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校对版作者木林森444》第649/677页


  而苏禄的大臣们也乱成了一团,有人开始指责苏丹,不该与荷兰连盟,与中国开战,也有人叫嚷招集百姓,组成军队,与中华军决战;还有人建议先放弃霍洛岛,逃到文莱去借荷兰之兵,来报仇复国。
  从巴剌都麻心里来说,现在怪与荷兰联盟己经迟了,而与中华军开战,他可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放弃霍洛岛,先逃到文莱去,他到是同意的,但现在出海的港口都己经被中华军封锁了,而且苏禄的船都是小船,面对中华军的巨舰重炮,巴剌都麻也觉得,在海上被中华军击沉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逃到文莱的可能性。
  因此在所有的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有人向巴剌都麻建议,向中华军投降。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黄成禄,是苏禄的华人后裔,不过他们一家在苏禄己经生活了五代,一直都与当地土著通婚,到了黄成禄这一代,其实已经和当地土著没有多大区别了,仅仅只是保留着中国的姓氏。而且经过了数代的开发经商发展,黄家在霍洛岛上也算是一个地方势力。颇有一些影响力。因此才在苏禄国中说得上话。因为现在的苏禄国还带有很浓的部落性质,国王就是一个大部落的头领,其他的小部落首领是官员,共同组成了一个部落联合的国家。
  不过黄成禄毕竟是华人的后裔,会说汉语,当然是广东语,因此对中国还是有一些认同感,也比较注意中国对海外的扩张,从一开始起,他就不赞同苏禄与中国为敌,只是人单势孤,改变不了巴剌都麻的决定。而在现在这个时候,走投无路了,才向巴剌都提出,向中华军投降。
  当然黄成禄提出这个建议基本是站在苏禄国的立场考虑,因为中国在过去对南洋诸国一向比较宽大,而且苏禄当初的三位国王都曽到中国去朝贺明成祖,也算是传统的藩国,现在虽然中国改朝换代了,但对外政策不会有什么变化,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只要是苏禄表现一个臣服的姿态,就可以渡过这一场危机。
  巴剌都麻听了之后,也觉得黄成禄说得有道理,中国过去对南洋诸国宽宏大度,也确实是十分著名,南洋各国都在传话,当年自己国家去中国朝贺,获得了多少多少赏赐,现在苏禄王宫里就还留着不少当年三王朝圣,中国赏赐下来的宝贝。因此巴剌都麻也立刻决定,派黄成禄为使,出城去向中华军请降,并表示向中国称臣,成为藩属国。先把眼前的危机渡过去再说,致于以后,就看中荷双方的成败而定了。
  没过一个小时,黄成禄回到和乐城里,向巴剌都麻报告,中华军愿意接受巴剌都麻的投降,但必须是无条件投降,致于接不接受苏禄称臣,那是需要皇帝来决定。但苏禄必须首先立刻打开城门纳降,并放中华军进城。因为自己只是受命攻取霍洛岛。中华军只能保证进城之后,巴剌都麻和家族的人生安全。
  在没有谈好投降的条件之前,黄成禄当然不好同意开城纳降,因此要求中华军向皇帝请示,或者送自己去面见中国皇帝请降,并且暂时停止对和乐城的进攻,等接到皇帝的回复之后再说。而中华军答复是,送他去见中国皇帝可以,但再没有皇帝的新命令之前,进攻是不会停止,而且一但中华军攻破了和乐城,那么巴剌都麻和家族就是中华军的俘虏,中华军是不可能承认他们投降。
  俘虏和投降的区别,黄成禄还是明白的。因此也再三要求,中华军一定要停上进攻,同时还例举了当年苏禄向明朝称臣,明朝对三王是如何友好的事例,但中华军根本就不听他这一套,等所有的士兵都在海滩登陆之后,立刻整队出发,直向和乐城而去。
  结果黄成禄费尽了嘴皮,一直跟着中华军到了和乐城边,只好要求中华军稍等一会儿,总要给自己进城通报的时间吧。这一次中华军到是通情达理,答应给黄成禄半个小时的时间,并给了他一只座钟,告诉他时针走到那里时,中华军就要和乐城发动进攻了。等黄成禄带着座钟进城,又说完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时间差不多也过了二十分,剩下的时间大概也就够回复中华军了。
