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场长》作者:洛水伽楠》第246/265页


  杨秋离开后,杨君苏疲倦地靠在椅子上,人才难得,没有现成的,还得她自己亲自培养。
  其实王宏声比杨秋的底子好多了,但是,他这个人杨君苏是不敢太相信。杨秋水平一般,但胜在听话,又是自己堂弟,有什么事也好交代。
  杨秋受到杨君苏的点拨,进步神速,熬了几次夜,终于把稿子写出来了。杨君苏审阅时终于还算满意。这几篇稿子先在四分场的油印小报上发表,也给总场内刊编辑室送去一份,内刊转载了三篇。
  杨秋激动得难以自抑,一下班就赶紧飞奔回去告诉家人。
  杨爱民和王云两人也一样激动,又分头去告诉其他人。
  杨利民听说后,淡声说道:“这有啥可奇怪的,经过我们君君点拨过的,还能有不行的吗?”
  杨爱民笑着附和道:“多亏了君君带挈着小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过了两天,县报的袁洛也看到了胜利农场的内刊,他浏览了一遍文章,写得还行,但还不够好,跟杨君苏以前的相比差了太多。袁洛现在可是老记者了,眼光也随之提升不少,就没看上。
  他想起好久没跟杨君苏联络了,就随手打了个电话问问。
  杨君苏钓竿都准备好,一看鱼儿上钩了,不禁心情大好:“袁同志,好久不见,听到你的声音我倍感亲切。”
  “哈哈,我也是啊。杨场长,恭喜你又高升了。”
  “谢谢。”
  寒暄过后,袁洛把话题把自己老本行上扯:“杨场长,你们四分场又有什么新闻没有?”
  杨君苏说道:“我们四分场变化挺多的,我就挑几个重要的随便说说。我们引进了新品种的猪仔,有首都黑猪和哈尔滨黑猪还有三江白猪,据说6个月能涨到180斤。”
  袁洛表示很感兴趣。
  杨君苏笑了笑,接着说道:“我们从今年开始打算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养从几百只扩大到几千只,鸡鸭鹅从几千只扩大到上万只,还准备养肉兔。同时还会植树造林种竹子,扩大果林面积。饲料加工厂也逐步走向正轨。
  袁同志,你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如果没时间,派你的徒弟来也一样,绝对不虚此行。
  我用一句顺口溜总结就是:
  土地平展展,水渠绕山转。
  机器隆隆响,粮食堆满仓。
  鸡鸭满圈飞,羊群遍地跑。”
  袁洛干采访这一行就喜欢杨君苏这种自带内容的被采访者,他说道:“杨同志,是这样的,我倒是挺想去实地采访,可惜我还有别的任务,我的助手也有任务在身,真是遗憾啊。”
  杨君苏赶紧说道:“你们都是大忙人,我十分理解。你看这样行吗?我派我弟弟把照片和材实给你送过去。对了,我弟弟是场报的实习生,他非常崇拜你,正好让他近距离接触一下你,满足他的心愿。”
  袁洛谦虚两句,爽快答应了。
  杨君苏通知杨秋,让他带上材料坐车去县报找袁洛。
  杨秋满怀激动地接下了这一个光荣的任务。
  两天后,关于四分场的报道便上了县报,题目叫做《时代大潮漫空卷- 胜利农场四分场的新动向》。
  杨君苏看完报纸,静静地等着总场的消息。
  很快,宋秘书那边就打来电话说纪书记叫她回去汇报工作。
  杨君苏笑笑,迅速整理好资料,骑上自行车去总场。
  她神采奕奕地进了党委办公室,笑着跟纪书记打招呼,纪书记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切和蔼。
  他指指对面:“小杨,坐吧。”
  杨君苏坐下,纪书记抿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问道:“县报上的报道我看了,写得挺不错。”
  杨君苏趁势说道:“纪书记,四分场建场三年了,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我们场的地形跟别的分场不同,牧业养殖业发展比较迅速,你看我们能不能新建一个畜牧科?”
  纪书记陷入思索中,杨君苏连忙说道:“纪书记,我知道总场比较困难,我不是要来支援的。人才方面我们自己想办法。”
  纪书记想了想,便说道:“行,人才方面你们自行解决,确定好名单报上来我看看。”
  杨君苏回去以后就把畜牧科的科长和科员名单定了下来,当然,还得跟张书记商量商量。
  张书记一看孙展青提名为畜牧科科长,便不太赞同道:“小孙她三十多岁还没结婚,脾气孤僻顽固,不太适合当科长吧?”
  杨君苏正色道:“张书记,提拔干部的条例中没有这一条规定。孙展青参加工作时间长,资历够;技术过硬,人品正直,我觉得她挺符合要求。”
  张书记为了缓和气氛,笑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杨啊,你到底还是年轻啊,提拔干部条例中是没有这个规定,但咱们也得考虑群众的观感,领导的看法是不是?像小孙这样的性格以后怎么走群众路线?”
