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作者:天泽时若》第49/166页


  在这个时代,世家子女们的上限固然很高,但下限也实在低得惨不忍睹,导致很多地方上的主官根本就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不但无法抑制土地兼并,甚至所有事务都只能依仗郡吏县吏去完成,而那些吏员都是本地出生,像当年的马氏,曾经有段时间,同时出过三个郡丞,二十七个县丞,直接把持了地方上的所有政务。
  至于南边那些地方,温谨明争取皇位的依仗就是世家,自然不会对他们大加打击,不过除了世家之外,还有本地豪强可供下手,加上那些地方近年来又没怎么经历过战乱,在崔氏等大族率先选择投诚的情况下,局势反倒比其他地方更加平稳。
  崔益在北苑那边就写了数封急信给各个亲故,一面让家里加紧时间送有价值的人质入京,一面严词告诫他们,无论建平对崔氏有何处置,都要老实配合。
  天子既然能轻松打败泉陵侯,那进一步平定四方,也并非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现在固然是戴罪之身,但若能助皇帝安服天下,又怎知不能重新成为朝中重臣呢?与青史留名相比,莫说官职财货,就算是性命,也大可以抛却。
  温晏然毫无预兆地点了一个人名出来:“你可认得温鸿温郡守?”
  崔益闻言,明显顿了一下,再开口时,语气中带有明显的叹服之意:“陛下圣明。”
  温晏然面无表情地扫了他一眼――她怀疑在这个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智谋之士,一个条件是脑子里得确实有点东西,另一个条件说话风格得无限往谜语人方面靠拢……
  她看过评论区,对温鸿此人有些了解,从姓氏看,此人明显也是一个温氏宗亲,虽然没有爵位在身,但按辈分,得算她跟温谨明的叔叔,同时也是宗室中少见的真有安民理政才能的人物。
  在厉帝时期,温鸿就经常被外派到地方,被评价为有德有能之人,而且态度恭谦平和,又因为马氏之乱后,东部局势不够稳定,就把此人丢过去做了郡守,在当时的评价里,不少人还觉得厉帝对温鸿不够厚道,总是挑艰难的任务派给对方。
  大周对有爵位的宗亲严防死守,各地的诸侯王更是被管束得无法沾手丝毫兵权,但历代天子却愿意相信那些没有爵位在身的亲戚,温鸿此人的履历堪称无可挑剔,哪怕是对脾气暴虐的先帝,都没什么怨愤之言,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剧情进展到天下大乱的环节,就会果断开始割据一方,在部分情节中还曾登基称帝。
  温晏然又问:“田东阳也曾久居南部,想来他的学生也多托庇于崔褚两家?”
  崔益:“田东阳曾游历天下,各地皆有相善之人,在来徐州之前,曾久居承州。”
  承州也在东部。
  其实在泉陵侯的团队中,最相信玄阳上师的是褚氏那边的人,至于温谨明本人,更多的是想借对方的名头,证明自己比建平那边更加天命所归,崔益本人也不大相信那些神道之事,既然天子问起,索性就多交代了一些:“玄阳子本人被陛下明正典法后,他的学生们也并未在徐州多加逗留,如今应当是回到了承州附近。”
  温晏然微微点头:“崔君还有什么事要告知朕么?”
  崔益喉头滚动,却一言未发,只是敛容向着前方的天子郑重拜了一拜,起身告退。
  温晏然让身侧内侍送崔益回去,自己合上双目,在木榻上靠了一会,半晌后才向身边人道:“阿曲,你着人准备一副棺椁,送到大理寺那边。”
  阿曲全名蔡曲,也是温晏然之前在宫中挑选到身边的宫人,她的才能固然不如池仪跟张络,但如今池张两位承担的朝政要务越来越多,很多侍奉类的工作便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蔡曲因为言语明朗活泼,且勤奋好学,与其他人相比,便显得颇为出彩。
  蔡曲清脆应下,又问:“棺椁是给那位褚姓贵人准备的么?”
