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小薇》第1/124页


《Lady小薇》

小说网 www.
作品相关 跋

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子,她曾经堕入风尘,她对我有些一往情深,她常对我她说起她的故事,从童年到青春年少。

她常打电话约我出来,我也很喜欢和她在一起。当我满足了一个男人的好奇和欲望之后,我选择了回避,甚至不予理睬。因为我无法承接她的爱,我没有这样的勇气。谁叫她是一个轻易而随便付出爱的女子。

有时拒绝一个人的爱,真的,泪会坠落,即使在心里,即使是男人。

起一个书名有时真的很难。本想起一个轻佻的书名,诸如一个如花女子和N个男人、肉娃之类,但又觉得有些对不起她。于是,便实事求是的取了个书名,也就作罢。

正文 1、另类的含义

在当代的中国,至少有两个词语已经引申出另类的含义。

一个是“同志”,这词算是个“舶来品”,它最早流行于苏联,后传入中国,如果按照中国自古以来老祖宗的说法,它应该叫做“先生”或“女士”等等。现在,“同志”一词已俨然超越人们正常交往中的对别人的称谓,又成了“基”或“同性恋”的代名词,英文说白了就是“GAY”。除了六、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它的另类含义。

另一个当代变了味的词,说来多少令人有些惋惜,那就是“小姐”。说俗了就是“鸡”,常言道“鸡不择食”,也许由此引申出来便成了“妓不择食”。也许因为妓都是妙龄的女子,“小姐”就成了比“妓”稍文雅一点的称谓。在中国,“小姐”一词,甚至连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也知道它的含义。

人生的痛苦和遗憾莫过于,一个青春、美丽、如花的女子,却要做了小姐,一个忧国忧民、自命不凡的人官吏,却连全世界最小的官也混不上,一个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却要含辛茹苦起早贪黑的替他人做嫁衣,一个雄心万丈、无所畏惧的将军,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不仅有些可笑,而且有些可悲。

罗小薇也许做梦也没想到她会成为一名“小姐”,漂泊他乡。

正文 2、美女的同学家里下了岗

罗小薇是广西龙城人氏,龙城是个小城,并不非富裕之地。如果横向比较,龙城在全国属落后;在世界,看和谁比,如果和非洲穷国比,那的确还有些忆苦思甜的本钱,可以YY一番。

数年前,罗小薇还是龙城市一所普通中学,第11中的一名高三女生。她学习成绩不太好,全班近60个人,她始终稳列全班倒数前10名。但罗小薇人非常好,这当然不是说她的为人非常的好,而是她样貌长得娇好,瓜子脸,面部皮肤白净,一付娃娃脸,看起来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小二、三岁。她身高虽只然有1米59,但身材不胖不瘦,却也显得娇小可爱。

和罗小薇临桌的邓禄茂同学,身材高大,留着一头长发,快要披肩,邓禄茂学习成绩比罗小薇还差,常常进入全班倒数三甲,属所谓的“坏”同学。其实他的坏也就是有以下一些小毛病:上课看看武侠小说;困了上课睡会小觉;精神充沛时,上课和前后左右邻桌同学说说话;老师讲课时插个嘴,纠正老师偶尔说错或说漏嘴的地方;作业经常不做、不交,老师问起,他则说忘带,或装坐一副浑然不知有作业的样子,或假装忘记了做;或者干脆就说不会做。

班主任说的多了,也不想听邓禄茂解释,反正平时成绩记不及格。邓禄茂也无所谓,反正他也考不上大学,他不像其它的许多人,把考上大学,当成今生唯一的出路。他家有个龙城小有名气的面包厂,还等着他去“帮手”。

在罗小薇课桌隔壁的隔壁坐着易健民同学,他在班上,学习成绩较好,偶尔进入前十名。

易健民人长的不高,相貌长的比较好,家庭成分工人。

易健民的母亲在龙城纤维厂工作,龙城纤维厂效益最近越来越不好,工人开始陆续下岗。易母胆战心惊的上着三班倒的班,她始终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会下岗。

易母最大的兴趣就是看连续剧打发时光,而且就是肥皂剧得那种。因为她要三班倒的缘故,经常许多剧集都看不全。

这天刚吃完晚饭,易母就急匆匆的对丈夫说,“老公,我去隔壁家看电视了,迟了要错过开头了。”

