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作者:白玉樱桃》第12/289页


  所以她进屋后就对着坐在炕上的周氏笑道:“好多天没见,二伯母安好?”
  看到躲在周氏身后的两个堂姐,也笑着问好。
  玉宽进来打了个招呼又接着出去了,他还要劈柴烧水拔鸡毛,忙着呢。
  周氏笑着夸了绵绵一句,然后非常无奈的拍了一下自己闺女的肩膀:“你说这俩孩子怎么这样胆小,看你妹妹多活泛,瞧着就讨喜。”
  “小孩子乍进城都有些不适应,绵绵刚来的时候也是不敢出门,到现在跟左邻右舍的小孩子还搭不上话,也就在自家人面前能多说两句。”冯氏一边说一边给闺女使眼色,生怕她那点小性子上来让大家下不来台。
  绵绵又不是真的小孩子才不会在意这些,她笑眯眯的说:“二伯母和姐姐们真有口福,我哥刚才在山上逮了一只山鸡,正在收拾呢,你们吃了野鸡肉再走。”
  “那怎么好意思,我就是来认个门,刚搬来还有好些东西没理明白呢,等家里收拾好了再请你们过去吃酒。”周氏说着就站起来往外走。
  娘俩挽留一番,她还是带着孩子走了。
  等人走远了,冯氏笑道:“你这个二伯母如今倒是越来越讲究了。”
  绵绵有些疑惑:“二伯一家也搬县城来住了?她们在哪买的房子啊?”
  “你以为买个宅子很容易啊?要不是我把嫁妆里的金镯子当了,咱家也买不起这宅子。你二伯一家在前街租了间屋子暂且住着,说是以后手头宽裕了再考虑买房子。”
  啧啧,没想到便宜娘竟然舍得把嫁妆里最值钱的金镯子给当了,不过想到因为那个镯子引发的血案,当了就当了吧。
  她转了转眼珠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看那镯子颜色款式都旧了,等爹爹挣了钱让他给你买新的。”
  “就你嘴甜,还会拿你爹的银子当好人,看把你能的。”冯氏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
  绵绵嘿嘿一声,又问:“那这样看来二伯一家也不回陈家村住了,我爷爷能同意吗?”
  “你爷不同意也没法子,你二伯母的娘家哥哥如今升了典史,你爷可不敢得罪人家。再说了人家帮你二伯找了个差使,活计轻松每月还有二吊钱,你爷就是想拦也找不到由头。”
  冯氏没觉得闺女小就随便糊弄过去,而是把里头的道道详细说给闺女听,顺带刺激了一下正在拔鸡毛的大儿子:“儿子,你听到我的话了没?”
  玉宽有些懵:“听到了啊。”可是这跟我有啥关系呢?
  冯氏叹口气,把绵绵拉到自己跟前:“你看你二伯母的哥哥出息,你二伯一家也跟着沾光。可我说句不好听的,若是你二伯母娘家发迹的早,她就不用嫁给你二伯受那么多苦。瞧你妹妹,长的好看又能干,可要是咱们家没个出息人,她以后也就能嫁个做苦力的。你二伯虽然不爱说话,好歹踏实能干,还没愚孝到不管妻女。你妹要是运气不好,找个既没本事又打老婆的,以后你这个当哥哥看着不心疼?”
  眼瞅着长子的脸越来越难看,冯氏话锋一转:“不过你这个做哥哥的要是有能耐,也不提什么状元探花,你就是能中个举人,将来你妹妹起码不用嫁到下苦力的人家。”
  绵绵看看自己尚且稚嫩的小手,不都说古人很保守吗,当着自己这么个小萝莉的面就谈什么嫁人成亲的话题是不是也太开放了点?


