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作者:红叶似火》第303/357页


  戈箫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他心虚不敢进宫见皇帝,便揉了揉眉心道:“这事是要劝皇上,只是我这腿不争气,现在还走不了路。”
  闻言,虞文渊的眉头不自觉地锁了起来,有些失望地看着戈箫:“戈大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戈箫想了想说:“想办法请贵妃娘娘劝劝吧,这时候兴许也只有她能劝得动皇上了。”
  虞文渊点点头,又跟戈箫闲话了两句,然后回去想办法走贵妃的路子了。
  他们还在想着阻止这事,殊不知这事已经在京城中传开了。
  嘉衡帝本就有意杀鸡儆猴,所以在朝堂上下的命令,当时文武百官都听见了。不少人心底不赞同,觉得嘉衡帝是得了失心疯,回去后免不了要跟身边亲近的人抱怨两句,又或是叹息几声。
  这样一来,这事很快就传得满大街都知道了,各家的探子得知这个“好消息”,更是喜得赶紧派人南下汇报。
  
  陈云州不知道经过他和龚鑫的双倍刺激,嘉衡帝快疯了。
  他在视察工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坊终于做出了一款用蒸汽带动的纺纱机,效率是手工的两倍。
  对于这个效率,陈云州是不大满意的,但工坊众人却是欣喜若狂,毕竟不用人手工劳动,只需按时添煤,机器就能自己运转干活,多省事啊。
  但作为庆川的掌舵手,陈云州知道挖煤运煤的成本有多高,这么算下来并不划算。
  这并不是蒸汽纺纱机没有性价比,而是技术的改良还不够,陈云州上辈子也没专门钻研过这块,一时半会儿弄不清楚该如何改良,而且他也没那么多时间耗在工坊。
  而且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或某个小团体,而是应该鼓励、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创新和发展中,不断地竞争,才能推动技术快速发展。
  因而,陈云州脑海中滋生了一个想法。
  他叫来乔昆吩咐道:“我准备今年在我们庆川办一届技术博览会!”
  乔昆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疑惑地问道:“大人,什么是技术博览会?”
  陈云州扫了一眼工坊中的机器说:“其实就是一个技术交流大会。光靠咱们工坊这点人,太慢了,而且容易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要想打破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技术,大家融会贯通,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乔昆只听懂了一个意思:“大人是准备将蒸汽机的技术分享给其他人?”
  陈云州点头:“没错。”
  乔昆张了张嘴,有些不情愿地说:“大人,这……这岂不是要便宜朝廷和大岳?”
  其实这只是借口。
  朝廷和大岳最关注的是人口、赋税、地盘,哪会在意商贾。
  不过陈云州理解乔昆的想法,谁有先进的技术不藏着掖着,谁愿意大公无私地分享给其他人?
  如果陈云州只是一名商人或大财主,他也会这样做,将利益最大化。
  但他不是。
  他可是能制定税收政策的人,让这些商贾将技术传播出去,不断改良,更新迭代,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商品经济日益繁荣,他也能从中受惠。
  轻轻拍了拍乔昆的肩,陈云州说:“乔昆,我们庆川军迟早要北上,工坊中,除了兵工坊这块,其他的皆可跟人分享。你跟着我,也不想永远只做一名管事吧?”
  乔昆吃惊地抬头望着陈云州:“大人,您……您的意思是?”
  陈云州指着他们的工坊说:“庆川工坊也可变成朝廷的一个衙门。我们要将庆川工坊变成天下的技术中心,引领技术潮流,鉴定技术,表彰鼓励天下技术人创新的权威机构。”
  “这不是跟工部重合了吗?”乔昆皱眉问道。
  陈云州轻笑着摇头:“怎么会?工部的职能更多的是担负公共建设,而庆川工坊,要引领技术,鼓励创新,所以开放、包容、交流,才是我们的宗旨,敝帚自珍行不通。”
  至于发明者的权益,陈云州打算借鉴现代的专利技术这一举措。
  因为搞创造发明需要钱,必须得有正向的反馈,有经济效益,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这一行中,否则如果发明者倾尽家产弄出对全社会都有益的发明,最后自己却穷困潦倒,谁还愿意去创新呢?
  乔昆明白了,以后他们庆川工坊要慢慢向衙门转变,而不只是给大人赚钱的一个工坊。
