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会全集.net》第11/11页


  澳门民风向来都较保守,知识水准亦较低落,再加上警察力量薄弱,在某段时期内,黑社会人物的身份是很特殊的。黑人物有时会以“街坊地保”的身份,进行一些排难解纷的工作。这在今天看来是荒唐怪事,但当时确实出现过。原因是当时的澳门政府,除了谋“钱”外什么事都不起劲。街坊邻里之间,有些你偷了我的小鸡,我弄破你的窗户等纠纷争执,又各不相让,没有个投诉或主持公道的去处。因为警察方面,除了葡人就是印(巴)人,对华人习俗一窍不通,自然也很少人向警方投诉。如果该街道某人是“烂鬼”身份,便会被人认为是江湖人马,见识“高人一等”。在投诉无门的情形下,往往会把这名“烂鬼”请将出来,作为评长论短的中间人。而且烂鬼的判决,往往也使两方或多方的当事人心悦诚服,平息争执。作为“地保”的“烂鬼”也自然获得“利市”一封,各得其所而退。
  当时各堂口人数众寡悬殊,但极少像今天那样动辄打杀,故能“和平共处”。
  1941年香港沦陷,澳门人口骤然增加,而香港的黑人物和珠江三角洲的“大天二”,也有部分到澳栖留,于是情形更加复杂。宁静的气氛消失了,偷、抢、打、杀无日无之。战火虽未波及澳门,但却在日寇势力包围控制之下,加上各国的间谍活动,冒险人物的走私漏税等,使当时的澳门几乎成为东方的“卡萨布兰加”。相形之下,黑社会的活动自是黯然失色。
  澳门的黑社会组织,不论名称、性质和活动范围等等,数十年来都没有多少变动。此外,还有一些类似黑社会组织,但又没有黑社会活动的集团,例如“八区仔”即是。
  所谓“八区仔”,系指中山县第八区的同乡。侨居澳门的中山籍人士最多,其中又以“八区”为首。这些人排外性及团结性都很强,于是不期而然的成为一股势力。“八区仔”成员中许多财势俱备,不会也不必欺凌弱小,和一般“烂鬼”有很大差别,但万一跟“外来势力”发生纠纷,他们也敢奋起抵抗,甚至以牙还牙地进行报复。这样的“准黑社会集团”,在香港是找不到的。“八区仔”的成名杰作是在1974―1975年间,扑杀十四K“双花红棍”余洪一事。这在当时是一则“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则为世瞩目的新闻,非道地黑社会组织的集团,竟杀死一名强悍的黑社会大头目,在香港以至世界都属罕见。
  到1956年,香港黑社会大暴动致使澳门黑社会的“保守”和“特殊”的作风,发生了极大变动。
  1956年香港政府在黑帮大暴动(详情见第一章)之后,将大批黑社会头买递解出境,而这些有棱有角的大阿哥,绝大部分都选择澳门为递解地,从而使澳门发生了极大变化。
  在此之前,澳门的十几个黑社会组织,对社会秩序并无多大影响。而香港的一大群“过江龙”来到澳门之后,初期为了生活,加之人地两生,一时之间还不敢有过份“表现”,一年之后,这些原香港黑社会的精英分子,已逐渐适应环境,也看出陀地黑社会的弱点和澳门警察的无能,于是开始大展拳脚、兴风作浪、开坛设舵。“十四K”、“和安乐”、“和胜义”三个堂口相继成立,徒众广收,歹事做尽,使一个一向淳朴保守的社会,变成了腥风血雨的“修罗地狱”。
  香港黑社会的堂口林立,为什么在澳门仅成立了三个单位呢?原因是被香港方面递解来澳门的一群“大阿哥”,绝大多数是属于这三个单位的。如:“十四K”的大鼻登、余洪、肥林、陈仲英、十叔、陈炳南、巢标。。等,“和胜义”的文健标、梁根、猪母尾、黑仔耀。。等,“和安乐”的担水原、恩仔、大旧暖、大头成、有牙强、大眼发、碎仔耀、黄权。。等,都是香港黑社会圈内的“风云人物”。别的单位被解到澳门的并非没有,但不是人数少,就是属无名之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发展组织,还成不了气候。再者说,这些人虽被香港政府“终身递解出境”,但几年之后,他们都拿到了澳门身份证,可以用旅游为借口,堂而皇之地返回香港。但“十四K”、“和安乐”及“和、胜义”的大阿哥们,则已落地生根,没有返回香港的必要了。这样,从香港“移植”到澳门的三个堂口就稳定下来。
