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第2/74页


园林部门和海查干人打不赢官司,只好求助媒体。要闻部大学生记者采访的当时,被毁榆树的树墩上正坐着一名智障人。智障人在打瞌睡,头皮被晒得流油。大学生记者抓住了这个做新闻的精彩瞬间,给智障人拍照,照片配发在报道上。小新闻竟然做出了大效果,照片上智障人的脑袋形成了一个好大的亮点。照片下面有一行图片说明:智障者千虑也有一得:榆树原来可以煮粥。报道的题目做得很俏:百年古木进灶膛,路人何处可乘凉?

第二篇报道的题材十分的无聊,关于虱子。

海查干拆迁公司的员工居住在拆迁户腾空的房子里,卫生条件很差,而他们又不讲究卫生,被褥脏了不洗,统统拿到阳光下晾晒。虱子抵挡不住阳光的刺激。纷纷从被褥的缝隙中浮现出来,引来大量的麻雀啄食。

老白党胡同与七十二蹬小区接壤处,有一座很大的幼儿园,叫做蓝蓝天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被褥上的虱子很感新奇,认为它们是野生昆虫,于是收集了一些拿给幼师们看。幼师们向媒体投诉,呼吁有关部门管一管,不要让拆迁公司的员工败坏了城市的卫生形象。

屁大一点的事情,竟然在要闻版发了一篇报道。报道题目做得很损,主题:迹绝二十年的寄生虫再现哈埠;引题:老白党胡同虱子产自海查干。

两篇报道见报后即被多家媒体转载,并且上了网络。省市电视台一哄而上,炒了榆树炒虱子,此后在环保类、卫生类栏目中反复播放。“海查干虱子”成为那一个时间段的新闻关键词。

两篇报道在媒体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写文章的大学生记者和要闻部引以为荣,把这两篇文章提交到午报高层,参与本季度的好新闻评奖。然而,执行总编程启前把这两篇文章退了回来,并且做了批注:戏谑挖苦,痞子新闻,必有负面效应。

一周后,负面效应出现了。

新建集团在冰城上做了两个整版广告,在塞北上做了六个通栏,而对午报一毛不拔。企业与媒体的互动活动中,新建集团不再接待午报记者。午报记者死皮赖脸地找上门去,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客气,对午报记者说无可奉告;中层以下干部则粗鲁,对午报记者一律说滚鸡巴蛋!下层员工更不像话,啐唾沫、投石块,个别男员工向着女记者脱裤子。

为缓和紧张关系,要闻部主任带着那名惹祸的大学生记者,双双前往新建集团登门道歉,两人表示要亡羊补牢,可以再为该集团采写两篇表扬稿。然而新建集团不买账。集团外宣办主管说:亡羊补牢?我们没有亡羊,用不着谁来补牢,那两篇报道我们没有看到,哈尔滨还有一张午报吗?

午报设在老白党胡同周边设立了三个售报亭。这三个报亭均处于可拆迁可不拆迁、可立即拆迁亦可拖后拆迁的位置。按常规,应由拆迁公司和午报协商解决。但海查干人采取了单边行动,一夜之间将三个报亭毁掉,而且手段极其野蛮。他们用叉车叉起报亭,送到铁路专运线卸货的水泥平台上,然后用压道机碾轧,碾轧后直接装上火车运走卖废铁。与之同时,午报设立在老白党胡同的阅报栏和宣传广告牌被推倒。

午报高层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克制,没有向警方报案,也没有施加舆论干预。相反的,在要闻版和经济生活版上,还发表了几篇新建集团的马屁文章,介绍新建集团的成就和企业规模。然而,新建集团变本加厉,在六月初举办的报业员工春季运动会上,他们对午报员工进行了一次心理迫害。

新建集团冠名赞助了这次运动会,向冰城、塞北和其它报社的记者们提供T恤和冰红茶,唯独不向午报提供。新建集团雇来的军乐队也不在午报的看台前奏军乐。午报的看台夹在同城两报的看台之间。同城两报记者穿着统一、饮料统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而午报的看台十分寒酸,记者们的穿着五色杂陈,喝自带瓶装水。

然而午报的采编团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富于忍耐精神的团队。他们该运动的运动,该为运动员助威的助威,一举夺得了男子百米短跑和女子四百米接力两项冠军。得了冠军的记者们拒绝领奖,因为奖杯是新建集团提供的,具体说是海查干拆迁公司提供的,叫作海查干杯。