  他点头道:“是小的目光短浅,但大人所说的这个技术博览会小的第一次听说,实在没有头绪,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陈云州也不是特别懂,但他上辈子念书那会儿,也去逛过这样的展会,弄个大致的框架出来还是可以的。
  他想了一会儿后说:“先定日期,九月初一吧,那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比较合适。然后工坊可以印刷出一些宣传图册,重点讲述科技博览会的宗旨,目的,然后抛砖引玉,将我们的几项重要技术发明罗列出来,庆川到时候可以出售相应的机器,以提高大家的生产效率。”
  “同时,可鼓励各商家拿出他们独一无二的技术或产品,在科技博览会上展示和销售,以增加博览会的看点。”
  “等形成良性循环,以后每年就按照前一年的方式,略作调整后继续开办。如果一年一次太频繁,也可更为两年或是三年一次,这个以后再说。最重要的是引导大家分享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产品。”
  乔昆大致懂了:“好,大人,那小的先做一份出来,给大人过目之后再做调整。”
  陈云州没有意见,提醒他:“你要摸准商人的心思,这事你可以跟夏喜民商量商量。”
  夏喜民现在也算庆川的半个官商了,庆川有什么大项的采购,本地没有的,多是托他帮忙。
  乔昆点头,当即就去找了夏喜民,两人商议了好几天,最后弄了一本粗略的小册子成品,供陈云州过目。
  陈云州看完后删掉了一些繁文缛节的东西,再适度地做了一些调整之后,将册子还给乔昆:“就这么印刷,然后派人在庆川城门口,给出入的商贾每人发一本小册子。”
  现在才三月,还有半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将这件事扩散到大江南北。
  乔昆将册子印了一万份,每份都盖上了庆川府的官印,然后下发给过往的行商。
  很快,庆川城的商人都知道了庆川官府要举办技术博览会,跟大家分享庆川目前先进的技术。
  当然,这也是有门槛的,每个想要参加技术博览会的商人,须得提前至少一个月提供申请,如果自己也有技术或产品要分享,通过了庆川审核的,无条件获得参会资格。
  没有技术要分享的,则必须每人提前缴纳一百两银子,获得一张实名制请帖,拿着帖子参加。
  这一百两银子博览会会收取五十两作为筹办此次大会的资金,剩余的五十两,将根据各参展技术或产品的评级,给与相应的补贴,作为奖励,但最低每项技术的补贴都有五十两银子,上不封顶。
  若是请帖收的钱不够,那就由庆川官府出资补齐。
  最后这两条直接让庆川商贾都轰动了,大家都弄不明白,陈云州到底要搞什么,又是分享技术,又是贴钱的,值吗?
  对于外面的各种揣测和流言,陈云州完全没放在心上。
  现在看他可能要搭进去技术和银钱,但只要这生产效率提上去,以后谁能有他赚得多?
  比如蒸汽纺织机推广出去,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么多的布总要卖出去吧,每卖一次是不是都得缴纳商税?这钱最后还不是交给他吗?
  与其让工坊那点人天天勤勤恳恳给他做工,不如让全天下的商贾都给他做贡献。
  这事太离奇了,而且来往庆川的商贾很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南方。
  葛镇江这个大老粗完全理解不了,只觉得陈云州闲得没事干,手里那么大的地盘,不赶紧征兵北上继续占地盘,还在磨磨蹭蹭搞这些没用的玩意儿,不可理喻。
  要换了他,他肯定已经打下了大燕大半江山,直逼京城了。
  龚鑫虽然也理解不了,但他上次跟着陈云州混,在京城捣乱获得了不少好处。
  朝廷虽然还没下旨将文臣武将的家眷接入京中为质,但这事已经在很多地方传开了。
  楚家军和西北军中不少将领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导致军中人心浮动,对田州的攻势都弱了许多,也让龚鑫获得了一些喘息的机会。
  龚鑫由此意识到,陈云州不会做毫无意义的事。
  他这么大张旗鼓地搞什么技术博览会,必然会有好处。
  所以龚鑫也想搞,他叫来施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施斌是秀才出身,让他读圣贤书还行,让搞这些他其实有些看不上。
  “皇上,咱们没有技术啊?你看这什么球轴承、冶炼技术、蒸汽纺织机、抽水机、改良式印刷技术……这些字分开微臣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微臣一个都不懂。”
  龚鑫不死心:“陈云州这人不会做白工,尤其还是贴钱,这里面肯定有好处。你不懂,工部的人也不懂吗?”
  施斌无奈,派人将工部的几个官员请了过来,最后还是一个都弄不明白这些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有什么稀奇的。

当前:第303/3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