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武侠全集Zei8.com》第9/19页


我现在的所居是半地下室的一居室楼房,月租七百,处于上海的城乡结合部,一个河南口音的熙攘世界。我的窗户露出地面,阳光纯净地躺在室内,表现着它温暖的本性――远离父母,这是我从小的志愿。

卧在床上的骨感女孩出现要说话的征兆,当一丝暧昧的音节刚刚脱离她的口唇,我的脖颈撞击上她的咽喉――

我的生活中罕见文字,阅读仅止于一本历史刊物,是双月刊,很难买到。最近一期的封面是艳舞女郎,上身尚存一只欧奴琳牌胸罩(这是我唯一识得的胸罩品牌),标题是《纪念南京大屠杀专刊》,其中对一个日本鬼子的采访令我过目不忘。

“狗屎”在日本是一个姓,他的名字叫狗屎权一郎,年轻时在南京奸杀妇女二十一人,现今已老得败絮一般,坐在轮椅里动弹不得。狗屎权一郎说他每次都是先对女人捅上一刀,再把她糟踏,与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作爱,快感是正常情况下的五至六倍。记者听完便血压升高,难怪这本杂志会屡屡脱销。

压迫在骨感女子的身上,倾听着她刚刚愈合的骨节重新爆裂的声音,我泯灭了心中家庭的幻像。

她的眼睛一直瞪着我,睁得越来越大,这便是我想要的东西,距离如此之近。她的身体越来越涣散,也许不必残忍地挖掘,她的眼睛便会自行脱落。

我向着我的目的奋力奔驰,猛然右眼深处的神经一阵剧痛,仿佛被狠狠拽了一下。捂着脸,我跳起,床上的她如同一个溺水者,两臂犹自在虚空里胡乱地攀抓。

她宁静后,关切地询问:“你怎么了?”我挪开脸上的手掌,右眼中的她是一团白色的光影。我说:“我的一只眼,就要瞎了。”

我的话语引发了她女性的全部温情,怜悯地望了我许久后,轻声说:“要不要再来一次,这次我不要钱。”我说:“不不,我给。”

她在我家住了两天,我欠了她三千块钱。

她具有职业水准,当我疲惫不堪时仍活力不减,蹦下床走来走去。她利用两天里的间歇时间,将我的历史杂志全部看完,边看边对我发出调皮的坏笑。她对我的右眼非常好奇,总拨开我的眼皮,拿着电筒照射,当见到瞳孔上生出的丝状异物,惊得“哎呀”一声,过了一会,还要再看。

大概是两天里的一个傍晚,她撑着我的眼皮,发出哀叹:“以后我叫你博尔赫斯吧。”见我一脸茫然,就严肃解释:“博尔赫斯是拉美异域的一个作家,热衷研究神秘文化,据说达到通灵的程度,几乎参悟了人类全部的奥秘,他和你有一个同样的特征――右眼失明。”

虽然她看我的历史杂志时显露出阅读能力,我还是为一个野鸡对博尔赫斯的了解感到惊讶。

两日过后,她拿着我写的欠条轻盈离去,十分钟后再次敲门,疑虑地说:“真能还我吗?我还是呆在你家等着你去挣钱吧!”说完便踢掉鞋子,蹦到了床上。出于职业本能,一躺在床上,她就恢复了坦然,舒展出一个惬意的造型,大大方方地说:“我在你家要白吃白住。”

她离去的时候,我原本不该地有一丝惆怅,而对于她的归来,我反应迅速,说:“那怎么行,把鞋油厂长置于何地?”她抑制不住地大笑了许久,在她停止笑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嘴边也有一丝笑容。

笑得有些狰狞,她的去而复返,令一件事情变得可能――得到她的眼睛。我问:“你真的患有晚期癌症?”她:“如果有鞋油厂长,我就有晚期癌症。”