  香港与澳门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黑社会组织,在澳门并无惩治黑社会人物的法例,只要你不是“刑事现行犯”,就是摆明黑社会身分也不会受到拘捕;而在香港,只要身为黑社会会员就属于刑事犯,随时可以拿上法庭“洗底”一番。这也是“过江龙们”迅速崛起的最大原因。澳门这一弹丸之地上来了香港黑社会,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了“鹊巢鸩占”的局面,一向“保守”而又力量薄弱的陀地黑组织,怯于他们胆正命平凶狠皆备的作风,都“折节下交”,尊为“老大哥”,自己则甘作“小弟弟”,澳门黑社会的情势也趋于复杂。
  尽管澳门陀地已被香港来了个“喧宾夺主”,但在三大外来势力设坛立陀的初期,也不能说没有发生过两大地方势力的冲突。如1958年白眼塘的“水房”与“利庐”之战,以及1961年司打口“同义”与“胜义”之战,都是陀地人物抵受不了外来压力而发生的“战役”。但这些“过江龙”已无路可走,退一步便无死所,在暴虎凭河的形势下,都拿出“以一敌十”的勇气,把陀地各堂口杀得落荒而逃。自此之后,澳门的黑社会势力,便被这三个外来组织更彻底地取而代之了。
  “十四K”、“和安乐”、“和胜义”在澳门生根之后,就立即展开组织工作,60年代中期以后,青、少年都趋向“新潮”,反叛性也愈来愈高。当时社会风气以身为黑社会人物为荣,甚至连生活简单、习俗淳厚的水上居民,也染上了这种趋势。于是这三个外来堂口,便增加了不少“新血”,影响所及,又有一些小规模的新组织也纷纷出笼。如大三巴附近的青、少年组织的“三巴堂”,新桥青、少年组织的“新义”。。等,都是具体而微的新兴黑组织。尽管它们没有什么“帮规堂诫”,人数方面也少得可怜(仅有数十人),但对社会的治安带来了极大危害。
  澳门法律是以葡法为本的,对17岁以下的少年有很多宽泛的条例,如非犯有严重罪行,法庭不能拒绝保释,司法警察对未成年的疑犯,拘留不能超过若干小时,强抢或勒索款项不超过30元的,不能以刑事案起诉。这些法例规定都足以使这些小流氓愈来愈猖撅。曾有过这样一个“笑话”:某住户被人爆窃,损失现款八十多元,以电话报案时,给当值警官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损失如此轻微,还斗胆惊动官府,实属可恶。
  组织不断扩大的过江龙堂口,和新进的黑人物把澳门的社会秩序搞得大乱,有闯入工厂打劫粮款者,有进入狗场办事处持械行动者,有冒充警察查房,将酒店所有住客打劫者,至于扒手,炒船票、闹市中飞车抢劫。。等等,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澳门黑社会组织的堂口,包括由港移植及新崛起的单位,已有不下20个之多,人数方面保守估计亦逾14000人。
  “十四K”人数最多,约为4000人,占全数的三分之一;依次则为“和安乐”3000人、“和胜义”2000人,新崛起组织共约1000人,而原有的陀地各堂口则共约4000人左右。
  从澳门黑社会组织发展历史看,可以知道,虽然澳门开埠历史比香港要长,但其黑社会为非作歹之罪恶所以如此严重却是由香港过江龙带过来“光荣传统”的“发扬光大”的结果。可见香港对澳门黑组织影响之大,也可看到两地黑组织发展的不同背景’与历程,而澳门自身松垮不力的法制措施也是香港势力能“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一个地区或国家法制不力,就会让黑社会势力或其他恶势力乘虚而入,甚至“喧宾夺主”,给当地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第二节澳门黑社会主要活动是黄毒高利贷
为数众多的黑社会人物,挤在澳门这块弹丸之地如何谋生呢?在上文已经提过,澳门的黑人物,多数有家有业;而“三巴堂”、“新义”等堂口,几乎清一色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很多还是背着书包的学生,有的是渔民子弟,有的是“太子爷”身份的阔少爷。他们出来吃喝玩乐的钱,多数是从家里拿来的。以偷、抢、劫为生的,占的比例很少。一言蔽之,真正以黑社会身份谋生的,绝大多数还是外来势力的“十四K”、“和安乐”、“和胜义”这三组人马。
