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 》作者:闻笛解酒》第47/135页


  可见大宋人民的饮食还是以好吃为主,这样想来,应该也能对肉粽接受良好。
  圆糯米和粽叶已经提前泡好,林稚取两片粽叶错开放在手里,折成漏斗状。
  先放一层糯米打底,再放咸蛋黄和五花肉,最后用糯米填满,粽叶收尾对折,棉线缠紧,一个大小适中、精致美观的粽子跃然掌上。
  他包粽子的技术是穿越后学来的。
  慈幼局曾经的庖厨管事厨娘,包粽技术出神入化,包出来的糖蜜巧粽那叫一个精巧绝伦。
  粽子包好,煮上半个时辰,转天再上锅蒸一蒸,糯米更软糯拉丝、咸蛋黄和五花肉也更加松软可口。
  看见林稚鼓捣肉馅儿粽子,沈小七和阿青阿蓝早就见怪不怪——反正小郎君做出的吃食味道总是好的,担心什么?
  吃过暮食,林稚和阿蓝一起准备端午祭天的东西。
  林稚没做过这些东西,但阿蓝有经验,拾几枚粽子,和蜀葵、桃枝、柳枝、杏、林檎摆成几小盘,这便是供品了。
  阿蓝拎着粽子上的棉绳笑道:“天神要吃上小郎君这独一份馅料的粽子了。”
  林稚顺着他的话道:“希望他能吃得惯。”
  转天端午,一大早起来,沈小七把辟邪的艾草挂在大门上;阿蓝把供品、茶汤和蒲草供养在香案,又点燃上香印;林稚和阿青则负责把做好的鲜肉粽子加热一遍……
  忙,但好在忙中有序。
  直到外面有人来,“店主郎君?”
  来人是林稚的新邻居,隔壁香药铺子的陈三娘,和他关系不错。
  林稚招呼:“三娘快请进。”
  “不进啦,昱哥儿一会儿该玩回来了。”昱哥儿是陈三娘的儿子,今年三四岁,正是调皮的时候。
  “小郎君端午安康。”站在酒楼门口,陈三娘把一个梅红色的小木盒递给林稚。
  这时候过端午,除了祭天、吃粽子,还会准备糖果、水果、糯米团、紫苏、木瓜等果子点心,切碎以后拌上香料,作为互相馈赠的节礼。
  “多谢三娘。”林稚笑着伸手接过,同时回头喊道,“小七,帮我把食案上的木盒子拿过来。”
  沈小七应声而动,把木盒送过来,“三娘端午安康!嘿嘿,难为三娘惦记着我们。”
  “都是街里街坊,应该的。”
  陈三娘低头嗅了嗅木盒,十分惊讶:“不知小郎君往果子里添了什么香料,好得很!闻着竟比我家的还要香。”
  “哪能比得过三娘家的香药?”林稚笑道,“不过这些东西都由我家阿蓝一手操办,我也不知里面都放了什么。”
  “小郎君好福气呀。”陈三娘不再追问,用目光点了点正在大堂忙活的沈小七,“瞧瞧你这些小厮们,一个个的多精明能干!”
  林稚冲她笑了笑。
  陈三娘离开之后,林稚把粽子摆出来,像第一次卖猪肉肠时一样,同样挑几只切成小块,供人们品尝试吃。
  食客们吃完饭,有懒得回家动手做的,就会顺手买几个粽子带回去。
  一个刚啃完肉松饼的小公子指着那几块粽子问:“这粽子的馅料很别致嘛,不是蜜饯也不是果子,倒像是……”
  “咸蛋黄。”林稚补充,“还有五花肉。”
  小公子:“……”
  下一秒,吃惯蜜淋粽子的他弱弱道:“这……这能好吃吗?”