一切迹象表明,“鞋油厂长”是她的一个职业术语,不知有多少人上当受骗。那么就只能这样了,将她杀死――

我说:“我的右眼近乎失明,出车挣钱,必有危险,不如你当我的陪车吧,代替我的右眼。”她从床上坐了起来,脸上有一种近似于感动的神情,也许她以为我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将她爱护,如此这般地一想,我也有些感动。

两天没有开车了,同事们可能以为我已死在某一条街道。当我[文]带着她[人]行驶在上[书]海回旋的[屋]高架,相逢上许多同事的车辆,它们接连地向我靠近,见到驾驶舱右侧的她,无不乱晃着仓皇而去。

她是个漂亮姑娘,在半摇的车窗后有一种特殊的媚俏。

我的计划是,如此这般地行驶到深夜,用扳手钳朝她的后脑砸下,再将车撞在高架底柱,伪造出一场车祸,掌握住她必死的最后时刻将她送到医院,当医生抢救无效发出懊恼的叹息,我提出建议:“正好我有只眼睛出了问题,不如――”

所担心的是,医生不见得给我,可能还有关于遗体的种种法律,所以在中午吃饭时,我对她说:“给我写个遗嘱吧。”她眯起一只眼睛,诡笑地问我:“什么?”

女人越现代越好,因为现代女性对生活充满游戏感,不管说什么,只要离奇,都会取得她们的欢心。她用唇膏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下遗嘱:“我的眼睛归你。”

我们吃饭的地方是出租车司机的餐点,我所有的同事都在,围拢着一车平板三轮的盒饭。我们蹲在地上,一阵风吹来,所有人都调转了后背。在转身的时刻,她将遗嘱递到我手中,浮现出柔弱神情,也许餐巾纸上的字迹是“我归你了”的原意,如此一想,我不由得伸出手臂,将她的肩头搂住。

身后立刻响起一片轰鸣,那是同事们啧啧的赞叹,她回头白了一眼,嘟囔道:“起什么哄呀!”便将头缩进我的手臂。

她的遗嘱叠成方正的一块揣进我上衣的口袋,心脏之上。饭后开工,她不再和我交谈,仪器般机械地报告右方的情况,如此这般地行驶了整整一个下午,天空终于出现黑暗的迹象。

在21点43分,打车的是一个醉汉,摊躺在后座酒嗝不断,她终于说话:“大哥,你是东北人吧?”那人:“是呦!”一会,她又问:“你喝醉了吧?”那人:“没有!”

他俩聊了起来,话题是土匪白俄。当那人下车时,我条件反射般大喝一声:“你不要下车。”看着我,她惊异的表情渐渐平和,说了句:“我不下车。”

扳手钳在座椅下发出铜铁撞击的声响,正逢一个拐弯的时刻。她问:“什么声音?”我说:“歇工的铃声,咱们回家吧。”

我对她的欠款增加到三千五百块。

她瘦削的身体,有着想象不到的韧性,犹如鼓面的皮革紧紧绷在我的身上。我的眼睛干涩,黑暗的墙面上闪烁着父母的幻像――

我的家,一百四十年来仍在西藏中路,狭隘的两层五六个房间,有着陡峭的楼梯,窗户窄小得不像是为了阳光透入而像是仅仅用来透气,一年四季阴气森森,这类房子在1916年被北方人称为石库门建筑。

在那样的空间里,我出生后对父母的第一印象是“鬼影绰绰”。我的双亲有着魔术师的造作风度,鼻骨、面颊尖利,柔软的部分――鼻头和眼皮造型精巧。我难以长得他俩般精巧,所以总是心存隔阂,终于在十七岁时离家出走。

我十七岁的时候,我的父亲有了外遇。一个早晨,母亲带领我闯进了相隔三条街道的一所石库门,父亲极其冷静地从床上坐起,穿衣穿鞋,挨了母亲一记耳光后,脸色铁青地离去,遗留下床角一位缩进被中的阿姨。

母亲一掀被子便和她打了起来,暴露出她大片的皮肤,每一下颤动都令人晕眩,将远离床榻的我拍打。

当前:第9/1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