  杨君苏道:“俗话说得好,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有人性格亲民就走群众路线,有人技术好就走技术路线。像小孙很明显是走技术路线的。而且这是畜牧科,她以后与畜生打交道的时间比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多。”
  张书记:“……”
  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故作轻松地说道:“咱们四分场有了个高科长,再有个孙科长,怎么感觉都是你们女同志的天下。”
  杨君苏道:“全农场这么多干部都是男同志怎么没人说?才两个女科长你咋就不适应了?张书记,咱要与时俱进呀,领袖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才哪儿跟哪儿。你这话也就咱私下里说说,你要在公开场合说,保不准有人给你扣个‘复辟封建礼教,压迫妇女同志’ 的大帽子。”
  张书记连连摆手:“小杨,你可别吓我。”
  接着,他也正色道:“小杨,我保留我的意见,我觉得小孙不适合这个职位。”
  杨君苏道:“张书记,咱们四分场又上县报了,纪书记叫我过去询问这事,也说起了新建畜牧科的事,还让我抓紧时间把名单交上去。你要觉得小孙不合适,那你推荐一个技术水平不低于她的同志也不是不可以。”
  张书记看着杨君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一时半会的你让我上哪儿给你找人?”
  接着,他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杨啊,四分场上县报的事,我事先不知道啊,还有重建畜牧科的事,你好像也没提前说。”
  杨君苏道:“上县报的事,袁记者要求得比较急。以前整理材实和照片都是我的事,你和宋场长让我全权负责,我就做习惯了。重建畜牧科的事,你可不能冤枉我,我上上周跟你提过啊。”
  张书记回忆了一会儿,隐约记起了这事。他当时以为杨君苏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放在心上,哪里想到对方行动如此迅速,说干就干。
  杨君苏和张书记算是不欢而散。关于孙展青要提为畜牧科科长的事立即传开了。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众人并不看好她。觉得她性子不适合当干部。
  也有人察觉到张书记脸色不对,关于杨君苏和张书记不合的消息也传了出来,就连温明知也听说了。
  他不解地问道:“苏苏,张书记以前不是跟你挺合得来的吗?怎么现在又不合了?”
  杨君苏道:“很正常,以前我是他的下属,事事都要经过他的同意。现在我跟他平起平坐了,他还不适应。不好意思,时代变了,应该改变的是他。”
  温明知哦了一声,顿时觉得办公室里的事情好复杂。
  还有一点杨君苏没说出来,她能感觉到,张书记对宋要武跟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宋要武是首都来的,资历比他高,年纪跟他相当,他对宋要武是平等以待。但到了自己这里,她年轻,资历不高,张书记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当成地位同等的同事,还有就是,现在是党的一元化政策,他理所当然地觉得党委书记的地位高于场长,毕竟纪书记跟罗场长就是这样的。但杨君苏可不惯着他,她在哪个位置,哪个位置就高。
  两人以后还要同事,她的话不能说得太直白。她让对方正视现状的同时又不能让对方翻脸,估计得磨合一阵。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孙展青这个当事人自然也听说了,她来汇报工作时,说道:“杨场长,我的争议太大,要不就算了,以后再说吧。”
  杨君苏淡淡一笑:“你这样可不行,咱们当女干部的就要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泼冷水你越要沸腾。别人家一反对你就退缩了。”
  孙展青笑道:“行,我继续沸腾着。”
  杨君苏也不再管张书记,到了周上,她把名单拟好提交了上去。
  张书记脸色微变,杨君苏笑着对他说道:“张书记,我坚持我的意见,你也可以保留你的意见。这样吧,我递交我的名单,你也可以递交一份。”
  张书记冷笑一声,没说话。是的,他可以递交一份名单,但这样一来,领导就知道他们两人意见不合。他的年纪比杨君苏大,资历比她高,如果两人不合,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他的问题。当然,也有人会说是杨君苏行事太霸道,但杨君苏本人似乎不在乎这样的名扬,而他很在乎自己的名声。
  张书记思前想后,最终默默地咽下了这口气。
  总场那边复核一下,发现孙展青确实有技术,虽然性格有瑕疵,但人品没什么问题。她父亲的历史问题也证明是被诬陷的。她是符合要求的。
  孙展青被任命为畜牧科科长,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议论了好一阵子。孙展青的前同事难以置信,还特地过来打听一下,得知确有此事后,私下里都议论她走了狗屎运。这些人先是不相信,被事实打脸后,有些人开始巴结孙展青,问她科里要不要人。孙展青理都懒得理。
  杨君苏把周义良的弟弟周义正推荐过去,剩下的科员让她自己挑。
  孙展青挑了老羊倌的小女儿何敏,梅雪的妹妹梅林。
  杨君苏没看错,孙展青确实很有潜力,尽管她再三说她不会管人,可是她一上任,就把畜牧科管理得井井有条,工作安排得十分妥当。何敏负责管理牧场和养殖厂,梅林负责管理内勤,周义良负责跑外勤,猪厂的事仍由她自己管理。

当前:第246/26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