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女主亲妹妹[穿书]》作者:木若何》第6/185页


  也会偷偷注意别人家的饭菜,看到眼熟的,各种小花样的,就暗暗记下。她主要担心自己突然会做会露馅,偶尔还特意去相熟的婶子那问问做法或者问问林母。
  林母自打上次吃鱼那天后,在吃食这么方面确实放宽了一些,最主要是夏天后院子的菜多的吃不完,于是才有了这些饭菜改变。
  盛夏各家自留地里种的蔬菜都是泛滥成灾,再不吃有些都烂在地里了,要赶紧摘着吃了。吃不完的就要摘下该腌的腌,该晒的晒,好方便存储。
  吃完饭,林芳动作迅速的收拾碗筷,还有一堆事等着呢。后院的一头猪,前院的三只鸡两只鸭子都要喂了。还要去河边把一家人衣服洗了,队里的猪草还没打够,不过林小弟已经拿着筐出去割草了,这会估摸着该送到了。
  自留地里的菜也要赶紧收了,最近还要赶紧把菜藤菜根拔了,翻翻地,抓紧时间把下茬蔬菜种下去,不然过段时间都接不上……
  洗好碗筷,拎着拌好的猪食去了后院,顺便把蔬菜摘摘。
  “姐,姐……” 听声音,这是自告奋勇去替林芳给队里打猪草的林小弟回来了。
  “在后院呢!”林芳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满筐子的豆角,茄子,黄瓜,冬瓜,番茄……这不大的自留地,结的蔬菜倒是密密麻麻,多不胜数。有些没来得及吃都熟过头了。
  扔两个新摘的黄瓜番茄过去,林小弟也不洗,往衣服上擦擦,直接就大口啃起来。
  林芳想拦,又想到,算了,入乡随俗,这个时候也没啥化肥农药的。
  “快吃,吃完帮我一起把筐抬到前院去。你猪草送去了?”
  “嗯嗯,送了送了。” 嘴里还吃着番茄不住点头,含糊不清道。
  “走吧。” 嘴里叼根黄瓜,林小弟弯腰去抬筐子。
  在家就是这样,感觉还没干嘛呢,又中午了。该做午饭了,洗把豆角,切上一节冬瓜,只拿油盐清炒,配点葱花青椒,这味道也够好了。
  她上辈子就会煮饭,自认手艺还不错。小时候父母忙,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两边跑。
  奶奶一家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妇人,外公外婆是江南的苏州人家。两家老人总是暗暗互相较着劲,外婆带着学绣花做衣弹琴,奶奶就带着煮饭凫水爬树掏鸟,漫山的淘气撒野;外公教了书法,爷爷就带着上山下地摸鱼……
  外婆家想教出一个琴棋书画针织女红的小淑女,奶奶家就想教出一个摸鱼爬树凫水上山的假小子。有时候田恬让四个争宠的老人闹的哭笑不得。
  那时虽没一年到头都见不了父母,但生活满满当当都让这四位老人占满了,连丝烦恼都没。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学也好玩也罢,不过是老人担心小孩子想爸爸妈妈……
  毕竟别人家父母都陪着孩子长大读书上兴趣班,没办法老人家们就想方设法的带着学习带着玩闹,让人根本没时间去思念去羡慕。
  幸好,上辈子田恬活到了三十多,他们都走在前面,不用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然……
  “姐,菜要糊了,你发什么愣呢?”林小弟一声叫,惊回了思绪漫飞的林芳。
  回神掀开锅盖,赶紧趁菜,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可以吃饭了。
  “小芳,我看你最近身体也好了。最近播种、浇水、除草,队里着急说多给工分,明天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学学种地。” 饭桌上,林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林芳抬头,她就说林母最近怎么改性了,又是让放宽粮食,又是给夹鱼,感情是在这等着呢。
  “后院的自留地,我还没收拾完种上菜呢?” 林芳想挣扎一下,最起码不论怎么折腾自留地,可以挑早晚阴凉的时候。
  “不用,菜让建党和小慧先给摘了。回头下了工,让你爹和老大抽空翻翻地就好。” 顿了顿,林母接着道,“家里花钱多,接不上档,总要多挣点。”
  “姐身体刚好没几天,下地那么累,再病了怎么办?医生都说了是吃不好喝不好加累病的。” 林小弟满脸不愿意道。
  “这又不是夏收,今年是麦子熟的晚,队里急着播种才让各家能去都去。再说了,村里谁家这么大孩子不开始着种地,不然以后吃啥喝啥。” 林母回道。
  “不累,怎么不让二哥、三姐也去,怎么不让二哥、三姐学种地,他俩那么大年纪凭什么不去?” 林小弟脾气一上来,和林母犟着嘴。
  “林芳和你二哥三姐他们能一样么,你二哥他们是知识分子,以后能去城里找工作吃公粮的。”林母瞪着林小弟,嗓子一提接着道
  “你小又不懂,我让四姐下地是为她好。你看村里女人哪个不下地,现在不好好学,以后怎么办,嫁到婆家还不遭人嫌弃。”
  林母不搭理林小弟了,转头朝林芳一脸语重心长道,“娘是为你好,在家多学学农活家务,以后名声好,也好找婆家。你看村子里哪家女娃不是这样,你嫂子现在不也是天天跟着下地么。”
  林芳看了看一桌子沉默不语安静吃饭的其余人,不说话就代表认同,这是一家子都觉得理所当然啊。
  不过据林芳这些天的观察,确实林母的话在大队里也是一部分实情,很多半大的孩子日常也有跟着下地干活的,只不过人家要么家里成分不好,要么家里壮劳力少,日子不好过,或者是干一些轻省的活。
  像林家这样日子明显过的不是很差,一家又几个壮劳力的,还让小闺女下地的屈指可数。
  所以林母这话,在理也不在理,但要林芳主动闹开去,那肯定是林母占理,毕竟林母她们可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呢!
  父母长辈命令,下地干活应该,还有为了你好,三种buff叠加啊。
  为你好,呵!
  林芳点点头,扯了扯林小弟衣服,拉人坐下,把碗筷往他手边推推,示意吃饭,为了和人置气,饿到自己可不好。
  林母看林小弟老实吃饭了,接着又道 “家里饭菜还是小慧接着做,队里猪草就老小接过去,我看最近割的也挺好。”


