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天唐全集.net》第82/311页


接下来几日陈浩悠闲非常,张谦逸近日便是寿辰,陈浩准备了厚礼给与祝寿。待寿诞一过,陈浩带领众人微服向金陵而去。
虽然一路之上,罗凤娇一脸不悦的漠视他,但是陈浩只能一笑了之。一夜的思索,陈浩终于知道了罗凤娇为什么不搭理自己。因为他告知林月瑶,罗凤娇身上的纹身很重要,因此让其描绘下来。这本是无甚大小的事情,然而却勾起了罗凤娇的思绪。
罗凤娇心中暗骂陈浩,当日在山洞中赤身**,竟然被这臭流氓看的一览无余,连一块巴掌大的纹身也记得如此仔细!
罗家兄妹与谢峰三人跟随陈浩一路奔波,不消数日便到达金陵。金陵之地相对而言,离扬州十分的近。栖霞山下三峰耸立,主峰山上香烟袅袅似如仙境。只是今日天气有些异常,没有昨日的阳光明媚惠风和畅。
陈浩抬眼观望眼前巍峨的栖霞山,心中思忖,这南陈宝藏真的在此山中吗。之所以四人微服而来没有调动官兵,就是不知这宝藏的真假。若是妄自将消息传递与朝廷,恐怕立刻满城风雨,各方势力均会聚集在栖霞山下。到时候宝藏若是真的,恐怕又是一场拉锯的争夺;可若是假的,陈浩可就落了个欺君之罪!
这些陈浩倒还不是最担心的,最让陈浩感到危机的是,一直隐没于江湖的太极门。太极门一直觊觎宝藏很长时间,从一直把精力放在罗氏兄妹身上,就足以表明太极门从未放弃。
栖霞寺香火鼎盛,来往香客络绎不绝,陈浩四人便随着众多香客拾阶而上。山虽不高,然景色非常,不愧是金陵第一秀山。站于山顶俯首望去,似有锦绣河山尽在脚下之感。
俗语有云,见佛拜佛,见庙烧香,既然来栖霞山岂有不烧香拜佛之礼。陈浩来到大雄宝殿,见巍峨大佛现于面前,便施身跪倒虔诚一拜。虽然陈浩不信佛不信道,但是入乡随俗还是不可避免的。
陈浩叩拜之后欲要匆忙离开,正好与正要进殿的一和尚撞了个面对面。
“大师见谅,弟子一时匆忙,撞着您了万分愧疚!”陈浩抬眼一看是一个年过七旬的瘦和尚,一身僧袍已然鲜色尽退,发白的胡须飘洒在胸前。
“呵呵,撞的好,撞得妙,人生此缘有几遭?”瘦和尚呵呵一笑双手合拢行一佛礼。
陈浩心头一震,心道好一个豁达静定的和尚,于是便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和尚,而对面的瘦和尚也上下打量着陈浩。两人相对而视,均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异样之色。
“施主眼有惊异之色,不知可否与老衲言之?”瘦和尚随和问道。
陈浩剑瘦和尚问及,也顿时来了兴趣:“大师虽面容苍颜,然眼神却是洞悉清澈,怕是我等年少之人也未能及也!”
瘦和尚听罢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略有深意道:“施主言而未尽……”
陈浩干笑了一声,继而转移话题问道:“大师方才观弟子之时,也是惊异之色,不知可否告知弟子,所指为何?”
瘦和尚沉默不语,只是微微一叹看了看陈浩:“不可说!不可说!”
陈好一听顿时乐了,心道好你个老和尚,竟然最后诓了自己一道。不过也罢,与出家人又何必计较太多。
正在这时一小沙弥走了过来,向瘦和尚施礼口称主持。这时陈浩才知道自己所撞的,竟然是这栖霞寺的主持。
陈浩正要说话,却被瘦和尚抢了个先:“小施主此次经过定是鞍马劳顿,殿外的三位料想也是施主的朋友,就请随慧明到后堂寮房歇息!”
