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被迫还俗后》作者:春风迟迟》第12/136页


  “多谢你们。”宁湘敛衽行礼,抬眸看向净闻,明亮的眼眸盛着潋滟微波,再次向他致谢,“多谢法师!”
  七月的清晨还算凉爽,日头升上山巅,净闻仍是那温和清淡的模样。
  “那人因何会找上施主?”
  宁湘说:“我本是在打算在城里找份活计,正好遇上那个姐姐,她说她那里有活,每月月钱二十两。”
  善慧瞠目结舌:“二十两?那是什么地方?”
  宁湘摇头,有些困惑:“我不知道……应该是个不太好的地方。”
  她虚心求教,问净闻:“法师,那是什么地方?”
  净闻脚步顿了顿,低头便迎上一双莹莹含光的眼眸。
  她脸上带着不解和好奇。
  他移开目光,心平气和地解释:“烟花柳巷之地,葬送女子一生。”
  宁湘好像懂了,脸上浮起红晕,羞赧捏捏衣角,“我明白了,幸好有法师相救。”
  善慧在旁边听的愈发好奇,毕竟只有十二三岁,心智单纯不懂这些,正要细问净闻,却被圆慧师兄推搡到一边:“小孩子别打听这些。”
  不过却是忍不住打量了宁湘一眼,善慧和净闻师兄都认识她?
  不用圆慧问,宁湘就粗略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遍,果然收获圆慧同情怜悯的眼神。
  “施主小心,别被你那狠毒的姨丈再抓回去了。”
  “不会。”宁湘眼睛滴溜溜转了转,把这个法子记在心里。
  几人要回法华寺,宁湘也借口同行,大路朝天,净闻自然不能阻止。
  官道上时不时有行人路过,方才那女子扭着腰肢进了城,见了街边的人,忙笑着迎上去。
  “爷,我都按你说的做了,可还满意?”
  常青面无表情地扔了两个银锭给她,沉甸甸的足有二十两。
  她心花怒放,两眼放光:“哎哟,这这这……谢谢您了!”
  谁能想到大清早的一个男人找过来,要她演一场戏,不干别的,就缠着那个漂亮的姑娘说几句话,就阔绰地给了二十两银子,可别是什么有钱没处使的达官显贵吧!
  想起方才那个和尚,年轻俊郎,周身贵气,女子心思瞬间活络起来,百般好奇地问:“方才那位法师是什么人呢?我瞧着气度不凡,别是什么皇亲国戚吧?”
  常青沉默。
  女子朝他抛了个风情万种的媚眼:“这位爷,上我们坊里玩玩?可多漂亮的姑娘了……”
  换来他凉凉一瞪。
  *
  宁湘心情甚好,摘了一把野花,遮挡住唇角的笑容,低头一嗅,是极为好闻的馥郁幽香。
  圆慧推着板车走不快,净闻接手他也不让,便只好保持着同样的步伐前行。
  宁湘在前头几丈远,时不时回头看过来,只见净闻法师身形如玉,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接近这么几回,净闻始终是那般温煦清雅,言辞间都透着出家人的恻隐怜悯,宁湘觉得自己在他眼里就是个身世悲惨的可怜人。
  他自持、慈悲、圣洁高朗,近在眼前,却又浮在云端,望而不及。
  那双深邃的眼睛,因着头顶的烈阳微微眯着,望向人时,如古井一般无波无澜。
  宁湘却觉得那平静不过的眼神实在吸引目光,走几步就忍不住回望,心里感叹,他若还是当年的太子殿下,不知道要令多少贵女倾心仰慕。
  她心里默默感慨,善慧凑上前来,唤了声女施主:“方才那女子怎么对施主纠缠不清?”
  宁湘故作深沉的想了想:“可能……是我长得好看?”
  秦楼楚馆不都喜欢美人吗!
  善慧一时深以为意。
  在他有限的认知里,见过的女子多是健硕高大的大婶和满脸斑纹的农家姑娘,像宁湘这么白净漂亮的,的确没有在天回镇见过。
  小和尚甚少见识外边的天地,难得有几分兴奋,感叹道:“我瞧那些地方仅是门楣都如此奢华,富丽堂皇怕是要赶上皇宫了吧?”
  “皇宫?那可比不上!”宁湘摇头,抱着手臂侃侃而谈,“皇宫殿阁无数,金堆玉砌、珠环翠绕,步步是奇景。”
  善慧露出讶然的神情:“施主怎么知道?”
  “嗯,这个……”她下意识回头去看净闻,隔着几丈远,恰巧他抬眸看过来,漆黑的眼眸无情无绪,波澜不惊。
  宁湘心里惴惴,她方才说漏了嘴,可别叫他听了去,万一因此联想到她是宫里出来的,不得把她轰走。
  端看他的模样,应当是没听见,便又回头应付善慧那个小和尚。
  “我听说书人说的。”
  善慧恍然,“我以为施主进过皇宫呢。”
  哪壶不开提哪壶。
  宁湘一时无言。
  “我是什么人,哪里进得去皇宫。”
  “施主既说自己好看,进宫当皇妃也不是不可?”
  皇上都一把年纪,快要死的人了,她当什么皇妃!
  好在圆慧及时拎过小和尚脖子,阻止了离谱的谈话。
  到了天回镇,宁湘不好再借口跟他们去法华寺,分别时善慧说:“过几日便是盂兰盆日,也是中元节,寺中有法会,傍晚还要在江边办道场,施主可以放灯祈福。”
  宁湘点头:“好啊,我一定去。”
  作者有话说:
  心眼子+1


第10章
  七月十五中元节,恰逢盂兰盆会,这是佛教一年中最盛大的法会。
  佛门弟子提前三日斋戒,焚香沐浴。
  七月十五这日,法华寺大雄宝殿前设佛坛,住持与僧众净坛绕经,香客信徒虔诚跪拜,香火气息尤为厚重。
  傍晚,江边祭祀亡魂的道场更是热闹,法华寺是百年寺院,声名远扬。祈福的百姓围了两岸,涿州城贵胄富商携家眷远道而来,就为了听高僧讲经。
  七月半的夜里,凉风扑面,呼吸间尽是香烛纸钱的味道,码头边燃放河灯祈福的人多不胜数。
  河灯是莲花样式,中间点着蜡,在江面上明灭起伏,萤光似的绵延不绝,带着活人的哀思与眷念,缓缓飘向远方。
  江岸百姓众多,宁湘在石阶上坐着,见之前在寺中遇见的年轻妇人,在侍女搀扶下哭得肝肠寸断。
  言辞之间,大约是说孩子幼年早夭,多年求子无望,身子愈发虚弱。
  妇人泣涕涟涟,望着河灯默默垂泪。
  宁湘叹气。

当前:第12/13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