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四莳锦》作者:飞雨千汀》第5/123页


  贺良卿了然点头,好似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对了莳妹,那个木函……”话说至一半,夏莳锦坐在马背上扭头看他,四目相接,贺良卿又收了口。
  他眉间拢着,似有难言之隐,夏莳锦正欲催问,余光却倏忽瞥见岔道上的一道苍凉身影。转眼细看,竟是个抱着奶娃娃的年轻妇人,倚着半截残垣坐在雪地里!
  她双眼不由睁大,指着问:“贺兄,那是怎么回事?”
  就听身后之人无奈叹了一声,同时放缓马速:“今秋这里遭了蝗灾,各家本就没有囤下多少粮食。半月前又连降了几场冻雨,树木倒伏,毁了屋舍无数,许多百姓已是流离失所。”
  饶是来此之前夏莳锦就听父母说起过杞县的贫苦,可亲眼见了还是有些出乎意料。想不到她来的路上,这里竟又遭受冻雨天灾,百姓沦落到无片瓦遮身的境地。
  “你们官府就不做点儿什么么?”
  “自是做了,只是县衙的库银有限,搭建了避难所便无钱再买米粮,朝廷的赈济粮一时半会儿又送不过来,难免顾此失彼。”
  听了这话,夏莳锦脑中闪过先前贺良卿提的那句木函,便问他:“贺兄刚刚提及木函,可是想用那些银两来救这些百姓?”
  贺良卿眉间的阴云更深浓几分,想说是,却又说不出口,“那些本就是为莳妹你赎身用的,便是有剩也应充作聘礼。”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什么聘礼不聘礼的,你想用就拿去用吧。”
  见夏莳锦如此豁达,贺良卿内心欢喜,原是想说“好”,可话至嘴边却换了个说辞:“那我代杞县百姓谢过莳妹的大义。”
  夏莳锦轻笑一声,道:“那贺兄先放我下来,我将斗篷拿给她,不然只怕母子二人熬不住这凄冷长夜。”
  下马后,夏莳锦解了斗篷送去给那年轻妇人,并着一点路上剩下的干粮。妇人再三道谢,还朝着她的背影磕了个头。
  夏莳锦回到马前正欲上马,就听后面有人热情唤道:“贺大人!”
  贺良卿回头,夏莳锦也循他目光看去,原来是刚刚对向行过的一辆马车上,有个蓄着三牙掩口髭须的男人正探出头来,冲着他们笑。
  那人明明是向贺良卿打招呼,可目光却好似粘在了夏莳锦的身上,这叫她有些不太舒服。
  贺良卿也似有察觉,回头看了一眼,见夏莳锦因着褪下了厚重的斗篷,而显露出玲珑身段,让那张本就明艳无双的脸愈加招人儿。
  他便匆匆解了自己的斗篷给她披上,为她系好绳带,方才道:“莳妹在此稍待,我去去就回。”
  夏莳锦落落大方的点头。
  贺良卿径直行到那辆马车跟前,隔窗与那人交谈。夏莳锦的目光始终盯着那边,见贺良卿举止间对那人极为客气,若叫不明真相的人瞧见,倒觉车里坐的那位才是县令老爷。
  须臾后贺良卿回来,扶着夏莳锦上了马,带着她继续往县衙方向走。
  夏莳锦发现他心情似乎变得不错,便问:“贺兄,刚刚那人是谁?”
  “曹富贵,是个商人。”
  “商人?既是商人贺兄何故对他如此客气?看着倒像是有求于他。”
  贺良卿朗笑出声:“莳妹果然慧眼如炬。他虽是商人,却是个掌管着近百仓囷的巨贾,生意遍及十数州县。如今米价水涨船高,可谓比肩黄金,即便将我那变卖祖宅所得的银两都填进去,也是杯水车薪。但若此人肯先开仓放粮,便能真正解了杞县的燃眉之急。”
  “原来如此,那他是同意了?”夏莳锦笑吟吟回头看着贺良卿,觉他心情大好或许是此原因。
  贺良卿却是苦笑:“这种奸商从四处高价收购民间存粮时,打的便是坐地起价的心思,如今正是收割之时,怎会轻易答应放粮。不过他刚刚已有松动,约我稍晚些过府详谈,想来是有机会。”
  说到此处,贺良卿垂下了眸,恰好与那双青白分明的桃花美目对上:“可见莳妹是我的吉人。”


