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流光》作者:鹊上心头》第110/418页


  “但第三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告知娘子,”霍檀声音清晰,铿锵有力,“无论遇到任何事,哪怕是我替娘子而死,我都不会让娘子涉险,也……”
  “也更不会,去伤害娘子。”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崔云昭绝对耳膜胀痛,她的心跳声是那么激烈,涨得她头晕目眩,疼得她几乎都要听不清霍檀的话。
  但霍檀坚定的,不容质疑的眼神,却让崔云昭那颗鼓动的心,慢慢安静下来。
  最终,她安心了。
  这一刻,她很确定,这就是霍檀的答案。
  崔云昭虽然因为“那位”那两个字,对霍檀有所怀疑,但那怀疑并不确定。
  因为在崔云昭的认知里,霍檀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他首先就不会伤害妇孺。
  这大半个月里,她试探,观察,认真同霍檀生活,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这也是崔云昭一开始没有立即选择和离,离开霍檀的原因。
  她要确定,霍檀是否能被她信任。
  现在,一切似乎都已经尘埃落定。
  崔云昭坐在她同霍檀的家里,终于算是放松了下来。
  后面的所有事情,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幕后黑手,会慢慢浮出水面。
  崔云昭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然后把坏人推入深渊之中。
  而现在,她也终于可以放心把背后交给霍檀了。
  这个感觉,真的很好。


第48章
  崔云昭和霍檀谈话时间太久了,以至于后来排骨汤都冷了。
  崔云昭心里平静许多,人也放松了,此刻才觉得腹中空空。
  她瞥了一眼汤,正想着唤梨青过来热一下,霍檀就摆了一下手。
  他起身把茶壶拎起来,换了瓦罐放在了茶炉上。
  很快,堂屋中就弥漫起一股浓郁的肉香味。
  崔云昭笑了一下,轻轻叹了口气:“是我不好,不应该吃饭的时候说这些。”
  “是我先开的口。”霍檀道。
  他总是这样的,所有的错误都是他的,从来都不会因此埋怨崔云昭。
  霍檀看向崔云昭,听着汤锅里的咕嘟声,忽然开口:“娘子,其实成婚以后的每一日我都很开心的。”
  “我觉得我们会很合适。”
  霍檀如此说。
  崔云昭抿了抿嘴唇,她浅浅笑了一下,看起来有些羞涩,又有着说不出的愉悦来。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霍檀确实会说话。
  当崔云昭谢下心防,认真听霍檀的话,她就会发现霍檀话里话外都是关心和坦诚。
  崔云昭见霍檀还在看她,忍不住瞥了他一眼。
  “用饭吧,你不饿啊?”
  霍檀大笑一声,也跟着放松下来。
  “用饭,用饭。”
  两个人继续吃饭,崔云昭就慢慢说自己要施粥的事情。
  霍檀听完,就道:“今日我去军务司,恰好见到了吕将军,将军也有些忧心城外的流民,武平那边的流民越来越多,已经把北城门外面的棚户房都占了。”
  霍檀说:“我同他说,这样天寒地冻会冻死人的,若是流民饥寒交迫,恐出事端。”
  他这般说着,起身把瓦罐放回桌上,给崔云昭盛了一碗热汤。
  “吕将军也说有些棘手。”
  “他询问崔参政,参政的意思是,应当尽快安抚流民,给予粥食和衣物御寒,在大寒来临之前,应当安置好流民。”
  这谁都知道。
  可粥米哪里来?衣物哪里来?又要安置去哪里?安置之后又要如何生活呢?
  往年流民少时都是默认安排他们住在棚户房中,因为流民也并非想要留在博陵,他们只是因为灾祸战乱,不得不逃离家乡。
  等到战火结束,他们还是要回到家乡去。
  不是人人都有勇气背井离乡的。
  衙门给安排了,他们回头又要走,不给安排,还要闹事。
  无论如何都棘手。
  尤其今年武平战事起,距离博陵又这样近,才引来大批流民。
  吕继明是个做将军的料,却不擅长处理政事,当时崔序找到他时,两个人才一拍即合。
  但崔序此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崔云昭问:“郎君是如何想的?”
  霍檀想了想,说:“还是得叫他们有事情做,能养活自己,棚户房在城外年代已久,数量越来越多,拥挤一些是能住人的,就是这份差事不好办。”
  崔云昭点点头。
  她慢慢喝了一口汤,汤中加了红枣和莲藕,有一股清甜味道。
  “郎君,我记得从博陵到伏鹿的水路一直没有通。”
  崔云昭斟酌着开口:“伏鹿位于中原要地,四通八达,水路畅通,可也正因此,易攻难守,不像汴州有龙青山作为屏障。”
  霍檀听得很认真,表情也有了变化。
  他在一点点回忆伏鹿地图。
  “但你看位置,若是从伏鹿到博陵这一条长安渠能重新开挖,那么快船一个时辰就可以从伏鹿抵达博陵,这样一来,伏鹿跟博陵就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守卫要地,两边可以灵活调兵。”
  霍檀忍不住看了崔云昭一眼。
  崔云昭笑了一下,问:“怎么了?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
  霍檀摇了摇头,但又点了一下头。
  他若有所思道:“娘子的想法很独到,这个做法也是极好的,这一条长安渠因为早年淤塞,一直没有清疏,以至于从五年前便荒废了,从博陵到伏鹿便只能绕一下怀阳山,即便骑快马也要半日才能到,步行几乎要一日。”
  其实博陵到伏鹿并不远,当年会开挖长安渠,就是为了方便行走,可后来朝政混乱,各地府衙一门心思都是征战,对于治下问题几乎荒废。

当前:第110/4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