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医妃》第522/549页
皇城边上,天子脚下,胆敢行刺当今的君王。这该是何等的胆大妄为,若非有手眼通天的手段,也做不出这么大的手笔安排!等等……于静潇的脚步猛然顿住……该不会是……太后!
于静潇思及此处,脸色骤变。
不错,一定是太后!
她早猜到太后欲置白煦于死地,料来这帮刺客定是她一手安排的。有她在宫中的眼线通风报信,刺客们怎么会掌握不了皇上的行踪。调集上百名刺客死士,这得耗费多少人力财力和时间来做筹算。只怕太后为了这一天,已筹谋良久了吧!
至于促使太后动手的原因……于静潇的嘴唇已经被牙齿咬得没有血色……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求白煦派人查看父母的状况,惊动到了太后,才迫使她立即下手。
于静潇想到此处,紧握的双手的指甲不由得深深嵌入皮肉中。
白煦,你可一定要安然无恙啊……
~~~~~
皇上遇刺的消息仅限于朝中的近臣知道,对外自然不能随意泄露。所以从那天之后,白煦便称病不再临朝。朝政暂由二王爷白冉全权代为处理。
虽然宫中已经尽可能地将此事压下,可这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北方。
太后闻及皇帝病倒,便火速带着九皇子返回京中,探视白煦的病情。
可是因为白煦曾下过严令,养病期间任谁来了,都一概不见。所以就连太后也吃了一个闭门羹。
皇帝连太后都不见,可见其伤势严重到何种程度。说句不中听的,恐怕已经到了性命攸关的地步。
皇帝伤重垂危,且尚无子嗣,这便涉及到了国之根本,也就是帝位的传承问题。
目前朝中只有二王爷和九王爷两位皇子。虽然白冉年长,但若论亲疏嫡庶,作为出身低贱的德太嫔的儿子,白冉的身份自然比不过太后的嫡子白韶涵尊贵。
为了这帝位继承人的问题,朝中因此也分成了三方,一方是拥护白冉暂代摄政王之职,待到皇帝的情况明确后,再行决断。另一方,则是拥立九皇子登基,由太后垂帘辅政。这一方人数虽然最少,但大都是朝中老臣,对整个朝堂都颇具影响力。最后一方人数最多,就是保持中立,持观望态度的人。
就在朝中为此事僵持之时,北境却突然传来战报。
当今晋国皇帝的五皇叔韦正风,因不满魏帝白煦借渭水河一战时,逼兄长退位之事。公然违抗晋皇的命令,自行率领十万大军,叩边南来。
魏晋两国刚刚缔结的同盟条约,登时变得岌岌可危。
这也使得已经动荡不安的局势,再度雪上加霜。在短短半月间,大魏朝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境地。
可就在这种紧要的关头,仍不见白煦出来主持大局。朝中那些原本保持中立派的大臣们,也不得不纷纷做出选择,向另外两方靠拢。
因此时朝政大乱,朝廷尚且自顾不暇,更无法顾及到北方的晋军。在没有大将坐镇指挥的情况下,使得十万晋军长驱直入,敌军的剑锋,甚至已直指京师。
~~~~~
于静潇一直在郡主府中听消息,她也曾几次派织锦进宫打听白煦的情况,可是却都被影部的暗卫们挡了回来。
时到此刻,在听闻到晋国的大军即将踏临京师后,她再也坐不住了。于静潇心底一直认为,白煦应是出于某种目的,只是佯装遇刺。
可是现在朝廷已经内忧外患到了这种地步,仍不见他出来主持大局。那便说明白煦是真的遇刺了,而且可能伤得极重,已经到了无法过问朝政的地步。
她在听说晋军的先锋将不日抵达京城以北百里外的崤山关后,便连夜入宫,来探视白煦。
此刻的皇宫,已不复往昔的祥和安定。皇宫内外,处处弥漫着压抑紧绷的味道,人人都是行色匆匆,颇有大难即将临头的危机之象。
于静潇在织锦的陪同下,径直来到白煦的寝宫外,可是还没摸到宫门,便被把守在此的暗卫们拦在了外面。
“郡主,皇上有令,养病期间,任何人一概不见。”
于静潇凝眉望向这个眼生的暗卫,只见对方神情冷硬,丝毫没有通融让步的余地。她遂淡淡道:“我不是作为安慧郡主来探视皇上的,而是作为大魏的一名医者,来替皇上治病。”
暗卫的表情依旧是七情不动,“周太医一直在里面照看皇上。这里便不劳郡主费心了。”
于静潇眼眸微眯,目光冷凝,“可我今天一定要进去探视皇上。”
暗卫垂下脸,抱剑而立,“那属下便只能得罪了。”
于静潇闻言,双目寒光毕露。织锦腰间的软剑立时锵然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