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金陵市井人家》作者:十弋》第77/88页
“这房子在皇城的北边。”这话刚出,沈意的眉头便不经意的皱了起来,中人察言观色,笑呵呵地解释道:“想必二位也听说了,我们京城讲究东贵西富南贫北贱,但那是其他地界,这皇城跟下,不管东南西北都是好地方。”
“我说的这个院子,以前是一个校尉的房子。成祖爷从金陵迁都过来后,在京城的中心建了皇城,这皇城跟下多好的地方,东边和西边被那些王爷大人们占了,跟着成祖爷过来的部下们就在北边挨着皇城的地方建了一溜的房子,一人占了个院落,这个校尉就占了其中一间,那可都是两进的院子,可气派着呢。”
“那怎么?”沈意疑虑地问道。
若按着中人所说,这户人家家底不薄,并无出租房子的必要。
“这不是又过了这许多年,也不知这校尉是否杀伐过重,家里多少辈人都是一根独苗,而且还岁数不丰,现在这家里就寡母带着儿子过活,便将前后院之间封起来,后一进院子另开张门出入后租出去,攒些钱给儿子娶媳妇。”
“这校尉当年是成祖爷的心腹,屋子位置不用说,离皇城大门走路也就两盏茶的时辰,再说了,那条巷子里的人,多多少少都承了父业,不在大营里便在衙门里当差,那儿住着的都是官爷,可安全哩。”
沈意心念一动,对着谢愈微微点头。
“还烦请小哥带我们过去探看一番。”谢愈颔首说道。
“没问题!”中人从两人的眉眼间看出意动,忙将牙行的马车牵了出来:“路途有些远,还请二位坐车而行。”
倒没想到,牙行还会如此周到,沈意笑着被谢愈扶上了马车。
马车穿成而过,中人许是急着等下一个主顾,将马车赶得飞快,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将马系在胡同口的大树上,便走进了这将兵胡同。
果然如中人所说,这一片的房子看着并不很新,斑驳的墙皮,半截的瓦顶显示着岁月的痕迹,但整个胡同看着便井井有条,不似其他地方的杂乱无章。
许是现在是白日,胡同里的男人都在当值,现在很是清净,只在中人带着人走进时,被一个大婶子撞见盘问了几句,听见是来租丁婶子家房子,这才将他们放了进去。
中人边带着两人走向丁婶子家,便介绍着这胡同里的一草一木以及周边情况。
“丁婶子,丁婶子。”走到胡同的尽头,便是丁婶子家。
吱呀一声,院门开启。
一个年约四旬,面容严肃,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包在头巾里的中年女人打开了门。
“丁婶子,你家房子不是空了吗?这两位贵人想要租个房子,我带他们来看下屋子。”
丁婶子直直的盯着沈意和谢愈看了半天,许是两人眼神清明,点了点头从围裙里掏出把钥匙:“这是钥匙,你们自去。”
说着便退回家里,将门关上。
众人挠着后脑勺,弯腰说道:“还请贵人跟我过来。”
绕过院墙,便到了丁家后一进的院门。
这院门冲着另一条胡同而开,倒也没有不方便,打开门上的黄铜大锁,中人将院门推开,将两人请了进去。
只见正对着门是是三间的正房,坐北朝南很是方正,两边各是三间厢房,厢房旁边的耳放处便是砌成的灶房,和前院的通道已经封得死死的,没有留下一丝缝隙,正房门口还搭着葡萄架,现在叶子还没有萌发出来,但从蔓延的藤蔓来看,等到夏日是必定会郁郁葱葱。
而院子正中是一颗枣树,也是光秃秃的,但依然能想象到了夏天是何等的阴凉。
沈意一眼便喜欢上了这个院子,推开正门打量着。
只见房间里空空荡荡的,唯有盘好的炕在室内,其他地方都收拾的很是干净,能看出主家对于房子的爱惜。
中人摸着炕:“这炕现在是没有烧火,等到冬天火烧起来,整个房子都能暖暖和和的,这都是几辈子的老手艺。”
“这也是赶巧了,这院子原本是丁婶子带着儿子住在这里,当年孤儿寡母也不敢将这房子租出去,怕招来歹人,这不今年丁小郎刚替了亡父的职,在兵马司里谋了口饭吃,这才想着将房子租出去贴补些家用。”
沈意同样的摸着炕若有所思。
将院子仔仔细细看过一遍,沈意终于示意可以离开。
中人又跑去前院找丁婶子还钥匙,这一通忙碌下来,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丁家里在兵马司的儿子正好回家吃饭。
这次中人敲门,便是这个儿子来开的。
只见这儿子身高八尺,长得黑黑壮壮,若不说完全看不出是刚长成人的年岁。
“怎么?”丁小郎声如洪钟问道。
“这位小哥,我带着这两位贵人来看房子,现在将钥匙还过来。”中人被丁小郎的声音震得瑟缩了一下,侧了侧身子让出身后的人,同时笑容满面的将钥匙双手递回。
顺着中人指示的方向看去,丁小郎却咧嘴笑道:“谢大人怎么是你?”