  林稚递给他用牙签插着的一块:“小郎君尝尝就知道了。”
  这块粽子试吃切得很讲究,不大不小的糯米团共分三层,一层糯米、二层蛋黄、三层五花肉。三层堆叠,酱色橙红,颜色极为好看。
  细细的牙签承受了不属于它的重量,小公子接过那根颤颤巍巍的牙签,半信半疑地咬下那口鲜肉粽子,嚼了一会儿,半天都没说话。
  看着他的表情,林稚寻思,这是觉得不好吃?
  不过这也没什么,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很正常。
  他正要把牙签拿过来扔了,却见那小公子眼睛亮亮地问道:“我能再要一块吗?”
  原来不是觉得不好吃啊……
  “行。”林稚抿唇笑了笑,又给他拿了一块。
  糯米吸收进粽叶的清香和五花肉的油脂,软糯咸甜,粽香浓郁,内里的咸蛋黄和五花肉更是醇香可口。
  蛋黄酥沙咸香,五花肉肥软油滑,口感丰富,是和甜粽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小公子忍不住把蛋黄肉粽和他吃惯的甜粽进行了一番对比,结论没得出来,肉粽倒是买了不少。
  林稚不知道他差点触发打架话题“甜粽好吃还是咸粽好吃”,正把试吃递给下一个人。
  熟悉的对话:“蛋黄和五花肉做馅儿?这能好吃吗?”
  林稚面色不变,“小郎君可以先尝一下”、“小娘子尝尝就知道了”。
  无一例外,每个尝完的人都会一脸纠结地买下不少。
  买下不少可以理解,至于一脸纠结……林稚觉得,可能是肉粽让本朝人民的粽子观受到了冲击。
  便是在还剩最后几个肉粽的时候,香药铺陈三娘踩着点赶了过来。
  “小郎君!小郎君,你包的那粽子还有吗?”
  林稚昨日包了大概四五十个粽子,卖了一个上午,只剩下两三个了。
  “有是有,不过剩得不多了,三娘不介意吧?”
  “没关系的,麻烦小郎君帮我装好。”陈三娘笑道,“昱哥儿刚才吃了木盒里的果子,说里面的粽子好吃得很,是从前都没吃过的味道……好像是咸的?”
  “昱哥儿的舌头很灵啊。”林稚边说边把为数不多的三个粽子装进去,“三娘拿好。”
  陈三娘喜滋滋地接过,“等回去了,我也要好好尝一尝小郎君的手艺。”说完推过来一串铜钱。
  看见那串铜钱,林稚哑然失笑:“就三个粽子,我怎么好收三娘的钱?”
  “别!”陈三娘头也不回地摆摆手,“小郎君莫要再推拒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
  咸粽甜粽两手抓,卖完蛋黄肉粽,林稚又用剩下的糯米做了十几个蜜淋粽子,和沈小七他们分着吃了。
  “本来想留几个肉粽给你们吃,没想到一个都没剩下。”
  “没关系阿郎!明年我们再吃!”沈小七咬着粽子道。
  “哪里用等到明年?”林稚道,“下午我去买糯米,再做些就是。”
  没想到下午买糯米的时候,碰见两个熟人。
  因着过节,孟淮安和孟琼舟今日都是一身锦绣衣袍,气质出众,站在人群中很打眼。
  孟琼舟身上什么节日装饰都没有,负手站在一旁,孟淮安腰间倒是缠了一个道理袋,正在和小贩说话。
  道理袋是一种用红白两色丝线编织的小荷包,荷包里装了稻子和李子,有稻有李,谐音“道理”。
  端午戴上道理袋出门,可交一年的好运气,学生戴了还能学习进步。
  以孟淮安的性子,肯定是被秦夫人强迫才戴上的,孟琼舟应该是被强迫了但没成功。
  正想着,那边的声音传了过来。
  孟淮安弯腰问小贩道:“这个艾叶怎么卖?”
  那小贩听他把粽叶说成“艾叶”,又看他一身穿着不俗,猜测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公子,打算坑他一笔。

当前:第47/1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