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四莳锦》作者:飞雨千汀》第105/123页


  听前面的话,孟氏和白氏两个儿媳还以为没得治了,听到最后一句才稍安下心来,孟氏连忙道:“不打紧,能治便好,姜大夫只管说。”
  “头三日需每日施以金针,之后也要隔日施针一次,如此至少两个月,方有机会痊愈。”
  “那就有劳姜大夫给我母亲好好治疗了。”孟氏说道。
  因着先前症状都说到点上,如今夏老夫人也对这年轻大夫很是信任,不再抗拒,便都依着她。
  接下来姜大夫为老夫人施针,待半个时辰后施完了针,孟氏和白氏在婆母跟前照料,夏莳锦则代母亲送姜大夫出屋。
  这时她才终于有机会问上一句:“姜大夫,不知我们之前是不是在何处见过?”
  姜大夫转脸朝她笑了笑,“看来夏娘子是贵人多忘事了。”说罢,也不详说,就颔了下首离开。
  夏莳锦眉间微蹙,依旧想不起来,直至看到姜大夫提起裙裾踩着步梯上马车的动作,这才醍醐灌顶一般,恍然想起了什么!
  随着马车走远,夏莳锦口中缓缓念出一个名字:“姜宁儿……”
  这不就是那回进宫时,在巷子里撞的那辆马车上下来的小娘子?当时因为贺良卿的母亲被撞了头,这小娘子便下车理论。
  当时夏莳锦并不知她是谁,还是事后叫人送补品去时才知这小娘子是贺良卿的表妹,因着父母亡故而投奔了他。
  想不到她竟还有着如此高深的医术,几个月的时间,竟在汴京开起了医馆,且还声名远播。
  夏莳锦正想这些之时,白氏带着夏瑶也从老夫人房里出来了,夏莳锦便关切了句:“大娘,祖母可是睡下了?”
  刚刚姜宁儿施针时便说过,施过针后老夫人会小睡一觉,让大家不要去打扰她。
  白氏点点头,走到夏莳锦跟前,说道:“莳锦啊,刚刚姜大夫的话你也听见了,只怕我们要在汴京住些日子了。”
  连母亲都欣然接受了,身为晚辈,夏莳锦自当是说些客气话:“大娘只管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罢是。”
  白氏倒也不见外,就势说道:“既然如此,为防以后莽莽撞撞走错了路,不如莳锦你先带我们熟悉熟悉府里情况?”
  “这是应当的。”说罢,夏莳锦便唤来水翠在前引路,亲自陪着白氏和夏瑶母女在府里四处走走。
  路过一个叠石堆砌的小池塘时,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夏瑶突然惊喜的看着水里:“母亲,有鱼!”
  白氏悄悄白了一眼夏瑶,嫌她大惊小怪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只是这动作幅度虽小,还是被夏莳锦无意瞧见了,倒觉得这一家子人有意思。
  既然夏瑶已经提到了,白氏也不好装作没看见,顺口夸赞了句:“这锦鲤竟是金灿灿的,着实瞧着喜人!”
  夏莳锦只得介绍了句:“大娘,这是外邦来的黄金鲤。”
  “外邦来的?”白氏略惊奇,又看了几眼那鱼。
  水翠则趁机插嘴一句:“是太子殿下送给我家小娘子的。”
  “水翠!”夏莳锦嫌她多嘴,半笑不笑的剜她一眼。水翠则伸了伸舌头,她一时没忍住。
  白氏的脸上表情复杂了一瞬,而后笑道:“看来太子殿下对我们莳锦是当真不错。”说到这儿,白氏不免露出个探究的目光:“莳锦,你同太子殿下是因何起的缘?”
  夏莳锦略一怔,未想到大娘竟问的这样直白,脸颊不由微微泛起红晕。
  不过要论起这起缘来,只怕要从她五岁第一回来汴京时论起,只是这些委实没有必要同旁人说起,再说即使是说了,又有谁会信呢?
  是以夏莳锦只含混着,敷衍了句:“无非是父母之命罢了。”


