻子。1804年,XXX在无定河畔与清军一场血战中壮烈牺牲。空留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千古悲叹。

在古庙后院有一个小小的阁楼,阁楼四周的围墙上爬满了开着蓝色喇叭状小花的葛藤,爬满了粉红色蔷薇花的枝枝蔓蔓。

曲径通幽。院里处处是月季花、玫瑰花和美人蕉。一阵风过,院内弥满花香。

信子搀扶张爱华,过花径、上阁楼,边走边亲亲热热地交谈着。

阁楼,上下三层。八角形的顶部、飞檐、高脊,金碧辉煌。一至三屋有环状长廊,围住圆形的三间大小不同的藏书室。这里,处处雕龙,画凤,小巧玲珑、古色古香。

在最上屋,房间虽然很小,但清静典雅。这里的书柜、书桌和两把靠背椅,都是红色的古老精雕的家具。一张带蚊帐的小床,更是古木匠的杰作:小巧而美丽。

张爱华领信子,气喘吁吁地来到这里,分别坐在两把古椅上。

张爱华指着书柜上的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说:“有这些天文地理、经书、史书、古今名著伴你生活……我相信你能从中学到好多的东西。

在这小小的书室、卧室里,张爱华听信子讲了许多有声有色、悲欢离合的故事:

《海鸥号》徐徐开来。《两条美人鱼》、《缠缠绵绵的爱》、《海啸》等离奇古怪的故事,使张爱华,因为皈依佛门,庭院深锁,心静如一池秋水的心海,又掀起层层涌浪。特别是得知众人,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历程,茫茫心海,风起云涌,更掀起阵阵狂风巨浪,久久难以平静。

弯弯的月牙儿,慢慢爬上清冷的夜空。几点寒星在白色透明的云海浮浮沉沉。

在敞开的小窗子下面,在长方桌上,放着一架深红色的古筝。信子摆好椅子,坐在古筝前,轻轻地弹唱着李清照留下的一首凄美的小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琴声低沉,九曲回旋。倾诉了信子一个人,独守闰房,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态。

情为何物?众说纷纭。

有人说,情是恨,情是爱,情是思念,情是祸害,情是喜,情是哀,情是迷蒙的烟雨,情是永恒的缠绵和期待。

当前:第82/1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