  相比于崔益的顺从跟合作,褚馥的态度简直如同一块顽石,哪怕事败被俘,也保持着拒不开口的冷硬姿态。
  温晏然摇头:“是给那位崔君的。”
  崔益方才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急切,用不那么谜语人的风格为天子详细讲述天下局势,倒不是为了自己求官,而是想尽可能在自己死前,为家族的延续打算,如此才能心无愧恨地对昔日主君尽忠。
  ――泉陵侯亡故之时,崔益早就肝胆俱裂,而当日替温谨明挨了一箭的崔新白又是他姐姐唯一的孩子,其人的才能在家中小辈中尤为出色,北苑之败后,崔益既愧于主君,又愧于家人,无论如何也无法释然,终究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温晏然所言无误,崔益在面圣之后,给家人留了一封书信,又将妻儿托付于友人褚馥,然后便触壁而亡,事后朝廷虽以叛逆相责,也嘉其忠义,许之随葬在温谨明附近,至于那位褚姓幕僚,却是因为家里人才不如崔氏多,若是随故主而去,恐怕后辈将无可倚仗,痛心之余,才表现得如此冷漠孤僻。
  崔益去世后第十天,褚馥终于劝动了作为族长的堂兄褚丛,表示愿意率族人归附。
  *
  温晏然接受了崔褚两家的投效,还给了崔氏族人崔新静一个官职,此人是崔新白的堂妹,本来按崔氏长辈原来的计划,还得多学习几年才可以出仕,但如今叔父与堂姐接连去世,她虽然年幼,但经历离丧之后,性情与往日相比,自然坚毅了许多,当下毫不犹豫地接起家中重任。
  就在朝中许多世家出身的官吏认为陛下对士族格外宽宏的时候,温晏然便给出了对牵涉其中那些大家族们的具体处置。
  褚馥没像同僚信中要求的样,照管崔家的晚辈,反倒把自家的孩子们放在了崔家那边,自己自请出族,之后则帮着中枢清查了南部诸州中,涉及泉陵侯叛乱的豪强与世家,那些人家里大部分都习惯了以崔氏褚氏为首,看朝廷连这两家的家产跟部曲都毫不留情地籍没充公,自然也不敢反抗,其中当然也有人不服,却都没能翻起什么水花,反倒遭到了宋南楼等人无情的清洗。
  宋南楼的表现让温晏然颇为满意――此人在评论区的称号既然是“温柔随和”,那显然属于比较听话的那类臣子,温晏然特地写信过去,谆谆告诫,让他在面对叛乱且拒不投降的人时一定要从严处置,之后对方果然按照她的心意,将事情办得无比妥帖。
  那些叛逆之人不知道皇帝都嘱咐了宋南楼什么,否则一定会表示,凭他那种与外表完全不同的凶悍表现,跟温柔随和不说一模一样,起码也是毫无关系……


第53章
  天子之威,一时间遍播于南部诸郡。
  褚馥之所以全力以赴为中枢效力,一是看见同僚身死,自己却偷生于世上,心中有愧,其二则是亲眼目睹泉陵侯的败亡,对南部那些世家豪强,也含了些怨气。
  ――温谨明在南部经营多年,事到临头,那些人不却肯奋力相助,才让他的主君失败得如此惨烈。
  天下各地间有不少心怀二意之辈,他们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向建平下手,刚刚知道天子要处置崔褚那些人的时候,没当一回事,等晓得建平对南部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大局已定。
  谁知道皇帝下手居然那么利索!
  要是早知道温晏然会对南边诸郡如此严苛的话,他们肯定会把握住这个机会,依靠各种手段动摇一下天子的统治,然而多亏了当前时代落后的通讯手段,等外头的人了解到中枢那边的意图的时候,南边诸郡的问题早在崔褚两家的配合下,被基本解决。
  不过除了加罪之外,天子也稍稍有施恩之举,其中出身崔氏的崔新静就被拎到禁中侍奉――如今王有殷已经成为了起居舍人,崔新静自己就填补了空出来的那个通事舍人的位置。
  在崔新静看来,天子似乎完全不在意她出身崔氏,日常朝议理政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避忌之处。
  温晏然当然无所谓,倘若崔新静当真表里如一的听话,她手下就算是多了个可靠的劳动力,要是此人当真心怀二意,那按照高端奸细一贯的行为标准,起码在前期也一定会好好表现,争取获得敌对阵营的信任,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反水,与她的长远职业目标十分契合。
  在对南边动手之前,温晏然谕令宋南楼等人,从后营处抽调人马,去扫荡南部诸州,其中粮草一半取自于本地豪强世家处,一半从建平这边征调,当时崔新静正好在侧,曾听到天子吩咐,要宋南楼等人在两月之内,彻底平定南部诸地。