运动会的第二天,在退居二线的总编谷向东建议下,午报召开了一次编委扩大会。

谷向东六十岁,五年前五十五岁的时候退居二线,把接力棒交到程启前手上。虽然交权,但谷向东没有离开岗位,仍然任午报的名誉总编、仍然是市委委员。谷向东脾气不好,身体也不好,运动会时正在家中挂水,如果他在现场,一个可能是发病,另一个可能是对大会组委会和新建集团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

会议上,午报高层决定,既然午报的热脸贴不上新建的冷屁股,那么就把热脸冷下来,在社会新闻版上给他们找点小麻烦,让他们知道,午报可以蔑视,但不能无视。鉴于要闻部记者与海查干人成见很深,又鉴于他们资质一般而且被新建集团吓怕了,所以程启前不让他们再去老白党胡同碰钉子,而是把黎志坚从社会部借调出来,让他临时跑城建。

把高层的决定传达给黎志坚的,是社会部女主任尤抗美。

社会部和要闻部的关系历来不好。一些新闻资源社会新闻部可以用,要闻部也可以用,所以两个部门采访和发稿时经常撞车。“榆树”和“虱子”的稿子见报后,抗美主任十分气恼,大骂要闻部鸠占鹊巢,直到两篇稿子惹出事端来,她才由十分气恼改为幸灾乐祸,嘲笑要闻部不知深浅。居然在新建集团刚刚浮出哈埠水面,其在南方、北京、哈尔滨的背景还看不透,在分不清浮出水面的东西是乌龟还是鳄鱼的情况下,就敢捅它的屁股。

抗美主任对黎志坚借调出去跑城建很不满,认为程启前是逼着社会部给要闻部揩屁股。她不敢反对程启前,但敢折磨黎志坚,她要求黎志坚必须完成本部门量化写稿指标,之后再跑城建,把跑城建当成一项业余爱好。

黎志坚说,他的业余爱好是睡觉。

对抗美主任而言,部内其他记者是橡皮泥,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黎志坚是软木塞,捏瘪之后慢慢地又鼓起来,所以她对他的印象不很好。但由于黎志坚首席和资深,她对他又不得不妥协,同意黎志坚在跑城建期间每天只交一条稿,挨枪毙的稿子可交可不交。

这之后,她对黎志坚做了一番叮咛。城建拆迁历来被视为新闻采访禁区,城建拆迁中,拆迁方与拆迁户之间屡屡发生冲突,媒体参与其中,冲突往往发展成为恶性冲突。因此她警告黎志坚,千万不要卷入拆迁双方和利益纠葛中去。她说,打一打新建,不是要把它打死,而是要把它打疼,形象地说是打吐。因此黎首席,不要打它的要害部位,而是打敏感部位。

黎志坚说,能不能把您的指示细化细化,新建集团作为一个企业,我分不清它哪里要害、哪里敏感?凭我目前的水平和习惯,我只能是摸着什么部位就打什么部位。

抗美主任说,哪里要害、哪里敏感,你在打中摸索吧。总而言之,不要怀着对新建的敌对情绪乱打一气,乱打一气势必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你跟在要闻部后面给他们揩屁股,我跟在你后面给你揩屁股。

黎志坚笑了,说你是终端。

尤抗美对黎志坚的玩世不恭很不高兴,黎志坚此后的行为更让她不高兴。黎志坚跑两条战线期间,除开每天交一条破烂稿应差之外,很少在报社露面,连每周一次的部内选题会都不参加。不高兴归不高兴,但她对黎志坚的两篇文章还是十分欣赏的,特别是“风向标”。她把黎志坚叫到她的平台,她问:哪里敏感哪里要害,摸索到了吗黎首席?

黎志坚说,还在摸索。

她说,已经摸索到了,但你没有认识到。下面我来给你界定界定:“百日化尘埃”影射野蛮拆迁,是敏感;“风向标”涉及命案,是要害。她叮嘱黎志坚,对命案点到为止,不要进一步接触。然后她派给黎志坚一个任务:把“风向标”作为范文。在下周的选题会上给雏记们讲一讲,讲一讲采访心得和写作技巧。

黎志坚不同意。

她说,拿捏还是腼腆?

不是拿捏也不是腼腆,黎志坚之所以拒绝辅导雏记,一个原因是不想参加选题会,另一个原因更重要:“风向标”是一条假新闻。

第一章 山雨欲来



“风向标”是假新闻,严格地说,是一条诱导新闻。

当前:第2/7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