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场长》作者:洛水伽楠》第105/265页
贺新华:“我忘不了。”问题是你才呆了几天。
老金也提出一个问题:“就算能调度机车和开沟犁,机务人员还是不够。”
杨君苏果断说道:“咱们场里年轻人多,可以临时培训一些拖拉机手。”
宋要武道:“也只能如此了,就按小杨说得办。”
开完会出来时,杨君苏特意放慢脚步,等着万昌春出来,她主动上前搭话:“万同志,能跟你和老郭这样的同志共事,我很放心。”
万昌春不自然地笑笑,“应该是我们放心才对。”
杨君苏有心化解尴尬的同事关系,这种事,只要双方不尴尬,时间长了就自然了。要不然,她怕以后又有什么传言弄出来,她可不想搞什么办公室绯闻出来。
杨君苏像跟往常一样跟万昌春聊天,“万同志,去年在垦荒队咱们合作得非常默契,在我眼里你是一个胸襟开阔、细心稳重、能容人的好同志,你跟一般的男人不一样。”
万昌春心虚地笑笑,他哪有那么好。
杨君苏接着说:“说完你,我再说说我自己。实事求是地讲,我这人优点肯定是有,要不然,宋场长也不会用我。但我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说,我的行事风格很强硬,只要是我觉得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的,不管别人怎么反对,我都要坚持原则,类似于那种山倒我不倒,地动我不动的坚持。如果我是个男同志,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意志坚定,原则性强。说不定会有很多人追随。然而我是个女同志,有些人就觉得我要强很不好相处,还有人猜测我要强是因为无人可依靠。”
万昌春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他当初就是那么认为的。
杨君苏笑了一下:“有人这么认为也正常,连我妈都这么想。不过,我注定要让她失望了。我的性格天生如此,跟有没有人依靠没有关系。咱们新社会新风尚,女人也要当栋梁。”
万昌春点头:“你说得对。”
杨君苏伸出手跟万昌春握手:“万同志,我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你跟我相处时,不要想着我是个女同志,你可以忽略我的性别。毕竟,咱们革命工作只看阶级成分,不分男女。我不想失去你这么好的工作伙伴,希望咱们还跟以前一样合作愉快,一同为新场的建设努力。”
万昌春轻轻握了一下她的手,在这一瞬间,他心中的疙瘩轻轻散开了。
他跟杨君苏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他当初是听了她妈的话误解了她,现在人家女孩子都主动找他和解了,他再揪着不放,倒显得他小家子气了。何况,他当初只是让华梅试探了一下而已,人家连名字都没问,还把拒绝的原因推到自己头上,实事求是地讲,按照杨君苏的强硬性格,已经算是非常给他面子了。
就让一切都过去吧,他们以后还跟以前一样就是。
杨君苏见万昌春的神色恢复了自然,心里松了一口气,满意地转身离开了。万昌春做为对象不行,但做为非核心属下员工还可以,因为他配合度高啊。只要给他安排好工作,别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挺好用。
杨君苏回到办公室,对齐冰说道:“你发一个通知下去,让有意向学开拖拉机的同志去小路那儿报个名。”
齐冰应道:“好的。”
第八十三章 道和术
杨君苏忙完工作, 又开始忙她的副业,加入合作社的职工和家属越来越多,编出的席子也越来越多, 席子源源不断地卖到外边去。
合作社发补助是按劳分配, 技术最好, 编得最快的社员拿的钱最多,大家也毫无异议。
临时工也有补贴,少的一天能赚几毛, 多的能赚一块钱。叶香云手艺不错,每天能赚8毛钱。
她赚到钱, 先割了二两肉改善家里的伙食, 杨利民难得夸了她几句。
叶香云还是担心杨君苏晒黑了,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叨个没完, 她编了两顶好看的草帽让她出门时戴上, 好歹遮遮太阳。
