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天唐全集.net》第198/311页


看着李渼离去的背影,陈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李渼能够察纳雅言,且事事谦逊懂得取舍,这正是作为有道明君的基本条件。当日陈浩在宫中应李忱的要求替其诊断了病情,得出的结果便是毒已深入骨髓,恐怕已然时日无多。如今宣宗李忱其余皇子皆是年幼,且又独喜雍王李渼,因此这也将预示着,李渼将要成为的大唐皇帝。故此现在只待宣宗李忱将逼宫谋逆一干人等问罪,一切也将会尘埃落定。一更。--by:89|10054299-->

第四十七章 太子少傅

第四十七章太子少傅
至于参与叛乱的崔式等人,李忱却没有那么好宽容。虽然崔从已在乱军之中被杀,但是崔式与一干崔家子弟仍旧活着,于是传旨将以崔式为首的一群祸首斩首示众,其余人等皆流放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圣谕纷纷而下使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曾经这些文武大臣大多数皆是与崔家有着联系,因此生怕李忱一怒之下将其一并问罪。
当然有惩处自然也有封赏,在此次平叛之中除了高崇文、柳公权二人功不可没之外,李忱特意封赏了仆固俊。基于仆固俊生擒李凗与崔式二人,为平叛立下丰功,故此李忱对仆固俊赞赏有加,封为明威将军。李忱觉得这还不够,于是便予以仆固俊丰厚的赏赐。
仆固俊刚满二十岁便已经官居从四品武职,可是让不少人为之艳羡。但是仆固俊虽是神情激动,但是却并未有自满,而是在看向陈浩之时眼中尽是感激之色,他知道如今的一切皆是陈浩所给予的。虽然如今与郡王府的门户之间仍旧有些差距,但是仆固俊坚信,跟着陈浩身边一定会得偿所愿。
见仆固俊激动的神色,于是露出会心的一笑。陈浩知道仆固俊虽是钦慕郡主高兰芝,但是苦于身份悬殊常以此为憾。因此陈浩才会在当夜命令仆固俊捉拿敌首,如此一来待平叛之后定会得到宣宗李忱赏识,到时候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仆固俊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因此才会异常的勇猛异常力冠三军。
俗语有云君子有成人之美,陈浩觉得有必要好人做到底。想到这里将目光瞥向一旁的高崇文,思忖待散朝之后得跟这位南平郡王商量一番。如今仆固俊已经官居四品,此等身份迎娶郡主高兰芝虽然有些牵强,但是由他出面应该不成问题。
封赏完所有人之后,李忱当即册封雍王李渼为储君,择日入驻东宫。自此李渼由驻地藩王成了当朝太子,这让以往跟随前太子李凗的群臣不禁为之哀叹。当初在帮助李凗对付李渼的事情上,他们或多或少的出了不少力。时至今日李渼一飞冲天,为防止李渼发难,于是纷纷在思量往后该如何迎合这位新太子。
这时安静的宣政殿上,李忱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接着将目光落在了陈浩身上:“陈爱卿听旨!”
