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朕小青梅》作者:瞬息》第114/140页


  “如果他们得偿所愿,你祖父年迈难理朝政,三年足够让他们居高位,提拔尸位素餐、尽食金银的蠹虫。甚至兵权旁落,南衙府卫亦在他人掌中。这时陛下亲政,这些蠹虫同气连枝,陛下想掌控朝政,何其之难!”
  “哪怕今日局成,陛下也不能立刻撬动他们的根基,只能等亲政之后,再行处置。”太皇太后声调愈发的沉郁,眸中显现出垂帘听政时方有的凌厉。
  薛玉润握住了她的手,认真地道:“姑祖母,可是再难的局,不是也成了么?您别担心。陛下是您亲自教养长大的,您这么厉害,他这么厉害,哪怕往后还有魑魅魍魉,也定能万事胜意。”
  “你这一张小嘴啊,总是跟抹了蜜一样甜。”太皇太后点了点薛玉润的额头,笑道:“厉害的人里,怎么不提你自个儿呢?哀家闭着眼,可是听足了寿竹对你的夸赞。”
  “她夸得哀家啊,都不好意思不赏你了。”太皇太后含笑道:“哀家正好想到一个赏赐,也省得陛下开口来问哀家。”
  薛玉润好奇地问道:“什么呀?”
  太皇太后慈爱地看着她,笑道:“比肩孝惠文皇后的十里红妆。”
  薛玉润一下红了脸:“姑祖母!我要去准备圣寿节给您的贺礼了!”
  太皇太后哈哈一笑。
  *
  圣寿节那日,设宴万福殿。
  后宫女眷和王室宗亲,以及三品以上外命妇分坐在东西次间。外国使节、薛老丞相、赵尚书令和许门下令特赐座万福殿外月台。其他的三品及以上朝臣,以及使节的随员,则分坐在殿外廊下。
  东西次间的女眷,落座之后,都下意识地想要去找薛玉润的身影。
  太皇太后突病半月后痊愈,下了一道懿旨昭告天下,称她之所以能痊愈得如此之快,皆有赖陛下、太后、两位公主以及薛玉润虔心祈福。
  在此之前,赵滢和顾如瑛为首的小娘子们,以及钱大夫人、钱筱和钱宜淑为首的妇人们,一直在驳斥和澄清薛玉润“行为不端而遭天罚”的凶名。
  尽管如此,都城的风言风语,只是从表面转为了暗流。
  她们不知天象,但对于直指薛玉润的“寒鱼离水招凶之象”,实在记忆太深。毕竟,就算无妄是假的,但是抽出来的签文可没说真假。
  因此,哪怕有一道懿旨,她们心里仍然在泛着嘀咕。
  说一套做一套的事儿,谁家都不曾少做。她们只看圣寿节上,薛玉润是否到场、到场之后坐于何处、能否献礼。
  而薛玉润不在东西次间。
  “太皇太后驾到、太后驾到、陛下驾到!”
  随着宫侍的唱迎声,众人皆跪而行礼。
  在万岁与千岁的唱迎声中,太皇太后高居首位,皇上和太后随侍两侧。
  西次间的外命妇们对视一眼,又低下头去。
  ——薛玉润没来。
  直到礼官敲响开宴的钟罄,也未见薛玉润的身影。
  且不论众人心底如何碎嘴闲言,面上皆是肃然,仿佛都在侧耳倾听乐人效仿百鸟。
  百鸟齐鸣,翔集如云。
  在百鸟朝凤的声音里,宫女手上牵着帷幔,鱼贯而入。帷幔垂落,隔绝东西次间、外殿与万福殿正中央的视线。
  隔着帷幔,众人隐约可见攒动的人影。
  尔后,便闻一声“锦绣云霞淑景訚,阳回恰值舞莱新……”
  宫女四散,帷幔便化作她们肩上的披帛,而殿中之景,便也赫然显露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曲天上与人间共同谱写的太平之调。
  ——有情人于人间历经磨难,但遇慈母相助,得以终成眷属。百年后,王母点化,他们羽化登仙、长相厮守,也才知慈母即为王母。
  先前熙春楼的事闹得人尽皆知,宾客中不少人都知道云枝的身份,见她登台,都有几分不屑,索性低头用膳。