叶香云攒够了钱,悄悄去了扯了一块布, 让牛婶教她做衣裳, 特地给杨君苏做了一条红色碎花连衣裙。
杨君苏天天骑着二八杠的大自行车穿裙子也不方便,但既然是她妈送的礼物,她也欣然收下, 并说道:“谢谢妈,这裙子真好看, 我都不舍得穿了, 等有重要场合我再穿。”
叶香云也发现了, 她这个女儿怼人时是真怼, 能把你噎死。但她想哄人时也真会哄, 能让你从里到外地舒坦。反正对她, 最好是顺着,不能逆着。
她渐渐摸清了女儿的性格,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仗着自己是亲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毕竟自己的一切可靠着她呢。叶香云本来就有讨好性人格,人又细心,她一懂事起来也挺让人舒服。杨君苏见她越来越有分寸,也挺乐意给予积极反馈。母女关系是前所未有的和谐。
杨招弟看到母亲有这样的改变,也很欣慰。一家人就该这样和和美美的。杨盼和杨婷婷也感受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家庭温暖。同时,她们也悟到了一些道理:她们以前对妈妈太宽容了。有些父母就跟孩子似的,你该管就得管,不能惯着。
两人慢慢揣摩杨君苏的手段,也开始学着管理父母。两人的这些变化,杨利民和叶香云都有所察觉。他们刚有所反弹,杨君苏就给摁回去了:“爸妈,二姐和婷婷这是要有出息了。我跟你们讲,凡是能干大事的人都特别有主意。你马上要有三个有出息的闺女了。就珍惜吧。”
杨利民嘟囔道:“家里总得有一两个听话的吧?”
杨君苏说:“我们以前都可听话了,可是结果呢?爸,甘蔗没有两头甜,你想要外面的风光体面,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束缚我们的自由发展。”
杨利民也只是说说,他还能怎样?
这个自由的家庭里,杨盼和杨婷婷也在自由的成长着,杨君苏十分欣慰,这样才好嘛。
他们一家和叶香云的变化,邻居们自然也感受到了,对叶香云的变化先是惊讶接着是议论,同时也多了一丝尊重。以前,大家对她是可怜同情,同情嘛,那总是高高在上的。后来是惋惜,惋惜杨君苏怎么摊上这么个妈,现在嘛,大家对她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这让叶香云也有所触动。她以前喜欢卖惨,说自己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大家嘴里安慰她,但实际是暗暗的撇嘴,转头当笑话说出去。现在她意识到这样做不好,说话有分寸多了,少卖惨尽量克制着不炫耀,但大家却更乐意跟她来往了。
杨君苏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上课机会,语重心长地说道:“妈,你看,咱们女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要是像我一样有好工作有知识有脑子,你还会怕我爸把你赶走?你还会想着依靠你哥哥侄子?你会发现,这世上最能依靠的是你自己。你想靠别人,别人还想靠你呢。
你看看,现在杨大宝杨二宝小秋都想着靠我。你不要觉得男人都很强大,除了一小部分很强大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弱得很。真正强大的是我们,我们脑子好,适应能力强,我们都是种子,被埋得那么深,照样有人茁壮成长。
我们反思、总结、学习能力强,会安排生活又会管人。老钱说了,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我们在当领导方面有天赋。”
叶香云这次没有急着否认和反对,别人她不知道,反正她感觉自己闺女在当领导方面有天赋。
叶香云才当了几天临时工,就挣钱上了瘾,她担心这个副业干不长,就悄悄问道:“君君,这个编席子的副业还能干多久?是不是夏天一过就不行了?”
杨君苏说:“夏天过了,咱还有别的事干呢。咱这儿有很多野麻,等到时候咱沤麻,然后搓麻绳编麻袋拿出去卖。”
叶香云叹道:“你这孩子的脑子确实好使。”
杨君苏又说:“妈,你抓紧时间多学文化,干活积极些,等有合适的机会,我也给你弄个职务干。”
叶香云惊讶道:“我、我真的能行?”