  哪怕是崔新静,刚听到这句话时,也有些骇然,若不是对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几乎要以为那是一个不通兵事的小孩子在胡言乱语。
  崔新静师承名士,在族中小辈中也算是一个人物,仔细思忖后也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天子昔日派遣宋南楼等人带着两曲兵马前往皋宜跟襄青两郡,除了表面上的缘故外,显然还有旁的目的。
  首先固然是督促春耕,并帮着两郡郡守稳定局势,同时加深对南部情况的了解,其次则是在春猎时间轻骑北上,截住泉陵侯后路。
  等泉陵侯兵败之后,天子便下令,让那两曲的羽林兵,普通的直接转为了十夫长,十夫长转为百夫长,百夫长转为千夫长,宋南楼直接为镇军将军,温循因为年龄太小,便充当为偏将,师诸和为参军事,将本来的一千兵马当场扩展至一万,以雷霆之势,在崔褚两家的竭力配合下,迅速拔掉了南部那些顽抗之辈。
  宋南楼本人是世家子女中的出色之辈,他人品出色,行事风格虽然果决,却会对麾下兵马加以约束,不会放任残民之举,而且他们本次的目标以世家豪强为主,绝不会缺少斩获,所有收缴上来的钱粮布帛等物,一半被分给手下将士,一半被上缴至建平。
  大周一向看重军功,以宋南楼现在的年龄跟官衔,完全算得上少年得志,但他心中却没有什么自负之意――宋南楼深知,自己之所以能马到功成,大半原因是建平那边安排得当,天子事事可以料在敌先,纵然换一个兵事上才能平平的人过来充当主官,也一定能够成功。
  倘若是一件旁人都无可奈何的问题,却被宋南楼轻易平定,那自然是他有功于朝廷,如今却是谁上谁都行,天子却偏偏把这个必定能建功的机会给了自己,那就是天子有意对宋氏施恩。
  在心中日常感激过皇帝的信重后,宋南楼又去师诸和那边晃了一下,拉着对方一块分析一下天子后续的意图,并委婉地询问对方,要不要跟自己一样,为陛下效忠。
  相比于之前的保持距离,师诸和如今的态度倒是松动了一些,不过也没给肯定的回复:“先帝初践祚时也有英主之姿,暂且观之罢。”
  *
  太启宫内。
  如今已是初夏时节,温晏然终于摆脱了厚厚的大氅,能够轻松自在地活动,她今天换了身不太符合天子身份的短裳,在观星池边上打水漂。
  打水漂是一个她穿越前就没有掌握,穿越后也没什么进步的技能,不过温晏然来观星池这边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锻炼身体,实在是宫里的娱乐项目过于缺乏,她就算想放松放松,都找不到合适的活动,温晏然还特地询问过左右,得到的回复是陛下可以找些人过来写诗画画,或者弹琴唱歌。
  温晏然:“……”
  果然,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娱乐的认定也是完全不同的。
  温晏然百无聊赖地将最后一枚碎瓦丢进了观星池里,擦了擦手上的灰尘,终于还是把心思放回到了工作上,让内侍召工部的官员去西雍宫前殿等候。
  “崔舍人今日若是当值,就将她也喊过来。”
  工部尚书名为黄许,出生于建州黄氏,他本人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是厉帝时期的旧臣,因为不擅言辞,所以在朝中的存在感并不强,在工部原主官被免职后,凭着自身资历担当了尚书的职位。
  黄许本人的水平确实比较一般,每次看到对方工作,温晏然总能想起以前摸鱼时的自己。
  不过温晏然觉得她跟对方还是有差别的,至少原来的自己不会当着领导的面表现的过于闲散。
  温晏然扫一眼黄许,对他道:“朕唤黄卿过来,是打算在秋收之前,将建平内外的水渠仔细修理一番。”
  大周传承至今,建平内外生活污水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前几代皇帝为了避免饮用水受到污染,做了种种补救,还时不时会征发下徭役,让人清理沟渠,
  作为一个没太大野心的工部尚书,黄许对于各类突发性的工作存在着天然的排斥,可惜天子在决定前没有询问他的意见,直接要求工部那边进入工作状态。
  黄许躬身:“建平河渠长且多,耗费的人力钱粮……”
  温晏然微微笑了笑:“朕已经想过,可以从南边调人过来。”
  黄许:“南地隐户虽清出不少,然而夏收刚过,正是播种时节,此时征调,未免会影响当地收成。”

当前:第49/16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