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作者:寒梅惊雪》第126/1101页


  再说了,当下大明文风日盛,京师市场已是初具规模,现在不行动,等以后就晚了。
  俗话说,抢地盘要趁早……
  二王入宫。
  朱允炆看着日渐发福的朱植与朱耿,皱了皱眉,道:“让你们行商,不是让你们把自己当货物,按斤两发卖。”
  朱植与朱耿对视了一眼,两人满是无奈。
  朱植叹息道:“皇上,我等也是无奈啊。如今兵部要医用纱布,不过是七钱一匣,可外面富商武勋之家,也希望买入医用纱布,存于家中以备不患。他们出的钱,可比兵部多太多了啊……”
  “是啊,为了一点医用纱布,他们每天都请我们去花楼……”
  朱耿低着头。
  估计是不知道该用哭的表情还是笑的表情。
  马恩慧听闻之后,幽幽地看了一眼朱允炆,便问道:“他们出多少银钱?”
  “皇后,在三两至十两之间,这还只是一匣!若不是紧着兵部,拿出一批医用纱布发卖地方,我们便可以大赚一笔。”
  朱耿有些遗憾。
  现下医用纱布被列为军备之物,两王也清楚医用纱布供应兵部的紧迫性,并不敢将其推向民间。
  马恩慧没想到医用纱布在民间竟如此高价,其利润之高,较之成本数十倍之多!
  “无论他们出多少银钱,你们都不能擅自发卖!”
  马恩慧严肃地说道。
  朱允炆有些意外地看着马恩慧,她素日里甚是好财,见有如此高的利润,竟能忍住不发作,还下了严令?
  二王听闻此话,连连点头称是。
  朱允炆对马恩慧浅浅一笑,然后对二王道:“今日召你二人入宫,是希望你们可以筹备一家书局。”
  “书局?什么书局?”
  朱植与朱耿迷茫了。
  朱允炆讲述着自己的大书局计划,不仅规模要超出司礼监经厂,便是质量、效率也要超出经厂,日印刷应不低于一千册。
  如此超规格的要求与计划,让二王目瞪口呆。
  “朕要让文书之作,遍布我大明!”
  朱允炆豪情地勾勒着未来。
  朱植、朱耿深吸了口气,两人同时喊道:“臣定不辱使命!”
  马恩慧清楚,皇上已经打定主意了,那就掏钱办书局吧,看了朱允炆一眼,叹道:“皇上,这书局,取什么招牌好?”
  朱允炆踱了几步,转身看向马恩慧,道:“《奉天北伐讨元檄文》有云,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恢复中华,实乃太祖之意!不若,便名为:中华书局吧!”
  “中华书局?”
  马恩慧品了品,满意地赞赏道:“好名字。”
  经厂之内,解缙翻看到了最后一页,意犹未尽地说道:“真乃啊,不过,这册并不完整。”
  “剩余书稿,应该在罗先生手中吧,我们去求借如何?”
  徐辉祖面色肃然地说道。
  解缙赞同道:“三国之事虽是老生常谈,但如此故事与手法,着实新鲜。皇上笃定此书盛行于世,不是没道理啊。”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皇上何时何地看过这《三国志通俗演义》,那罗先生并不认识皇上,可皇上,却似乎认识罗先生。”
  徐辉祖皱眉道。
  解缙思索了下,摇了摇头,道:“只有一个解释。”
  “什么?”
  徐辉祖期待地看着解缙。
  解缙嘴角一动,悠然道:“皇上乃是真龙。你且看这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徐辉祖鄙视之。


第一百一十六章 那个胖瘸子……
  看着将要离开的二王,朱允炆皱了皱眉,照这样下去,二王迟早会被“三高”干掉,于是喊道:“多吃点素……”
  “遵旨。”
  朱植与朱耿苦涩地答应道。
  见二王离开,朱允炆便看向马恩慧,问道:“皇后今日是怎么了?医用纱布在民间利如此之大,为何不分出一批,发卖勋贵与富商?”
  马恩慧严肃地说道:“皇上,臣妾虽好财,但也知医用纱布乃是军备,事关前线将士生死,如何能将个人之利,凌于将士之上?”
  朱允炆欣慰地看着马恩慧。
  她的心,始终都是大明皇后。
  母仪天下,是她不曾动摇分毫的信念。
  司礼监经厂的办事效率不错,只三日时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蓝印本便送入了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熟悉的文字,神情有些恍惚,仿若一道目光,穿越了六百多年的烟云岁月,熟悉的,陌生的,梦幻的,真实的……
  交织在一起,如梦难醒。
  马恩慧亲自到了武英殿,看着伏案睡着的朱允炆,心中隐隐作痛,低声询问道:“皇上可用过晚膳了?”
  “回皇后,尚未进膳。”
  双喜有些忧愁地说道。
  “罢了,本后在这里守着,留两个人在这里,你也去歇着去吧。”
  马恩慧取过一件裘衣,轻轻走到朱允炆身后,披盖在朱允炆身上,见朱允炆没有醒来,才舒了一口气。
  最近朝廷出了很多事,而这些事,需要皇上亲自审阅。
  马恩慧轻轻叹息。
  纵是铁人,也禁不住每日如此疲倦。
  桌案上还有一份没有合拢的奏折,马恩慧低头看去,这是一封来自水师的奏报。
  “臣郑和于横沙奏报:自二月初至二月二十六日,合计绞杀倭匪两千五百四十二,另有西夷匪徒六百三十二人……然则倭匪离散渐少,三五船只,已是无影……”
  “倭匪抱团已成定势,一二十,乃至三四十船只,已成规模。臣郑和请令,主动出击,以寻倭匪巢穴于茫茫东海……”
  “我等必以死命,追索倭匪于无穷,靖平海波以卫大明山海!”
  马恩慧似乎看到了郑和站在船上的模样,似乎听到了那如海啸的声音,直击人心,令人心驰神往。
  只不过,皇上并没有批复这封奏折。
  “倭匪之乱,不比寻常,朕不敢轻易下决断。”

当前:第126/11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