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校对版作者纪墨白》第293/621页


  “是么?他唱过什么歌?”赵雅芷有些惊讶的问道,没想到那个黑人小伙儿还是位大歌星呢。
  “这个……”许贯武一时无语了,迈克尔・杰克逊之前唱过什么歌来着?!许贯武只记得八零、九零年代他演唱的经典歌曲,但是对之前他在杰克逊五人组演唱的歌曲还真是不大熟悉。
  “你连他唱的什么歌都不知道,就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歌手啦?”赵雅芷白了许贯武一眼,调侃道。
  “唉,当初我也没和你一起生活过,但我也早知道你是贤妻良母啊。”许贯武嘿嘿一笑道,“有些人不需要了解的太多,只要看到他的本质就好了。”
  “贫嘴。”赵雅芷笑了笑,“你就有着许多歪理。”
  “唉,这怎么会是歪理呢?古书之上《列子》登载伯乐相马有云,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许贯武笑着说道,“这也是用来选拔优才的道理,与曹操的唯才是举相类。你平常应该多读点书,尤其是古代的文学经典,是很有修身养性的价值的。”
  “那些书现在连大陆都不再读了,被称是四旧还要抄出来烧掉。你到把他们当成宝贝,难道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赵雅芷摇摇头道。
  “你想想看从先秦到现在,能流传几千年的书,难道会是只讲一些废话的么?”许贯武不禁笑着说道,“西方能流传几千年的,现在已经被捧为圣经了。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柏拉图……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把这些早已经被遗忘的古人从故纸堆里揪出来,然后碰到神坛上加以膜拜,现在还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古人却要被当成四旧,投到火堆里面去烧掉。他们可能忘了,在古代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可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强国,这些古人的智慧又岂能小看?”
  “好了,好了,你也不要激动了。那位黑人小伙儿如果真是了不得的歌手,那你是想要把他签下来么?”赵雅芷见许贯武一副激动地样子,不禁连忙劝道。
  “他现在已经是很出名的歌手了,而且也已经签了唱片公司,能挖过来的可能性不太大。而且我在美国这边既没有唱片公司,也没有发行唱片的渠道,更没有宣传的管道,贸贸然把他签下来,反而会毁了这么一位有潜力的好歌手。”许贯武摆摆手道。
  “这样啊,那还真是可惜了。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了,好的人才有的是,难道你还怕找不到更好的么?”赵雅芷又笑着劝道。
  许贯武点了点头,这次虽然与迈克尔・杰克逊失之交臂,但是却也提醒了许贯武一件事,应该要布局欧美的唱片市场了。不说别的,他交给温拿乐队和张国容所唱的英文歌,几乎全部都是畅销大卖的经典歌曲。
  让他们到美国来演唱也好,或者在美国这边找人翻唱也好,一定也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也会给艺声唱片带来不少收益。所谓蚊子再小也是肉,许贯武没道理放弃这么大块市场。
  不过欧美音乐市场要比电影市场混乱多了,电影市场因为当年比较红火,所以受关注度比较的高,全都被大财团所控制。当然现在因为电影市场萎缩,几乎全都已经撤股了。而且当年为了便于大财团控制这些电影公司,政府还出台了许多项法规,最经典的一条就是派拉蒙条约,严禁电影公司控制下游院线,否则就将被视为垄断,将要被处以巨额的罚款。
  不过现在因为电影市道很差,大财团纷纷撤资,对电影公司的限制也适当放宽,已经有电影公司开始入股院线商,而院线商也收购影视公司的股票。不过这都还是在幕后交易,没有明白的摆在明面上。但是到了八零年代初,这条法规就将被取消。而美国电影产业也将迎来新一波的发展高潮。
  正因为电影界之前有大财团的介入,所以相对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以八大影业公司为首的公司,也在好莱坞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与威信。不是任何哪一家小电影公司能够抗衡的。
  即便是现在美国电影公司层出不穷,即便是梦工厂这种级别的公司,最后也难逃被人收购的厄运,就知道好莱坞电影公司看似繁荣,其实还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屏障摆在那里。
  而唱片公司方面,因为缺少足够犀利的大神坐镇,所以竞争方面就实在过于激烈了一些。唱片这一行当不像电影一样,电影投资虽然有高有低,但最少也要几十万。当然也不排除有牛人用家用录影机,然后找几位真正热爱艺术,不求回报的演员来拍摄电影。
