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小娇妻》作者:清越流歌》第44/110页
想到自己的存在对豪门少爷的重要意义,苏怀瑾突然灵光一闪,把谢董的邀请和她二哥的猜测结合到一起,竟然直接得到了真相,“那你上次邀请我去首都,原来不是去旅游,而是帮小虎治病啊?”
“什么首都?”苏家人纷纷侧目,“这个病非要去首都治吗?要治疗多久?”
刚组织好语言的谢容笙:……
循序渐进的计划被打乱,谢容笙也只是停顿了一秒,选择了点头并索性挑明来意,“我这次来确实是想征求苏支书和刘婶的同意,但并非只为沈凛的病情,我想邀请小美和振华去首都上学,来之前也向教育部的领导确认了当前政策,把户口转到首都并在首都参加高考,能够增加优势。比如振华想考清北,以你当前的成绩,成功率或许只有五成,但在首都参加高考,录取的概率能提高一倍。至于小美,你的要求如果只是首都的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再请两位补课老师,今年就可以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的概率同样不会小。”
他这一番话,成功让苏支书准备好的拒绝卡在了喉咙里。他可以闭上双眼狠心推拒谢先生的十万块酬谢,却无法将儿女考入名校的机会也拒之门外。
老二其实还好,一中老师都说他是清北的苗子,说明这孩子努努力,还是有机会靠本事考上清北的,大不了就复读嘛,复读生是很常见的,一年不行就考两年三年,他相信老二有这个希望。
但是老二有凭本事考上清北的希望,他的双胞胎妹妹苏小美,这辈子考上首都的大学这种事,他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甚至这话从身份不凡的谢先生嘴里说出来,仍然让他有一瞬间怀疑耳朵听错了,嘴唇微微颤抖的问:“谢先生是说真的,小美当真有机会考上首都的大学?”
“是。”
简简单单一个字,苏支书却从谢先生眼里看到了重如千钧般的承诺,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言出必行,苏小美不行也得行了。
苏支书忍不住幻想了一下闺女以后在首都上大学的画面,她长得漂亮嘴巴甜,又是从不怯场的性子,在大城市里说不定比小地方更如鱼得水,再有谢先生的关照,毕业后说不定还有机会留在首都工作,顺便在那边结婚生子……
一条他从未设想过的康庄大道在眼前展开,苏支书陷入了无尽的畅想之中,直到被老二的声音拉出来。
“爸,要不就让小美去首都吧,哪怕按照原来的的打算明年高考,只要她能考上首都的大学,一切也都值了。不过我就不用去了,各科老师在我身上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我不想临阵脱逃。”
苏支书回过神来,深深地看了老二一眼:“你真的想好了?”
苏大哥觉得老二又在犯傻了,越是聪明的人,犯起傻来越让人无法理解,他忍不住出声道:“反正你跟小美都是要高考的,一起去首都还能有个关照,这样不是更好吗?再说了,老师的关照,哪里比得上你自己考清北重要,清北不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
苏家人开始就苏振华要不要跟苏小美一起转学去首都的事展开激烈讨论,谢容笙始终安静看着,没有发表意见。
他的目的是把苏小美请到首都,邀请苏振华也是为了让事情顺利推行。苏振华跟苏小美虽是双胞胎兄妹,性格却是南辕北辙,听说苏小美就是从小被她二哥管着的,有他陪着她去首都,想来苏家人也能更放心,而且他已经听刘峰说过乡亲们最爱传风言风语,比起苏小美单独北上的舆论风波,兄妹俩一起跟他走,应该会好很多。
不过他们自己有不同意见,他也不欲插手,看看样子他们都默认苏小美要去首都,那他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不需要在做什么。
至于苏振华的拒绝,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从那张存折被退回起,他就知道他们做出什么决定都是有可能的。
谢容笙看似耐心听着苏家众人的讨论,注意力其实已经放到他们旁边的一大一小身上。
在苏小美忙着瞪大眼睛听八卦的时候,他那个小挖煤工外甥已经自力更生爬到了她怀里,熟练的找了个角度靠在她怀里,然后安详闭眼。
整个过程不仅他外甥极为熟练,苏小美也相当配合,甚至都没有半点反应,任由这孩子把她的怀里当床铺折腾,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这一幕上演了无数次、已经令她麻木自然了。
这会儿,他那个自从一离开苏小美身边,就不吃不喝不睡觉,仿佛失去了生活乐趣的打外甥,已经在苏小美怀里呼呼大睡,他甚至听见了富有节奏呼噜声。
目睹了谢容笙一时竟有些无言以对,不知道该欣慰还是担心。
大概是欣慰吧,沈凛一回到苏怀瑾身边,状态立刻比专家们预期的最好情况还要好上几分,
依照这个趋势,有朝一日,或许他能表现得与常人无异?