谢愈定睛一看,这个丁小郎,却是城门口的门将,也是考上那个丁小哥,会试的时候还是多亏了他,分配上位置好的考棚。
便忙着向沈意和丁小郎相互引荐。
既然彼此认识,这事就更加好谈,沈意心里本就看中了这个屋子,唯一的担心便是屋主的脾气,但这丁小郎看着便是个爽快的。
而丁小郎呢,心里更加放心了下来,他白日里要去当值,就害怕这房子租给什么不好的人对家中的老母不利,一直不乐意将房子租出去,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丁婶子的坚持下,还是找了中人要将屋子赁出去,正当他每日提心吊胆的时候,看到中人寻过来的租客,是新科的谢状元,什么疑虑都没有,拍着胸脯愿意。
至于丁婶子,一听见谢愈是新科状元,打量的眼神都柔和了几分,本朝向来重文轻武,家里这傻小子以后说不准还得靠着谢大人照顾,对于这租客,心里是一万个乐意。
就这样,几方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将租赁文书签订下来。
中人捧着文书,拿着中间介绍的红封,也笑得合不拢嘴。
接下来的两天假里,谢愈和沈意更是行动迅速的将屋子里需要的东西全部添置齐全。
就这样,谢愈和沈意便在钱家百般挽留万般不舍下搬离了钱家,搬进了自己在京城的小家,正是开始了在京城的生活。
作者有话说:
第87章
寅时,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沉入黑甜的梦乡,就连脂粉巷里的灯笼都取了下来, 停止了歌舞, 只偶尔能听见打更人敲着梆走过报时声。
就在如此的寂静中,靠近皇城正门的那条路却有了些动静, 骑马的坐轿的纷纷在此汇集,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步行着走入皇城。
这,就是一旬一次的大朝会了。
作为新科状元,这次的朝会他也忝列其中,不止他, 同科的进士同进士们都列在其中。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这可能是他们唯一参加朝会的机会, 这次朝会之后, 这科考生们的去向便定了下来,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去往各地县城担任通判教谕等职, 在地方历练经年后, 才能重新回到京城。甚至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次朝会竟是他们一生中唯一能参与的一次。
冗长的朝会还在继续, 歌功的颂德的问安的, 种种声音此起彼伏, 不一而足,昌永帝端坐高台之上,垂眸望着朝臣, 无悲无喜。
北地的朔风呼啸而至, 从广场上垂首而站的人身上吹过, 袍服被冻得硬邦邦的,凉意顺着朝服的缝隙钻了进来。
着紫服朱的大人们尚能在殿内有一席之地,清晨的寒凉被高大的宫殿遮挡,倒还算暖和,但广场上的大人们,被这风一吹,嶙峋的身子打了几个哆嗦,颤巍巍的好似立即要倒在这广场之上。
就连那些正当壮年的大人们,脸色也不禁苍白了几分。
而此等烦恼,谢愈并未能体会,晨起时沈意特意让他穿上的羽绒夹袄将寒风抵挡在外,胸前后背处很是暖和,在一众冻得脸色青白的人之中依然如青竹般挺拔,引得众人频频侧目。
“请新科进士入内。”
昌永帝的召见被宦官们层层传递,终于传到广场。
来了。
谢愈眼神一凝,神色认真起来,他今日上朝最重要的时刻便到了。
在谢愈的带领下,新科进士们走到太和殿前,顺着宦官的指引,向着昌永帝叩首五拜,随即听着王太监尖细的嗓子念诵圣旨,赐予官职。
和往年相同,谢愈作为这科的状元,被赐予从六品官职,进翰林院,而一甲另两人榜眼探花和二甲第一名的传胪,被赐予正七品官职,亦是进了翰林院。而其他人,则根据考试情况以及前些日子的钻营分散到了各地,官职也是有高有低。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再次跪拜叩谢皇恩,此时的昌永帝才一改之前兴致寥寥的神情,温声勉励。
又换来一种进士的热血忠心。
随即侧头看向王太监,王太监立时宣布退朝,护着昌永帝走下丹壁。
待昌永帝离开,太和殿的大人们也匆匆走远,急着处理当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