第16章 靠自己
  玉宽倒是深受启发:“娘亲说的对,妹妹这么懂事,将来亲事上可不能受委屈,最起码也要找个冯家二公子那样的才行。”
  这回轮到冯氏头疼了,儿子你就算是中了进士,咱家想攀冯家也差的有些远了。
  还好,绵绵很有自知之明,吐了吐舌头说:“我的亲哥唉,你就算这会中状元,咱们跟人家的家底也没法比。这话以后可千万别再提了,没的让人家笑话。”
  “这有什么好笑的。”玉宽垂着头嘀咕一声,他心里觉得自家妹妹能配的上天下最好的男孩子。
  绵绵看着自己的傻哥哥叹气:“人家肯定会笑话咱爹娘不会教孩子。”
  虽然她也觉得那个小公子哥长的很帅气而且脾气也好,但门当户对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人嘛,最主要是有自知之明。在这一点上,绵绵觉得自己还是挺有数的,长的帅的公子哥,偷着瞄几下养养眼就罢了,至于别的那是想都没想过的。
  冯氏觉得这里头的曲折一时半会也掰扯不清楚,立马转移话题道:“你白多吃了两年饭,还不如你妹妹明白。别光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赶紧把野鸡收拾利索回屋练字去。从今儿起,你每天多练二十张大字。你以为考科举那么容易呢!”
  闻言,玉宽麻利的把野鸡弄干净剁成块,然后把烧火的重任交给妹妹,自己回屋练大字去了。
  也是搬到城里来之后,绵绵才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哥哥看着不着调,其实已经把蒙学要学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都倒背如流了,还能写一手规整的大字。
  给他启蒙的正是自己的便宜娘冯氏,而这些事情貌似陈家老宅的人都不知道。
  绵绵熟练的烧起火,一边烧火一边在心里吐槽,原主到底有多粗心才一点端倪都没发现,也或许是另外几人刻意瞒着她,毕竟原主的个性实在有些迂腐。
  听便宜娘说,她以前给小姐们做过伴读丫鬟,所以会一些简单的蒙学。
  怪不得人都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呢,一般百姓家的女孩子别说读书了,绝大部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或者说,好多女孩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看着灶眼里升腾的火苗,绵绵揉了揉脑袋,她虽然有名字,可也不想当一辈子的烧火丫鬟,要怎么样才能改变现状呢?
  而冯氏也觉得自打那次磕到头以后闺女好像越来越聪明了,她就说嘛,自己跟孩他爹都不是笨的,生的女儿能差到哪去!
  周氏虽然上午那会走了,到了晚间还是被请了过来,一同来的还有二伯父陈培贵。
  乍见到二伯,绵绵都没敢认。
  以前在老家,他总是穿的灰扑扑的不说,因为心事重的缘故耳后都有了白发。
  今儿一见,身穿湖蓝色短打黑色厚底布鞋衬的很有精神,头发梳的整齐油亮,言谈间也十分爽快的样子,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陈三也替自己的二哥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咱哥俩也算是同命相怜,都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以后老家那些破事咱们就不掺合了,咱们就在这城里好好混。”
  陈二附和着点头:“行,咱哥俩好好混,就不信混不出个人样来。”
  这边哥俩在那里慷慨陈词,那边妯娌两个则说些家长里短。
  周氏皱着眉头道:“这城里开销也太大了些,每天一睁眼就得花钱。连棵葱都得花钱买,柴禾都要买,以前在村里哪用的着花这个冤枉钱。”
  “唉,城里就是这样,什么都贵。我们家多亏了有他们兄妹俩出去捡柴禾,要不也得花钱买。今年是来不及了,我预备等开春后就把房前屋后的种上点菜蔬,能省一点是一点。你家还好,二哥在衙门做活好歹旱涝保收。我们家老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一点也不稳当。”冯氏叹道。
  周氏笑着说:“这不还有你吗,你有那么好的手艺,光做绣活就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了。”
  冯氏笑笑没有说话,只是把面前的一盘菜往她那边推了一下:“别光顾着说话,快吃点菜,天冷,菜一会就不热了。”
  虽然已经远离了陈家村,但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周氏始终没有把筷子伸向那碗鸡肉,她夹了一筷子白菜吃了后忍不住点头:“弟妹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这白菜炖的可真香。”
  “这可不是我炖的,这是绵丫头炖的,我一个没瞅见,好家伙,放了半勺腥油,能不香吗?”冯氏笑着调侃。
  而绵绵丝毫不以为然,从上桌开始就端着碗扒菜,野鸡肉虽然柴了点,但有肉吃就不要挑那么多了。
  周氏看着绵绵夸道:“不是我说,你们家绵绵一个比我们家俩丫头加起来都强,又能干又聪明,家里的活是一把好手不说,见了生人也大方。我听老三说,你生孩子那天多亏了这丫头向路过的贵人求助,换成我家这俩,遇到事除了哭就是哭。”
  “别提了,这丫头随她爹,性子野。瞧小云跟小霞多文静啊,这样的女孩子长大了才招人疼呢。”
  绵绵一直低着头吃菜但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女人啊,你要夸别人家孩子怎么夸都无所谓,不过能不能别贬低自家闺女……
  就着鸡汤和油渣炖的白菜,绵绵啃了半个馍馍,然后就下桌到一边去了。
  今天上山耽搁了不少时间,她要趁着这会家里多点了两根蜡烛把今天落下的活给补上。
  前世父母走的早,她习惯了凡事都靠自己。即使穿越后她多了父母双亲和一对兄弟,但骨子里还是喜欢靠自己。
  “哟,绵绵才几岁啊就会打络子了,这打的可真好。”周氏夸了一句,然后看了一眼自家闺女:“可惜我这俩丫头都是手笨的,教也教不会。”
  冯氏笑着说:“绵绵也就会最简单的两种,谈不上手巧不巧,练熟了自然就会了。为了给她练手,糟蹋了我好多丝线呢。就这络子,铺子里收一文钱一根,除掉买线的钱,一百根也就能挣三十文。她一天也就打个五六根,一月下来挣的钱还不够自己零花呢。”


第17章 学字
  “那也总比闲着强。”周氏一边说一边瞄着自家闺女,下定决心回家后要好好历练一下她们。她们在县城既不种地也不养家畜,大把的闲工夫。一天挣一个铜子,还能买个烧饼呢。
  浑然没有察觉把堂姐给坑了的绵绵正在哼哧哼哧的继续努力,好不容易打完一根,一抬头看到两个堂姐都在眼巴巴的看着自己。
  小云比妹妹略活泼些,睁大眼睛看着绵绵手里的络子:“绵绵你真厉害,会打这么好看的络子。”
  在小云看来,绵绵比村里人打的都要好看,怪不得那些人的络子都没人收呢。

当前:第12/2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