  但听完了黄成禄的报告之后,巴剌都麻也彻底傻了,现在该怎么办,是投降还是坚守,投降之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下场,而坚守和乐城,守得住吗?其他的大小部落首领也都各执己见,有说打,有说降。
  其实也没有讨论多久,只听“轰轰轰”的几声巨响,震得王宫都有些晃动起来,很快卫兵就来跑进了王宫报告,说中华军己经炸开了城墙,杀进了和乐城里,而众人这才注意黄成禄带回来的那只座钟,原来时间都过了快十分钟了。
  和乐城的城墙也是用土和木栅架成的,因此虽然中华军只拖来了两门重型火炮,但也只轰了几炮,就轰开了和乐城的城墙,随后中华军一涌而上,杀进了和乐城里。
  虽然这时在和乐城里还有一些守军在守城进行着抵抗,但他们怎么能是中华军的对手,被中华军几轮排枪齐射,就被打得死伤无数,剩下的士兵也马上四散奔逃,少数跑得慢的,被中华军的士兵赶上,用刺刀捅死,结吴中华军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就将苏禄的最后一点抵抗力量给击散。
  付责指挥进攻和乐城的,是随南洋舰队第一分舰队出战的步兵团团长蔡得志,在击溃了苏禄军最后抵抗力量之后,立刻下令,将中华军分散成以营连为单位,在和乐城里展开,控制全城,其实和乐城并不大,还不到一个县城,站在城门口一眼就可以看穿全城。而蔡得志亲自带领着两个营,直扑向苏禄王宫。
  其实苏禄王宫在中国也就差不多是一个大户人家,占地也就一千多平方米,分三重院子,原了主体建筑是灰瓦白墙以外,其他都还是用茅草盖顶,显得颇有些寒酸。而等蔡得志带领着中华军赶到王宫门口的时候,只见黄成禄急匆匆的从跑出,道:“将军,将军,我们的国王己经决定了,投降,马上就投降。”
  蔡得志把眼一瞪,道:“到了现在还投个什么降,妈的全都是老子的俘虏。”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英国想参战(一)
  就在中华军登陆霍洛岛的时候,商毅也带领着预备舰队,在霍洛岛和巴都巴都岛之间来回的巡视着,以防荷兰舰队的进攻。
  中华军的巡视范围是以商毅的御驾舰队为中心,并将李华梅舰队分成四支小队,分别在御架舰队的十到十五里的四周范围内巡视,再外围就是巡逻通讯船,整个范围可以扩大到五十到六十里左右。
  就这样巡视了两个多小时,基本平安无事,在下午五时左右的时间,商毅收到了一支小队发回来的信鸽,原来是在西南方向发现了一支来自印度,由中国、英国一共十二艘战船组成的舰队。经过小队的检查之后确定,其中两艘中国船是隶属于中国西印度公司的船只,是由印度总督郑成功派遣从印度转回,并有重要消息要向李华梅报告。
  当然因为他们从印度出发的时侯,并不知道商毅这时己经到达了吕宋,还以为现在中华军在吕宋的最高付责人仍然是李华梅,因此才以李华梅为报告的目标,而这一支中华军的巡航船队在确定了对方舰队的身份之后,派出了一艘护卫舰,领其中四艘战船过来面见商毅。
  现在李华梅并没有带船队巡航,而是留在岳飞号上,和商毅、亚莉桑德拉一起讨论下一步的战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击败苏禄,占领苏禄群岛的问题都不大,而且荷兰舰队赶来支援的可能也不大,因为时间来不及,那么下一步也就是进攻文莱。而在文莱就有一支荷兰舰队驻宁,因此中华军进攻文莱,就有可能和荷兰军交战,虽然这也是在战前就制定好的计划,但现在也有必要在讨论一次,完善细节。
  比如攻占了苏禄群岛之后,是立刻就像加里曼加岛发动进攻,直接在加里曼岛上建立据点;还是先等一等,看一看荷兰军队的反应,同时先在苏禄群岛上建立一个基地,然后再进攻加里曼丹岛。另外进攻加里曼丹岛,选择在那里登陆,又在那一片海域与荷兰舰队交战,海战怎么打,陆战又怎么打,都要做好详尽的安排。
