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案侦办组》作者:姜晨竹》第6/57页


  周林一脸尴尬地说:“我们这边偏远,技术落后。2004年拿到东南州去检验,当时的人还没有戴手套的意识,很多人拿在手里看过,主要是想找指纹,反复处理过。有一件旧的衬衫留在现场,袖口沾有血迹。地上扔了个空盒子,说明犯罪嫌疑人换上了行长的新衣服。旧衬衫的衣领和袖口上油渍比较多,以为能检出DNA来,后来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说污染太严重了,没检出来。当时,他们对脱落细胞这一块根本没有意识。”
  “现场的物品,比如茅台酒瓶盖、空酒瓶瓶口,都检过吗?”关鹤鸣接着问。
  周林说:“这些年,我们一发现什么新技术就赶紧拿去检。2006年,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检过,都没检出来。当时也采了很多指纹,全国都查过了,就连黔贵籍在新疆的服刑人员都调查了。我们分析,可能有沿海作案特点,有可能是雇凶杀人。前些年专门给广粤的几个地方发过协查通报,到现在也没什么收获。”
  周林认为,“开里两案”破不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名死者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对案件关系人的排查一直不能顺利进行。人员排查不彻底,导致案件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三、搞案子的秘诀
  周林的汇报,基本上可以代表案发十八年来黔贵警方的全部侦查结果。
  根据介绍,关鹤鸣敏锐地发现,针对作案工具、作案过程、作案人数以及指纹应用等问题,黔贵警方内部并没有达成共识。
  决策层的意见不统一,就会让民警在侦查中产生困惑,难以把握工作重点,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他意识到,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必须尽快形成大家都认可的分析意见。
  他思考了一下,说:“这次行动的目标案件,总共有九起,分量都很重。尤其是这起案件,惊动了中央领导。今天看到你们,让我想起了四年前跟你们一起追捕周克年的场景。有的人一听说就积极参与,有的老同志主动带着当年的笔记本,这种精神值得弘扬。针对‘开里两案’,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不间断地思考问题,什么技术、条件都去尝试,这都是认真负责的表现。”
  四年前的深秋,做完腰部手术仅一个星期的关鹤鸣从医院跑了出来。
  他听说先后在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的银行附近持枪抢劫杀人的犯罪嫌疑人在黔贵东南州作案的消息后,就再也不能安心养伤了。这名犯罪嫌疑人身手敏捷,下手狠毒,得手后迅速消失,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和恐慌。
  关鹤鸣直接跑到公安部,要求到黔贵参与侦破工作。情况紧急,又在用人之际,局长向国明虽然担心关鹤鸣的身体,但此刻没有别人更值得信赖,只好皱着眉同意了。
  犯罪嫌疑人连续三年间作案五起,案发五省市的监控设备都只拍下了犯罪嫌疑人作案前后戴着帽子的图像。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案发前精心踩点,总能在没有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地方成功逃脱,所以谁也不知道他的相貌和身份。
  关鹤鸣到达黔贵后,让民警带他到视频消失的那条巷道去。
  他发现巷道的尽头有一个公交车站,推测犯罪嫌疑人是从此处上车逃走的。于是,他让民警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走访。除了三个公交车站点没有监控设备,经过查看,其余站点都没有犯罪嫌疑人下车的影像。
  关鹤鸣指挥民警锁定三个公交车站,查找附近的摄像头,但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嫌疑人的身影。
  必须尽一切可能看清他的相貌。关鹤鸣亲自到达三个公交站点,挨门挨户地观察,终于在一户人家的房檐下找到了一个私人安装的防盗摄像头,从中获取了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图像。
  腰部的剧痛,丝毫没有影响关鹤鸣清晰的思路。首先通过图像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接着根据成长背景和经历推测他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然后结合五起案件的作案过程、进出路线,对重点嫌疑人进行详细刻画。