陈浩被瘦和尚的话,扰的的是心头一乱。自己貌似没有要说留宿栖霞寺庙,也没有说殿外三人是自己朋友。为何这位瘦和尚竟然全部言中,是过于巧合还是另有阴谋。
然而盛情难却,再者此次前来陈浩本就打算暂居栖霞寺。于是便暂且抛去疑虑,跟随小沙弥慧明出了大雄宝殿。
瘦和尚看着陈浩几人离去,千古不变的脸上去露出了惊疑不定的表情。这时从身后走来一胖和尚,身材高大,年过六旬有余。
“师兄!为何脸色如此阴晴不定?”胖和尚惊疑的问道。两人相交数十年,师兄一直心态平和,一副不为外无所扰的心境,为何今日却是如此惊疑不定。
瘦和尚沉思良久,微微一叹看了看殿外有些阴沉的天:“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可能来了!”
胖和尚被师兄的话惊的心头一震,最后失口自语:“他!真的存在吗……”
天至傍晚时分,滚滚乌云带动着清风,让本就初夏的天气多了一丝凉爽。栖霞三峰,主峰三茅峰又名凤翔峰;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碧云亭位于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登临仰天而望,但见碧云万里,俯视平野,不尽长江滚滚来。
亭中端坐二人,石案上一残破棋局深刻其中。瘦和尚煮茶轻抿笑道:“小施主此刻寻老衲不知所为何事。”
“明和大师,弟子有一疑问想请大师解惑!”陈浩居与对面郑重问道。
自从回到后堂寮房后,就一直感到很不安。总感觉这个大和尚深不可测,定是有什么阴谋。之后通过小沙弥慧明才了解道,之前交谈的瘦和尚是本寺主持明和大师,寺庙中还有一师弟法号明善。
于是便寻求大师探探虚实,于是便有慧明引路来到这望江亭。似乎瘦和尚明和早就料定陈浩要来,于是便早早的泡好了一壶香茗……
明和温和一笑,念了一个佛偈:“世人皆惑,是为心扰,是非曲直,自有过往!”
陈浩被明和这句佛语整的是哭笑不得,心道我还没问你呢,你便如此独身世外,含糊其辞的忽悠我。于是陈浩心中顿生好强之意:“明和大师果然高法,弟子请问大师,大师可为如来弟子?”
明和态度祥和的直言道:“剃度释家,心休为佛,普渡众生,我等所愿……自是如来弟子!”
陈浩轻呷一口香茗,一指西方:“然弟子曾闻‘如来所有清净智,愿令众生皆具足……’大师即为如来弟子,如来即佛,岂有不为弟子答疑之责?若非如此,岂可成就如来?”

第二十八章 嗜血棋子

陈浩此话一出倒是让明和大师吃惊不少,他万万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然还懂佛理。虽然此年间盛行佛教崇信佛教者甚多,但是真正通理佛学者却是甚少。
明和大师双眼微眯一丝笑意道:“小施主说的是,倒是老衲着相了!小施主有何疑问?”
陈浩见瘦和尚明和不再忽悠自己,便问:“大师言重了,弟子请问大师佛陀端坐均是祥和之气,所指为何?”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明和大师手持念珠,瞑目祥和妙语口出。
“何为佛?”陈浩又问。
明和依旧一副泰然自在的扣动念珠,神思入定的答道:“佛乃讲究一个悟字,佛是智慧,福德修行圆满的人,并非是神。故有云,若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陈浩听罢思绪良久,最后品茶一口感叹道:“知者易,放下难!”
“小施主好慧根,世人皆为功名利禄而苦于奔波,却不曾舍弃放下。小施主短短六个字,道尽了世人的感想与处境!”明和欣慰的看了看陈浩,颇为感慨与惊讶。
陈浩品茗低头思忖,这瘦和尚对于佛法倒是深有研究,丝毫不像歹人假扮,难道是自己多虑了不成?想到这里,陈浩不禁摇头苦笑,这些时日自己也太过草木皆兵了。
“见小施主也是读书之人,定然对棋局有些研究。眼下这石桌之上的残破之棋局,小施主不妨推敲一二!”明和和尚双眼微开,念珠停驻一指桌上棋局蔚然道。
陈浩打眼瞧去,石桌之上一残破棋局深陷其中,黑白相间杂乱不章。一向对棋局有兴趣的陈浩,此刻也是兴致大增,于是便双目神聚仔细研究起来。
明和大师也不催促,依旧双目微闭打坐起来。大约过了半柱香的时间,陈浩紧皱的双眉终于舒展开来。陈浩不禁感叹这幅残局,可谓是杀机四伏,深陷其中定会让人思绪生乱。
明和大师抬眼观陈浩面露微笑,便双手合十慎重的问:“小施主可有解法?”