  黑社会人物通常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除却偷、抢、劫、骗之外肯定是赌、黄、毒三样铁定技巧,而在澳门,赌是公开的,不论娱乐场、跑狗场、回力球以至铺票、白鸽票等都是向政府取得专利权而合法经营的。黑社会人物自然没有资格去“包”,也没有胆量去抢,更没有可能去收取保护费。这些正面的行动下不了手,但另辟溪径地从侧面下手,间接办法,以求达到目的,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在70年代间,澳门有公开报道的“狗场”子娱乐场爆炸事件,几乎超过十宗(还不包括接电话说有炸弹,而经搜查后却并无发现的)。每起事件发生之后,照例都有幕后接触。如何妥协自非外人所得而知。我们不敢肯定赌场(或狗场)会对这些人屈服而有所奉献,但人所共知的是:这类“意外事故”会使赌客赌券大减、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的。警方对这一类的捣乱,除了进行调查之外,亦没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因为防不胜防。某一时期,赌场衣帽间存放行李必须有顾客旅行证件在内,而且也须经过衣帽间职员的严格检查,才允许代为存放,这是预防的方法之一。但这毕竟也是消极办法,总的看来仍无济于事。
  此外,还有一项近乎公开的秘密。每个赌博场所(包括狗场及回力球场),都聘请若干“纠察”,这些职位,并非场方有这样的必要,而是趁势给予各堂口的一点“意思”。分配办法是:每一堂口若干名,由各堂口的坐馆指定某人出任(或轮流出任)。这些纠察职位虽然有限,每个堂口分到的亦不会超过4名。不过,总算是给这些三山五岳的人马一点“面子”,堵一堵他们制造捣乱事件的念头。
  如果说“大亨”们完全不买这些人的帐,那也不然。不过,即使买帐也并非为了本身的安全,因为大亨们都拥有多名枪手(手枪是向澳门政府领取牌照,再向枪店购买的)作为私人保镖,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如若对某些人有所例外时,就必然有特别的原因。
  下面说一桩这样的事。1972年间,由于股票市道佳俏,许多人都赚到大钱,自然也使澳门随之而“旺”了起来。当时两地――港澳之间尚未有喷射船行走,两家水翼船公司拥有的船只,也不似现在那么多。船票供应紧张之至,要买一张去澳门的船票,除非你预早安排,否则难似登天。
  老潮“大阿哥”扁头平,率同一干马仔,于此时活跃于上环港澳码头。
  这些人门路大得很,别人买不到的船票,他们一叠叠握在手中。只要肯付出两倍的代价,到假期则要3至5倍,最高纪录为20倍――就可获得一张“出让”的船票。至于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弄到这么多船票,进行炒票活动时何以没有警察执行职务(香港法制规定炒票是刑事犯),就无人知晓了。
  扁头平的财源是广进了,但来往港、澳的旅客却吃尽了苦头,准备前往赌博的还不会计较这三、五倍的船费,但正常旅客或假道澳门回乡的就苦上加苦了。当时“廉记”尚未成立,尽管很多市民都致函报章揭发此事,但被认为“湿湿碎”而无人理会。
  某大亨也发现了此事。他并没有用召集警察、长驻码头或严禁售票处的职员参与某些活动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决定来个釜底抽薪的办法,于是,大亨在写字楼召见扁头平的秘密就宣扬出去了。
  自此传说之后,港澳码头突然“海晏河清”,炒票活动自行停止了。扁头平及其马仔也没有了踪影。旅客和赌徒们都额手称庆,庆幸今后再不会受到这种额外的剥削了。但是人们也疑惑究竟扁头平跑到哪里去了,炒票活动又何以突然停止了呢?这个谜底不久就揭穿了。有人看到扁头平衣冠楚楚,进出于葡京赌场,大放其高利贷,以前替他作炒票活动的一群马仔,也摇身一变,成了穿插于赌场内的“贷款经纪”了!
