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夏至》作者:明开夜合》第3/149页


  罗卫国说:“我们也往市中心去,正好顺路。”
  二十分钟后,车开到了天星街的路口,罗卫国将车靠边停下。
  夏漓转头看向男生,不待她开口,男生已经睁开眼睛,摘下两只耳机递给她,拿那样清冷干净的声线对她说:“谢谢。”
  夏漓按了播放暂停键,将耳机线缠在MP3上。
  她拉开车门,对罗卫国道谢,下车前看了男生一眼,犹豫以后还是没有开口问他的名字。
  她不让自己继续做不可能的梦。
  他们应该不会再有机会见面了。


第02章 (海晏河清我喜我生独丁...)
  「仿佛,我喜欢上Y少年之前,先喜欢上了他的名字。 」
  ——雪莉酒实验室《经过梦的第九年》
  夏漓的这两个朋友,性格正好一冷一热。
  徐宁是个资深“二次元”,宅,懒,怕麻烦,比起社交,更喜欢跟纸片人打交道。
  而林清晓天然有种招人喜欢的魔力,跟任何人都能轻易打成一片。
  夏漓似乎正好处于她们性格光谱的中间位置,温和,慢热,相对内向,跟谁都能成为泛泛之交,但真正称得上是好朋友的,也就她们两个。
  夏漓进门时,林清晓在唱郭静的《下一个天亮》,徐宁则歪靠着沙发,端着MP4正在看番。
  夏漓:“你先唱,我吃点东西再点。”
  夏漓没吃中饭,进KTV前,在旁边肯德基买了一份套餐。
  父母给的零用钱绰绰有余,但她一贯节俭,如无特殊情况,三餐都在食堂解决,只允许自己在特别的日子稍稍奢侈——一份肯德基套餐的价格,对于那时候的她而言,算不得太便宜。
  夏漓将餐盒铺在茶几上,招呼大家过来吃小食。
  林清晓唱完了这首歌,切成原唱,放了话筒坐过来,把生日礼物递给夏漓。
  林清晓沾着番茄酱吃薯条,“下个学期学校要开个国际班,你们听说了吗?”
  “有个杰出校友赞助了一大笔钱,支持明中搞国际班试点。”林清晓说。
  “国际班小班制教学,专门聘请最好的外教,除了学费,还要交建校费。”林清晓耸耸肩,“我家没这个条件。”
  徐宁也说:“而且出去读本科,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才是真正的大头。”
  林清晓是双职工家庭,而徐宁母亲是公务员,父亲自己在做生意。
  她们的家庭条件,都不足以负担国际班,各何况家境更为普通的夏漓。
  去国外读书,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觉得陶诗悦肯定会去。”林清晓说。
  “我记得她爸是在市委工作?”夏漓说。
  林清晓点头,“官还不小。她妈是市一医的外科主任,当时老庄的爸爸做手术,还是她妈安排的。”
  老庄是她们班班主任。
  林清晓之所以了解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两人初中在一个班,那时候关系还挺不错。
  后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闹掰了,过程很不愉快,因此林清晓一直不怎么喜欢她这个人。
  班里有些同学也不怎么喜欢陶诗悦,因为她待人接物常有一种让人微妙的优越感。
  “话说校草不是还追过陶诗悦么?”林清晓又说,“不过我听说他最近可能跟钟茜茜在一起了。”
  她们念的是文科实验班。
  明章中学文科统共只有一个实验班,高一下分班时,按成绩择优录取,文科年纪前五十名才有资格。
  班主任老庄不苟言笑,治班严谨,班里很少早恋的事,顶多只敢私下眉来眼去。
  其他班则不然,尤其艺术班。
  林清晓跟艺术班的有个女生关系很好,一栋楼里长大的,常从她那里批发来第一手新鲜八卦,谁与谁恋爱,谁与谁劈腿,谁与谁疑似已经“那个”了……
  徐宁问:“元旦晚会跳爵士舞的那个钟茜茜?”
  林清晓点头。
  夏漓则问:“我们学校有公认的校草吗?”
  “陈宇啊。”
  徐宁说:“……我以为你说的是沈杨,还在想沈杨什么什么时候追过陶诗悦。校草怎么会是陈宇,明显沈杨帅一些吧。”
  “沈杨哪里帅了,流里流气的。”
  “你夸陈宇帅,聂楚航知道吗?”
  聂楚航是林清晓喜欢的男生。
  “对聂楚航这种学霸,怎么能用帅不帅这种肤浅的评价?”
  两人没辩出结果,于是齐齐看向夏漓,让她来做一个裁决。
  夏漓咬着吸管,犹豫。
  她突然明确理解了“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
  不知该不该提,她今天碰见了一个像是从少女漫画里走出来的男生。
  经他以后,其他男生在她眼里都成了庸脂俗粉。
  这可真是个艰难的选择,最后夏漓说:“陈宇吧。”
  陈宇毕竟是理科实验班的。而沈杨在普通班,成绩差,风评差,换女朋友比变天还勤,大家都说他痞里痞气的很有味道,夏漓却很无感。
  她喜欢的类型,是成绩优秀、不可亵玩的高岭之花。
  徐宁不服气地打了她一下,笑说:“什么审美。”
  /
  那年暑假的主旋律是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赛程全部结束时,学校也快开学了。
  升上高二,文科实验班没换教室,仍然在三楼楼梯左手边第一间。
  但班上的学生有了变动——林清晓猜得没错,陶诗悦和班里的另外三个同学,真去了国际班。
  陶诗悦大早来七班收拾东西,叫了班里两个好朋友帮她搬书。
  有人凑过去问她国际班相关的事,她笑说:“都是我爸妈安排的,其实我自己是真的不想去。”
  “真羡慕你。不用经历高考,多好啊。”有同学说。
  她说:“我还羡慕你们呢!可以经历真正完整的青春。”
  这句话说得周围一圈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当前:第3/1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