陈浩轻轻点头,便要从棋罐中取出白子放入棋局。当陈浩手指触及棋罐中的之时,倒是让陈浩瞬间连续两次惊讶。首先这棋罐之中棋子只有一枚,这让陈浩不得不赞叹布局之人高明。方才陈浩已经研究过了,此残局若要解开,最后的确是一子定输赢。
其次便是这棋子深深嵌在棋罐内,陈浩双指拿捏竟然丝毫未动。陈浩自恃自己力量不小,奈何竟然未能捏夹起一枚棋子。
“大师这……”陈浩疑惑的看向明和大师。
明和大师不为所动,只是饶有兴趣的问:“小施主可知这棋局的深意!”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缓缓的将手从棋罐中收了回来。他不明白这个明和大师,到底在跟自己打什么哑谜。一副棋局竟然如此凶险不说,这棋子也是怪异非常。最后竟然问及这棋局深意,实在是各种诡异。
“还请大师赐教!”
明和大师神色有些萧条的指着棋局道:“一子定全局,一指定江山。之所以棋罐之中棋子难取,是要警戒世人,取之虽不难,然定全局者难。若无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的智慧,还是勿动棋子为好,以免毁了这不甚完美的残局……”
陈浩似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郑重的问:“弟子受教了,请问大师这棋罐中棋子该如何取出?”
轰!
一声雷响惊斥空中划出数到闪电,接着便是风雨交加,顷刻间碧云亭外雾气缭绕。幸好亭子够大而且有凉席壁挂作为遮挡,倒也不必惊慌受雨水倾打。
“以自身一滴鲜血为引便可自动化开!”明和目露一丝悸动之色,但很快的掩饰过去。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心道这是哪门子的下棋手法。下个棋竟然还要割破手指,莫非这一颗破棋子也要用鲜血温养?怎么感觉比东瀛郡主带来的棋子还要邪恶!
见明和大师一副严谨认真的样子,不似在戏弄自己,于是便轻轻的咬破手指,将一滴鲜血滴入了棋罐之中。滴完之后陈浩还好奇的伸头去观瞧,他倒想看看这棋子在鲜血湿润之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然而让陈浩失望的是,棋罐中的白色棋子除了鲜血在上面渐渐的风干消失,其他的没有任何变化。陈浩伸指夹去,脸色不由一惊,棋子竟然轻轻松松的夹出了棋罐。
陈浩双指夹着棋子,翻来覆去的打量,却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于是无语的摇了摇头,将棋子放在棋盘之上。心道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自己也不能尽数周知。
然而此刻对面的明和大师却是神色俱惊,捻动佛珠的左手突然停止了捻动,接着便是轻微的颤抖。在观其面部,眼角褶皱横生处出现了短暂的抽搐,双目精光一闪瞳孔极度收缩。
一声惊雷而过,这才将明和大师从震惊中来了回来。此刻陈浩已然将棋子放好,这一手棋子落了下去,使得棋局杀气顿时烟消云散,相持不下的拼杀局面蓦地里骤然止歇了,错综百端的绞杀突然解开了。
陈浩落子之后抬起头见明和大师有些惊异,料想是自己破了此残局而感到意外所致,于是微笑一礼:“大师,残局已破,弟子还有凡尘俗事需要处理,待来日再向大师请教佛法坐而论禅,弟子告辞!”说完便拿起自备的雨伞,缓缓的向山下走去。
明和大师目送陈浩远去,待消失于风雨中才收回目光,将视线转移到棋盘之上那颗明显白中泛红的棋子上。随后颇为激动的从石桌下面取出一副卷轴,轻轻的打开卷轴,一副画像赫然跃然纸上……

当前:第82/3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