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作者:白玉樱桃》第125/289页


  “你们没看人家连被子都是绸子的,一套寿衣又算什么。真不愧是里长家的媳妇,这排场……”
  这时候的丁氏只觉得被天上掉的馅饼给砸了一下,晕头转向的。
  按风俗,这会的嫁妆箱子都要打开晒一下。
  冯氏、周氏和柳氏妯娌三人都作为娘家亲眷过来送亲。李氏最放心冯氏,便把箱笼钥匙给了她。
  这会便有人怂恿着陈家人把钥匙拿出来,她们以为钥匙会在周氏手里,毕竟论年纪她最长,又是县丞老爷的亲妹子。
  面对众人的奉承,周氏却笑着指了指冯氏:“都别来闹我,钥匙在她三婶那里呢。”
  于是众人转而奉承冯氏,冯氏拿足了派头,等到丁氏拿过来两吊开箱钱以后,才笑着拿钥匙开了箱子。
  众人原以为这么多箱子,里面定会空着大半,没想到打开以后,每个箱子都塞的满满当当的。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袜,单的棉的夹的俱都齐全,还有两件皮毛衣裳。
  其他的针线簸箩、杯盘碗碟、茶具花瓶、油灯蜡扦等实用物件应有俱有,甚至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和孩童启蒙用的《千百诗》。
  文房四宝是玉宽出的,书是玉达抄的。用他俩的话说就是他们没什么私房钱,就只好出点自己能有的东西。
  “真不愧是读书人家,连文房四宝都有了。”众人嘀嘀咕咕的。
  这时,有眼尖的已经把腊梅的妆盒扫了一遍:“那些算什么,有钱一样买的到。你们瞧见新娘子的妆盒没,里头好些首饰呢,有几件都是金的。”
  “你眼花了吧,今儿这日子,有金子还能不往头上戴?”


第170章 分家?
  等过后腊梅拜完堂到了新房以后,众人看着她身上还带着好几件金首饰,终于相信人家不是没戴,是首饰太多戴不过来。
  丁氏越看越喜,当初跟陈家定亲的时候她还有些嫌弃对方家穷,是自家男人拍的板。这下看来还是她男人眼光长远,眼看着陈家这不就起来了。当家的说的对,以后是该对老二媳妇好一点。
  尤其是没过多长时间,老三媳妇的嫁妆送过来,那叫一个简薄啊,除了一对不大的衣箱和两床被子,连身替换衣裳都没有。
  丁氏心里那个窝火啊,她也不奢求孙家像陈家那样厚嫁闺女,最起码也得差不多点吧。一般人家的闺女糙好都有子孙桶和几件衣裳呢,还秀才家呢,都没普通人讲究!
  郑家哥俩同一天成亲,陈家作为腊梅娘家原先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等孙家的嫁妆一来,妯娌几个看了后心里便从容了许多。这时候的嫁妆就是女孩子在婆家安身立命的依仗,就孙家这做派,将来孙氏是想跟腊梅别苗头也得看看背后有没有人做支撑。
  众人原以为孙家出了秀才老爷,闺女的嫁妆应该也不差,见了这几样东西之后都摇着头走开了。腊梅那些嫁妆里有好几样稀罕玩意,她们以前见都没见过,得趁着这个机会好生瞧一瞧。
  过了今天,还想进人家屋子就难了。
  人群里,好些盯着陈家的嫁妆眼热的。那些有点自知的算盘一下自家家底也知道配不上这样的人家,有些人则太过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家儿子千好万好的,陈家别的闺女要是能出一样的嫁妆那也勉强配的上自家。
  比如那个赵广才的母亲赵太太。
  赵太太看着那一件件的体面嫁妆,心里眼里满是热切。开头寻思着当初聘这闺女的要是自家,这会这些嫁妆也都是自家的了。现在全便宜了那个呆头呆脑的傻外甥。
  听说陈家二房是县丞大人的亲戚,有一对姑娘今年十来岁的年纪,不免有些心动,于是凑到周氏跟前奉迎了起来。
  后头又听旁边的人说陈家数着三房有钱,在县城有铺子院子还有一百多亩地,又对三房的闺女动了心思。
  于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赵太太愣是挤到周氏和冯氏中间,对着俩人不断的套近乎,话里话外想法的打听她们家的女儿。
  之前在县城的时候,冯氏跟周氏就没少碰到过这种人,她一开口,妯娌俩就知道她是打的什么主意,都笑着拿话支应,只说孩子还小,过些年再做考量。
  赵太太觉得她们是没瞧过自家儿子才会这样拒绝,等见了儿子的伟岸风姿再不会这样回绝。于是笑着说道:“虽说是‘一家女百家求’,但如果男孩子太过出挑了,有时候女方也不必那么矜持。”
  听到这话,旁边的柳氏突的“噗嗤”一下笑了:“也不知道她姨妈说的是谁家的英才,这样受捧?总不会是您自家那公子吧?”
  “怎么,我家才哥儿不好吗?”
  柳氏掩嘴一笑:“挺好的,家有薄产,既不用像侄女婿那样做苦力,又不用像我家相公那样考科举,整日里养尊处优的,能不好吗?”
  赵太太想要反驳吧,人家明面上又都是夸奖的话,憋了半天也没憋出反驳的话来。又看到周氏和冯氏俱都沉默不语,以为妯娌三个合起伙来落自个面子,怏怏的去了别的桌。
  等她走了,周氏才拉着冯氏的袖子低声问:“刚才老四家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冯氏轻笑:“就是说他家儿子既无手艺也没功名,平日里游手好闲的,只靠父母养着。”
  “奥,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呗。”周氏总结道。
  柳氏听到了,忍不住插了句嘴:“绣花枕头还能看呢,她家那儿子一双斗鸡眼,脸拉的跟驴头一样长,连绣花枕头都当不了。”
  这话说的俏皮,冯氏和周氏对视一眼,偶忍不住笑了起来。
  吃完喜宴,又看着腊梅吃了宽心面。冯氏这些娘家人便准备走了。
  腊梅这会是真的感到了不舍,眼眶都红了起来,拽着冯氏的袖子不肯撒手。
  临走之前,冯氏拉着腊梅的手对丁氏说:“我这个侄女儿,虽然样样都好,可毕竟是家里头一个女孩儿,难免娇养了些,还望亲家母多担待一些。以后她若是做的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亲家母只管把人送回去,她老娘定会好生管教她。”
  周氏则在旁边说道:“成了亲就好好过日子,若着实遇到难题了还有娘家人呢。你爹娘万一不在家,就去县城找我们……”
  众人听着妯娌俩一唱一和的,心里都想这家子待闺女还真好,半点委屈都不让受的。
  唯有丁氏听到县城俩字想到周氏娘家,心里那点子要逞强的心思弱了半截,笑着说:“她婶子放心,我以后一定把腊梅当亲闺女看待……”
  回家以后,绵绵忍不住围在冯氏跟前问这问那的,先问郑家人和不和气、腊梅住的屋子收拾的好不好,又问中午的席面怎么样,郑家另一个儿媳妇好不好相处……
  冯氏被缠磨的不耐烦了,忍不住揉起来太阳穴:“你哪来那么多问题,比你大娘操心的都多。”
  绵绵理直气壮的回答:“横竖大娘是已经嫁过人不用再重复这一遭,日后我可是迟早要面对这些场面的,现在多问一些积累些经验,将来遇到了问题也不至于慌乱。”
  “怪不得都说闺女的胳膊都往外拐,你才几岁呢就惦记起嫁人来了!”谁家的闺女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谈论自己的婚事,让人听见还以为是她没教好呢。
  这丫头真是令人头疼,冯氏忍不住按着头叹了口气。
  到了腊梅回门这天,看着堂姐红润的脸色,绵绵琢磨着堂姐在婆家过的应该还不错。
  谁知还没等她找机会跟堂姐说悄悄话呢,腊梅就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她公婆准备分家了。
  “你们刚成亲就分家,这不是胡闹吗?”


