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狗血文里做老师[快穿]》作者:岩城太瘦生》第598/608页


  满殿寂寥,皇帝安安静静地躺在榻上。
  太子跪在榻前,俯下身去,将额头贴在地上,喊着父皇,整个人微微颤抖。
  朝臣们还想请太医,但是转过头,看见太医早已经跪在旁边,心渐渐沉了下去。
  他们来到太子李端身后,一拂衣摆,也一同跪下,行了大礼。
  不多时,有朝臣挪到太子身边:“殿下节哀,陛下驾崩,朝野震荡,还需要殿下主持大局。”
  “孤知道。”李端抬起头,抹了把眼泪,“传孤的口谕,召文武百官入宫。”
  “是。”
  又有官员提出,是不是该给皇帝换上殓衣?
  李端却道:“不必。”
  “可殿下……”
  从古至今都是这个规矩,要是等死人身上的热气散了,肢体僵硬,那就不好换衣服了。
  礼部那边应该一直都预备着陛下的殓衣。
  李端正色道:“这身衣裳是父皇早就选好的,也是父皇自己换上的。若是换了,只怕违逆了父皇的意思。”
  “可这未免太过简陋……”
  “这是祝太傅留给父皇的。”
  众臣一顿,终究没有再说下去,
  原来是祝太傅,那就不能再说了。
  若是他们执意反对,要给皇帝换殓衣,只怕皇帝会从棺材里跳起来,把他们全都砍了,再爬回棺材里安安静静地死去。
  不多时,停灵的宫殿便收拾好了,文武百官也入宫了。
  十来个朝廷重臣,亲自将皇帝的尸首抬进棺材里。
  礼部那边又着手准备皇帝的陵寝和陪葬物品。
  陵寝是早就完工的,在南边的梧桐山上,二十年前建造的时候,皇帝特意下旨,不必封死墓道,给他的棺材留下进去的通道。
  祝太傅的棺椁已经在里面停放了二十年,就等待皇帝的到来。
  至于陪葬,礼部几个官员简单参考前代的例子,拟定了一些陪葬品,呈给李端查看。
  李端看了一眼,便道:“这些东西你们看着办,找几个官员,把父皇寝殿里祝太傅的东西都整理出来。父皇临走之前,再三叮嘱,要把祝太傅的所有东西带走。”
  “是。”
  李端是朝中唯一的太子。
  这两年,李钺让他试着处理朝政,朝臣们对太子十分信服。
  李钺土匪出身,坚信权柄要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所以也没有给李端弄什么顾命大臣。
  如今李端就是朝中说一不二的人。
  李钺余威不散,早就为自己的丧礼做足了准备。
  一切按照他生前设想的那样进行。
  他穿着祝卿卿给他做的衣裳,被送到有着祝卿卿的陵寝里。
  棺材和墓室里,都放满了他和祝卿卿的东西。
  做完这一切,墓道封死,李钺和祝青臣就像是搬家一样,祝青臣背着小包袱,先去探路,李钺料理好老家的一切,带着大包小包,跟着祝青臣搬去新家。
  换个地方生活而已。
  李端登基,成为新帝。
  忽然做了皇帝,李端还不是很适应。
  他只能更加勤勉,在朝臣们的辅佐下,学着从前先帝的样子,处理朝政。
  他没有入住从前先帝的寝殿,而是另外找了个宫殿住着。
  先帝的寝殿里,挂着祝太傅和先帝年轻时的画像,宫人时时打扫。
  先帝是抚养他长大的父亲,祝太傅是他素未蒙面的老师,这两个人对他来说,就如同父母长辈一般,似是遥不可及,却又无比亲切。
  李端早晚过去上香问安,十分恭敬。
  每当政事上遇到难缠的问题,李端也会过去小坐一会儿,问问家长们的意见。
  等到他把问题说完,他心中也大致有了答案。
  在李端的组织下,朝廷又一次扩大修缮武帝和太傅的陵寝,召集凤翔城中的老人,编撰武帝与太傅的旧事书籍,以供流传。
  这是他亲近家长的一种方式。
  所谓上行下效,在李端的推崇下,对武帝和祝太傅的信仰,在朝野之间,达到顶峰。
  从此以后,在整个北周,长盛不衰。
  *
  本楼标题:北周武帝和祝太傅是真的!
  0L楼主
  文章链接:
  梧桐山暴雨塌方,当地农民地里捡玩具送孙子,谁知竟是千年文物
  千年前北周陵寝塌方,考古团队抢救性发掘,历经一年,文物编号一千三百零九样
  已确认墓主人为两人,一人为北周武帝,一人为史学界一直认为并不存在的神仙太傅
  史学界大动荡,北周开国历史迎来翻天覆地大变化
  1L
  什么?
  2L
  什么??
  3L
  什么???
  4L楼主
  不要再跟队形了,详情见视频
  到目前为止,史学界的研究一直都是错的,祝太傅根本就不是民俗传说里的人物,他是真实存在的!他和武帝也是真的!
  5L
  所以,我和我的太太太太太(省略一百个太)奶奶,磕的可能是同一个cp?
  6L
  什么?我的cp有售后了?

当前:第598/6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