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福运绵绵》作者:华卿晴》第275/279页


  就在新帅刚上位,朝廷大军的军心不太稳的时候。宁王果断出击。选择对自己最有的时候进行决战。
  然后,李大帅辜负永庆帝的期望,华丽丽的输了。
  好在李大帅比耿大帅优势的地方,就是李大帅背后有人。朝廷上可没多少人说李大帅的坏等方面。比起耿大帅,李大帅更会做人。
  对于在永庆帝身边说得上话的人。李大帅大加贿赂。总之,哪怕是败了,对于李大帅而言那叫战略性的转进。
  从永庆四年一直至永庆五年。
  宁藩一直在南下大汇战。战果喜人。可这一切不是宁王想要的。哪怕打胜仗又如何?宁藩的兵力有限。宁王不可能再继续这般与朝廷大军对持下去。
  宁藩就是以一当五,朝廷也是亏得起。
  于是永庆四过去。迎来永庆五年。
  一开春。李大帅的战略转进之策,还是没有忽悠住永庆帝。前线一直输,宁王一直赢。永庆帝不是傻子。绣衣卫、暗卫等等的是朝廷耳目不是聋子,瞎子。
  最后,永庆帝罢免李大帅。当然,因为李大帅的人脉广,又舍得花钱。所以,永庆帝的身边不缺说好话的人。最后,李大帅与耿大帅不同。
  耿大帅是下牢问罪。李大帅是拍拍屁股,让第三任的大帅上位。李大帅本人是低调回京都,去武勋的地盘五军都督府里当差。可谓是外头转一圈,没被削官,算得平安着陆。
  永庆五年。
  宁王在一开春后,准备化被动为主动。这一回,宁王是以一搏百、搏千、搏万……搏一个地覆天翻。
  宁王挥大军南下,还是直下京都。没有管后路,没有管那朝廷第三任的大帅上任后,准备如何大决战。
  宁王挥大军直下京都。那就是拿出搏命的勇气。若是胜,则是龙归大海。若是败,自然是死无葬身之地,还顺带把一家老小,加之下头的下属们,个个一起跟着领盒饭。
  总之,宁王是搏命。还是带着与他一道起兵之人,一起豁出性命去。
  永庆五年。夏。
  宁藩,州城。
  这一年的夏,天最炎热之时。杜绵绵接到了最新的消息。
  “普天同庆。”杜绵绵也是满脸喜色。她当然要高兴,因为整个宁藩都在欢呼。京都被攻克,被宁藩的大军拿下。
  整个州城,整个宁藩,整个天下知道此事的人都在传。宁王要当天子。
  杜绵绵带着大孙儿,那是去宁王府一趟。杜绵绵去给宁王妃贺喜。同时,她也见到女儿司徒滢滢。
  “娘,王府大喜。父王大喜。母妃大喜。您的女婿,您的女儿也是沾上光彩。”司徒滢滢是真的高兴。
  “是啊,宁藩大喜。王爷大喜,王妃娘娘大喜。”杜绵绵回着女儿的话。
  杜绵绵又不傻。在这等时候,宁王当新天子。围绕着整个宁王府,何尝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滢儿,你得镇静。暻哥儿的将来如何,还要看着你这一位亲娘在世子的心中地位。”杜绵绵趁着屋中无外人,她是小声的叮嘱一话道。
  至亲至疏是夫妻。于皇家的儿媳而言,皇家的尊贵太显赫。这皇家的儿媳妇就不好当。
  “娘,女儿明白。往后父王成为父皇后,世子爷的地位将会不同。女儿已经有心理准备。女儿一定能当好皇家的宗妇。”司徒滢滢咬着词儿。不是皇家儿媳妇,而是皇家宗妇。
  这一宗的宗子,自然便是族长的继承人。
  对于司马家族而言,他们是皇族。这族长自然就是皇帝。那么宗子,便是继承人。而宗妇,那是宗族的族长媳妇。
  司徒滢滢自然是一颗红心向夫君。对于世子司马睦而言,他爹当皇帝,他这一个世子若不能成为太子,岂还有未来?