第110章 凋谢
  剪剪金风, 吹拂起夏莳锦腮边的碎发来,白氏脸上挂着慈和的笑意,抬手帮她将发丝掖至耳后。看似慈爱无比的一位长辈, 可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旁人却根本看不出来。
  当年老侯爷尚在时, 原是想将爵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夏元的, 也就是白氏的夫君。可夏元突然伤了腿, 大夫帮他治好后, 却言未来恐怕不良于行, 老侯爷就此也改变了心意,将夏罡这个嫡次子请旨立为了世子。
  这也正是两兄弟结怨的根由。
  过去白氏每每看到孟氏又添了什么喜事,心中便觉不忿, 总觉得这一切本应是属于她的, 她却与侯夫人这个位置错过了。
  而如今看着春风明媚的夏莳锦,白氏心里又隐隐多了一份不忿,这一切本该是属于她的瑶儿的。若自家老家是侯爷, 那今日便是瑶儿被官家赐婚了。
  想着这些,白氏心里一片苦涩, 生怕叫夏莳锦看出来,强自挤出个笑脸儿来,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花树问:“那边是什么地方?”
  夏莳锦便道:“大娘,那处是紫薇园, 眼下紫薇花开得正盛, 您若是喜欢我就陪您去逛逛。”
  “好。”白氏说着,往前走去。
  几人行过府库时, 白氏一眼瞧见堆在库房门前如小山一样的各式礼盒,不由好奇:“莳锦啊, 这是在做什么?”
  莳锦正要说话,孟氏从“小山”后面走了出来,疑道:“大嫂,你们怎么到这边来了?”
  “哦,是我想让莳锦带我和瑶儿在府里逛逛,正巧就逛到这处来了,弟妹这是在做什么?”白氏凑过去,认真扫量着那些精美非常的匣子,猜测这么好的外盒里头装的是什么好东西。
  孟氏笑着摇了摇头,无奈道:“都是一份份人情世故,我正愁着未来要如何一样样还呢。”
  孟氏说得隐晦,白氏却不难听明白,看来这些都是圣上赐婚之后,那些达官贵人们送来的贺礼。
  不用想也知道,眼下安逸侯府定是成为了整个汴京都想巴结逢迎的门第,那么多人想要攀交情,可没有邀贴也不好直接登门,是以便让家仆将贺礼送过来,礼数尽到。
  要说不眼热,那一定是骗人的,可与其嫉妒,倒不如趁机跟着捞些实惠,不是有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么!
  白氏面上极力掩饰这些情绪,体贴地劝道:“弟妹何需为这些忧愁,眼下府里紫薇花开得正好,不妨以此为由,办场秋日赏花宴以作答谢。毕竟大家都是一片好心,总也不好薄了人家。”
  其实孟氏原本也正有此意,只是今日老夫人和白氏她们突然来了,才将她原本的筹划打乱。听白氏这么一说,孟氏便说起此事来:“眼下办宴,只怕会搅扰了母亲养病。”
  “害,侯府这么大,从南头走到北头恨不得要一炷香才成!我也看了,这紫薇园离着母亲的住处远着呢,怎会搅扰?”
  白氏打消了孟氏的这点顾虑,孟氏当即也不再犹豫,“那行,那我回头就去筹备筹备此事。”
  “哪儿还用回头,我们这不是现成的人手?这种事啊我最在行,在洛阳时三不五时就要办宴,我帮你来筹划筹划!”说着,白氏便拉着孟氏往库房里去了,还回头招呼夏莳锦和夏瑶也进去搭把手。
  白氏是个风风火火的性格,凡事说干就干,她现下打算先帮着孟氏将所有送贺礼的名单整理出来,然后再一一下贴子邀请。
  孟氏也是半推半就,多年关系不睦的长嫂,突然对自己如此热络,她倒也觉得不失为一件好事。若能就此解开心结,一家人从此和和乐乐不再猜忌,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安逸侯府的库房足有四间屋那么大,夏莳锦和夏瑶在一旁负责核对礼单,孟氏则在里间伏案记着核对好的名目。
  白氏原是自己抢了个誊写贴子的活儿,但真将名册拿到手里,却不急着去誊写,而是一条一条逐个研究。有上面写的不清楚的,还要开口问孟氏两句。
  “弟妹啊,这位礼部尚书大人多大年纪了?”
  孟氏低头专心写着东西,随口回道:“四十有三。”
  白氏心下一喜,这不是同他们差不多的年岁?那么想来他的儿女也该同自己的儿女差不多年岁,便迫不急待又问:“不知尚书府上的几位公子,可都有婚配了?”
  孟氏手中的笔略一停顿,不过想着白氏原本就是个爱打听这些的性子,只当她八卦,也未往心里去,说道:“礼部尚书没有儿子,只有一双女儿,皆已出嫁了。”
  “哦。”白氏的声音里不难听出一股失望的味道。不过很快她又问起另一个:“弟妹,那这个中书舍人宋大人府上呢,可还有未婚配的公子?”
  这回孟氏彻底停了笔,听出白氏心思并不单纯,便直接问起:“大嫂,您这是想为谁牵红线不成?”
  被她点破,白氏先往外看了看两个晚辈,直觉她们听不见这边说话,才小声应了句:“正是。”
  孟氏笑笑,“是给哪家?”
  “我哪有那个闲心管旁人家的事,自然是给咱们瑶儿!”
  这就叫孟氏有些意外了,转头看了眼夏瑶,“瑶儿不是早就同京西转运使祁府的三公子有了婚约?”
  想起这门亲事,孟氏还记得当初大嫂可是使出了不少的手段才促成的。不过说来也奇怪,从她还在洛阳时这门亲事就定下了,可她如今都迁来汴京两年了,还是没见两府办喜事。
  提起这桩亲事,白氏倒是先叹了一口气。
  “看来弟妹还不如,打从你们迁走后不久,祁大人就病故了。祁三公子守孝三年,我是怕误了咱们瑶儿。”
  “三年是有些久,可如今也已过了两年了,算起来仅余下一年,眨眼也就过去了,大嫂又何必急在这会儿?”孟氏原是真心相劝,可说完这话一看白氏有些难看的脸色,就知道这话自己不应该说了。

当前:第105/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