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耳》第489/491页


“湖笔对锋颖的讲究,最能体现湖笔工艺的独特风格,湖笔因此又称“湖颖”。颖是指笔头尖端一段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对黑子的要求是“肩架齐,黑子明”。“肩架齐”指笔头透亮部分的下端界线分明而平齐,意味着每一根笔毛的“黑子”部分要长短划一。”

“锋颖缺损或过长、过短的毛都要在水盆和择笔的工序中除去。黑子明即是锋颖段越透明越好,这种笔蘸墨书写时,按下去笔毛散开而饱满、整齐,提起来笔锋收拢仍是尖锥形。以羊毫来说,每只山羊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更只有六钱,可谓是“千万毛中选一毫”,湖笔也因此赢得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称。”

老戴指着这在一丝不苟从水里挑毛的工人道:“第一步就是水盆,羊毫水盆要经过抖、联、挑、合、圆等15道工序。兼毫水盆要经过浸、列、配、做、搅等22道工序。狼毫水盆要经过拔、中、索、做、起等13道工序。兔毫的选料是在兼毫水盆中进行,拣毫要一根一根挑选,按色泽、性质、软硬等不同,精分成紫毫、白毫、花毫等类别,即使在一枝笔头中混有一根杂毛也不允许。”

“羊毫水盆既要剔除断毛、杂毛,又要将锋颖长短不一的毛理开,以达到“肩架齐,黑子明”。水盆工序中还有一个将毛脱脂的过程,一是用石灰水将笔毛根部脱脂,而笔毛锋尖的脱脂,则要用较长时日的日晒夜露法。此法不仅不会因剧变而损伤锋颖,相反,还会使毛色也更加白嫩。笔工俗称为“人越晒越黑,羊毛越晒越白”,这也是湖笔工艺的独到之处。”

“结头要求笔头底部平整,线箍深浅适当。捆扎粘合牢固,防止脱毛和笔锋不齐。装套工的技术难点在于“车”,即在笔管中挖孔。孔的大小深浅正好适合所套之笔头。质量要求挫头平、脐口齐。湖笔有“毫毛不脱”的美誉,这两道工序是关键。”

“择笔一般要经过注面、挑削、择抹等工序。择抹是把笔头捻和成形的工序,行话叫“择三分,抹七分”。羊毫笔头要求的“光”和“白”,就是靠手抹的技巧来体现。因此,择笔工种的学徒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待手势准确,方可练习实际操作。笔头的“圆”和“塌”,也全凭择笔工手感进行修整。”

“刻字也是功夫颇深的工种,各种笔划的刀法称为点、划、挺、撇、捺、踢、勾。刻写时的笔顺并非按书写笔顺进行,而是一次性刻好各个字的相同笔划,再刻另一种笔划。因此刻字工必须对字体笔划的结构和字的排列娴熟于心。所刻字体要求排列均匀,纵向如“一支香”,即字的整体垂直度不能超过一支香的偏差。字体镌刻要不拼刀、不偏刀、不漏刀,不脱体,划头平整。”

吴天缘今天才真正见识到一支小小的毛笔,蕴含了多少古人智慧,看来自己的决定没有错,一定要通过努力让它们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两个人回到前厅,坐下一边喝茶,一边继续聊天,老戴喘了口气道:“说完笔,下面就是墨!”

“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而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

“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吴天缘对于墨不陌生,自己寻宝的乾隆御用龙香墨一套,就是高价被黄玄龙收藏,也算是一个天价。

“中国最早记载,五代造墨名匠奚廷珪,南唐赐姓李,遂称李廷珪。其墨每松烟一斤,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硬如石,能在水中三年不坏。后世有龙纹墨,剑脊双龙圆墨,蟠龙弹丸墨等,均称名墨,但以李廷珪松烟为最著名。”

制作墨有很多讲究,特别是制墨的烟炱,可以决定墨最后的品质高低。顶烟,也叫“上烟”或“头烟”。无论松烟、油烟、漆烟,都是用窑烧成的。烟炱距离火最远,在窑的四边或顶上的叫“顶烟”,属上品,是最好的醇烟。

项烟:制墨的烟炱,无论松烟、油烟、漆烟,都是用窑烧成的。在窑中间的烟炱,叫“项烟”,属中品。

身烟:制墨的烟炱,无论松烟、油烟、漆烟,都是用窑烧成的。靠近火的烟炱,叫“身烟”,属下品。(未完待续。)

第375章纸寿千年

老戴感叹道:“好多历史上的名墨都已经失传,剩下的只有一点文字记载,让咱们后人苦苦追寻其秘方不可得!”

