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校对版作者纪墨白》第333/621页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像许贯武这么看的长远,像内地这种封闭专政的国家,突然急转弯搞起改革开放,虽然抛出众多橄榄枝来招商引资,竭力展现出好客欢迎的态度,但是也常常遭遇到了冷场。
  许多港商,台商,外商都在观望之中,他们要确定这不是一个陷阱,是真的能为他们带来利润,他们才会投资大把的钱进去。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内地的招商引资进展并不顺利。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位有名望有地位有钱的富商做一个榜样,那么要比内地政府说一千句说一万句还要管用。而香港除了华商总会的商人注定要做领头羊之外,像许贯武这种表面上无党无派,并且身家亿万同时掌控有传媒的超级大亨,自然也同样是内地争取的对象。
  说实话,如果真能让许贯武把钱投资到内地,别的不用多了,他只要表示出有这个意愿,后面就会有大把的人跟着他往里冲。原因就是这些年,许贯武崛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快的都让人不敢相信。几乎都已经成为一个传奇,而且逐渐有被神话的倾向。
  据说现在黄大仙庙旁边的商店里,就由许贯武模样的财神像卖,说请回去之后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十分之灵验。这种说法让许贯武听了都哭笑不得,你妹的,我自己那方面都有问题,怎么可能帮得到你?
  不过这种说法在底层市民中却很有市场,除了有供奉许贯武模样的财神像外,还有直接供奉他的照片的。把杂志上许贯武的头像抠下来,然后摆在神龛里面去供奉,听说能保佑逢赌必赢,买马中马,买狗中狗,买六合彩中头奖等等。
  许贯武也看过这种报道,而且感觉十分的恐怖。他人在这里活得好好的,那边却有人好像拜死人一样的拜他,不是摆明了在咒他的么?
  除了一些愚民偏听偏信,搞这些迷信的玩意儿之外,其实证券交易所也十分希望许氏集团能够尽快上市。因为既然许贯武有点金之手的美誉,许氏集团每年的盈利也很客观,那么如果许氏一旦上市的话,势必可以吸引更多股民追捧,让香港的股市指数也可以升高。
  在香港公司要上市起码要有五年的经营资质,而且业绩也要十分优良才可以。在早期香港证券经营不规范,出现了很多贪污腐败,胡乱上市等丑闻。
  曾经有一只香港天线股票,宣称自己研究的天线是高科技产品,只要使用了本公司的天线,那么就可以收到清晰的电视信号。当时正赶上电视热潮,因此公司虽然尚未开始经营,就在香港上市,并且受到了股民疯狂的追捧。
  香港天线的股票价格由始发价一元,一度飙涨到了三十元,堪称是股票界的神话。但随后这只股票神话被发现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其实天线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随便用根铁丝也能够收到电视信号。因此引起了股民恐慌性的抛售,并间接导致了七三年的香港股灾。
  在此之后,香港公司想要上市就难了许多,要有五年经营历史,并且业绩非常优良才可以。像一些公司为了上市筹集资金,就不惜采用非法手段,比如做假账伪造业绩,甚至向证交所管理层行贿等等。
  除了接受一些公司的上市申请之外,其实证交所更希望真正业绩优良的优质公司上市,因为这样可以提振股市,让证交所也跟着一起发财。而许氏成立五年来,发展速度当真十分的惊人,几乎每年它的市值都翻着翻的增长,堪称是香港商界的奇迹。
  一旦许氏上市,势必就会引起股民的强热追捧,借以拉抬股市,创造惊人的业绩。
  不过许氏对于上市却没有丝毫兴趣,他现在根本没有资金上的困扰,除了每年庞大的现金流之外,他和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都关系密切,即便贷款也不费丝毫力气。何必还要再上市呢?而且上市之后,就面临着被收购的危险,对许氏来说,纯粹弊大于利。


第三百九十四章 左派电影的复兴?!
