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全集》第752/777页


朱熹道:“朱执政是臣五服内的族叔,先圣是臣的族姑母!”

竟然和赵桓还沾着亲戚关系,一个远房侄子,大儒朱熹?

人世间的事情如此奇妙,造化弄人,诚不我欺也!

龙颜大悦,吩咐朱熹平身,要亲自看一看朱熹发明了东西。这是一件电报机的雏形,听朱熹的介绍,赵桓立即得出了以上的判断。

“火车在运营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在先生的指导下,臣有幸参加了相关项目的研究。臣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只要通过电流,它就能吸起铁片;切断电流,铁片就会自然落下来。臣把这种东西命名为电磁铁,臣当时就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如果能够做到,即使远隔千里也能瞬间实现信息的传递,可不是比火车跑得快吗?”

赵桓想了想问道:“如何利用这个想法实现信息传递?”

“这个问题困扰了臣两年的时间,一直得不到突破,还是朱执政的一句话,将臣从迷茫中拉了出来。执政说,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不同的数字,如此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臣心中狂喜,立即着手进行试验,效果非常好。”朱熹面貌清秀,俨然谦谦君子,最难得是年轻,今年不过二十一岁,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赵桓频频点头:“是啊,通过编码,将数字对应上文字,就可以实现瞬间通信了。”

“东京大学集中了几十人共同努力,这才完成了编码的工作。众所周知,汉字由许多偏旁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汉字多达六万字,常用的不过一万个左右,臣等采用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恰好可以把数字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四码电报。”

赵桓很是拍了拍朱熹的肩膀,连声赞道:“好好好!朱熹不错,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创举,将对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们在造福人民,也在创造历史啊!”

而后,转身对墨问虚说道:“你会同工部立即研究一个方案出来,迅速铺设电报专用线路,传朕的口谕给宰执,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迟误!”

“是,臣遵旨!”

赵桓在于相关人等谈话的时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电报好是好,但是必须通过线路才能实现,如果不需要线路就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岂不是意义更大?

墨问虚喃喃道:“无线通信?”

赵桓看得出,这个东西还太过超前,朱熹、王岩等人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

天色将晚,赵桓离开研究院的时候,已经上了马背,似乎遗落了什么东西。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墨问虚等人跪倒叩头,赵桓茫然四顾,到底忘了什么?

忽然,发现了角落中的一个石头墩子。对,就是它!

赵桓提马来到近前,仔细观瞧: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似乎是……

“这是什么?”

王岩连忙答道:“这是研究院的工匠正在试验的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建造房屋,他们把这种东西戏称为‘水泥’!”

水泥?难道水泥都出来了?

四四方方一个水泥墩,大概一尺半见方,赵桓将夷腊葛唤到身前:“试试它的硬度!”

夷腊葛亲自从虎贲手中取过一把大铁斧,颠颠分量,差不多有三十斤。来到水泥墩前,摆好架势,双手握斧,大喝一声:“开”,猛地劈了下去。

“当”地一声,斧头脱落,夷腊葛手中只剩下一个木把儿,水泥墩上面是一道寸许深的浅沟。

夷腊葛讪讪地说道:“启禀陛下,这东西够硬!”

墩子的硬度经受住了考验,就看生产是否容易了。对于现在的大宋,水泥和电报一样重要,有了电报,赵桓可以遥控整个帝国;有了水泥,可以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建设横跨黄河、长江的桥梁,能够通过火车的桥梁!有这样的几座桥梁,国家的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经济、军事上的意义能以估量。

赵桓下马,又端详了一阵儿,道:“将造这个墩子的人叫来,朕要问话!”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子,年纪在十七八岁,个头不高,穿一身粗布衣服,走到皇帝陛下身前的这段距离对于他来说似乎是那么漫长,需要用尽全身之力,弄出一身的透汗才能完成目的。

“小的楚金山给官家叩头!”浑身直哆嗦,真是难为了他。

“平身!抬起头来!”赵桓语气尽量缓和一些,免得吓着楚金山。

楚金山抬起头,迅即放下,根本不敢与官家对视。

“做这个墩子的原料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俺阿翁、阿爹都是做瓷器的,所以小的烧东西还成。有一次,在窑里剩下了一些烧制过的石灰石和泥巴,小的把把它们磨细,浇上水想做些小玩意拿回去给弟弟妹妹们玩。不想它们很快就粘在一起,过一会就变成了和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很可惜,小的忘记了他们当初的比例,也不知道烧制了多少时间。知道需要这种东西造房子,小的就一点一点实验,做了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弄出来和原来一样的东西。”

当前:第752/77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