  而且现在中华军对荷兰舰队的实力仍然知道得不是很详细,这一点也让商毅觉得有头疼,毕竟如果不清楚敌军的详细情况,那么制定战术也就要麻烦得多了,至少要多留几个后手。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商毅也知道,郑成功派他们带回来的,一定是重要的消息,因此也下令,让两艘巡洋舰去迎候。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四艘战船和商毅的舰队碰头,首先是一艘中国西印度公司的战船和岳飞号靠陇,几个人从船上登上岳飞号,来到船舱里参见商毅。
  等他们进了船舱的大厅之后,商毅一看来的人居然是施琅。不过再与巡航船队碰头之后,施琅就己经知道商毅己经到达了吕宋,因此也并没有觉得意外,立刻向商毅施礼。
  见礼之后,商毅才道:“施琅,你到吕宋来,有什么消息要上报吗?”
  施琅道:“回禀皇上,我们总督大人得知荷兰人派出大队战舰,抵达巴达维亚,欲与我国为敌,因此特派小人赶到吕宋,帮助中华军迎战荷兰人。而且英国方面也从国内派来了一支舰队,愿意帮助我们共同对付荷兰航队。愿意帮我们拒敌荷兰军,他们还打听到了荷兰舰队的详细兵力,不知对皇上是否有用。”
  商毅点了点头,现在自己正不清楚荷兰的详细兵力,英国人的消息虽然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也可以做一个参考,因此笑道:“郑成功到有心了,居你们所知,这一次荷兰派来了多少兵力。”
  施琅道:“回禀皇上,据英国人所说,荷兰舰队从国内出发的时候,一共有一百二十九艘船,其中战舰有九十六艘,千吨以上的战舰有四艘,八百至一千吨的战舰四十二艘,五百至八百吨的三十五战舰艘,五百吨以下十五艘。其他有二十八艘运输船,千吨以上有十八艘,另外有五艘为巡逻船。总计有船员、水手、杂役一万二千余人,海军士兵五千人,陆军士兵一万二千人。军官有一名中将为总司令、另外有三名少将,八名上校。”
  顿了一顿,施琅又道:“荷兰舰队在经过印度时,曾在锡兰岛驻留了十天,总督大人也曾派人详细打探过荷兰舰队的数量大小,得到的结果与英国人提供的情报也大体相符,不过在从欧州到印度的途中,因为风浪缘故,损失的船只大约在十五艘左右。”
  商毅听了之后,又点了点头,从施琅讲说的情报来看,总战船数量和士兵人数和自已先前预计的大体相同,但英国方面提供的情报,明显详细得多,因为对俱体的战船大小的分配,都有说明,这对于中华军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只知道敌军战船的数量,而不知道对方战船的大小,是不能准确的判断敌军的战斗力。
  而且从英国人提供的这份情报来看,也与商毅所知的十七世纪中期荷兰海军的情况相符合,尽管这个时代的荷兰造船技术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拥有的千吨以上的商船数量最多,但荷兰海军中的千吨以上的大战船却并不多,一干五百吨以上的巨舰基本没有,而是以六百到八百吨之间,装配火炮五十到七十门的中型战船为主力。这一点和现在英国喜欢建造千吨以上的大战舰,重视战船吨位和火力的习惯完全不同。
  为什么荷兰海军要釆用这样配置的原因众说纷云,一些专家认为荷兰建造较小战舰,是由于它们的船厂位于狭窄的码头内,或者是由于需要这些战舰能够航行在他们国家沿岸狭窄的水域里。但这种说法并不能服众,因为荷兰的商船却和其它国家的船只一样巨大。
  也有人认为这是与荷兰海军的战术有关,因为荷兰海军的战术特点是操船技术和近战能力,因此更重视舰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小船虽然在速度、灵活上要胜过一筹,但在大风浪中的航行却不如大船稳定,在战斗行动中,大风浪有时迫使它们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小船在火力、抗打击力、远洋生存能力等方面也要比大船差得多。荷兰海军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尽管荷兰自己也没有解释过原因,但在另一时空里,他们仍然凭借着这种中小战舰组成的海军,在十七世纪中期与英国相抗衡,而这段时间里英荷之间的海战,上演了一幕一幕风帆火炮时代的经典海上战役。