  关鹤鸣发现,这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好、性格孤僻、行为反常的嫌疑人。这个人是孤儿,从小胆大,一向独来独往。既然城市里找不到他的落脚点,那么他很有可能藏在城郊一带。
  东南州是山区,关鹤鸣让民警注意搜查城市近郊的荒山野岭。
  果然,民警很快就在一个乱坟岗发现了被人遗弃的背包和大衣。经过警犬追踪,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路线。犯罪嫌疑人发现大批警力围山后,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再次进入城区作案。
  关鹤鸣果断地指挥警力对重点街巷加强巡查,最终将嫌疑人击毙在通往城区车站的通道上。
  案件侦破告捷,关鹤鸣这才意识到腰疼得厉害,完全不能动弹。直到现在,他仍然不能久坐。
  旧地重回,关鹤鸣抱着很大的期望。他的表情渐渐缓和了一些,话锋一转,说: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起案子,有哪些没做到位的。当初解决不了的事情,今天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把手里所有的东西都挖掘出来了,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东西怎么用。指纹肯定要重点研究。另外,我听有的同志说,当年画过像。过了十八年,画像还能不能用?怎么用?科技进步了,我们现在有了脱落细胞的检验方法,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子弹和衬衫如果污染不严重的话,也可以做一下,做出混合的DNA,拆分一下试试。你们说说对案件的看法,过去有什么问题没解决,以后怎么高效地推进……”
  东南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唐树身上带着明显的刑警特色——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袋和黑眼圈都十分明显。
  他说:“我对袭警抢枪的定性有看法。十八年来,一直没找到两个案子的结合点。我认为,犯罪嫌疑人选择派出所副所长和银行行长这两个人绝非偶然,这两个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系。当时,提取指纹采用哈气的方法。看到衣架上有指纹,我先拍了照,然后用502熏显。这个就是犯罪嫌疑人所留。这些年,我们在二十多个省进行了排查,都是人工筛查的,到现在也不知道排查到位了没有。据我分析,这人肯定有作案前科。”
  唐树的话音刚落,技术人员高飞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说道:“我叫高飞,是被害人何淑娴的同班同学。”
  关鹤鸣不禁打量了一下这个精气神儿十足的年轻人。
  高飞有一点儿紧张,脸慢慢地泛红,清了一下嗓子,然后说道:“我当警察也是受了这个案子的影响。何淑娴是我的初中同学,性格很好。她的突然遇害让我们特别震惊和惶恐。这个案子也成了我心里的结。我现在是开里刑警大队的技术人员。我师傅龙敏参加过现场勘查,他带着指纹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我也跟他去过几次。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直比不中?我找当年采集指纹的民警问过,他们说当时有一些不符合标准的输不到系统里。有些被扔掉了,有些就存在民警自己手里。也就是说,有可能漏掉了。”
  待高飞说完,他的师傅龙敏接过话茬儿:“我想请专家帮我们分析一下,像这种在很用力的情况下形成的变形的指纹,是否会影响鉴定结果,是否还有鉴定价值。四个斗的指纹,能否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增加比中概率?”
  关鹤鸣说:“为了早日给你的问题找到答案,指纹这一块的工作就交给你们师徒了。到底怎么利用,需要专家帮你们解决什么问题,由你们来做一个方案。”
  听关鹤鸣这么一说,龙敏和高飞不免有些激动。
  他们没想到最基层民警的意见能被如此重视,同时又被委以重任,这让他们既有信心又有些担心。
  可是,就在此时,唐树迫不及待地对指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四个指纹全斗的人很少,判断成连指指纹是否正确?我们过去在不间断地比对,始终没比对上。所以,方向这次一定要搞准。到底是四个指头一次性摁上的,还是一个一个摁上的?”