  可当她开嗓,与梨园最好的花旦搭伴,再唱落拓书生,他们的筷子一顿——此时此刻,云枝就是落魄却情深的书生,在唱一曲相思。
  尔后,有情人登仙台,入仙宴。
  顾如瑛抚秦筝,领众乐。
  顾如瑛拨弄筝弦,长摇珠圆玉润,剔打错落有致,尔后巾帼书院的小娘子们,磬声、箫声、琵琶与长笛,递相搀入筝声之中,共谱仙乐。
  参加过乞巧宴的世家贵妇们都记得,在乞巧宴时,顾如瑛弹《碧血丹心》只弹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但这一次,她们都忍不住看向蒋山长——顾如瑛,不愧是蒋山长最负盛名的弟子。
  等赵滢和孙妍踏着乐点而来,如王母座下的女仙娉婷起舞,众人都已经摒弃了先前的杂念,而全身心地沉入这英英神舞中。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更精妙绝伦的舞姿。可此景、此乐、此歌、此舞,融为一体。她们方才为书生和佳人的跌宕起伏而紧张不安,此时便更欣喜于他们能够瑶台再见,长相厮守。
  这些日子,太皇太后中毒一事和静寄行宫木料以次充好一事都需要详查,还悬而未决。朝中暗流汹涌,人人提心吊胆,家中也是气氛紧绷。
  可此时,他们都无端地觉得心头一舒。
  谁不爱一曲大团圆?
  待仙宴休,众人正欲在她们贺寿之后称好,就看到台上的小娘子们分两侧而立,让出了一天走道。
  众人引颈望去。
  她头戴珍珠冠,正中缀着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夜明珠的两侧满缀淡粉浑圆的珍珠——必然只有千金难买的沧溟海花珠,才能在夜明珠的辉映下,仍然毫不逊色。
  额间点花钿,双颊缀珍珠。世有姝色,令花月含羞。
  弦音仍在,夏风吹拂帷幔,众人恍惚间,仿若仍置身瑶台,看着瑶台神女,莲步而来。
  薛玉润,捧着一卷画轴,身后跟着二公主和三公主,缓步走过顾如瑛等人替她留出的路,站在了她们的身前。
  “臣女等恭贺太皇太后——”
  众小娘子随她齐声道:“千秋圣寿!”
  在祝寿的声音里,二公主拿起薛玉润托盘中的画轴,三公主将它展开——一百个“寿”字,字字不同。
  看到这幅《百寿图》,众人齐声而贺:“太皇太后,千秋圣寿!”
  太皇太后笑而朗声道:“好!”
  然后,先前还怀疑薛玉润有“不祥之兆”的人,就眼睁睁地看着太皇太后赐座,薛玉润安然坐在了皇上的身边。
  ——此为,皇后之位。
  *
  圣寿节,天下尽欢。
  薛玉润“荧惑”、“招凶”之名被彻底瓦解,帝后大婚如期,再无人有任何异议。楚正则借此安稳了朝臣之心,让朝野上下一扫先前胆战心惊的紧张之气。
  只不过,圣寿节一过,有一个不那么“尽欢”的事儿,就摆在了薛玉润和楚正则的面前。
  未婚夫妻不得相见的备婚之期,开始了。


第78章
  皇后大婚不似寻常小娘子出嫁, 薛玉润的嫁妆全部由天家准备。娘家薛家只能稍作添妆,或是在大婚之后增补。凤冠、凤袍也无需薛玉润动针线,而是由尚服局甄选数百名绣娘和工匠, 从备婚开始制作。
  而备婚伊始, 宫中就会精挑细选宫女与宫侍,送入薛家服侍薛玉润, 确保薛玉润入宫之后伺候的人, 从此时起就开始随侍左右。
  薛玉润高高兴兴地总结道:“真好, 我一点儿也不用操心了。”
  钱宜淑正带着薛峻茂来看她,闻言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钱宜淑说着,把薛峻茂放到绒毯上, 抛了个木球,让他自个儿爬着推球玩儿。

当前:第114/14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