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山河》作者:桥尘》第434/473页


  “公子觉得乌族不会退兵,会强攻岩州城?在这种地势劣势这么大的情况下?”陈平秉持着不懂就问的原则。
  他不明白,为什么乌族会在劣势这么大的情况下,还要强攻岩州城。不仅陈平不明白,在座的所有主帅都不明白季凉为什么这么笃定。
  百晓看着季凉不说话。
  如果是他,他就绝对不会在劣势这么大的情况下强攻岩州城。但是他在北境与乌族交手那么多年,对乌族人的决心与勇气感受颇深,不用上城墙百晓也知道这次乌族攻势有多么强劲。
  季凉滚着轮椅,来到另外一面墙前,这整面墙上画的是东陵全境的地图。
  她从衣袖里拿出一根竹竿,这竹竿做得奇巧,大竹竿套小竹竿,可以直接拉成一根长竹竿。季凉把手上的竹竿拉长,坐得不高,所有将军都能看见地图全貌。
  她指着东陵北境一线说道:“石武将军在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就给我们发来了消息,乌族这次是有备而来,他们在东陵北境西线与中线都补下了重兵。现在已经探明北境线上,徘徊着六万乌族骑兵。所以即便是现在的北境东线被攻破,西线与中线的北境军也不能动。若是我们抽调北境西线中线军队前来支援,我们将会丢掉北境其余四州……”
  季凉耐心地讲解战局,尽量把所有的战线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来。
  她讲明现在北境军无法支援的原因以及冒险支援之后,敌方期待的战局变换后果,所有将军脸色为之一变。
  原来乌族这次南下的目的居然这么多。
  若是北境军支援,北境西线中线就会被强攻,然后城破与东线形成维和之势,这样东陵失去的就是北境六州。
  “西境军也不能动。”季凉手中的竹竿指向西境与西神佛国接壤的地方,“西神佛国虽然没有庞大的军队,可他们及擅奇门遁甲,手上有超强机械力,只要西境露出破绽,西境破城也是朝夕之间。开辟双线战场,东陵无法再出第二个主帅团队,如此东陵将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这么说来,能支持陵中战场的只有南境军了。”陈平若有所思。
  季凉收回竹棍塞回衣袖里:“最快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什么?半年……”陈平不明白季凉说的这句话的意思。
  季凉解释:“南境军最近在与南泽军队磨合,南泽军队里有不少还想要复辟南泽的将领。南境军与南泽军队磨合的时间大约还需要几个月。现在贸然调动南境军,就是在给南泽那些复辟者翻盘的机会。南方局势为稳定之前,南境军也无法从南方来到陵中地区支援。”
  这话一出,议事大厅里议论纷纷——
  “这么说来,北境、西境、南境军都不能调动了?”
  “只靠我们这里的六万新兵与乌族经验丰富的骑兵一较高下吗?”
  “有胜算吗?”
  “只是守了十日,就已经快筋疲力尽了,若是继续守下去……”
  “我们守城物资还有多少?”
  “消耗过半了吧?”
  百晓思考着季凉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不比季凉手上有着藏息阁的全部信息,他只能从兵部现有消息里面筛选军情。现在听季凉说起了东陵西境与南境的情况,才后知后觉,这次确实是乌族难得机会。
  若他们在这里撤兵,以后面对的,很可能就是整合之后的南境军。
  东陵南境驻军二十万,南泽收编军队有十万之多。
  北境军本来就有三十万之多,若是得到南境军支援,东陵北境防线佣兵五十万,就会更加牢固。这次乌族南下暴露了细作,等到他们撤兵,东陵兵部内大清洗很快就要开始。
  到时候别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到了许都五百里外,能不能够攻破北境大门,都让人怀疑。
  所以季凉才那么笃定乌族绝不会撤兵。
  许安归看向陈平:“给兵部的折子,送入许都了吗?”
  陈平回道:“八百里加急送回去了。”
  许安归点头,心中默默算着户部调动物资的所用的时间。若是新兵还学不会控制物资使用,守城之战,凶多吉少。
  “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加强前线的监控。殿下,”百晓转向许安归,道,“我们需要增加瞭望台上的瞭望兵人数。城外防御壁也要增加守备。乌族要么选择强攻,要么就会选择先夺城外防御壁。别无他法。”
  对此季凉没有异议,此时她更担心的是许都。
  *
  早朝时候,岩州城八百里加急战报送回许都朝堂之上。
  邹庆在朝堂上念了战报,众人听到乌族第一波攻势已经撤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些时日每天都有战报送回,乌族攻势势不可挡,那种压抑气息宛若夏季的天气,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压着堂上的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江狄侧一步,站出来,手上拿着一本奏折。
  邹庆立即下去把奏折呈到了东陵帝面前。
  江狄欠身道:“乌族第一波攻势已退,东陵将士多数都是轻伤,无人战死,岩州城储备军能在只入军一年的情况下击退乌族军队实数不易。”
  跟在江狄身后的兵部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这次岩州城储备军表现确实出乎意料。
  东陵帝心里清楚,那些新兵没有上过战场,训练时间过短,面对乌族这样的军队能有这种无人战死的战绩实数难得。
  “但……”江狄继续道,“因为新兵没有守过城,守城物资消耗较大……兵部诚请陛下批准兵部补充物资的折子。”
  东陵帝低头看着江狄递上来的折子,沉声道:“不过十日,守城物资损耗过半?这些物资若是放在北境军手里,最少也要用上两个月。”
  江狄颔首:“乌族连破北京两城气势大盛,岩州储备军普遍心存胆怯,再加上新去的主帅并没有帅兵打仗的经验,与新兵在一起磨合时间较短,难免有经验不足的地方。安王殿下觉得第一仗必须不计一切代价也要阻断乌族气势,所以在守城物资上,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即便是没有要求,这也用的太多了些。”站在一旁的许安泽忽然开口,“岩州储备军本就不是正规军,陵中向来也无战事,朝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凑齐守城物资给岩州运过去实属不易。现在南方进入夏季,暴雨连绵,河水暴涨,河堤需要加固不说,再从南方调集物资,河道是不能走了,官道泥泞难行,少不得又要增加军饷预算。”
  许安泽说这话的时候,看着的是户部尚书郭睿明。
  江狄转向许安泽:“太子殿下,新兵稚嫩,初次打守城战,难免惊慌失措……”
  “即便如此,仅仅十日,物资损耗过半,实属不该。”许安泽不等江狄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物资这事,你们兵部还是要跟户部商议。郭尚书,眼下这情况,你们户部怎么看?”
  郭睿明抬眸,侧出一步,道:“回禀陛下,太子殿下心系民生,所言非虚。从春日开始南方就阴雨连绵,进入夏季之后更是暴雨不断,河水暴涨。之前工部尚书在春朝的时候已经向陛下回禀了拨款修筑堤坝的事情,大殿之上陛下批准了工部的请求,这事想必都记在朝廷笔录之上,往前翻也查得到。现下,无论是南境军还是百姓都在加固河堤,道路泥泞,即便是能抽出物资,也没人押运的过去。”
  江狄一直待在许都处理兵部的大小事务,他比任何人都了解眼下兵部调兵的难处,许安归来信已经跟他说明为何不能调三境兵马前来支援,在物资调动上,他要江狄务必极力争取。
  江狄见户部犯难,立即单膝下跪,言辞诚恳:“陛下,眼下北境、西境、南境军各有难处,皆无法支援,陵中新兵,孤立无援,若物资再缺……恐怕,岩州城危已!”
  作者有话说:
  许安归带着季凉上了战场以后,其实就是几方博弈。
  他们在阵前跟乌族博弈。
  皇宫里是东陵帝、太子、许安桐、许景挚的四方博弈。