陈浩闻听此言不禁眉头为之微蹙,方才几人封赏皆是口谕,为何到了他这就成了圣旨。这一微妙的变化,让陈哈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于是郑重的移步上前躬身一礼道:“微臣在!”
这时李忱手中紧紧的攥着汗巾,旋即微微打开垂目一瞥,洁白地汗巾之上已有点点殷红。李忱无声的合上双目,扬手示意一旁的王公公宣旨。王公公施身一礼点头称是,随后缓缓打开圣旨宣读起来。陈浩在殿上听得仔细,其圣旨的大致意思是在讲述他这些年来的功绩,如今又是平叛有功,于是特赐封他为刑部尚书,另特封太子少傅。
这道旨意一出可是震惊了不少人,即便陈浩也是心头为之一怔。要说这刑部尚书一职,陈浩觉得倒是未有不妥。毕竟当初前往东都就职之时,李忱就曾有意委任他刑部尚书一职。但是这太子少傅一职却是让陈浩始料未及,这一职务虽然牵扯朝政甚少,只是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但是这从二品的品阶却是凌驾于三品宰辅之上。
陈浩震惊之余将目光移到了,如今已是太子的李渼身上,见李渼此刻正一脸笑意的看着他,陈浩顿时心中明悟了许多。于是心中甚是无奈的微微讪笑,继而恭敬尊呼:“微臣领旨,谢主隆恩!”
就这样一切的事情皆以尘埃落定,李忱自此便不再过问朝政,遂将一切事情交予李渼处理。如今朝堂之上在清肃崔党之后,已然使得朝堂官员锐减。虽然之后将外任的白敏中与魏谟召回朝中,但是此次锐减的空缺一时之间无法填补,于是陈浩便举荐了当年与之结义的五人入京为官。
如今朝廷之中崔党亦不复存焉,使得整个朝廷上下一番清明。但是一支以令狐绹为首的新兴势力,正在慢慢的在朝廷滋生蔓延。虽然李渼也很不喜欢令狐绹这个人,本应找个理由将其逐出朝堂,但是宣宗李忱却突然下了一道旨意,严明令狐绹乃是股肱之臣不可贬。这倒是让李渼心中甚是郁结之余,但是却对令狐绹无可奈何。不过陈浩在得知此事后,只是轻轻一笑未有多作言语。
秋风落叶入寒枫,添了秋意,多了几分感触。此刻他很想知道河西伊州的近况如何,因为根据之前的消息,如今河西又有刀兵之争。
在陈浩离开河西不久后,河西节度使张议潮便征调各州兵将,随后兵分三路准备一举歼灭党项人与吐谷浑。一直以来河西四周环敌,西面有吐蕃占去半个河西之外,北面有回鹘,南面有党项,东面则有吐谷浑。如今回鹘残部已然陈浩收编,以确保北面得以安宁。于是张议潮便决定调集各州的兵马,欲要将吐谷浑与党项人所占领的领土收复。
此次动兵张议潮志在必得,于是率领归义军杀向敌阵。作为伊州的驻军首领,屠狼所率领伊州兵将自然也在其中。三路大军张议潮率领的归义军为中路,屠狼所率领的伊州狼骑,与张淮深所率领的铁甲军分为两翼向敌军深入。由于准备充分兵锋势如破竹,张议潮看着逐渐龟缩的敌军仓皇逃窜,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然而让张议潮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断送了他的性命。一更。--by:89|10054300-->

