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主任IV全集.com》第1/44页


《驻京办主任IV》全集<驻京办主任4>【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王晓方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引言:似曾相识

应该说王晓方与著名作家顾怀远神交已久,因为王晓方非常喜欢顾怀远的作品,特别是顾怀远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颇让王晓方艳羡,甚至有些嫉妒,因为写一部类似的力作一直是王晓方梦寐以求的事情,让王晓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每当他心中酝酿一个选题时,总是让顾怀远捷足先登,在王晓方心中,顾怀远犹如一个幽灵始终窥视着他的内心世界,他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当然王晓方一向认为顾怀远不仅是中国最勤奋的作家之一,更是少有的难得的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家,王晓方不仅欣赏顾怀远的才华,更感佩他犀利的笔锋,他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总是以童言无忌的心态道破天机,相比之下,王晓方认为自己过于浮躁,总希望通过文学获得一些虚荣,不像顾怀远一直执着于文学的彼岸,因此王晓方认为,顾怀远应该是一位生活在小说中的人,他应该每天生活在小说里,或者说他是一个以小说为生命的人,不如此,就无法解释他那些关于小说的小说。或许顾怀远从未在现实里出现过,但他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小说,他把自己囚禁在小说里,小说已经成为他思想的监狱。

不,不是这样的,王晓方认为被囚禁在小说里的恰恰是自己,对于顾怀远来说,小说不是监狱,而恰恰“是他的世界通向另一个温柔、光明、美丽的世界的出口”,正如纳博科夫在《庶出的标志》的序言中所指出的,这部小说是以一块明亮的雨水积成的小水坑开始的。这个长方形的小水坑形状上像一个要分裂的细胞,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要么是一块墨水迹,要么是泼出来的牛奶,要么是一个脚印,而在小说的结局,则是“灵魂在空间留下的印记”。毫无疑问,顾怀远在效仿纳博科夫,试图将他的小说当作一个个细胞抛给读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细胞开始分裂,他的小说就这样获得了生命。

王晓方之所以对顾怀远如此感兴趣,不仅仅缘于同为作家的敏感,更由于自己不能像顾怀远那样找到小说之狱的出口,王晓方一直试图通过研究顾怀远,找到其心灵深处通往虚构世界的秘密通道,他认为只有在这条通道上,才能遇上真实的顾怀远。

其实在王晓方的人生旅途上,曾经有两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的经历。一次是他进入政府工作之前,另一次是他从政府辞职之后,这两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一次他还是个文学青年,第二次他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作家了。

记得第一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是二十年前的事,地点是大学校园。令王晓方十分不解的是,当时的顾怀远相当年轻,应该在二十岁刚过,而他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在校园小树林里,顾怀远坐在长椅上晨读,王晓方在不远处打形意拳,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正在背诵赫拉克利特那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王晓方很喜欢这句名言,便收住拳脚,闻声寻了过去。透过斑驳的树叶,他发现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一个年轻人正捧着一本书晨读,年轻人的样子让他感到似曾相识,总觉得在哪儿见过,他很想凑过去攀谈几句,但是发现林中小径宛如一条小溪,却怎么也走不到年轻人的身边。

这时,走过来一位漂亮女生,王晓方赶紧问坐在长椅上的是谁?女生咯咯笑道:“连顾怀远你都不认识,他可是我们大学的著名诗人。”王晓方恍然大悟,前天还在校报上看过他写的诗,便想认识,大呼道:“是顾怀远同学吗?”

顾怀远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对王晓方的喊声充耳不闻,他合上书,用欣赏美景的目光环顾四周,然后抻了个懒腰,起身而去。此时王晓方的耳畔似乎听到一个声音:“昨天的人已不是今天的人,某个古希腊人早已断言。”王晓方猛然一惊,他险些将正在读的博尔赫斯的小说忘在长椅上。

这件事发生后,王晓方未对任何人说起过,他之所以保持缄默,是因为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那条校园小径是不是一条闪烁着阳光的河流。毕竟“在人的记忆中具有自然可塑的形态”。

另一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是他在政府工作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晓方在家反省了三年,有一天他闷得无聊,便独自去了离家不远的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内部设计的很有特色,与博尔赫斯笔下的通天塔图书馆很相似,有许多六角形的回廊,“回廊的格局一成不变。除了两个边之外,六角形的四边也各有五个长书架,一共二十个,书架的高度和层高相等”,稍稍高出一般书店管理员的身高。“没有放书架的一边是一个小门厅,通向另一个一摸一样的六角形。”“门厅里有一面镜子,忠实地复制表象。”

王晓方走过门厅时,透过镜子发现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来岁的人,许多人围着他签字,口口声声称他为“顾老师”,王晓方也想凑过去看个究竟,无奈“图书馆是无限的、周而复始”,而且是个球体,恰如纳博科夫笔下的时间之狱。既然时间的监狱是球形的,人就应当诗意地栖息。

