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大了真千金和真少爷》作者:麦田雪人》第2/282页


  老头还在说话。
  “你家里苦啊……”老头叹了口气:“你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你以后可怎么办啊。”
  老头想说,那两个孩子,都是残疾的,你不若抛弃了他们。老头也想帮忙养这三个孩子,只是他实在没有能力了。若是三个都活不下去,还不若让健康的那一个好好活下去。
  可惜了小树啊。
  但孩子奶奶的身体刚凉,老头不敢这么说。
  小树拉着奶奶的手很久,直到奶奶的手彻底没了温度。
  她想起了家里的弟弟妹妹。
  “我得回家,”小树冷静地说:“我得和弟弟妹妹一起,给奶奶送别。”
  老头点了点头:“你昨夜背着你奶奶过来的,当时我看你面色发青,以为你也不行了呢。”
  小树没出声,也许那时候,她是真的不行了。
  老头从屋外推来了一个旧木板车。“用这个吧,”他说:“这个送你了。”
  老头帮忙,把奶奶放在木板车上。小树和老头道了谢,推着板车,便出发了。出了门,她才发现,这是在山上,周围全是树木。
  现在是上坡路,她步步艰难。那来时的小树,又是怎么背着奶奶过来的?
  她深吸一口气,推着车继续前行。
  不远处,有了狼嚎声。
  小树身子并不健壮,但她战斗的本能还在。她站在原地,用心感知周围的情况。
  然后,她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往左前方砸过去。
  左前方的野兽受了惊,一双绿眼睛往后退了段距离。
  小树隔空与那双绿眼睛对视,她不强壮,但眼里是风沙血战。
  片刻后,那双绿眼睛悄悄消失了。小树继续推车回家,她用了很久,才到了半山腰的家中。
  院子有些破旧了。
  木头门早已褪没了颜色,门上挂了条木头,就当作是门锁了。她把木头拿下来,进了院子,黑漆漆的屋子里有了声响。
  “姐姐?”一个嫩嫩的小声音响起来。
  小树知道,这是她的弟弟妹妹了。
  弟弟小草,妹妹小花。
  一个小孩从屋子里跑出来。
  虽然条件艰苦,但奶奶把孩子养的干净。跑出来的小孩留着平头,穿的衣服满是补丁,但干干净净,不见脏污。
  小树回了她:“嗯。”
  她不知道怎么对小花说话,也不想去美化死亡这件事,只简单开了口:“奶奶死了。”
  小花愣在原地,她太小了,不明白什么是死。但她悄悄摸了摸奶奶的手,奶奶却没有和以往一样回握她。
  小花忽然明白,以后奶奶可能都不会拉住她的手说话了。
  她的眼泪扑簌簌落了下来。
  小花只有三四岁,开始学着大人说话,她记得奶奶总说日子太苦了,落完了泪,小花仰起头:“奶,不苦了。”然后她帮着姐姐,把推车推进了黑漆漆的屋里。
  外面冷,这是奶奶最后一夜了,不能凉着。
  屋里还有个孩子。
  “姐。”小男孩轻声唤。
  小树又嗯了一声:“睡吧。”
  她说:“明天,我们把奶奶葬了。”
  屋子里潮湿,但收拾得还算干净。小树脱了衣裳,觉得非常疲惫,她把小花小草揽在怀里,很快就睡着了。
  小花小草睡在姐姐的两边,两个孩子隔着姐姐对视着,明白了各自的想法。
  他们只有姐姐了。
  三个孩子,一个去世的老人,在屋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小树还睡着,她累了太久了。外面有了敲门声:“小树!小树开门啊,王大夫叫我们来的。”
  小树立刻惊醒,她穿上衣服,去开了门。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看到了屋里的几个孩子,有些心软。
  “才这么大一点……”有人轻声说。
  是啊,三个孩子而已,最大的也才六七岁。
  才那么大一点,命运的尘就砸了过来。
  几个年轻人说明了来意,是王大夫找了他们,说这里有个老人去世了,家里只有孩子,没法子入土。于是,他们过来帮忙。
  小树道了谢,从屋里推出奶奶,小花跑过来,想帮忙推车。
  小草可怜地坐在床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姐,”他轻声喊:“我也想去送奶奶……”
  但他只有一条腿。
  那几个年轻人把推车接过去。然后,小树把小草背起来,小花跟在她身边。小花有心脏病,脸色苍白,也走不快,小树便放慢了步子,不让她着急。
  三个孩子跟着这几个年轻人,往外面走。
  他们走到了不远处,这里埋着很多人。年轻人挖了坑,让三个孩子洒了第一把土,然后土一锹锹盖上。
  黑色的简陋棺木慢慢被掩埋。
  小花和小草呆愣愣看着奶奶的坟,虽然大概知道,以后不一样了,但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直面死亡。
  小树和这个老人没有多少相处的时间。她来时,她已经去世了。
  但她知道,这位老人,对三个孩子有恩。她扭头对弟弟妹妹说:“奶奶以后都不回来了,给奶奶磕头。”
  这句不回来了,让小花小草难过起来。
  他们哭出了声。
  小树带着两个孩子,端端正正,磕了三个头。
  之后,那些年轻人帮她,把两个孩子放在板车上。来时,板车是已逝去的生命,回时,是两个幼小的孩童。
  几个年轻人推着板车,跟他们回了家。
  小树知道,若是在自己的时代,旁人帮了忙,是要做饭款待一番的。可是,家中粮食不多,她给不了什么回馈。
  想了想,她跑去房里,拿了几个窝窝头,分给了那几个年轻人,算是谢意。
  那几个人接了窝窝头,心里一酸。
  三个孩子,怎么活啊……
  忽然,有个心善的,忍不住开了口:“不若,去我家吧。”
  “起码有口饭吃。”

当前:第2/2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