  但唱片几百美元就可以完成创作,甚至如果没有那么多钱,而你又有非常好的才华,你还可以在街头或者酒吧献唱,来吸引到对你音乐感兴趣的人。所以坦白来说,唱片业入行门槛相比电影公司而言,入行门槛实在是太低了。所以导致美国大大小小的唱片行多如牛毛。
  如此众多的唱片行,再加上街头、酒吧、乃至地下乐队等等等等,全美专业或非专业的歌手,加在一起数量近百万,几乎某个小镇的酒吧里面,就有一位歌手在那里演唱。
  如此众多的歌手,每年推出的专辑也在数万张之多,能从中脱颖而出的,势必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这么多的歌手,这么多的唱片,怎样才能让自家的歌手脱颖而出,无疑就十分考验唱片行老板的手腕。
  幸好美国这边别的不多,音乐会多。几乎每个州、每个市、每个小镇、每个酒吧,都会举办自己的音乐会。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汇集十数万人,小的可能只是酒吧的顾客。
  但基本上所有歌手都是从这种音乐会走出来,实打实经过现场歌迷检验的。而不像是日后只要脸蛋长得漂亮,出张唱片拍拍MV客串个电视剧,然后报纸杂志媒体一吹捧,就成了第一线的偶像巨星了。每次开唱都要对口型,时不时还走个调破个音,还要被赞是真用功,乃们不要黑她!
  美国歌手如果要红,基本上就是坐在旅行车里,一场一场的赶音乐会,一点一点的累积自己的粉丝。如果碰巧自己的才华出众,被某位唱片行老板发现,那么有朝一日推出了专辑,或许会一炮而红,或许没什么反响,但终归有展示才华的舞台。
  欧洲足球为啥长盛不衰,因为人家从小时候起,就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小学里面有球队,有训练营,中学里面有球队,有训练营……还有各种各样镇上的,市里的,全国的足球会……如果你真的有才能,就在这舞台上大放的展现出来,而且是绝对会被人家发现的。
  想当年后街男孩刚刚成立的时候,也是一场一场的参加这样的音乐会,一个粉丝一个粉丝的积累自己的听众。迈克尔・杰克逊也是从酒吧、歌唱比赛、音乐会等唱出来,才吸引了唱片行的注意……
  所以未来如果温拿乐队、张国容等香港歌手要进军美国,势必要面对到如此严峻的挑战,包括他们的唱功,包括他们的风格,包括他们的理念等等。而不能只是在凭着一张俊脸就可以打拼天下。
  许贯武可是知道欧美唱片界当真是藏龙卧虎的,别的不说《欢乐合唱团》中的那些演员,唱歌又好又帅气又会跳舞,但之前可曾经知道他们的名字?!
  再者说欧美歌手都是相当有个人风格的,比如鲍勃・迪兰,比如披头四,比如涅盘乐队,比如麦当娜,比如迈克尔・杰克逊,比如史密斯飞船乐队等等。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且靠这种强烈的风格,来吸引认同他们理念的粉丝。
  相对来说,香港歌手很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四大天王红归红,风格却几乎都差不多,还不如台湾的罗达佑、李综盛、郑智华等风格出众。换言之如果四大天王都长得貌不惊人,只怕受欢迎的程度无疑要往下跌一大成。


第三百三十一章 铺路
  许贯武知道在香港歌手之中,其实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不多,原因其实很简单,市场不允许。
  香港人口总数是三百万以上,最多时人口数量六百万以上。而全世界说粤语的人口往高了说,有两亿人口左右,使用汉语的有十多亿人口。不过大部分都在中国内地。而美国人口在两亿以上,最高时在三亿以上。而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口数量,基本在三十亿以上。
  简而言之,也就是欧美歌手的潜在唱片市场,有三十亿人口左右。相对来说,香港歌手的潜在唱片市场,只有十多亿的人口。而提到内地唱片市场,呵呵,大家都懂的……刨去内地九成九的潜在市场,香港歌手的潜在唱片市场,只剩几千万人口。
  而这几千万人口,又大都分布在东南亚。相比欧美体制健全、购买力旺盛的唱片市场,东南亚唱片市场无疑是比较贫弱的。欧美市场中可能每三百人会掏钱买一张唱片,而到了东南亚可能一千人中才会有一张销量。再对比上那差距庞大的人口基数,欧美顶尖歌手唱片卖不过千万都不幸福,港台歌手卖过百万张就要欢天喜地了。
  欧美白金唱片是以一百万张为界限。相比起来香港歌手的白金唱片,是以五万张为界限。呜呜!相差了整整二十倍啊。
  在美国因为唱片潜在市场很大,有数亿人口的数量。所谓人上一百,千奇百怪。而数亿人口在口味上,是毕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喜欢乡村音乐的,有喜欢福音唱片的,有喜欢摇滚的,有喜欢爵士的,有喜欢朋克的……同样风格方面,有喜欢保守的,有喜欢放1荡的,有喜欢性1感的,有喜欢纯情的,有喜欢癫狂的,也有喜欢温柔的……
  总之因为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所以任何一种类型的,任何一种风格的歌手,都会有很多喜欢自己的歌迷。而正因为有了这很多喜欢他的歌迷,才让他能够继续以音乐为伍,继续发扬自己的风格,继续推出自己的唱片。艺术也是需要一定物质来支持的,否则再有才华的歌手,也早就会被饿死了。