  而对于司徒滢滢而言,若是丈夫没前途。她和儿子也是没活路的。
  杜绵绵听懂女儿的话中深意。
  “你且放心,只要世子爷不犯错。有王妃娘娘,有宗族礼法在。你和暻哥儿这一位世孙的将来就不会出问题。”杜绵绵对于女儿的担忧,她也懂。
  谁让自古以来,皇帝位置不好当。皇后的位置更不好当。
  至于太子妃的位置,那妥妥是高危。毕竟太子妃成功晋位成皇后的,那人数有限。从太子妃晋位皇后,再是晋位太后的,那更是稀罕的。
  杜绵绵也理解女儿的未来,可谓是步步都得筹谋,都是得经营。
  “滢儿,你立身正,娘最懂你。你必是不会犯得错误。”杜绵绵最后能说的,便是这样的场面话。
  司徒滢滢听后,她笑了,她说道:“女儿不出错,女儿就能坐稳世子妃的位置。有暻哥儿在,女儿熬得住。不为自个儿,便是为了孩子。女儿也一定得守好女儿的家。”
  司徒滢滢没有将来的大富贵冲昏头脑。
  富贵虽好,却是步步为难。
  一路而来,不知道经历多少陷井,才能搏到枝头成为最耀眼的那一朵,才能与众不同。
  永庆五年,秋。
  杜绵绵随着宁王府一道,那是一道南行。宁王妃要去京都,要去见新天子。
  京都。
  再踏上京都时,杜绵绵愰如隔世。她在京都见到丈夫,见到次子、见到三子。就是没有见到小儿子。
  杜绵绵早写书信,让丈夫与儿子们查找小儿子的下落。可一直以来,她就没得回信。
  来到京都,杜绵绵见到丈夫司徒弘光时。她发现,丈夫瘦了,瘦得似乎只剩下骨头架子。杜绵绵忍不住就落泪。
  她拿出帕子擦了眼泪。杜绵绵问道:“四郎,你如何就没有照顾好自己。”
  “无妨的。后头养一养,都说老年难得一回瘦。瘦一些好,人的手脚更活络。”司徒弘光捡着好话讲。他不会说,那些宁藩大军作战时,后勤的上的麻烦。那是本份内的差事,司徒弘光不会讲的。
  “咱们一家人许久未见。且进屋里坐着慢慢说。”司徒弘光对着妻子如此说话。他的目光也是扫一眼在场的小辈。
  “对,且进屋讲。”杜绵绵手中拉着大孙儿。
  初见面时,一家人见过礼。
  在进屋后,一一落坐后。司徒弘光打量着儿女和大孙儿。司徒弘光招招手,把大孙儿抱到膝前。
  永庆四年秋出生的大孙儿。这一个司徒佑淇的独子。如今一岁的小儿。杜绵绵是疼爱若宝。小孩儿太小。
  这会子司马弘光抱住孩子,孩子不哭不闹,他就是眨着大眼睛的望着面前的陌生人。他的目光还是盯着祖母。
  杜绵绵伸手,她是抚一抚孩子的头顶。杜绵绵说道:“大哥儿不怕,这是祖父。祖父最是心疼大哥儿。”
  有祖母的安慰,大哥儿不哭不闹。他让祖父抱在怀中。
  司徒弘光抱着大孙儿,他解下腰间的玉佩,他让大孙儿拿着把玩。然后,他的目光是望着次子、望着三子,还有望着女儿。
  “家中一切,也是辛苦澄儿、汶儿,你们照顾好你们大侄儿。”司徒弘光夸了女儿。
  司徒澄澄、司徒汶汶起身,二人不敢受领下父亲的话。当然,许久未见父亲,两个女儿也想爹。这会子是凑过去,说是逗一逗大侄儿。
  可更多的,何尝不是两个做女儿的想得着父亲的多多关爱。
  与女儿谈几句后。司徒弘光的目光是望着次子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司徒弘光说道:“泓儿、浦儿,你们这一回也是在立功名单上。其中未尝不是有你们大哥的余荫……”话到这儿,司徒弘光有一份感伤。屋中的气氛也是一变。
  哪怕是不知事儿的大哥儿,此时也是抬起头。他瞧着祖父,他是伸手把玉佩搁到祖父的手中。他似乎在安慰长辈。
  瞧着稚子的模样,司徒弘光一时间是老泪纵横。他觉得自己老了,真是受不住的便是丧子之痛。
  “爹,孩儿知道。一切皆有大哥余荫。”
  “爹,家中应该由着大侄儿继承的,孩儿和二哥必不敢与大侄儿相争。孩儿和二哥商量过,功名但从马上取。新天子是一位马上君王。未来必然有武臣们的立功机会。孩儿和二哥必是能挣得一番自己的家业来。”
  两个儿子的表态。司徒弘光一听后,他是抱着怀中的大孙儿。他的目光却是盯着两个儿子瞧了许久后。
  “坐下吧。”司徒弘光让两个站起身回话的儿子又坐下。
  “四郎,咱们家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坏心眼儿的。”杜绵绵劝一话。司徒弘光听着妻子的话后,司徒弘光说道:“一家人在一起,我也讲真话。大哥儿是大郡主,是大公子生下的子嗣。他身上流着皇家的血脉。”

当前:第275/27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