  高利贷这门生意,是赌场中“必然性”的产物,澳门闹市区许许多多的“雷公车”小押,也都应属于高利贷性质。但这比起黑人物放出的高利贷,简直又无可比拟了。
  一般在赌场发放出的高利贷,用回港证抵押的那段时期,以5日为一期,每期1000元付息200,自从澳门警方破获几宗高利贷集团之后,把所有搜出的国港证无条件发还给借款者,使这些“吸血者”血本无归。于是改变了经营手法,以无抵押方式贷出,3日一期,每1000元付息250元,也就是说借出1000元,12天之后,利息也是1000;倘若无法清还,就连本带利重新计息。
  由于利率惊人,多多益善,因而澳门的每个黑社会堂口(包括外来及陀地的)都有人经营,也许有人会疑问:像这种无抵押的贷款,银主方面会有十足的把握收回吗?当然没有。任何一个集团都准备30%成为“枯帐”,尽管这样,利率也是十分惊人的。再者,这种高利贷也不是逢人便借,如果没有熟人介绍,或直接与集团中人认识的话,就很难成交。而后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贷款方法,对象绝大多数是嗜赌的家庭主妇,借款人先将回港证作为抵押,为期3天。期限之前如能本利清还,自然一了百了。否则便由集团中人和借款人一起返港,登门索取,回来的船票及零用由借款者负担。一般嗜赌的家庭妇女,都怕丈夫或长辈知道这回事,回到香港之后,无不想尽办法,还清贷款。那些年轻貌美的负债者,常常会被黑人物威逼去出卖色相以偿债务。这些从报刊新闻中可以看到很多,在这里由于资料来源的匾缺而不进一步地描述了。
  由高利贷而引起的摩擦纠纷,是非常频繁的。像1978年6月19日凌晨发生于葡京酒店的大血案,和1979年元月14日发生的名流独子被惨杀案,都与高利贷有关。
  此外,澳门黑人物的生财之道,还有黄、毒两项。黄的方面,澳门在80年代初还没有正式“舞厅”开设,仅有四家以“夜总会”为名的变相舞场。这些夜总会都拥有若干“歌舞双栖”的女郎,除了献歌伴舞之外,自然也干“额外”工作,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由香港搜罗过去,也绝大多数“■飞”(即先支若干上期或借若干高利贷,订明清还之前不得辞职),有姑爷仔控制着。这些场所之中都有黑社会单位负责看场,由负责单位派出马仔长期驻守,以对抗外来的捣乱或侵袭者。
  至于“蒸汽浴”、“静电中心”这些色情架步,也不下五处之多。这些架步的“摩女”和“指压员”,其来源及遭遇亦跟上文所述的一模一样,都是黑人物的摇钱树。
  而“真人表演”和“小电影”并非经常存在,只于假期及节日才会上演,当然也是由黑人物所经营的的。
  澳门仅有制造红丸的架步一处,而提炼海洛英的场所,则暂时还没有。
  曾有一时,香港一制毒头子跛豪落网之后,香港风声紧急,若干毒枭曾利用澳门郊区■仔、路环及九澳等地,设立制毒场所;后香港风声一缓,就不必“跨海长征”了!
  澳门吸毒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政府或有关团体,从没有正式的统计。但据十四K一毒品大拆家的透露,全澳的瘾君子约为2500人,人数比例而言比香港是低得多了。在这2500人中,每天消费100元的仅占0.5%,消费50元的则较多,约为总数的一半,其余的都是二三十元的小客户。至于港澳两地毒品零售价格的差距,前者每“件”(四分之一安士)700元,后者则为1100元。每“件”相差400元,而由香港携带毒品赴澳,几乎百分之百可以过关,因而经常从事运毒工作的黑社会人物也有十余名之多。因而澳门瘾君子不会有“绝粮”之忧。
  在鸦片方面,澳门目前仅有路环及深巷仔两处“烟格”,原因是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少,若干保留此嗜好的“二世祖”,都会自行熬制烟膏在家吸食,绝少跑到烟格去担惊受怕。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到,澳门是个法制不甚严格的地区。澳门治安的恶化可以认为是治安当局疏于整治,因循守旧、敷衍了事的结果。这样继续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偷抢劫杀和集体殴斗发生。社会所受荼毒也将继续加深。





【由www.【网】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当前:第11/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