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作者:栗银》第361/736页


  好在,一切都按照韩榆的心意发展下去。
  永庆帝大笑过后,命全公公给韩榆赐座。
  韩榆道了谢,淡定落座,面上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局促与期待。
  因为帝王的亲和而局促。
  因为帝王的夸赞而期待。
  “韩爱卿是不是在想,朕既然看破了你的意图,往后会如何用你?”
  韩榆抿了下唇,眼底浮现紧
  张与好奇:“微臣不知,但无论陛下如何安排,微臣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丹药的缘故,永庆帝胸膛再一次升起燥热。
  他随意扯了衣襟,放浪形骸的模样哪有半分帝王的凛然威严。
  “韩爱卿,你要知道,朕非常看好你。”永庆帝非常刻意地顿了顿,在韩榆受宠若惊的眼神下,缓缓开口,“你可知,朕有几个心腹大患?”
  韩榆:满眼清澈的愚蠢.jpg
  韩榆惭愧道:“微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不知者无罪。”永庆帝心情好,更因为眼前之人还有用处,便直截了当道,“徽州府有周、赵两大世家,朕要你前往徽州府,查找这两家的罪证。”
  韩榆当下面露愕然,连连摆手:“微臣不过一初出茅庐的小官,如何能查找他们的罪证?”
  永庆帝不慌不忙:“你可知你的先生,沈寒松是怎么死的?”
  韩榆摇头:“微臣不知。”
  永庆帝继续说:“他是被梅家人杀害,而梅家与周、赵两家素有姻亲关系,若这两家做了什么触犯律法的大罪,梅家必定参与其中,这罪证由韩爱卿查出,也算为你先生报仇了不是?”
  震惊之余,韩榆很有些意动。
  永庆帝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连他都查不出世家背地里具体做的哪些事,为了让韩榆豁出命给他办差,沉吟片刻道:“朕记得你有个堂兄在户部,还有两位
  好友,分别在翰林院和户部当差。”
  韩榆恭声称是。
  于是就有了今日韩松和沈、席二人升官,并且连跳数级的一幕。
  话题结束前,永庆帝仍不忘给韩榆画饼。
  “徽州府知府是周家的女婿,若韩爱卿能办好朕交代你的事情,这知府一职,便是你的了。”
  送上门的好处——正四品知府,傻子才不要。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各怀鬼胎,在只有三人的御书房内达成合作。
  ......
  韩榆迎上韩松沉沉的目光,正色道:“二哥为我做了良多,如今也该我为二哥做些事情了。”
  透过韩松的态度,韩榆猜上辈子二哥肯定被永庆帝利用过。
  韩松因此得到许多,更失去了许多,所以才会对韩榆替永庆帝做事这样敏感。
  好似化身为火药桶,一点就炸。
  自从韩榆去安庆书院读书,韩松一向待他温和,予给予求,有求必应。
  今日这般反应,是多年来头一回。
  韩榆理解韩松,但他有自己的坚持。
  只要平昌侯府在一日,韩榆就无法心安。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掌握比平昌侯府更甚的权势。
  绝对的碾压,才能以绝后患。
  思绪流转间,书房外有人敲门:“沈公子和席公子来了。”
  韩榆表示知道了,又直视韩松:“二哥,今日我在此向你保证,定会平安归来。”
  说罢起身,将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推到韩松面前,悄无声息地离开。
  韩松一人坐在书房里,右
  侧的烛光将他的面庞照得朦胧,神情莫测。
  半晌,韩松抬手,打开那张纸。
  赫然是罗先生给韩榆的那份契约书。
  捏着契约书的手指不断收紧,骨节泛白,以及紧绷的下颌,无一不昭示着主人心中存有百般难言滋味。
  韩松就这么怔怔看着契约书,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时间过去许久,久到韩松悬空的手臂微微发麻。
  寂静的书房内,响起一声叹息。
  另一边,韩榆与沈华灿和席乐安长话短说,道明缘由。
  仅半刻钟不到,便有派人去韩宅打探的好事者收到消息——沈华灿和席乐安匆匆而来,不久后又面带薄怒而去,似乎气得不轻。
  于是,次日就有消息传开。
  翰林院的韩修撰因为不满被外放,和他结识多年的至交好友闹翻了。
  消息传到户部,有官员本着看热闹的心思找上韩松:“韩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与我何干?”韩松面色冷淡,“调令是由吏部发出,经由陛下准许,韩榆外放怨不得旁人。”
  “哦?看来韩修撰也向韩大人表达不满了?”
  韩松神情愈发冷硬,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走,更应了众人的猜想。
  有人同情,自然也有人幸灾乐祸。
  六元及第却遭到陛下厌弃,将要去往外地为官,有当世大儒为师公,却和对方的独孙闹翻了,真不知该说韩榆运气好,还是该说他倒霉透顶了。
  年前最后几日上值,钟伯同看着毫无眼神交流
  的两人,苦笑不已:“这可真是造化弄人。”
  韩榆无所谓地笑笑,话语格外尖锐:“外放也有外放的好处,总比日日与厌恶的人朝夕相对。”
  在场所有同僚都知道韩榆在说谁,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反观被内涵的当事人,面不改色地处理公文,仿佛毫不知情。
  谁都知道,这对形影不离的好友算是彻底割袍断义了。
  如此一来,韩榆也就彻底没了用处。
  最后几日里,韩榆的差事成倍增多,嘲讽无视他的人更是不知凡几。
  韩榆对此视若无睹,只按时处理完公务,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带着他的所有物品离开翰林院。
  正月初二,韩榆乘马车前往徽州府。

当前:第361/73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