“能行。你是我妈,肯定有潜力,我跟你说,你别告诉我爸,我觉得你比我爸聪明有潜力,我爸这人脑子一般般,关键是人太懒,怎么也扶不起来。他们老杨家除了我们姐妹四个,都是懒货,你看杨大宝,天天睡大觉。”
叶香云不自觉地挺起胸脯:“你说得有道理,老杨家一家确实净出懒货,我可比你爸勤快多了。”
叶香云真的受到了激励,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做事风风火火的,家务做得又快又好,做完就赶紧看书学习,她基础差,又多年不用脑子,看书十分艰难,但她有一股韧劲,硬着头皮啃下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几个闺女,杨婷婷现在放暑假,就成了她的专属家教。除了看书,叶香云还练习写字。杨利民看着她拿着笔歪歪扭扭地写字,忍不住出言嘲笑。
杨君苏严肃地制止道:“爸,妈这是在上进,你不能嘲笑她。”
杨利民只好忍住不笑。
叶老太看到二儿子儿媳妇一家和和美美的,不像以前那样三天两头吵架,心情很复杂。以前觉得他们丢脸,不想提这两人。现在吧,也说不上多高兴,甚至还有一丝不甘心,就叶香云那个怂样,也配过好日子?也配得受到别人的尊重。
她有时会趁着杨君苏不在家,上门说几句风凉话。
杨君苏知道后,也没直接帮她妈找回场子,而是直接鼓励道:“妈,其实说起来,婆媳问题、夫妻问题都是你这个成年女人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我不能事事都替你做主。你要自立起来,我奶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就是一只纸老虎,你怕个什么?下次,她再说风凉话,你就怼回去,拿她练练手。怼输了不要紧,只要有决心,一定会有进步。”
叶香云早就有这种心思,她跟婆婆的怨气可不是一天两天的,那可是二十几多年积攒的恩怨情仇。
她真心地向闺女请教:“君君,你说我怎样才能向你一样,把你奶怼得哑口无言?”
杨君苏说:“妈,这事吧,分为道和术。道就是根本办法,术就是具体的办法。你得从道上提升自己,就是你得自信,有底气,啥都不怕,不怕人言,不在乎那些破规矩。算了,说多了,你也消化不了。我就提一个,你先别自卑,别觉着你没生男孩就低人一等,别觉得你欠老杨家的,你欠她个头。就杨家这遗传这脑子,你生出了四个远超他们家平均水平的孩子,那是他们家祖坟着火了,你应该感到骄傲才对。这样面对他们一家,你就是居高临下的,心理上就有优势了。”
叶香云:“……”原来还能这么想。
杨君苏又说:“你没事把我吵过的每场架好好回想一下,那都是经典案例。”
叶香云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默默点头。闺女的话她真的听进去了,没事就琢磨方法,打算下回婆婆再来时好用上。
杨君苏给她妈上完课,赶紧回去工作。
宋要武跟纪书记他们一起去市农垦局开会,几天内回不来。她的身份既是科长又是场长助理,宋要武不在的时候,大家有事就来找她。
杨君苏刚到办公室,贺新华和老金就一起来找她。
老金一看到杨君苏,就面带焦急地说道:“杨同志,咱们正在盖宿舍楼,没想到砖厂的砖供应不上来了。这可怎么办?”
杨君苏皱眉问道:“砖厂不是早就协调好了吗?怎么突然供应不上了?”
贺新华淡声说道:“打电话过去问,砖厂厂长被斗了,大家正忙着闹革命呢,没人干活。”
杨君苏骂道:“都是吃饱撑的,咱们要不换一家?”
老金无奈地说:“这一家离咱们农场最近,价钱也最合适,要是换一家,价格高是一方面,距离也远,这运费怎么解决?而且这一协调又得好多天,耽误咱们的工程进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