  不过到了在另一时空里十八世纪初期,欧州各国似乎也认识到了荷兰的这种海军观念中有某些正确的地方,首先由法国制造出了一种七四标准战舰,即重量在八百吨左右,配置火炮七十四门。大体和现在中华军的三级巡洋舰差不多,这样的战舰兼顾了速度、机动和火力、抗打击等各方面优点,因此很就得到了欧州各国的认可,认为是风帆战船的最佳配置,一直到拿破仑时代,这种七四标准战舰仍然是各国海军的主力战舰。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七四舰就可以包打天下了,因为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陆战还是海战,都不可能靠一二种武器包打天下,风帆船时代的海战和后世一样,也讲究多种战船的达配,大船小船都有一定的比例,只是俱体怎样分配,现在欧州各国都还在摸索当中。
  不过在这方面商毅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毕竟他早就知道了答案,因此在组建中华军的海军时,就是釆用以三级巡洋舰为主力的配置,千吨以上的一二级战列舰只是做为旗舰或副旗舰。每支分舰队中,只有一到三艘,而是以三级巡洋舰最多,一般在八到十艘,占主力战船的一半以上。
  因此综合这些情况,商毅也基本可以肯定,英国人提供的情报还是比较可信的。不过英国派出舰队到亚州来参加中荷之战,决不会是因为什么中英友谊之类,而是为了英国的利益。
  这一点不用怎么调查商毅也能够想明白,因为虽然现在英国开拓了亚州的市场,并且和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但现在他们在亚州地区的最大竞争对手还是荷兰,而且荷兰经营亚州地区的时间比英国早,而且还拥有巴达维亚这个据点,因此双方竞争起来,英国也未必能占到上风。如果赶走了荷兰人在亚州的势力,自然是对英国有利,而且还有希望独占中国的市场。
  当然商毅己经将南中国海地区视为中国的后院,这不仅仅是为了贸易,而且在南洋地区的海岛上,还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现在对中国有用的是铜矿、金矿,而未来有用的还有橡胶、石油、天然气等,另外还在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因此是绝对不会让英国的势力插足进来,最多只能允许英国在南洋地区建立商馆,在中国的支配下进行贸易活动,但想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布置军事力量,连门都没有。
  不过商毅在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只是对施琅道:“施琅,你去把英国人领来见我。”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英国想参战(二)
  施琅答应了一下,立刻出舱,过了约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施琅领来了两个英国人,其中一个商毅认识,过去曾是雇佣兵,现在己经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职员乔治·布莱克,他和中国来往己有六七年的时间了,而且还学会了说汉语,一般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沟通都由他付责。而另一个人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军人。
  布莱克首先向商毅见礼,随后指着那个老军人道:“尊敬的陛下,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的叔叙,也是这一次英国远征舰队的司令官。”
  那个老军人上前了一步,向商毅敬了一个英国的军礼,道:“中国皇帝陛下,请您接受我罗伯特·布莱克最衷心的敬意。”
  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商毅也听得懂,因此怔了一怔,道:“你是说你叫罗伯特·布莱克?”