  而美国各地举办的行行色色的音乐会、歌唱比赛、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等等等,也为歌手提供了舞台与宣传的渠道,所以如果歌手真的有才华,并且渴望成名,就不会被永远埋没。这就是欧美唱片市场之所以人才辈出的原因。
  而香港总人口不过几百万,如果歌手不迎合大众的口味,基本上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这就直接决定了在香港只能有主流音乐,而类似摇滚、雷鬼、朋克等等非主流则市场潜力不大。
  其实这也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西方文化强调自我为主,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力凸显出自己的价值。所以歌手做得越夸张,越容易一举成名受人追捧。比如世界瞩目的LADYGAGA,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人们的三观,说她有开创性也好,说她哗众取宠也好,总而言之,这位话题性一流的女歌手大火特火,在全球唱片市场一片萎靡的情况下,唱片销量依然有数千万张。
  再比如乡村小歌后泰勒・斯威夫特,隔三差五就换一个男朋友,换完之后就写歌来纪念。据不完全统计,这位小霉女交过的男朋友超过十九位,而且基本上最长不过半年,最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换在东方文化之中,基本上就要被冠以见异思迁之类的字眼。但人家小霉女泰勒依旧火的一塌糊涂,专辑销量同样轻松过百万大关,赚钱赚得一塌糊涂。
  而东方文化则强调群体观念,必须要和光同尘,最忌讳的就是枪打出头鸟。想发扬个性,想突出自我,想挑战权威,那就是一个死。
  基于这种文化方面的熏陶,东方人的喜好一般都随大众,很容易就追随潮流。比如看到报纸杂志电视台宣传韩流,就一窝蜂的去追韩星;台湾偶像剧风行的那几年,又一窝蜂的去追F4、飞轮海、五月天;最早时候,《上1海滩》上映,白围脖、大衣成了流行;再后来《血疑》,幸子头、幸子衫;《灌篮高手》放映的那几年,N年都没有普及开的篮球运动,顿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这种随大流的心里,其实不止表现在追星上,还有一起抢购苹果手机,一起抢购奢侈品,甚至连谁都不看好的黄金也去抢购……据调查得知,国人换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西方人,而苹果手机主要市场,就是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上主要的消费大户也是国内土豪;黄金价格大幅下跌,也是中国大妈抢着去抄底,结果全砸手里了。
  而与此相反的是,现在即便HDDVD、蓝光影碟机早就问世许多年,但美国依然还有九千多万户家庭依然使用VHS录影机,而且录影带租赁依然是影像租赁店最大宗的生意。而欧美奢侈品品牌,其实在本国并不受追捧,尤其是LV、香奈儿、GUCCI等,都已经成了烂大街的牌子,遭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遗弃。但好在有中国土豪来接盘,每年数百亿美元的惊人消费能力,依然可以让这些品牌活的相当滋润。
  这其实都是从众心理惹的祸,大家都背着名牌包包,自己不背就好像显得不合群。而不合群其实是国人最怕的一件事,连上个厕所都要一起去的国人,如果因为不背名牌包被人隔离,那岂不是要哭死?!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小众音乐没有发展的空间。大家都听主流歌曲,你一个人听小众歌,那你就是不合群。大家都说这个歌星唱歌好听,你非说其实某某小众歌手才叫有才华,你就和大家对着干……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就只能和大家一起听流行歌曲,穿流行衣服,看流行电影,说流行的话……
  而唱片公司出于盈利的考虑,自然也不会推这种非主流的小众唱片。而再喜欢音乐的歌手,如果长期处在不被重视,不被欢迎,而且还要饱受贫苦煎熬的折磨下,也很难再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也导致香港歌手即便最开始可能玩非主流,如BEYOND乐队,最后还是免不了要向市场妥协。
  香港其实并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人,如达明一派,如蓝战士,如太极乐队等等,但是却没有他们生存的土壤。
  单立文如果不演电影,内地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是位摇滚歌手,而且还是黄家驹的好朋友。刘以达如果不是出演那么多周星弛的电影,也没人会注意到这个神神叨叨的梦1遗大师,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
  这就是香港乐坛的现实,玩艺术的全都饿死了,玩商业的却活的很。你让这些音乐人怎么办,总不能抱着理想饿死吧?!
