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巷》作者:且醉风华》第212/233页
“现在朝中就是在争论这个。”沈约道,“有人认为若是朝廷再派后援大军前往,恐会让北丹认为骑虎难下,到时便不好议和,建议还是再等各路驻军的战报;但有人觉得是北丹来犯在先,谁也不知他们是真野心还是假试探,不管如何要先打回去才能谈和。”
徐氏敏锐地道:“这二派分别何人为首?”
沈约沉吟道:“前者有枢密院使,也有亚相。后者有太子殿下,还有——计相。”
“计相?”沈庆宗愕然。
沈约颔首,解释道:“他亲侄在太原府为府判。”
沈庆宗见他欲言又止,似还有什么顾虑的样子,便追问道:“是不是还有其他事?”
“没什么,我就是在想,善之这次本是被曹功挑走的。”沈约忖道,“不知他会不会也跟着去太原府了……”
徐氏劝道:“官人就不用去操心蒋家的事了,那头自有计相和谢修注顾着,这打仗的事非同小可,你可千万别犯糊涂。”
大盛开国之初也和北丹打过几次,不是这边去就是那边来,但每回都没讨到什么好,甚至有一次因为太宗的求胜心切,行军过快,粮草没能跟上以至于吃了大亏。
当然,北丹也没能征服大盛。
所以后来两国便以外交往来为主,边境局部骚乱对抗为辅,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到了现在。
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么多年来汴京是安稳的,可一旦战事扩大,谁又知道结果会如何呢?
包括高遥在内,那些人都说北丹的铁骑很是凶猛。
沈约看着因为他已经憔悴了许多的父母,还有大着肚子的姐姐,想到在感通山上独守青灯的姚之如,也不想再让亲友们经历一次对未来的担忧了。
他早已没得选,亦不敢选。
“我……大姐姐,你怎么了?”他刚开口说了一个字,就突然发现了沈云如脸色不对。
其他人即顺着他目光看去。
却见沈云如面露痛苦地捂住了肚子。
唐大娘子一看便急道:“云娘怕是要早产,快找稳婆来!”
沈云如生产的过程并不顺利,她的胎位有些不正,孩子出来的时候险些要了她半条命。
好在,有惊无险。
她听见孩子“哇”一声哭出来的时候,整个人也像是陡然卸了力,当场便昏睡了过去。
等她再次悠悠转转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早上了。
她睁开眼就看见了高遥。
此刻他正坐在床边,身上的官服都还没有脱,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似有些复杂。
“你来了。”沈云如开口时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可怕。
她觉得口渴。
高遥已倒好了水递过来:“先润一润吧。”他说,“你辛苦了。”
沈云如接过水喝了,问道:“你看过孩子了么?”
高遥点点头:“长得像你,就是早产身子弱了些,暂时受不得风。我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佑安。”
“佑安。”沈云如身体虽疲倦,但还是打从心里弯起了唇角,“这乳名,很好。”
高遥也笑了笑。
“对了,”沈云如缓声问道,“应战的事,朝廷最后是怎么决定的?”
她话音将落,就见高遥明显沉了脸色。
“你这么关心这件事,是因我,还是因别人?”他忽然淡淡说道。
沈云如愣了愣。
高遥神色不悦地道:“你说你回娘家来避暑,可一到巷子就直接去了谢家寻那从不待见你们的蒋大娘子,你弟弟才同你说罢太原府那边闹了些动静,你就受不住惊而早产。”
“我若不是有意打听了一下,还真不知道原来蒋大娘子的哥哥就在这次派出去的禁军之中。我就说呢,以往我劝你多亲近蒋氏的时候,你是那么不情愿,那时沈姚两家的事之后你也不曾往人家跟前凑过,怎么这回就这般主动了!”
“佑安是我们的孩子,你竟这样不顾他的安危。”他皱着眉,说道,“我倒想问一问大娘子,你与那蒋善之到底是什么关系?”
沈云如的心中霎时涌起了极大的失望和愤懑。
“我与他什么关系也没有。”她亦冷了神色,难掩怒气地说道,“怎么,只许官人你对李娘子和外头那些叫小小、大大的弟子温柔关怀,我不过顺路探问两句幼时玩伴的近况就叫对你不住了?”
“这些性命攸关的事,怎么在你眼里就只瞧得见‘情不情愿’四个字?!难道我不往如娘面前凑是因我不想么?是我没脸罢了!”
“你说我不顾佑安的安危,”沈云如轻笑了一声,“你当我希望他受这个苦么?你当我自己愿意折腾这半条命么?我肚子不舒服不是这一两天的事,夜里睡不好的时候官人知道么?”
高遥越听着她的话,心里越不由渐渐有些发虚,到最后语气也软了几分地道:“你与那些人吃什么醋呢?你本是个识大体的人。还有,你不舒服就要同我说,我也是怕晚上让你睡不好才避开的啊。”
沈云如不想听他说那些自我辩解的话,她也没有那个力气去和他争论。
“我不想吵架。”她话音未落,眼泪竟就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
沈云如突然觉得很是伤心。
高遥见状,也被她突如其来的委屈弄得有些无措,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凑到了妻子的身边,伸手将她搂住,温声哄道:“对不起,是我不该这时候惹你生气,我以后不说那些话了。”
他心里虽然对沈云如和蒋修的关系还是存有疑虑,但想到她是清清白白嫁给自己的,且这么久也的确没有和蒋家有什么私下往来,何况蒋修人也在军营,就算两人想有什么也很难有那个机会,他又觉得释然了些。
高遥心想,算了,她毕竟刚为我生了孩子。
沈云如在身心的双重疲倦下,也没有抗拒丈夫的怀抱。
她就这么靠在他怀里,难忍沮丧地想:他终究不明白。
第158章 坚定
之后两个月,前线战报频频。
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知道了这次北丹派出二十万大军,由皇帝亲率南下,分三路攻入了大盛境内。
这两月里双方交战,有胜有负。不过北丹胜都只是小胜而已,反而受挫次数更多,攻打保州、瀛洲等城均不克。
民间闻此信,尚算安稳。
但蒋家人却从陶宜和谢暎那里得知了更多。
北丹大军的确是受了不少挫,传言的那些都是真的,也是朝廷有意想让老百姓知道的。但战况一日便可一变,现在北丹已经相继攻下了祁州和洺州。
而太原府在当初击退了一次试探的北丹军后,现在后者已在攻下了祁州的基础上,卷土重来,正面强攻的同时也使用了侧面夹击的手段。
但是太原府的军民抵抗也十分顽强。
战况激烈而胶着。
与此同时,北丹皇帝还通过真定府尹高慧传达了可以和议的意思。
于是朝廷上的两派意见仍在相争。
主张抵抗为辅,和议为主的这一派,首相景旭与亚相鲁墘都在其中,这两个人就像是抛弃了过往新旧政斗的恩怨,一唱一和。他们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反对扩大战势,想要尽快恢复和平。
而主战的这派,同样也汇聚了新派、旧派,还有原先中立派的一些人。
争论的最后结果,就是朝廷决定一边派军增援河东,一边命高慧继续与北丹交涉和议事宜,要求对方先退兵三十里以示诚意。
蒋家人的心情为此几乎日日都处在起伏之中,清早起来就开始担心这天会不会得到什么不好的消息,直到一日平静过去,夜深时才能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