“你别看太晚,夜里12点你还要上班,早点回来休息一下”,丈夫说的好话,妻子总是会记在心里的。妻子走后,易父就洗起了碗,妻子上班辛苦,他总是在家务方面对妻子做些补偿。他一边洗碗一边想,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早就报废了,妻子那么爱看电视剧,我那么长时间以来都不能满足她。他心里感到自责。他想应该为妻子买台彩色电视机。

第二天,他就和妻子商量,要买台新彩电。妻子听了,当即表示反对。妻子说钱要留给孩子以后读大学用。可易父说,2000来块钱读大学也不够,儿子以后如果真的考上大学,我省点花就是了。最多我把烟、酒都戒了。妻子不信,她说“你戒了大半辈子都没戒掉,现在能戒掉”?周父说,如果儿子考上大学,他一定戒。

还是易父说服了妻子,下午,夫妻俩拿了两千五百块钱,从商场买回一台21英寸“长虹”彩电。此后,易母不再去临居家看电视了。易母电视剧有得看了,可她要上晚班,要看齐每一集又不太可能。

于是,她上晚班前,遇到因上班而无法看的电视剧,她就交代丈夫看,然后讲给她听。丈夫一直不看肥皂剧的,现在只好免为其难坐在电视机前。妻子回来便要追问他内容和故事情节,他也能多少说出一些,但剧里人物得名字他却搞不清,妻子听他讲,有时就像在听天书,不知所云。

易父打算,干脆再破费买一台VCD算了,然后租碟回来给她看。

但没多久,易母和其他一大批的工人顿时间也成了“下岗”工人。因为厂子竞争不过珠江三角洲的大量“三资”企业。这倒并不是因为厂里的员工不努力工作,只能怪那天意弄人。纤维厂渐渐步入濒临倒闭的边缘。

“下岗”初期,易健民的母亲还不时的回去纤维厂,签个名,维护一下厂里葱郁的花草树木,以前兴盛时期的纤维厂被授予多种的荣誉,还多次被评为市里的化园单位。

走进布满纺织机的车间,易健民的母亲连灯也懒得打开,任一排排冰冷的机器寂静的躺着。易健民的母亲再也听不见厂房里令人有些讨厌,甚至忍无可忍还需再忍的纺织机的轰鸣声。对这消逝了的声音,易健民的母亲竟产生了一丝的眷恋。如今厂里的老一点的职工,对厂里熟悉的厂房、道路和花草树木始终还是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后来,“下岗”职工回厂只是剪剪草,扫扫道路,聊聊闲话,间或发发牢骚。厂房他们已经不用巡视了,厂长为拯救全厂职工于危难之中,将厂里值钱的国有资产,能变卖的都变卖一空。“下岗”职工每月能得到一百多元不等的“下岗津贴”。国有资产的出让,职工们背地里议论纷纷,怪厂长贱卖厂里的资产,甚至传言他中饱私囊。

话不经意的传到厂长耳里,他是有苦难言,我还是求爹爹拜奶奶的,请人吃了几顿饭,甚至招了小姐施展美人计,红包该送的也送了,口水该流的也流尽了,才将那批二手设备卖出去,否则这些破设备只能当废铁卖了!我本来想将厂房也卖了,他的上级领导也批准了。可是在这龙城郊区,在“胜利路”的尽头,人家根本不要你的地皮、厂房,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谁稀罕你那点土地,又不是在闹市、市中心。真是的,要不是我,你们连那每月的100多元钱也拿不到了,厂长也在抱怨。

中国那时没有失业的提法,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曾经是被我们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易健民的母亲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失业补助了。那像现在,失业也能领到每月三、五百元的失业补助。

唯一令易健民家欣慰的是,易母早前花了3万多元,买断了当时厂里的“福利分房”,总算令易家如今有个安身之所。

易健民的父亲对易母的下岗也没太多的抱怨,妻子在厂里三班倒已经19年了,风雨无阻。他反而觉得下岗了也好,反正平时工资也不高,只有300多元,妻子工作中还得整天站着,从来没有坐过。厂里机器那个吵,如果换了易健民的父亲,他准保一早疯了。妻子在厂里曾过几次晕倒,他心里想着都难过,难为妻子还忍受得了。他总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妻子。他心里也暗暗感叹中国妇女的吃苦耐劳,逆来顺受。

当前:第1/1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