这时,王晓方透过门厅的镜子听“顾老师”对众人说:“从古希腊的先哲到阿拉伯哲学家,从中世纪的修道士到艾萨克·牛顿,从伽利略到麦克斯韦,都未怀疑过时光是以完美的几何图线运行的,是爱因斯坦改变了人类三千年来关于光是直线的错误认识,他认为光在条件允许时也会发生偏移,巨大物质如恒星可以使虚无的空间发生变形,人类关于时间、空间的最原始体验并不准确,大质量物体的引力扭曲时间和空间,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光的确是可以弯曲的。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今天的文学却弄出了许多理所当然的规矩,作家成了小说之狱中的囚徒,这正如许多科学家愚蠢地以为只有有水的星球才可能有生命一样,以为外太空的生命也和地球上的生命一样离不开水和空气,其实这种思维之狱不仅仅限制了科学,也限制了文学。我想说的就是,对于小说家来说,任何常规都是思维之狱,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我们不应该将虚构关进笼子,小说家的生命不是靠水维持的,而是靠创造!”

围观的人群响起一片掌声,王晓方被这位“顾老师”的演讲深深震撼了,他连忙问身边的店员:“这位顾老师是谁?”身边的店员惊讶地问:“连他你都不知道,他就是著名作家顾怀远,是我们书店请来签售的。”

此时顾怀远被人们簇拥着开始往外走,王晓方很想跟上去,然而书店像迷宫一样,到处是镜子,他拼命往前挤,不小心头碰在镜子上,一阵天旋地转之后,顾怀远早就不见了踪影。

这件事,王晓方也并未跟别人说起过,因为谁听了都会觉得太荒唐,不过从那儿以后,王晓方开始潜心研究文学,特别是顾怀远的作品,他从顾怀远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形象。每当在脑海中浮现出赫拉克利特的形象,他就会在梦中梦见顾怀远,王晓方下决心要见见顾怀远,然而一直没有机缘,因此想见见顾怀远的想法时刻困扰着王晓方,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1·

他:突发奇想的会面



自从他专事写作以来,连发几部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庙堂》出版后,一路畅销,名声大躁,顾怀远何许人也?各路媒体像马蜂一样嗡嗡地盯住他不放,终于发现,他曾经给大贪官贾朝轩当过秘书,于是舆论再一次哗然,贪官秘书华丽转身为反腐作家,这本身就是一部长篇小说,他平静的生活由于几部长篇小说而被打破了,不仅如此,他还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被评论界称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

人们从喧哗和躁动的现实中,是无法看见月亮的另一面的,更何况月亮那惨白的光辉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他不止一次在梦中见过一个孤独的身影,借着微暗之火奋笔疾书,他知道,那就是自己,只是从未觉得那个影像华丽过,倒是寂寞中透着孤独,凄凉中有些孤傲。在他心目中,文学就是太阳,如今的些许华丽,都是从文学这颗太阳那儿偷来的,正如太阳用他的伟大的吸力偷窃海上的潮水一样。他感激这些许的华丽,因为这里面不仅有他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有他与众不同的文学天才、有他异于常人的执着与勤奋,更有上天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头脑的运气,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运气,因为这运气中凝结着日月精华、炼狱灵魂。

正因为如此,他不愿意停笔,他觉得自己一停下笔,生命就会戛然而止。以作家的身份来说,他不想成为那个公正无私的堂·吉柯德,更不想像简·奥斯丁笔下的诺里斯太太那样,“喜欢靠破费别人来自充大方”,因为他从拿笔写第一部作品起,破费的就是自己炼狱般的内省。为此,他赞赏纳博科夫的说法:“对于一个天才的作家来说,所谓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纳博科夫一再强调,“小孩子听你读故事的时候会问,这故事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他会缠着要你讲一个真故事。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孩童般的执拗的态度。”“读书时幼稚地把自己同书中人物混为一体,把他们当作生活中的真人,是最坏的读书方法。”“对于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遗憾的是,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喜欢自欺欺人,更渴望做福楼拜笔下的“布尔乔亚”。以至于他自己都产生了“他是个成功的庸人”的错觉。

在《庙堂》这部长篇小说中,他处心积虑地塑造了一位既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驻京办主任,叫“丁则成”,意思是不盯则不成,一盯则成。这位丁则成曾经是市长秘书,毫无疑问,这位丁则成的原型就是丁能通。应该说丁则成在这部小说中笔墨并不多,但是这位驻京办主任既左右逢源,又内有坚守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遭遇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苦苦纠缠这部小说中是否是“真人真事”时,他执拗地对媒体说,《庙堂》表现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现实的加减乘除。然而无济于事。

恰逢清江省昌山市因驻京办资不抵债而低调宣布撤销机构,昌山市的做法立即在社会公众之中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各大媒体更是争相发表评论,一时间驻京办究竟是该撤还是该留,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他作为深谙官场潜规则的知名作家,自然不会被媒体放过,一连接受了京城几大媒体的专访,接受专访之后,他大有意犹未尽之感,脑海中猛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社会各界如此关注驻京办,何不以驻京办为题材写一部反映驻京办生活的长篇小说呢?要知道京城虽然有大大小小的驻京办六万多家,可是驻京办的一举一动在人们心目中却是扑朔迷离,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驻京办绝不是普普通通的驻京机构,根本就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在这座政治平台上都上演了什么戏,只有驻京办主任最清楚。对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就叫《驻京办主任》,书名刚刚浮现在脑海中,他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