“说完笔墨,第三项就是纸!”

老戴拿出小心翼翼拿出盒子,里面有几张宣纸道:“东汉纸的遗存很少,有些出土古纸又早已流失海外。如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盗走的文物中,就有数封写在麻纸上的残信。”

“魏晋时期造纸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一种“蚕茧纸”写的。由于《兰亭序》原本真迹已被唐太宗殉葬于昭陵地下,现在我们无法看到这种纸的实物,但古籍上说:“以绵茧造成,色自如绫,用以书写,发墨可爱。”可以想像,这一定是一种洁白如丝、坚韧光洁的优质纸。”

“唐代的造纸,在原料上比以前要丰富,除了用麻、藤以外,还用竹、楮树皮等造纸。此外还有一种“水纹纸”,迎着光亮可以看到发亮的线纹和图案。唐宋时期,徽纸、池纸和宣纸著名于世。徽纸是徽州地区所产的纸,池纸是池州所产。颇具诗文书画天赋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命人在池州监造纸张以供御用。所制的纸细薄光润、洁白如玉,这就是著名的“澄心堂纸”。

“到了宋代,造纸业逐渐集中到了安徽的泾县,现在通常所说的“宣纸”就源于泾县生产的纸。元、明、清以来,造纸的原料更多,花色品种也更加丰富,上等的纸趋向于艺术加工,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纸工将精细的画工与造纸术结合起来,以各种生动明快的山水、花鸟、龙凤作为笺纸的底纹图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如明宣德年间的素馨纸、磁青纸、金花五色笺,清初内府的梅花玉版笺、洒金五色蜡笺等,都是价格昂贵的加工纸。”

老戴喝了口水道:“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上,古纸较之古笔、古墨和古砚而言,似乎还不被人们所重视。然而随着近年来古代书画和古籍善本收藏价值和拍卖市场价格的上扬,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古纸开始引起藏家们瞩目。”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书画和古籍善本的造假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收藏者若掌握了各时代纸质和纸的制法、形式、装饰图案的基本知识,便可在鉴别古代书画作品和版本书籍时使用上,正所谓“识画先看纸”。

“2006年就在琉璃厂举行的一场“古籍书刊资料春季拍卖会”曾引起藏家们的普遍关注,该场拍卖会的压轴戏是旧纸素绢等非书非画的边缘拍品。旧纸素绢是这几年随书画热带动起来的抢手货,人们购买它们是为了在鉴别名家书画的真伪时作原始旁证用,同时也用来修补明清善本书。”

“最后拍卖结果“素纸民国制50张”的成交价达3520元,“素笺纸,民国木版套色印制4册”以15400元成交,“美浓纸,日本制2卷”以1100元易手!”

“而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宣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它的收藏和交易就已逐步启动,而且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不仅清代、民国年间的名宣卖出了较高价格,而且建国后乃至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宣纸精品价格也扶摇直上。”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前身——安徽泾县宣纸厂在20世纪70年代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定制的“师牛堂”纸,现在达到了每刀10万元以上的价位,即每张纸在1000元以上。”

“此外1999年由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生产的“红星牌”建国50周年纪念纸,当时售价为每刀980元,仅隔不到十年时间,目前其市场价格已超过了每刀3000元。”

吴天缘第一次听说宣纸现在竟然这么贵,看来这门生意大有可为。老戴笑着拿出几张老纸,演示道:“现在有很多做假手段,就连古纸也不能例外,比如纸质收藏品出现黄斑后,就把一小勺精盐溶解在加热的牛奶里,待牛奶凉后,把藏品完全浸泡在牛奶中1至2小时,然后取出,用软布轻轻擦拭,再用清水将其漂洗干净,晾干后黄斑便已除去。”

“还有纸质收藏品染上了蓝色墨水,可将漂白粉和小苏打以相同的比例溶于水中,然后将纸质藏品放入,浸泡片刻后蓝墨迹即可除去。有折皱缺陷的纸质收藏品,可放入清水中浸泡15至20分钟后捞起,用吸水纸吸干其表面水分,再将其夹入书籍中压干即可。”

“纸质收藏品一旦沾有油渍时,可用棉花球蘸些汽油或酒精,将其轻轻擦拭,即可除去油渍。沾有蜡迹的纸质收藏品,可将其放在两张吸水纸之间,用熨斗在上面熨一下,即可将蜡迹除去。”

当前:第489/4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