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作者:寒梅惊雪》第2/1101页


  太医在一旁说什么,苏长河没听到。
  历史的恍惚,记忆的融合,让苏长河有些分辨不出,自己是后世的研究生,还是真正的朱允炆!
  闪电的光芒闪耀在房间之中,只瞬间,滚滚巨雷便涛涛而至。
  再见,苏长河!
  我现在便是朱允炆!
  是建文帝,是大明帝国独一无二的统治者!
  朱棣?!
  你所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我将逆转苍穹,成就无上伟业!
  我将成为万古一帝,让大明,成为汉唐之后的又一盛世!
  我是朱允炆!
  朕是朱允炆!
  朕是大明的天子!
  朱允炆缓缓睁开了眼,目光中,再没有胆怯与懦弱,只有笃定的坚决与无畏!
  “皇上,兵部左侍郎齐泰,翰林修撰黄子澄求见。”
  内侍高声禀告。
  马恩慧刚想责怪,眼下皇上需要静养,怎又在雨夜求见。
  朱允炆却摆了摆手,止住马恩慧,平静地说道:“无妨,让他们进来吧。”
  朱允炆很想见见这两人,不是因为这两人与自己关系紧密,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太蠢,建文朝覆灭的坑,也有他们两个努力刨土的影子。
  作为辅佐朱允炆的核心人物,他们出的主意,没一个可行的,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齐泰、黄子澄至了大殿之中,跪拜行礼,呼道:“臣齐泰(黄子澄),参见吾皇圣躬金安。”
  朱允炆搜寻着记忆,左侧面容消瘦,花白胡子,年近五十的,便是黄子澄,右侧身体相对健朗,颇有精神的便是齐泰。
  “免礼。”
  朱允炆沉声说道。
  齐泰与黄子澄在关切几句之后,两人对视一眼,齐泰便开始进言:“皇上,如今藩王手握重兵,自甘肃至辽东,有九大塞王镇守,合计军士二十一万人,此外还有漠南卫所军士十六万。”
  “其中,以燕王、宁王之兵最为强盛,宁王控弦八万,战车六千,手下朵颜三卫精悍难挡。”
  “燕王虽只有四万余将士,然皆是百战之师。加值燕王爱兵如子,屡施恩惠,军中不知皇上,只知燕王,恐有灾祸。”
  “臣等日夜不安,愿皇上早下决断,裁撤藩王,收军权于五军都督府,方可为皇上所辖制,此乃天下太平之策……”
  朱允炆听得连连点头,这两个老头,不做传销可惜了……
  “燕王当下在哪里?”
  朱允炆没有直接回应齐泰。
  齐泰愣了下,说道:“应还在淮安吧。”
  “淮安?”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历史上的朱棣,在听闻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之后,日夜奔丧,结果被拦在了淮安,痛哭哀求都不被允许入京,只能委托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代为守孝。
  既然自己来到了这里,大明巨舟就不能再触礁了。
  “召燕王入京。”
  朱允炆轻轻说道。
  简单的五个字,让齐泰、黄子澄顿时打了激灵,不明所以地看着朱允炆。


第二章 朱棣的三个儿子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这是朱元璋遗诏中的一句话。
  简单点来说便是,我朱元璋死了,你们这些儿子,在外面好好待着,别回京师奔丧。
  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很认真的执行了这一条。
  嗯,适用人只有一个,那便是朱棣。
  至于其他的叔叔,都哭着进了京师。
  朱允炆这种差别对待,自然是忌惮朱棣的表现,虽然拿着遗诏当了令箭,但却办得不光彩。
  一件事,要么一视同仁,都不让来,要么都来。
  来一堆,拦一个,这算什么?
  不是明摆着欺负朱棣?
  就差直接打脸朱棣,告诉你,我朱允炆不让你来,你就只能在外面候着。
  不听我的就是不行,咋滴,你还能闯过来不成?
  被打脸的朱棣想来是不会舒服的,回去拍桌子砸椅子,摔完杯子之后,转身造一些兵器,买一批粮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曾经朱允炆近乎白痴的决定,现在的朱允炆表示无奈与同情,当然,这些主意,有黄子澄的功劳。
  “皇上,此时召燕王入京,岂不是与前令矛盾,朝令夕改,于皇上天威有损啊……”
  黄子澄连忙劝告。
  朱允炆叹息道:“前令发出之时,其他诸王尚未入京,如今其他诸王皆在京师,只少燕王,世人如何评说?再者,我朝主张仁孝之治,燕王乃是太祖四子,朕的四叔,如何不入京师?”
  “燕王一旦入京,恐有祸乱。”
  齐泰也不安地说道。
  朱允炆看着两人,笑道:“有何祸乱?”
  齐泰面色凝重地说道:“燕王曾率大军征战沙漠,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之其与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关系密切,若是任由其待在京师,走动过多,恐会笼络人心。”
  朱允炆淡然一笑,摆手道:“笼络人心?呵呵,也好,朕可以看看帝国勋贵到底是站在朱棣一边,还是站在朕这一边。就这么定了,传旨吧。”
  齐泰与黄子澄只好跪拜离开。
  马恩慧见朱允炆兴致不错,便陪在一旁,低声说道:“今日皇上似与往日不同。”
  朱允炆暗暗一惊,看向马恩慧。
  毕竟是枕边人,加上女人的直觉,足以感知到细微的变化。
  “前些日子,皇上唯恐见到燕王,如今下旨召燕王入京,也不知如何考量。”
  马恩慧细细说道。

当前:第2/11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