  罗伯特·布莱克也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道:“是的,尊敬的陛下,我的名字是罗伯特·布莱克。”
  商毅的脸上也露出了很古怪的表情,心里想到不会就是他吧,忽然又问另一个布莱克,道:“乔治,你知道荷兰舰队的司令官是谁吗?”
  乔治·布莱克也怔了一怔,但还是回答道:“尊敬的陛下,是特朗普海军中将,马顿·特朗普。”
  商毅点了点头,这就没错了,罗伯特·布莱克、马顿·特朗普,在海军海战的历史中,是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罗伯特·布莱克,出身于一五九九年,是在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之前,最杰出海军将领,也是英国近代海军战术革新家。在年轻的时代,罗伯特·布莱克是一个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他加入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并很快受到克伦威尔器重。在英国革命成功之后,被克伦威尔任命为海军将领,然后潜心研究,为英国海军制定了线形战术、纵队战术,并制定了英国海军的第一个纪律条令和战术条令,使英国海军处于良好战备状态,也奠定了英国海军的传统基础。
  布莱克精干而学识渊博,对人严厉。不苟言笑。执法如山。是最后一位被水手们呼为“老爷子”的人,在另一时空里的第一次英荷海战中,是英国海军的统帅。
  而马顿·特朗普,就是另一时空里,就布莱克的最主要对手。
  特朗普生于一五九七年,和布莱克半路出家不同,特朗普是出身于一个海军家庭,二十岁参军成为一名水兵,二十六岁时成为一名战舰舰长,三十一岁时成为荷兰舰队旗舰舰长,四十岁时为舰队指挥官,完全是走的一条军队晋升的道路。在一九三九年,四十二岁的特朗普指挥了三十年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海上战役——唐斯海战,特朗普指挥十八艘荷兰战船,迎击七十七艘西班牙战舰,以被击沉一艘船,阵亡五百人的代价,击沉西班牙战船六十余艘,歼灭并俘虏西班牙士兵近万人。
  特朗普善于组织防守和撤退,由其是在近战能力上的高超技术,是他取胜的绝招,而且特朗普始终意识到自己出身低微,因而对部下严格而和蔼,士兵都以在他指挥下作战为莫大荣幸,甚至在战斗中折腿、断臂时,他们还夸耀说:我们是为特朗普将军作战而在舰上受伤的。
  特朗普和布莱克的出身、经历很不相同,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勇敢顽强,指挥若定,并都饱经沧桑;而且两人最辉皇的时候,都是在五十至六十岁之间,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这样的年岁,已经老了。
  在另一时空里一六五二年五月至一六五三年八月,仅仅十五个月中,这两位迥然不同的人物却扮演了风帆船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战斗中的主角。荷兰和英国舰队在他们各自的统帅下,作战次数之多,不下于世界各海洋历次作战的总和。而且在这些战斗过程中,他们以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上演了数次教科书式的精典海战。
  不过由于商毅这只大蝴蝶的翅膀扇动,本来己经应该开始的英荷第一次海战却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而这两位海战史上宿命一般的对手,却阴错阳差的在远隔欧州千里之外的亚州再度聚头。只是商毅不知道,他们在这里,是否还有机会对决呢?
  这时乔治·布莱克道:“尊敬的陛下,这一次荷兰派出舰队来进攻中国,我们英国希望能够和中国并肩作战,保护我们在亚州的共同利益。因此护国主克伦威尔阁下才派出舰队,来到中国参战,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尽我们英国微薄的力量。”
  商毅笑了一笑,道:“乔治,请你回国以后,向克伦威尔阁下转达我的感谢,不过这次荷兰敢来主动挑畔中国,完全就是自不量力,而且我们中国也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利益,同时也保护其他正常在南中国海地区,进行贸易来往的欧州国家的利益,因此英国的这一番好意我们心领,不过我认为英国舰队的力量,最好还是放在印度,而不是南中国海地区。”
  乔治·布莱克怔了一怔,道:“印度?”

当前:第649/67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