苏怀瑾没注意到董事长舅舅的视线,她睁大眼睛看着爸妈和大哥二哥讨论了半天终于有了结果,还是苏二哥本人占了上风,他坚持留在母校参加高考,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所有人,她顿时也跃跃欲试了,一只手抱着美强惨豪门小少爷,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你们不问问我的意见吗?”
她也是当事人啊!
他妹巴不得连夜跟谢先生走的几个大字,都清清楚楚写在脸上,连苏大哥都看出来了,并表示无语,“你看你有一点不想去首都的样子吗?”
苏怀瑾理直气壮的点头:“所以我想说的是我要去!”
好不容易峰回路转,董事长舅舅要接她也去享受八百平的大床,她简直恨不得原地起飞,实在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装了一波。
愉快装完的苏怀瑾,就看到她的魔鬼二哥在请求谢先生多帮她请几个家庭教师,“小美最大问题不是学不好,而是她自己没有自觉性,哪怕是让老师只盯着她做题,她的成绩也会有进步的,还请谢先生不要对她太客气,把课程排得越满越好。”
苏小美:人干事?
第36章
董事长舅舅轻轻的来了, 又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只是顺便把苏家兄妹打包一起带走了。
不过原计划中的苏振华, 并不想一起被打包带走。
他更愿意凭本事考上清北,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尽心尽力培养他的母校增光添彩。
同时也是不想占谢先生太多便宜。
比起不着调的苏小美, 苏家老二才是真正的全村希望,几乎所有人都坚信他日后必成大器。
而众望所盼的苏振华,十八年来也从未让大家失望过, 村小学、镇初中、市一中,无论去到多大的舞台、跟多少优秀的同龄人竞争,他仿佛永远是佼佼者。
永远骄傲永远出众的苏振华, 骨子里也避免不了学霸的恃才傲物。
那天跟谢先生的一番话, 的确给了他极大的触动, 苏振华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开始真正睁眼看世界,清北从此成为他的目标之一,而他真正想要的是星辰大海, 一旦如愿进入清北, 他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要更加孜孜不倦、寻求国外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但也仅此而已。
那次谈话让苏振华改变的是认知,而不是三观。
他依然是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负, 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魔鬼二哥。
当初那张高达十万的存折,连苏支书都心跳慢了半拍, 内心深处有过一瞬的挣扎和犹豫,苏振华却是不曾动摇分毫的。
即便事后对上他妹那大写的生无可恋脸, 他也只是有点恻隐之心,从始至终都并不后悔。
因为他的信念告诉他,这本来就不是属于他们的东西,理应拒绝,也没什么好心疼可惜的。
不过,他能要求他妹拒绝不属于她的巨款,却不能要她拒绝一条只要踏上、人生从此平安顺遂的康庄大道。
苏振华是有理想和抱负的,学校里也不乏信念和努力都不输于男生的女同学,可他从来没奢望过他妹能成为这样能顶半边天的女同志。之所以逼着她学习上进,不是相信她可以,而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苏小美不行也得行。
从离开安居乐业的小镇,去大城市里求学的那天起,苏振华已经发现了世界之大,他们一家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想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也并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
当然他已经走得比父亲更远,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努力争取,大哥脚踏实地,日子也能安稳顺遂,可是苏小美呢?
不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她可能永远走不出荣丰县甚至是青阳镇。
父母尤其是他妈,总觉得小美不读书也能嫁的很好,他们只要帮她好好掌掌眼,帮她挑个家境好、自己也有能力的对象就可以了,日后在他们三不五时的看顾下,她只需要相夫教子,生活平静而富足。
可他们忘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他们闺女。
在父母的苦心安排之下,他妹或许也能乖乖听话,只要日子还过得去、不让她吃苦受累,她也是可以安分守己的。
但这个前提是社会没有浮躁,周围也没有人勾搭他妹。他敢保证,苏小美是经不起一丁点的诱惑,只要让她看到好处,基本一勾搭一个准。
那么问题来了,远近闻名的美人坯子苏小美,在他们这个小地方出生长大,日后也在这里结婚生子,结婚以后默默无闻也没人打扰的概率有多少?
基本为零吧。
事实也证明了苏二哥的猜测,都不用等到日后,他妹刚满十八岁就经受不了诱惑,差点跟人私奔去大城市,这让他越发坚信,她迟早还要被大城市的繁华迷花眼,再次跟人私奔。
重点不是哪个臭小子,而是她有一颗向往自由和浮华的心。
既然早晚还要跟人跑,那还不如她自己跑,好好学习,凭本事考到大城市去。
大城市人才济济,也不缺美貌时尚的年轻女孩,他妹就算没有泯然于众,也不会还像在小地方这般漂亮的一枝独秀,让他们不时提防怀璧其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