  对于指纹的争论,早在关鹤鸣的意料之中。
  他并没有不悦,而是点点头,目光从唐树、龙敏和高飞脸上一一扫过,恳切地说:“那咱们这次就把这事儿校准了,看看到底是不是连指,到底能不能用。”
  已经退休的黔贵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原政委曲建宁一听说要搞“开里两案”,立即带着所有资料从贵阳赶过来参加案情分析会。
  他像是憋了一肚子话,终于找到机会往外倒了:“为了这个案子,我来过几次开里。关于作案工具,我有话说。马一昆头上的圆弧形伤是一次形成的,如果多次打击,伤痕不会这么整齐。放射痕迹很长,明显是用的大工具,八厘米的直径。若是木质,由于质量不够,可能不会这么整齐,所以考虑是铁质的。但这么大的铁锤,无法挥动。榔头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铁质,应该有穿孔性骨折,但没有。”
  曲建宁原是一名法医,有着丰富的刑侦经验,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对这个案子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年尸检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不好意思,曲政委,我打断您一下。关于作案工具,大家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您认为是什么工具?”邱实微皱着眉头问道。
  “工具锤,我倾向于某种职业专用的工具。”曲建宁一边比画着长度,一边答道,“应该是站立位迎面打的。这个工具,犯罪嫌疑人使用得非常得心应手。他十分残暴,下手既狠又快。马一昆三十几岁,是经过训练的民警,但我们发现他连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我感觉嫌疑人不是单纯为了抢枪,而是来了以后就想杀人……没有交谈,直接打在头上。”
  “您认为是报复杀人?”邱实问道。
  “我认为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随后发生的银行行长一家被杀的案件也能佐证这一点。当时案件性质定的是侵财,但中午一点多肯定有人在家,为什么这时候来呢?这时候楼上楼下都有人,犯罪嫌疑人就胆敢进门杀人。可见,他进入现场很快,针对的是人,不计后果。女孩何淑娴的书包一下子摔在地上,没有移位。她是被一下子打倒的,心脏部位被刺了很多刀,可以说每一刀力度都很大。两起案子补刀时都是一样,对准左胸,不留活口,在杀人方面相当熟练。女邻居刘云手上有抵抗伤。犯罪嫌疑人让她进去,紧接着就开枪,接着刀就上来了,没有过多地考虑,认不认识都不管,就想杀人。两起案件用的基本上是同类型的刀。第二起案件有了枪以后,就不再带榔头了。行长的膝盖上有表皮伤,考虑是跪在地上过。现场有翻动现象,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掩盖入室杀人的目的。”
  东南州公安局副局长姚元平插话说:“行长中午休息比较有规律,犯罪嫌疑人对他的作息时间比较了解。”他虽然没有参与过“开里两案”的现场勘查,但是后来也参加过几次专项侦破工作。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灭门案。”曲建宁越说越兴奋,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如果是侵财,时间不对,方式也不对。在第一起案件中,他们抢了马一昆的枪。十八年过去了,这把枪都没出来。如果是抢劫,还会用这支枪去作案。所以,应该是灭门。杀人成功后,他们把枪掩埋了。”
  姚元平说:“我建议把近年来全国涉枪案件比对一下。我敢肯定,这支枪的号码没有错。作为曾经参战的一员,我对此是有信心的。现在再去搞调查,不现实。所以,我认为指纹是犯罪嫌疑人所留,应该抓住指纹。那么大的面儿都没比出来,说明有些工作开展得不理想。”
  显然,前面几个人的踊跃发言,让大家有了参与的积极性。
  “我是第二天到现场的。”黔贵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大案处副处长黄刚感触颇深,略显激动地说,“当年搞了一年半,我主要负责内勤工作。因为搞这个案子,我得了个绰号叫‘黄总秘’。一叫这个绰号,我就马上想到‘开里两案’。当时一共出了六十多期简报,其中四十八期是从我手里出去的。今天感觉这个案子有希望了。当时,技术人员说有认定的东西。现在过去十八年了,再进行性质的分析,我感觉没有必要。第一,只要是现场留下的生物检材,我们就要好好利用。第二,这个案件的抓手就是指纹。现在就是不知道怎么在茫茫人海中把这只手抓出来。”
  话音刚落,专案组的侦查员孟杰便迫不及待地说:“我参加过现场勘查。那时候,我还只是刚毕业两年的小警察。有两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一个是,行长夫妻俩的身份证没有了,怀疑是犯罪嫌疑人拿走了,但是为什么一直也没人去银行取款?另一个是,鞋印的花纹很特殊,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找鞋样都没找到。如果这鞋来自境外,那么这个人也有可能出国了。我建议查一下当时的数据,把案发后一个月内,从东南州前往东南亚的人查一下。”
  姚元平补充说:“我们浙江、福建都去过,都没找到。后来又陆续到其他省找了,鞋样库里确实没有。”
  东南州公安局局长王智贤刚到任不到一个月,四十多岁。他以前一直在基层工作,十分朴实,不笑不说话。他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口音很重,但是非常努力地咬字。
  对王智贤来讲,“开里两案”既陌生又熟悉。他听说过,但没有参与过,所以对案件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不过,他很有心,听得很认真,事先做了功课。他发现,马一昆戴眼镜、个子小、十分单薄,因为分管的是特行,所以容易得罪人。他觉得,马一昆可能是被人报复杀死的。而银行行长当年是个风云人物,不排除有人图财害命——行长家的纪念币全部被拿走了。他一边思考,一边谦逊地说道:
  “听了大家的话,很受启发,我说说自己的看法。行长曾经跟几个老板带了几千万元去海南投资,答应给钱,后来又没给,也不排除有人雇凶杀人。犯罪嫌疑人力气很大,对人体构造比较了解,总共扎了三十多刀,都在一个部位,心狠手辣。这伙人生活上不算宽裕,有一名犯罪嫌疑人在两起案件中穿的是同一双鞋。有钱的人会扔掉血鞋,他没钱,所以洗干净接着穿。关于指纹,我认为是犯罪嫌疑人所留。行长家有两道防盗门,一般能进他家的人很少,就更不要说去卧室了。所以说,指纹肯定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但是,鞋印的花纹一直没有比对上。如果这鞋真的产自国外,那么这个人还在不在境内呢?要大规模开展指纹采集工作,就必须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嫌疑人到底还在不在开里。”
  王智贤说完,一时没人说话。
  关鹤鸣轻咳了一声,问道:“有几个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了红衣女人,你们对红衣女人怎么看?”