第5章 条件
  夏莳锦扭回头去,面泛羞赧,不再理他。
  杞县本就不大,约莫走了一炷香便到县衙。
  县衙向街开门,大门双扇对开,分作前后院,前院办公,后院则是县令的居住之所。贺良卿的家室简单,仅有一位寡母,当初也正是因着赴任后接了寡母来杞县安置,才卖了老家无人居住的祖宅。
  夏莳锦既然来了,理应先去拜见这位府里唯一的长辈。
  然而有些出乎夏莳锦意料的是,这位夫人一点没有儿子身上的温和谦逊,见夏莳锦朝自己行晚辈礼,有些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隔半晌才不咸不淡说了句:“行了。”
  夏莳锦直起身来,暗暗观察这位夫人,想不通为何明明二人初见,却好似她欠了她钱一样?
  又一想,可不!在这位夫人眼里,自己可是她儿子卖了祖宅和良田赎买回的媳妇。
  想明白这层,夏莳锦便叫水翠将包袱里的木函取来,当着夫人的面交回到贺良卿手里:“贺兄,这里是你那一百三十两,一文不少。”
  贺良卿怔了怔:“那你是如何赎的身?”
  水翠先前看贺夫人难为自家娘子就有些气不过,如今便站出来道:“侯爷和侯夫人待阿莳亲如女儿,又怎会要她的赎身银?”
  听了这话,一旁贺夫人倒是笑了,只不过这笑里明显带着讥讽。不必她明说,夏莳锦也知道她在想什么,无非是觉得她一个侯府丫鬟,竟敢大言不惭自抬身价。
  反正安也请过了,夏莳锦一点不想在这间屋子里待,以手扶额称自己坐车久了有些发晕,贺良卿便立即带她从母亲房里辞出。
  送夏莳锦回房的廊上,贺良卿先代他母亲向她赔不是。可夏莳锦根本未往心里去,在她看来姑媳之间能处就处,不能处就府门两开,各走一边。
  之后贺良卿又有几分不安的问:“莳妹,安逸侯既不肯收赎身银,那身契可曾还你?”
  他好歹是个官,大周朝有老例儿,若奴籍女子要不回身契,便无法入其它官宦府里,更莫说做正室娘子。
  这一点夏莳锦也早有准备,她从袖袋里掏出一张文契递给贺良卿瞧,好叫他安心:“自是给了的。”
  贺良卿细端了端那印鉴,满意点头。夏莳锦暗中偷笑,心说身契虽是伪造的,可印鉴却是真的,他自然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之所以她现在还不愿开诚布公,是因为尽管她二人书信往来频繁,可拢共才见了两回面,品性如何,她还想再观察几日。
  夏莳锦回房后先沐浴净身,之后换了件新衣同贺良卿用过下午饭,贺良卿便又骑上马去那个巨贾曹富贵的府上了。
  心知今晚谈判的重要,夏莳锦一边为贺良卿悬着心,一边和水翠细算着这趟带来的嫁妆里,有哪些可以派上用场救一救灾民。以及母亲给她的那些巨额银票,又该怎么花才能最大程度帮到灾民。
  待细化好后,她便叫水翠将她的意思传达给慧嬷嬷。
  慧嬷嬷办事稳妥老道,当初安排人预先买的院子就在县衙隔壁,是以水翠去见她并不难,从县衙后门出去,几步路便到。
  慧嬷嬷得到消息,先让护院们将被褥等御寒之物送去给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又盘算着明日搭棚施粥的事宜。
  余晖落尽时,夏莳锦听来送晚饭的下人说贺良卿已回了府。她本以为他会第一时间来看她,可等了又等,桌上饭菜都凉透了,也不见他的身影。
  她心里便浮出一个答案,看来是今晚谈得极其不顺。
  第二日天微微亮时,水翠伺候完夏莳锦盥洗,便端着用过的水出去倒。一开门,却瞧见贺良卿在门外站着,不知为何觉他和昨日有很大的不同,水翠讷讷的问:“大人是来找阿莳么?”
  坐在镜奁前的夏莳锦展眼望向门外,见贺良卿正痴痴望着自己,雪末子已在他肩头覆了密密的一层,也不知是站了多久。
  她茫然起身,走到门前,离近了才发现他的眼下有两团乌青,眼里亦是满布着血丝。瞧这模样不仅是一夜没睡,还像哭过似的。
  “贺兄,你……这是怎么了?”
  贺良卿嘴唇颤了颤,最后化作一抹温柔笑意:“昨日怕你舟车劳累,未敢带你四处走走,今日我想带你去看看杞县的风景。”
  夏莳锦浅蹙着眉心,虽觉他有些古怪,却还是点头跟上。
  贺良卿骑马带她来到山下,原以为他想带她爬山,然而他却将她带进了一间茶肆里。
  这间茶肆足有三层之高,若放在汴京和洛阳自是算不得出奇,可放在这小小的杞县,便成了最宏伟突兀的建筑。
  只是眼下县城的日子并不好过,成千上万的人连饭都吃不上,这茶肆自然也没什么生意。夏莳锦和贺良卿的到来,让臊眉耷眼多日的老板娘总算露出了个笑脸儿。
  夏莳锦随贺良卿登上了顶阁,整间无人,只他两位客人,贺良卿挑了临北窗的位置坐。
  不多时老板娘便端上来两盏清茶,和一碟梅果,随后识趣的退下,让出年轻男女说话的空间。
  因着氛围的怪异,夏莳锦显得有些局促,不解道:“贺兄不是说要带我去看风景,怎的却来此喝茶?”
  贺良卿面露哀伤,清越的声线亦有些许不稳:“我想带你看的风景,就在此处。”
  他转眼看向身侧的窗牖。

当前:第5/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