第7章 道德绑架
  太阳落下,晚霞也退去,天慢慢暗下来,一阵风起,吹散一丝暑气,带来阵阵蝉鸣。
  林家院子大门口不远,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又是一堆乘凉吃饭的人。
  地面刚刚有人拿水桶,就近从旁边河里拎了几桶水,浇了个透。傍晚暑气未消,水浇上去没一会儿地面就渗干了。
  有人从家里卷了芦苇席带来,往地上一铺,一家人就在上面摆着碗筷,吃起晚饭来。
  不带席子的,就拎着小板凳小竹椅往旁边一坐,还有直接就找个石头砖头之类的凑合坐下。
  差不多一入夏开始,这种扎推吃饭行为就默默开启,天冷自动结束。村里人每年都热情不减,年年没变过。
  天天田间地头上工整天见,就这么点吃饭时间还不放过,吃罢晚饭人也不散,小孩子在旁边过家家捉迷藏疯玩,大人就摇着蒲扇闲聊瞎扯……
  午饭估计是林母有话要说,一家子也就在堂屋吃的,这不晚饭了,一人端着个碗,也都跑外面树底下,去扎堆吃饭凑个热闹,顺便乘凉去了。
  树下林母正和人说的热闹,“家里孩子都是债,这一年比一年大,操不完的心。”
  “你家多会养孩子,这有啥可操心的,看你家建国上山下地农活一把抓,娶的媳妇,孝顺又勤快。” 这是和林家沾了点亲的远房婶子,最近家里小儿媳闹的厉害,刚找林母骂骂说说了一堆。
  “再看建党、小慧长得多好,白白净净的多像个城里人,长的好又会读书,那可是咱村里数得着的……”
  “小芳也手脚勤快,干活麻利;老小看着就是聪明伶俐的。” 这婶子吃着饭,话音也没停下来。
  语速一急,声音就大了许多,树下扎堆纳凉,本就坐的又不远,旁边人聊天都听的八、九不离十。
  这婶子话音一落,旁人就接道,“可不是么,等过个两年都长大了,就坐等着享福吧。”
  “尤其你家建党和小慧,回头毕业再城里上班,那可是吃公粮能拿不少工资。”
  “听说,你大伯家老三在铸铁厂一个月当学徒工都有18块钱呢,等过两三年成正式工一个月有三四十呢。”
  “建党回头城里上班,顺便还能给你娶个城里媳妇回来呢。”
  “小慧长得好学习好,只不准和她小姨一样嫁到城里享福去。”
  七嘴八舌的一番话,说的旁边一群汉子堆里的林父,都满面春风的。
  林父是家里的老三,林爷爷林奶奶年轻时一连生了五儿两女,那时候年岁不好,世道又乱着,不想法子一家都要饿死,林老汉咬咬牙偷偷跑出去当了兵,想挣点钱补贴家里。
  家里没人顾着,世道又艰难,孩子就没全活下来,只活下来三个儿子一个闺女。等林老汉后来回来一看,家里母亲瘫着,媳妇瘦的就一把骨头,孩子又死了三个,抹把眼泪就找领导办了退役,组织安排给当了这大田村的村长,等孩子稳重了,就把位子交替给了大儿子。后来成立了生产队,林家大伯就升为了生产队大队长。
  娶了媳妇又有了孩子,再加上三个妯娌又矛盾不断,慢慢的林父也就跟着和家里离了心。
  折腾了几年,总算分了家,林老汉老两口就跟着林大伯一家过。当时闹得难堪,林母连过年也都不去老宅子,平常也不准孩子老往老宅子跑,逢年过节就让林父带着孩子,拎着点东西去老宅坐坐。
  林母一直认为林老汉偏心,把村长位置给了大伯,林父对此也有诸多不满,于是就憋着一口气,让建党、林慧好好读书,就为了好压着老宅子一头。
  毕竟,全家孩子都要读书这条,是林老汉分家前下命令,三个儿子白纸黑字写下的。分家时,林老汉拿了不少钱出来,让各家保证必须供孩子读书。林老汉出去过吃过亏,知道读书的好,即使动乱的那十年,三家孩子也都该上学去上学。

当前:第6/18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