  大家沉默了。
  这个问题没有人愿意碰。按理说,有超过三个人说看到了红衣女人就应该可信。但是,案发十八年来,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是没有研究明白。
  关鹤鸣想借这个问题提醒大家,搞案子,必须要把案件的过程、细节想明白。要注重运用传统的侦查手段,不能简单地依靠生物检材。要在反复思考中逐步“接近”犯罪嫌疑人,这样才能准确判定排查圈到底有多大。
  搞案子,最终靠的是人——这是搞案子的成功秘诀。关鹤鸣从不认为,有了先进的刑侦技术,就可以忽略人的巨大潜能。
  因此,在案件分析会结束前,他还是说了一番鼓舞士气、启发思考的话:“十八年前的案件,现在还能说得这么清楚,现场保护完好,当年的物证也都保存了下来,所有这些都能体现出大家的良苦用心。”
  东南州刑侦支队是一支经历过很多大场面、侦破过很多大案件的队伍,对他们,关鹤鸣是有信心的。
  关鹤鸣提高了声音,用手指着对面说:“跟我们交锋的是很有心计的犯罪嫌疑人。他们精心预谋,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干得很利落,并且事先预判到了作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案件的性质,能决定下一步的侦破方向,务必要搞清楚。第二个是物证方面,前期对指纹的认识和利用都不充分。这跟采集、比对水平有关,要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重新研究。对于鞋样,还要再深入拓展。所有东西都要重新检验。第三个,要进行现场重建。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这回必须解释清楚。这两天,我们侦办组还要找大家深入了解案件。请大家做好准备,把当年的和这些年的笔记本都带上。”
  晚上,整理完一天的会议记录,写完这一天的观察思考笔记,罗牧青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她的大脑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白天在案情分析会上,屏幕上显示的五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依次在眼前闪过,画面十分惨烈。马一昆的头部被砸得脑浆崩裂;小女孩何淑娴的胸部被扎了十几刀,血是暗红色的。所有这一切,就像电影回放。她失眠了。
  鞋、红衣、锤……都是谜。
  四、夜遇
  关鹤鸣带着邱实找当年专案组的人进一步了解案件,安排朱会磊带领当地技术人员对所有生物检材进行重新检验。
  周林坚持认为,杀银行行长的人一定跟行长有矛盾。他告诉关鹤鸣他们,当年他发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叫程福林。这个人承包了银行新建办公用房的装修工程。据知情人说,在装修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原来合同中未标明有这一项,程福林向行长说了,行长口头答应等装修完工后,会把这一部分钱补给他。可是,等装修完了,他多次去要,行长都以各种理由搪塞他。他对此十分不满,曾经跟行长大吵了一架。为了要钱,程福林跑到行长家门口堵过几回,都没能要回钱。周林认为程福林的嫌疑很大,身高、年龄都与犯罪嫌疑人十分吻合。并且,有一种装修用的橡皮锤,分量挺重,直径大约八厘米,有可能是杀害马一昆的工具。
  “程福林现在在哪儿?”邱实问。

当前:第6/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