第四十八章 河西惊变

第四十八章河西惊变
党项与吐谷浑等部众,见张议潮来势汹汹自然不会死拼力抗,于是仍旧使用习以为常的游击战术。但是却未曾想到张议潮已有准备,早就兵分三路予以围堵,势必要将党项与吐谷浑残部一举歼灭。其后果不其然,党项与吐谷浑兵将被打得纷纷溃散逃窜,其后由于屠狼与张淮深率军两面夹击,使得两大部落向鄯州境内龟缩。
见敌军已成颓败之势,张议潮的心也安定了不少。就在张议潮传下将令欲要三面同时夹攻鄯州之时,却不料意外发生了。原来此次中军先锋乃是张议潮之子张怀鼎,张怀鼎闻听张议潮欲意三面同时夹击拿下鄯州,他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思忖如今敌军已成败局又何必劳师动众,与其这等大功被张淮深所占,不如自己领兵平了鄯州独占功劳。如此一来也让父帅瞧一瞧,除了他的侄儿张淮深骁勇善战,他的儿子也可以独当一面。
一直以来张怀鼎都是被张淮深的声望所湮灭,他这个节度使之子俨然成了一种摆设。即便做父亲的张议潮在行军打仗上,也多是器重与依赖张淮深这个侄儿。这让一直孤傲的张怀鼎很是不服,论武艺他不逊色于任何一人,为什么父帅只看到侄儿张淮深而看不到他这个亲子。
也正因为咽不下这口气,因此在平日里张怀鼎也是多番与张淮深较劲。此次战役张怀鼎便毛遂自荐担任中军先锋,行军而来所向披靡攻营拔寨势如破竹。张怀鼎所做的一切,只为证明他毫不逊色于张淮深。也正因如此张怀鼎才决定未与父帅禀明,便亲率先锋兵将势必要直取鄯州,因为张怀鼎知道此事若是被张议潮所知,张议潮定然不会答应。
张怀鼎率领两千兵将直逼鄯州,一路奔袭如入无人之境,一直追击敌军于荒凉的湟水县外。见敌军已是苟延残喘已无抵抗之力,于是率军欲要直取湟水县。此间有副将出言劝阻以防有诈,但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张怀鼎又岂会听得下去。如今兵锋正盛胜利就在眼前,张怀鼎又岂会在此刻望而却步。
于是一声令下率军长驱直入,敌军一遇归义军便仓皇溃散,这让张怀鼎更加信心十足,因此不消片刻便攻入湟水县。待张怀鼎进入城内却发现城内荒凉的空无一人,这让张怀鼎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而就在这时湟水县城外传来阵阵的马蹄声,待张怀鼎立于城头举目望去之时,吓得他是瞠目结舌呆立当场。
湟水县城之外已然布满了敌军,黑压压的一片已然了无边际。张怀鼎抬眼望去敌军个个精神抖擞毫,丝毫无之前所见的那般颓丧。这支军队所散发的杀气,让张怀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俗话说的好,人若过万无边无岸,如此看来城外起码聚集着一万之众。
此刻的张怀鼎才意识到自己中了敌人埋伏,如今城外的军队才是敌人的真正实力。但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于是便命人四周查探,看是否有逃生撤退之路。
然而探子的回报让存有侥幸之心的张怀鼎,一下子沉入了谷底。原来这座城乃是一座绝地之城,三面为湟水环绕,水域宽广根本无法横渡,因此若要离开湟水县城只得从正门而出。然而如今的正门外却聚集着过万的敌军,仅凭张怀鼎手下的两千兵将简直是以卵击石。
而就在张怀鼎进退两难左右思量对策之时,敌军却已然率军开始强攻湟水城。其实这座湟水城是敌人留给张议潮的归义军的,敌军之所以龟缩于此且处处予以示弱,实则也是为了麻痹张议潮。只要归义军轻敌进入这座湟水城,即便有数万的军队也定会葬送于此。如今听闻张议潮之子张怀鼎兵陷湟水城,于是便欲要活捉张怀鼎逼迫其父张议潮退兵。
过万的敌军如潮水一般向湟水城涌入,弹丸之地的湟水城瞬间被淹没。张怀鼎率领两千兵将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张怀鼎暗自后悔,当初若是听取副将的劝谏之言,有何故沦落到如此局面。而就在张怀鼎心灰意冷之际,只见敌后刀兵四起一片哗然。
原来是张议潮从探子口中,得知张怀鼎不遵军令擅自出兵后,暴怒之余更多的是为张怀鼎的安危担忧。张议潮虽然平日里对张怀鼎很不看好,但是膝下只有一子又怎能不关爱?如今张怀鼎领军深入险境吉凶未卜,一向沉稳的张议潮再也无法稳坐帅帐。于是吩咐传令官向张淮深与屠狼传令,火速向鄯州逼近。而他本人则率领两千轻骑,先行向鄯州湟水城而来。
张议潮的背后袭击缓解了张怀鼎的压力,但是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双方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人,而敌人却是精锐的一万甲兵。因此不一会儿功夫,张议潮的两千人马也陷入了战争之中。不过幸好最后中军的后续兵马及时抵达湟水城,才使得张议潮父子免受于难。不过也正因为张议潮不顾安危深入敌阵,以至于在敌阵之中身重两箭,险些夺走了张议潮的性命。
半个时辰之后,张淮深与屠狼两支军队也及时赶到,并且与张议潮的中军形成三面围堵之势。三军合围已有两万之众,因此之后的结局可想而知,湟水城外的战争屠杀进行了三个时辰方才停歇。敌军一万精锐之师最后在损失六千兵甲之后,党项与吐谷浑两族首领分别被屠狼与张淮深所杀,因此剩余四千人群龙无所只得弃兵投降。晚风吹过一股血腥之气弥漫着整个湟水,整个湟水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黄昏的天际晚霞火红,映照在湟水城外的战场,也映照在城外的湟水里。湟水映衬着晚霞显得极为殷红,只是不知是晚霞染红了湟水,还是湟水染红了晚霞……一更。--by:89|10054301-->

