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全集.com》第635/635页


转兵北进的叶成林师在攻占北京以后,直接面临着沙俄军队的威胁,慈禧太后裹胁着光绪皇帝逃出关外,向沙俄借兵企图割据。

在这种形势,迁都北京的动议被搁置下来了,柳宇面临艰难的选择,他说出那句名言:“牺牲一万名士兵的,也要把俄罗斯打回去!”

事实上,黑旗军战前甚至准备了四万名补充兵和一万五千具棺材,但是在东北的进军意料之外的顺利,几乎可以说是传檄而定。

恰恰相反,进入东北的沙俄军队到处受到袭击,黑旗军与疲劳不堪的沙俄军队在辽阳附近展开了决战。

结果是毁灭性的,沙俄军队再次被证明是落后时代,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土战争的教训之后,他们以缓慢的速度进行着改革,但是黑旗军投入了两个步兵旅和一百挺重机枪后,战斗几乎是在一边倒。

按照西方战地记者和军事观察家的说法,这不是在战斗,纯粹是在屠杀。

仅仅两天时间,俄国军队就付出了四千人以上的伤亡,剩下的俄军仓促北撤,却纷纷在北方的冰原中失踪。

这一战役改写了中俄双方在远东的力量对比,在西伯利亚的俄军几乎全部损失在这一战役中,黑旗军拿回了东北,甚至还渡过黑龙江向北进击,最后限于后勤原因而停止更深远的追击,但是也拿回了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这也是黑旗军对外作战的终点,中俄双方再次调整了关系,俄国人以最大力度建设西伯利亚铁路,企图恢复他们在兵力上的优势。

……

一八九五年。

不一样的一八九五年。

战争已经远离亚洲大陆,即便是在日本,在多年的内战之后,以大山岩为首的归国派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虽然拥有从香港归来的二万五千名精锐士兵,但是在内战却一度处于劣势,整个日本国都陷入了血与火的战争之中。

整个国家倒退到连德川幕府时代都不如的境地,现在更是沦落到战国时代,所有可以动员起来的青壮都被拉上战场,从最先进的格林炮到拿着祖传军刀的老人,都投入在这场已经死掉了几百万人的战争中去。

更可怕是东方霸权的蒸蒸日上,事实上归国派的胜利完全不能称为胜利,因为那是黑旗军出动三万名士兵的结果,现在为了保卫日本的安全,黑旗军已经在日本驻扎了十三万名精锐士兵,他们的军费都由日本人来承担。

正是有这十三万名黑旗军的支持,归国派才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日本全国军警也在黑旗军的压制之下,被裁减到二万五千名的程度,而且几乎都是维持治安的守备部队。

一想到这,大山岩就按案而起:“都是乃木希典的错,都是他搞的挺身队……”

……

“我们必须说明的,明治特别挺身队,是明治史的一部分,挺身队员为特别行政区做出特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我们建议,必须给予挺身队员以特别待遇……”

……

“我们必须说明的,在华夏共和国非法占领日本,并将其强行吞并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后,曾在对华神圣东征战争通敌并导致战争失败的大日奸乃木希典,无视日本人民‘我们不是东亚病夫’的强烈呼声,从日本各个城市找来了一些最美貌的少女,组织起了一个所谓特别挺身队的组织,为大独裁者、世界公敌、时时存灭亡美利坚之心的柳宇服务,但是谁都没想到,柳宇居然把这个特别挺进队做为他压榨与统治日本人民的重要工具……”

“在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支出中,用于这个挺身队的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百分六点七三(备注:支付给中国占领的军费占总支出的四十八),用于挺身队的支出可谓惊人……”

“为了缓和矛盾,柳宇这个人类公敌不但给自己取了一个日本名:城户,还以各种小恩小惠收买特别挺身队的少女,其最歹毒的一招就是无视日本人民对于民选的要求,以这些挺身队少女组成了日本特别行政区区议会,这是人类历史最可耻的一幕……”

但是历史总有着正面的声音,城户先生讲话集前言如此评价:“城户光政先生虽然没有出生在日本,但却是最伟大的日本人,他关心日本人民,把日本人民从孤立的海岛心态变为大陆与海洋并有的气质,他对于挺身队的关怀,更是让我们永世难忘……可喜的是,已经有许许多多个城户先生的子女在他的关怀下长大,未来他们中最优秀的一百人也将会进入日本特别区议会,为日本的神圣共荣事业献言献策,我们将敬称他们为……圣斗士!!!”

历史无视这些声音在继续前进着,无论是越南的皇妃、女教师还是女学生,或是特别挺身队的少女,或是花间教的圣女们,总是改变不了柳宇对于江凝雪的爱意,总是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

一八九九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繁荣了十年的共和国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此时的欧美陷入更大的影响之中,股市崩溃,工厂倒闭,无数工人失业。

经济危机从一九零零年开始,到一九零二年始终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有人询问一位经济学家,是否有这更黑暗而且更长久的经济危机,他的答复是:“有!那叫中世纪,长达一千年!”

因此早在一九零一年,美国率先爆发了革命,美利坚人民推选西奥多!罗斯福为美利坚第一公民,老罗斯福关闭了对外贸易的大门,开始了美利坚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而在欧洲,战争的阴云始终消之不去,为了转移即将到来的革命危机,每一个强国都在转移国内危机,而伴随着一九零三年的巴尔干事件,整个欧洲都先后被卷入了战争。

协约国和同盟国把数以百万计的士兵派上了战场,萧条为之一扫而空,他们争相恐后地拉拢新生华夏共和国的几十万军队。

但是共和国将战争分出最后胜利之前坚守了它的中立和自由贸易。

【由网[ 电子书]整理(备用域名: 电子书),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当前:第635/6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