  ……
  许贯武知道香港歌手与欧美歌手相比,人家是从野地里自生自灭,最终经历千辛万苦长起来的;相比而言,香港歌手更像是从温室里培育的,虽然品相看起来不错,但是大家都知道野生人参和人工栽培的人参的区别。
  如果把温拿乐队与张国容等香港歌手带到欧美乐坛来,如果想要成为一线的顶尖歌手,就算排除种族与文化的差异,估计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话说相比创作俱佳的欧美歌手,香港歌手很少有拿得出手的创作作品,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如日本歌手。
  滨崎步、宇多田光、仓木麻衣等等,都是自我创作的歌手,而日本歌坛还有大量实力唱将,他们的唱片销量依然稳稳占据排行榜前列,即使后面不断有青春偶像团体不断冲击,但依然无损他们的至尊地位。
  相比较而言,香港一线的歌手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自我创作的歌曲,比如歌坛天后王斐,比如歌神张雪友,比如接任歌神宝座的,负面新闻不断的E神等等,都只是靠着好嗓子和商业化的运作成名而已。
  相比起来,第一任歌神许贯杰的歌神头衔,无疑就实至名归的多。他开创了广东歌的流行潮流,创作的鬼马歌曲真实反映了当时工薪阶层的苦难,他虽然最早期模仿猫王和披头四,他虽然是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毕业,但是他依然能够放下身段,为贫苦大众发声。所以阿SAM能够赢得全香港市民的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
  香港歌手相比欧美歌手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缺点,所以如果想要他们能够成功进军欧美市场,就必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保驾护航。而许贯武要做的就是为香港歌手铺好路,让他们的征程可以走的更稳健一点。
  “要不要收购一家唱片公司呢?”许贯武捏着下巴想道,如果要把温拿、张国容等人引进美国市场,一家唱片公司是必须的。而且这家唱片公司还要比较大,人脉关系比较广,同时还需要在美国唱片业比较有声望才可以。这样一出道就可以借不少势头,所谓水涨船高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也要准备妥当,好配合这些歌手做宣传。MTV有线电视网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只是现在MTV还没有创办呢。电台方面,许贯武也不是很懂,所以还需要回头像雷石东咨询一下。至于报纸方面,许贯武所知道的几家报纸都是非卖品,而且美国对报纸管理的比较严格,应该会限制许贯武这个外籍人购买,所以想铺垫好路把香港歌手引过来,还的确是件难事儿。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许贯武无疑就是一位有心人。所以这件事再难,他也想去做做看。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要做一点有意义有挑战的事情。
  当电影事业、电视事业、投资事业等逐渐步入正轨,许贯武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无事可做。拍电影有七人小组,电视台现在有利孝和,将来会有梁淑仪,《天天日报》现在有连默生,艺声唱片有郑栋汉、CAA有迈克尔・奥维兹等人,地产方面有李兆基,有胡应湘,有李家诚……
  自己现在就算什么都不做,每天坐在家里数钱玩儿,或者坐着私人飞机环球旅行,这些钱也够他十辈子的花用。
  但是人这辈子不能总是吃喝玩乐,或者宅在家里看电视,还应该有一番作为才对。作为一位光荣的穿越人士,许贯武也不想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知道混吃等死。所以必须要为自己找点事情才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势力的好莱坞

当前:第293/6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