第四十九章 秋意甚浓

第四十九章秋意甚浓
由于张怀鼎罔顾军纪张议潮欲要予以斩首,然由于诸将多番求情,且此战若非张怀鼎引出敌军主力,也不会将其一举歼灭,故而如此算来也算是功过相抵。张议潮本心岂会甘愿将独子斩首,只是军法如山不如此不足以立威罢了。见诸将求情且言之有理,因此便索性就坡下驴免了张怀鼎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张怀鼎拖出辕门外杖责军棍五十!
拖着重病的张议潮深知他已经时日无多,于是便写下奏表上呈朝廷详述此战经过,并且举荐其侄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一职。张议潮这一决定,使得整个河西军政官员暗流涌动。作为河西望族的索家,自然不希望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即便他索家不能替代张家在河西的位置,也应当由张怀鼎接任节度使,只有如此才能符合索家的最大利益。
而河西三族之中的李家李存贤,虽然也觊觎这节度使一职许久,不过身为节度副使的他也知道张家的势力根深难以撼动,况且论起行军打仗,他李存贤对张淮深也是十分信服。故此与其让一个刚愎自用的张怀鼎将归义军带入深渊,倒不如成就张淮深,让归义军走得更远更远。不过张议潮此举却使得张怀鼎更加的痛恨张淮深,也为之后埋下了隐患。
数日之后张议潮的这份奏表便抵达京城,身为储君的李渼见到这份奏表欣喜异常,于是便传召陈浩一起商议此事。这些时日陈浩已然知晓了河西发生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张议潮因此战竟然重伤不愈。对于张议潮此人陈浩虽然未有过多深交,但是他知道此人是一个很有主见与原则的人。
因此对于张议潮举荐张淮深为河西节度使,陈浩未有感到丝毫意外。于是在陈浩的一番提议后,李渼便批复了张议潮的这份奏表,并由中书省起草诏敕下达河西。同时也对此次战役的有功之臣加以封赏,由于张议潮主动请辞,故此诏授(检校)司徒,敕封金紫光禄大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屠狼被封为扬威将军,总揽河西伊州军务之事。
待诏敕下达河西之后,张议潮便将整个河西军政事务交予张淮深,不久之后便箭伤复发与世长辞。朝廷为彰显张议潮之功,特旨追封万户侯,子嗣世袭侯爵。张淮深在接任河西节度使之后,不敢有忘叔父生前教诲,时刻保持谨惕厉兵秣马为来日收复凉州准备着。
对于张议潮的离世陈浩也倍感惋惜,如此一代名将就这样壮志未酬与世长辞。如今张淮深担任河西节度使,对于陈浩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与张淮深乃是好友,相比于张议潮,在关系上要亲近许多。但是陈浩也明白这其中却有着隐患,熟知历史的陈浩深知,河西索家定然不会甘于诚服,尤其是沙州刺史索勋将来定会勾结张怀鼎发动政变。而张淮深由于重兄弟情义,且变生腋下猝不及防,最后落得惨死的结局。
为了不让这场悲剧发生,也为了不让河西再次陷入动乱之中,陈浩觉得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如今河西刚经过战火在也经不起动荡,况且索家如今不但有功,而且也未有不轨之举,因此陈浩此刻若是拿索家开刀也难以让人信服。非但如此,还会被人视为他陈浩是为了公报私仇。
考虑到了这些陈浩决定还是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以此暗中提醒张淮深提防不轨之人。待做完这些陈浩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手书一封送往河西伊州。信中吩咐已是伊州刺史的易成天,开垦农田关注民生。同时也命令屠狼厉兵秣马勤加练兵,以备凶顽不曾暂暇。虽然如今伊州骑兵已经过万骑,但是陈浩觉得这些仍旧不够。
至于马匹陈浩丝毫不与担忧,当年从吐蕃王子维松那里勒索来的几万匹战马,使得如今河西之地已然不缺乏马匹。曾经陈浩选择入河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河西之寻得一块磨刀石。如今伊州就是陈浩所要寻找的磨刀石,并且这块磨刀石已经初见成效。从之前的战报上来看,如今伊州的狼骑已然毫不逊色于张淮深的铁甲军。要知道张淮深年少为将,麾下铁甲军在张议潮的归义军之中可是中坚力量。
……
深秋的夜晚已是寒意习习,而就是在这个秋意甚浓的深秋,宣宗李忱终于燃尽了他最后生命。当李渼走出寝宫之时双目已然通红,面颊之上的泪痕依旧未有拭去。紧随其后王公公在李渼的示意下,宣读了宣宗李忱最后一道旨意。
这道旨意里除了阐述了李忱自身的功与过之外,特意言明令狐绹乃是股肱之臣不可贬,同时擢升礼部尚书卢匡,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此一来以朝堂之上,便有了白敏中、魏谟、令狐绹、卢匡四位宰辅。宣宗李忱所留下的这份旨意,让魏谟与白敏中等人均是疑惑不解。
令狐绹这等左右摇摆的小人,为何被李忱认为是股肱之臣,最为可气的是不可贬,那岂不是无法无天了吗?这也就罢了,但是为何又让卢匡担任宰辅。关于卢匡的能力魏谟与白敏中二人岂能不知?若非卢匡乃是山东望族卢氏的子弟,且其子卢琛为当朝驸马,他卢匡有何德何能居于礼部尚书一职。然而李忱的临终遗命竟然擢升官职,二人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居于群臣中陈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剑眉微微跳动了一下。当初李忱严令保下令狐绹之时,陈浩起初觉得这老皇帝又在玩起了帝王之术。陈浩本以为这是老皇帝李忱留于李渼的尾巴,待他驾崩之后李渼再惩处令狐绹,届时李渼在朝野上下定会赢得一片赞美之声。一更。--by:89|10054302-->