  许氏集团现在囊括了电影公司,经纪人公司,唱片公司,报纸,杂志,院线,电视台,艺校,录影带生产公司,冲印公司等等,是一条拥有完整产业链条,贯通上下游的传媒帝国。
  规模如此庞大的传媒帝国,影响力比《星岛日报》、《明报》、佳艺,丽的,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等传媒都要强悍,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尤其现在还有着许贯武坐镇中央,传奇性的发家经历,以及慷慨大方的性格,让他聚拢了诸多人才为他所用。
  梁淑仪,郑栋汉,麦佳,洪京宝,程龙,黄佰鸣,黄邴耀,钟景辉,刘天赐,邓伟雄……如此之多的人才也为他源源不断的制造着惊人的利益。让许贯武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生活。
  习领导正是看中了许贯武此刻在香港惊人的影响力,所以想将他拉拢过来,然后利用他在香港,以及世界的影响力,来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除了让他可以在内地修建影院之外,其实还提供了其他一些条件,不过那就涉及到国家的机密,不能够随意的说出来了。
  ……
  又过了两天之后,陈思远,高濂两位电影公司副经理来看望许贯武。说是来看望,其实目的大家都已经清楚了。
  许贯武在同老领导会面的时候,允诺提供左派电影公司五百万港币的资金,让他们可以尽快恢复正轨。
  左派电影公司经过十年浩劫的冲击,原本的家底早就已经败光了。公司不能够拍摄新电影,原先只准放映内地拍的战争片,以及革命样板戏和纪录片,这些在香港基本上没有市场,所获得的票房勉强只够成本,可以说是困窘到了一定程度。
  不过左派电影公司的骨干还在,无论编剧,导演,道具,灯光,摄影等等,都还留在公司里没有走掉。所缺乏的目前只是启动资金。
  在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没钱基本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没钱就没有办法开机,没有办法开机电影公司就没收入,电影公司没有收入就擎等着倒闭。
  长城,凤凰,新联等属于内地政府支持的电影公司,本来可以向内地申请一笔资金的。但关键是内地现在同样外汇紧张,总共就那么一丁点儿的钱,这个部门也瞅着那个部门也想要,好钢总要先用在刀刃儿上。
  优先采购的自然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线等等,至于文化建设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那就只能暂时说抱歉了。
  长城,凤凰,新联也都知道内地的难处,所以为了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只好发扬风格不再打扰政府。但是发扬风格归发扬风格,该解决的事情没有解决,大家回去还是要饿肚子的。
  幸好这时候王社长想到了许贯武,而正好他的老领导就是习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领导面前说得上话,而正好老领导要去粤东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视舆论建设,所以他答应出面帮电影公司敲敲许贯武的竹杠。
  习同志本来也没敢多敲,只是在谈话时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来能有个一两百万港币就不错了。但许贯武却一张口就说了个一千万港币,让领导也给吓了一跳。
  一千万港币在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一百万头百斤以上的活猪,可以满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给量;一千万港币是首都卫戍部队一年的军费;可以顶的上万人大厂一年的收益。
  这么多的钱拿出来,许贯武眉头都不皱一下,这让习领导也不禁感叹,难怪邓公说要在香港边上搞经济示范区,只要有几个好像许贯武这样的富豪出马,就顶的上神都一年的工业产值了。
  不过虽然许贯武愿意提供这么多的资金援助,但是习领导还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为大领导他自然之道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心无厌足生祸患,香港那边本来煎熬惯了的,冷不丁一千万港币从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祸就很难料。
  再者许贯武的一千万港币也不是白拿的,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内地能否给出满意的回报,那就很难保证了。而如果无法给出令他满意的回报,势必也会心生不忿,到时候与内地离心离德,也就起不到拉拢团结的作用了。
  所以为了长远的考虑,习领导帮他们砍到了五百万。其实五百万港币在当时也算蛮多的了。现在邵氏拍一部电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万而已。嘉禾的投资成本稍微高一点,也不过才七八十万。只有许氏的电影投资都在百万,个别电影甚至有两三百万,算是现在香港电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电影公司投资的更少,多数都是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就开机拍摄了。拍的电影质素又不高,画面也不好,演技也浮夸,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销到南洋一带去。那边的土着生冷不忌,什么电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万港币如果省着点用,起码够拍十部电影的。如果从内地取景,找演员的话,那成本会更低。有了这笔钱,这些左派电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买马,拍电影,放电影,再拍电影,再放电影,以战养战,这五百万可以挺很长一段时间了。
  ……
  陈思远,高濂还同许贯武谈了一些现在香港电影的形势,也说了说他们将来的打算。许贯武听了之后却有些无言,他惊讶地发现这两人的想法还停留在十年浩劫开始之前,对于香港电影目前的环境了解不深,还以为他们拿到钱之后,再拍电影的话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他们拥有如此乐观的心态,许贯武是表示欣赏的。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却并不苟同。香港电影现在的形势,已经与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转变。
  十年之前,香港电影还是黄梅调,七日鲜的时代。那时候香港电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经验,缺少资金,缺乏人才,所拍摄的电影大都粗制滥造,号称是七日鲜的电影,一部电影拍七天已经是罕见的大制作。
