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作者:寒梅惊雪》第279/1101页


  “王爷,是那人。”
  任毅回道。
  朱橚喝了一口茶,徐徐问道:“一直跟在宋礼、高巍等人身边的指挥同知薛夏呢?本王记得,他返回京师之后又回到了徐州,没道理不与郁新同路。”
  任毅并不慌张,平静地回道:“据沿途之人禀告,薛夏在陶家店便与郁新等人分开,看其方向,应是去了陈桥镇,大致是奉郁新之命,探查黄河北岸状况。”
  “有人监控着?”
  朱橚问道。
  任毅凝重地点了点头,道:“王爷放心,皆是军中好手,不会暴露,其行踪在掌控之中。”
  朱橚嘴角露出了几分笑意,说道:“既如此,那本王便可高枕无忧。”
  任毅犹豫了下,说道:“王爷,臣下此来,并非只是禀告郁阁老至开封一事。”
  “哦?还有何事?”
  朱橚问道。
  任毅皱眉,忧心忡忡地说道:“在郁阁老一行中,为安全局保护最密之人,并非是郁阁老,而是一个不知名姓的老人。”
  “老人?”
  朱橚站了起来,严肃地问道:“难道说是武定侯郭英?不对,他应该还在大同,莫非是长兴侯耿炳文?他也来到了开封?”
  任毅看着有些惊慌的朱橚,连忙回道:“大人,并非是武定侯,也非长兴侯,依下臣看,那人并非是朝廷官员,只是一寻常百姓。”
  “一寻常百姓,如何能为安全局所保护?”
  朱橚不解地问道。
  任毅叹息道:“这正是下臣无法想通之事。”
  朱橚踱了两圈,沉声道:“明日郁阁老会来府里,你务必将此人身份调查清楚。安全局可不是谁都保护的,除非那个人掌握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任毅答应下来,与王文涛行礼告退。
  走出王府,任毅看着阴晦的夜空,对王文涛说道:“郁阁老一来,这开封的天便阴了,此番我们必须好好应对,否则,你知道后果。”
  王文涛严肃地保证道:“属下全听知府大人安排。”
  任毅点了点头,说道:“府衙的人手能不动用就不要动用,改用那里的人,跟踪郁阁老一行人。”
  “大人,所有人都要跟踪吗?”
  王文涛有些顾虑。
  任毅咬着字,道:“没错!”
  王文涛深吸了一口气,郁新带来的人合计三十余,想要完全跟踪这些人,需要动用的人手最少也需三倍,而增加人手,极有可能会暴露。
  尤其是安全局的人,极难对付,但知府大人发了话,王文涛只好听从。
  在任毅、王文涛离开周王府门口之后,一个乞丐出现在了不远处的街巷口,轻轻扫了一眼两人的背影,便端着破了一角的碗,走向周王府南面的繁华街道。
  那里,夜来时,红灯正起,酒正香,秋风瑟瑟,吹不散热闹与繁华。
  一座红楼之上,朱有爋(xun)拥软入怀,纵情畅饮,怀中女子盈盈而笑,风情无数,红唇凑到朱有爋耳侧,缓缓说道:“世子可想好了吗?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有爋耳朵一热,不由抱紧,将头深埋,深深吸着香气,道:“可是我不想负了父王,若为其他人得知,本世子如何立足?”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沫儿相信世子。”
  女子柔柔地说道。
  朱有爋起身,将名为沫儿的女子抱了起来,走向一旁红帐,道:“你就那么想做周王妃?”
  沫儿抱住朱有爋的脖颈,眼神中充满渴望地说道:“沫儿不想再被人欺负。世子若不能护沫儿周全,那我宁愿枯老于山林,也不走这人间。”
  “呵呵,跟着我,可没人会欺负你。”
  朱有爋吹灭了蜡烛,房间暗了,声音浅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被发现的蚁穴
  翌日一早,郁新携随行官员前往周王府拜见周王。
  这并不是郁新想去,而是按照朝廷规制,来一趟人家的地盘,怎么也需要给个面子,基本的礼数少不得。
  何况周王朱橚是太祖第五子,当今皇上的叔叔,内地藩王之首,怠慢不得。
  一番礼仪之后,朱橚将长子朱有炖、次子朱有爋等人介绍给郁新,笑道:“郁阁来一趟不容易,府衙毕竟有些简陋,不若搬至周王府暂住几日,本王也好略尽地主之谊。”
  郁新先是感谢了周王好意,然后回道:“王爷,我等为查看沿河灾情,奔波劳苦,有个地方歇息已是不错,哪里还敢劳烦王爷。”
  朱橚也清楚,郁新这一行人确实辛苦,不说定远赈灾,智斗白莲,就是这一路行舟,也够其疲累。
  “说起那七月暴雨,可谓是危急万分,若不是此处堤高且固,加之张忠赈分流之策,这开封与开封府,恐要遭难。如今想来,依旧是后怕不已。”
  朱橚感叹道。
  郁新凝重地点了点头,当时的情况绝不容乐观,想到当下处境,不由苦涩地说道:“幸赖大雨终消,分河有法。眼下灾情虽远,仍不可掉以轻心,堤坝加固、整修、堰塘整顿,千头万绪,让人心力憔悴。”
  朱橚微微点头,拱手道:“这些事,也只能劳烦郁阁与诸位了。”
  对问一番,朱橚邀请郁新等人前往东书草堂,看着难以计数的典籍,郁新等人不由感叹。
  “听闻王爷手中有一本《袖珍方》,是为难得一见的医书,不知郁某可有幸一览?”
  郁新恭谨地问道。
  朱橚笑了笑,示意长史王翰取书。
  王翰走到一处书柜上,取出一本书,双手呈递给郁新,说道:“难得一见,只是因阁老忙于政务,这书已在民间广传,救死扶伤无数。”
  “哦?竟是如此,王爷此功不可埋没,本阁回京之后,定奏陈皇上。”
  郁新接过七寸大小的《袖珍方》,认真地说道。
  周王朱橚喜医药,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
  洪武二十三年,朱橚未请示朱元璋,擅自从开封跑到了凤阳。
  凤阳那是什么地方,大明中都,龙起之地,跑到那里是想干嘛?
  朱元璋琢磨了下不对劲,也不管朱橚是去旅游,还是想沾染点龙气,直接将朱橚发配到了云南。
  那时候的云南尚未开化,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多,野人也多,加上大明没有旅游业,当地人生活的困难,生病的也多,缺医少药,生个病只能扛着。
  王爷毕竟是王爷,流放也不是一个人的冷清,而是一群人的热闹。
  朱橚安排跟随自己的名医李佰等人,就地研究医药,分类汇集医方,耗费近一年时间,完成了这《袖珍方》。
  袖,即“易于出入,便于中笥”,方便随身携带。
  珍,即“方之妙选,医之至宝”,所选药方珍贵。
  因药方选择严谨,切合实用,在当地流传较广。后来朱橚结束了一年流放,又回到了开封,这《袖珍方》也就在开封府及周围传播开来。
  “王爷一心向医,实乃仁善楷模。”
  王翰严肃地说道。

当前:第279/11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