第五十章 庙号为宣

第五十章庙号为宣
“此乃父皇临薨前,命本王亲手交予少傅!还望少傅以此为鉴!”李渼此刻神色极不自然,在看向陈浩之时略有些许尴尬。
陈浩见今日李渼神色有些怪异,又见李忱赐予他一副画卷,他就知道这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或许能够从这幅卷轴上得到答案。但是陈浩也知道此刻不是一探究竟的时候,于是便恭敬拜谢道:“微臣一定谨记于心!”
随后白敏中与魏谟等一众大臣,集体向李渼行皇帝礼叩见。古语有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宣宗已然驾崩,那新君的皇帝身份要立即确定下来。李渼也知晓这其中的关键,于是便止住丧亲之痛,领众人于殿内商议宣宗的后事。最后决定关于殡期与山陵的选址,皆由四位宰辅共同商议之后决定。
当群臣问及先帝该以何字为庙号之时,这也让李渼犯起了难。群臣思来想去各种庙号层出不穷,但是却未有一个让李渼满意。李渼年幼便失去母妃,一直是李忱在身旁谆谆教导。因此对于李忱这位父亲,他是又敬又畏。如今慈父离他而去,甄选庙号又岂能草率了事。
群臣在大殿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但是争论了许久依旧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最后李渼听得似乎有些厌烦了,于是将目光落在了陈浩的身上,他希望陈浩能够想出一个满意的庙号。
“少傅久静不语,想必心中已有腹稿!”
李渼的这一询问整个大殿顿时止住了讨论,一时之间鸦雀无声,纷纷将目光投在了陈浩的上。此刻群臣才想起陈浩,心中不禁暗自惭愧,心道大唐第一才子在此他们又瞎操哪门子心。
而此刻的陈浩的确是陷入沉思,不过却不是在思虑宣宗李忱的庙号上,而是在揣测这个精于帝王之术的李忱,在临死前做了这番安排到底是为了什么。就在陈浩反复琢磨其中因由之时,却听见李渼在轻唤他。于是愣神片刻之后,便神色尴尬的躬身道:“方才微臣失神,请圣上责罚!”

当前:第198/3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