第297章 两难 ◇
  ◎要我布局,绝杀许安桐吗?◎
  东陵帝知道岩州城是许都最后一道天关, 若是岩州城破,许都也不保。无论这物资损耗多么严重,都要给岩州城凑到。
  “岩州城关乎东陵万万黎民, 且不论这物资损耗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再凑一批物资送到岩州去。北境局势焦灼, 西境太远, 眼下只有南境军的物资可以调遣。押运物资这事,必须找人去做。”东陵帝低沉的声音宛若一颗定心丸, 让江狄长出了一口气。
  可派谁去押运物资?
  南方水灾,无论是南境军还是收编的南泽军队,都在河堤上。
  一时间朝臣也没什么主意,这事眼看就要陷入僵局,代任刑部尚书的许安桐上前一步,道:“陛下, 臣记得, 安王去岩州城的时候, 从金吾卫与御林军里抽调了两千精锐,随他一起共赴沙场。眼下岩州城物资紧张, 南方水患,何不再参照安王的方法,再从金吾卫与御林军里抽掉一些人手去南境军营里押送物资?”
  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可也隐患颇多。
  眼下东陵才刚刚建国不过三十年的光景, 先帝许渊时期, 前朝礼坏乐崩,民不聊生, 许渊在边城为封疆大吏, 手握三十万大军, 见不得百姓继续这样食不果腹,卖儿卖女,便自立为王,以新政新国遍布恩德,天下民心归一。
  许渊本就是武将出身,戍守边关多年,为推翻前朝腐朽开始连年征战,平定八方,定都皇城在许都,改国号,东陵。
  随后东陵军队继续收复前朝失地,逼得他国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出土地。

当前:第434/4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