第171章 帮个忙?
  陈大当即就坐不住了,一下站起来指着女婿的额头问:“你们家这是什么意思啊?”
  郑长林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腊梅看着他扭扭捏捏的样子急的直跺脚,径直冲着陈大道:“爹,这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你冲他发火也白搭。这事是我公公定的,他和我婆婆想供我小叔子科举,我大伯子不肯,说是我们成亲前就商议好了,等我们一成亲就分家。”
  “老郑家这事做的可不地道,当初来催婚的时候可是一句话都没提。”陈大气鼓鼓的道。
  腊梅瞥了一眼丈夫:“他们自然是怕咱家反悔呗。要我说分家就分家,这两天我也瞧出来了,我公婆是最疼小儿子和大孙子的,我们二房夹在中间就是那外头捡来的,里外不受待见。既然这样,分了家各凭本事反倒比一个锅里盛饭要敞亮。”
  陈大皱皱眉头:“分了家你们能做什么?”
  “这不是有您老人家吗?”腊梅跑到陈大跟前,拉着他的袖子:“达哥儿那是要考科举的,有些事也不能指望他去做。以后家里有什么跑腿的脏活累活,您就只管支使女婿去干。他虽然没什么本事,力气还是有几分的。”
  说着,又看向陈二、陈三:“还有二叔三叔,您二位要是有什么不乐意干的苦营生,只管吩咐长林去做。”
  陈三笑着回道:“人家姓郑又不姓陈,你总让他回娘家干活也得问问人家乐不乐意啊?”
  郑长林摸着脑袋憨笑道:“乐意的,反正我在家爹娘也不怎么管我。”
  话音刚落,陈二就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只要肯吃苦,咱们陈家绝不会亏待了自己的亲女婿。”
  看着郑长林,他就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也是同样的不受爹娘待见,要不是侥幸娶了一个好媳妇,这辈子还不定被压榨成什么样呢。
  绵绵看着二伯跟堂姐夫惺惺相惜的样子,把脑袋凑到冯氏跟前说:“我瞧着二伯对姐夫比大伯对他都亲热。”

当前:第125/2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