丁能通可是他的老朋友了,当年肖鸿林和贾朝轩主政东州市政府时,他们俩一个是肖鸿林的秘书,一个是贾朝轩的秘书,可以说两个人是脚前脚后当上市长秘书的,本以为当上市长秘书就走上了仕途之梯的终南捷径,没想到一场始料不及的反腐风暴致使肖鸿林、贾朝轩纷纷落马。案子一查就是两年,丁能通由于提前离开了肖鸿林,鬼使神差地当上了东州市驻京办主任,尽管受到一些牵连,但终究没有影响到政治前途,因此机关干部私下里都称丁能通是东州官场上的“不倒翁”。

然而在他看来,丁能通更像《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关于这一点在丁能通给肖鸿林当秘书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丁能通永远熟悉在官场上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该说的;什么是做了要加以宣传的,什么是做了要加以隐秘的;什么是大肆宣扬的而不必做的,什么是大肆宣扬了而必须去做的。用金庸先生的话说:“妓院皇宫两处,更是天下最虚伪、最奸诈的所在。韦小宝浸身于两地之中,其机巧狡狑早已远胜寻常大人。”当市长秘书时,他就时常套用金庸先生的话开丁能通的玩笑:“亦官亦商之驻京办,更是天下最奉迎、最诡道之所在。丁能通浸身其中,其机巧狡狑早已远胜寻常大人。”丁能通听了一笑了之,还断章取义地套用《鹿鼎记》第四十三回和第二十三回的两句自嘲道:“这就叫‘身作红云常傍日,天生才士定多癖’。”

当年丁能通离开肖鸿林执意要去驻京办,其实他是暗中窃笑的,驻京办是个伺候人的地方,官不官、商不商的,好好的局长、区长、县长不当,却要撇家舍业地到驻京办这种三不管的地方当“太监”,脑袋不是被门挤了,就是进水了。他认为,在官场上,驻京办主任是个最无聊、最微不足道、最没意思的角色,再平庸不过了,他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干得津津有味。

但是自从贾朝轩到中央党校青干班学习之后,他东州北京两头飞,一到北京就住在驻京办,整天和丁能通混在一起,他终于发现,原来驻京办竟然是官场上的“世外桃源”。特别是丁能通兼任北京花园董事长之后,他更是艳羡不已。他暗中发现,尽管丁能通只长自己一两岁,却比自己有城府。丁能通本来是肖鸿林的秘书,按理说应该是肖鸿林的心腹,但却深得贾朝轩的赏识,丁能通游走于两个政治对手之间,拿捏得十分有分寸,让他暗中十分钦佩。按理说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失之毫厘缪之千里,丁能通竟然能掌握得恰到好处,应付自如。

他发现丁能通很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态,因此应对起来十拿九稳。他记得韩非子曾经感慨地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说当之。”不知对方的心,便很难采取恰当的“说”以应付。为了请教丁能通的揣摩术,他曾经特意在东三环的顺峰海鲜酒店请丁能通喝酒,借着酒劲,丁能通还真吐出几句让他心惊肉跳的真言。当时丁能通已经有七分醉意,喷着烟圈,醉眼迷离地说:“怀远,按理说肖市长和贾市长是一对冤家,你我之间各为其主,说不得心里话,但是在秘书圈子里,还就你顾怀远是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这两年在驻京办迎来送往、游走于人妖之间,我总结了几条在官场上自保的经验,你听听有没有道理,在官场上最要紧的就是要管住嘴巴,要知道到处都有领导的耳目和眼线,你说的每一句话,领导都可能知道,因此什么时候装傻都是安全的。我的毛病就是太聪明,这一点你比我做的好,你是大智若愚,我他妈的是大愚若智。从肖市长和贾市长的争斗中,可以看出同级的是天然敌人,高出半级最危险。怀远,你心里有个准备,就肖市长和贾市长这种斗法,早晚两败俱伤。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有靠山,但最重要的是不能一棵树上吊死,靠山固然很重要,但比靠山更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这就是我选择当驻京办主任,而不是当局长、区长、县长的根本原因。别看驻京办这地方三不管,却是个万花筒啊,这个万花筒比天文望远镜还厉害,可以发现最隐秘的秘密,掌握了这些秘密,我就可以像韦小宝一样将大大小小的‘小玄子’搞定,这就是我自己的价值,有了这个价值,无论东州的天怎么变,我都岿然不动。”

他听到这儿,倒吸一口凉气,试探地问:“能通,像我们这些身不由己的人,再有价值也不可能不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想问题,像你我无论如何都是老板的人。”

丁能通不以为然地说:“怀远,你我虽然都是老板的人,但是千万要记住,老板却不是你我的人,一定要有这份清醒,因此,我们都可以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想问题,但一定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办事情,这就像一些领导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事情,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办事情是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混,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为此,千万不要寻求完美,一定要有缺点,有缺点的下属领导才放心。”

当前:第1/4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