  这种粗制滥造的七日鲜电影,自然比不上左派电影公司所出产的电影。因为左派电影公司人才济济,而且拍电影既舍得投资,有同样舍得花时间,所拍摄的国语片画面优美,剧情动人,而且无论男影星,还是女影星都是英俊潇洒,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员如夏夣,更是把金镛老爷子都给俘虏了,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惊人。而且据说金镛武侠名着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为原型的,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天龙八部》之中的王语嫣等等。
  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也因此广受欢迎,不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绩,连南洋一带的院线也购买左派电音公司的电影,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左派电影公司当真是风光无限。将七日鲜的粤语片打的不成人形,如果不是楚原导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横空出世,香港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粤语电影的出现了。
  但随后发生的十年浩劫,彻底将左派电影公司打入到深渊之中。公司内部所有员工通通撤回内地接受审查,所拍摄的电影需要严格的政审,院线只能放映革命样板戏,战争片与纪录片,结果搞得本来繁华一时的双南院线,成了猫不挠狗不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上座率不满一成,开门就是亏钱,左派电影公司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场浩劫全都消耗光了。
  资金消耗光了倒也不是什么难题,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但关键是左派电影公司停业的太久,都已经与香港电影市场脱节了。在他们停业的这十年中,电懋,邵氏,嘉禾,许氏先后崛起,武侠片,功夫片,鬼马喜剧片,功夫喜剧片,都市动作片等等,大热的类型片都已经换了起码三代之多,可是这些左派电影人还以为自己出品的历史片,社会伦理片,家庭喜剧片会大受欢迎,不得不说这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香港人有很多都是从内地逃难过去的,所以他们自然对国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大部分人也都会讲国语,所以看国语电影都没有问题。
  但现在的电影观众多数都是香港本地出生或者长大的香港人,他们在身份认同上也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认为自己是内地人,只不过是逃难到这个地方。
  身份认同产生的变化,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令如今的年青一代对于国语电影不再热衷,再加上现在粤语片制作精良,明星频出,对他们来说更加有吸引力。再加上熟悉的背景环境,市井俚语的运用,电影主旨的转变等等,也让他们产生了文化上面的认同,对国语电影自然就更疏离了。
  五零六零年代的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主旨都是导人向善,讲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工人阶级都是乐观向上的,资本家都是面向丑恶的,工人阶级是战无不胜的,资本家是迟早要关门倒闭的。
  但是现在香港电影的主旨却是享乐为上,自由主义,主角不再是那么高大上,伟光正,好像品德高尚的圣人一般。而是也自私自利,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好铯叹风流图享受,不再大公无私,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
  这其实也是香港从质朴的农业社会,转型到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的反应。在商业社会之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势必是有些太理想化了,而且也得不到年青一代的认同。
  如果现在左派电影公司再宣传这种思想,那肯定会被人笑话的。只是陈思远和高濂两个人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很一往情深的相信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一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
  对于他们这种天真无邪的想法,许贯武善意的提醒了几句,见没有什么效果,也只好不再去管这件事。相信他们再撞墙碰壁之后,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
  陈思远和高濂随后拿了许贯武的签单,兴致勃勃的回去了。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干劲十足的样子,许贯武忽然觉得他们很可爱。这是一群有理想,有冲劲儿的电影人啊。


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家(上)
  随后的三、四月份,第三十五届金球奖,与第五十届奥斯卡金像奖,在许贯武缺席的情况之下陆续举办。
  去年的吞金巨兽《星球大战》,与票房大卖的《第三类接触》,都入围了多项技术大奖,并且还都是夺奖的大热门。
  停颁多年的最佳视觉效果奖,也因为这两部电影电影重新颁发,而入围的也就是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是这两部电影的荣幸。但同时也是好莱坞电影人的悲哀。
  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由许贯武投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与乔治·卢卡斯又是好友,所以这一次的奖项争夺战被媒体戏称为“兄弟之战”,受到了极大地关注。
  此刻身在神都的许贯武虽然不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但他也在关注着这件事情。《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毕竟都是他投资的电影,自然能够获得越多的奖项越好。
  获得的奖项越多,这两部电影自然越受关注,将来发行周边产品,外卖版权,出版影碟等,都可以获得越多的收益。每个奖项可都是用钱来堆积成的。

当前:第333/6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