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作者:东仙轩辕》第16/859页


  “呵呵,对、对,刘总旗见识多,这屯田之事自然是好的,以刘总旗的能力,定然可以做得风生水起。”
  刘衍大笑,然后便拱手说道:“好了,王掌柜告辞。”
  “呵呵,刘总旗慢走。”
  刘衍等人赶着牛车,以及三头耕牛,返回大盘墩。
  出了王家庄之后,已经邻近黄昏,一名墩军赶着牛车,另外三名墩军则是在后面赶着三头耕牛。刘衍和苗绍、许铭晃晃悠悠的坐在牛车上,望着前方的夕阳,脸上露出了笑意:今天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这一次拿到的物资数量远没达到刘衍的心理预期,但是刘衍坐在牛车上,看着后面跟着的三头耕牛,以及牛车上的一些农具和豆油,心中也有了一些满足感,这也算是积攒了一些实力吧。
  “我这边的收获就是这些了,不知道陈勋那边能买回来多少物资,拭目以待吧。”
  刘衍心中想着,然后便笑着对众人说道:“大家加把劲,回去之后,今天晚上咱们加菜,大家好好吃一顿!”
  “好!甲长威武。”
  “大家快走啊,回去有肉吃了。”
  众人随即欢呼起来,一阵喧嚣热闹。牛车虽然慢,但是也一路不停,很快便来到了大盘墩门口。
  刘衍跳下牛车,看到那些军户正在各自忙碌着,或是继续搭建地窝子,或是清理各种杂物,或是帮着墩军瞭望。还有孩童在人群之中欢乐的追逐奔跑着,虽然众人还很穷,但却是欣欣向荣,刘衍见了也感到了久违的温馨。
  “也许这就是奋斗的理由,这边是黑暗世道的一丝光明吧!”
  想到这里,刘衍笑着招呼众人过来卸车,王越又是第一个跑了过来,忙前忙后的献着殷勤,指挥众人卸车、搬运。
  刘衍进入墩内看了一圈,却不见陈勋的踪影,于是叫来王越,问道:“陈小旗他们还没回来吗?”
  王越笑着说道:“甲长忘记了,灵山卫那边路途较远,光是去一趟就要一天时间呢。不过应该也快了,算算路程,今天应该能赶回来的。”
  刘衍点了点头,随后看到被牵进来的三头耕牛,于是对王越说道:“墩内的牛圈太小了,你明天带人将墩内的牛圈拆了,在外面找个地方重新建一个新牛圈。”
  王越拍着胸脯保证道:“甲长放心,明天一早我就带人去办,今晚我先将三头耕牛牵进来。”
  “好,记得晚上给耕牛加些草料。”
  就在这时,刘衍看到几名骑士正朝着这边赶来,到了近处一看,竟然是贾洪雨。
  刘衍看到在贾洪雨后面,还有急匆匆赶路的陈勋,竟然也先后脚赶回了大盘墩。
  不过刘衍此时也顾不上招呼陈勋,只是看向贾洪雨,暗道:“看样子是出事了!”


第十九章 黄山墩的乱兵
  只见贾洪雨快马来到近前,直接在战马上拿出一份命令递给刘衍:“黄山墩甲长率部作乱了,管队大人正在调集各处兵马,准备平乱。刘总旗立即集结人马,现在便向黄山墩集结。”
  刘衍闻言大吃一惊,黄山墩的事情竟然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发展到这般田地了!
  刘衍接过命令,当即喊来陈勋,命大盘墩所有墩军集结,并且从那些军户中抽调十八人,凑齐了三十人一同出发。
  贾洪雨眼见刘衍正在集结人马,便在战马上抱拳说道:“好了,我还要去别的烟墩传令,咱们黄山墩见!”
  刘衍送走了贾洪雨等人,然后便开始部署起来。
  “小旗官陈勋带两人留守墩内,其余所有人随我前往黄山墩,汇合管队官王大人!”
  王越闻言心中窃喜,当即领命带人去做准备了。苗绍和许铭则是一言不发的回去准备装备。只有陈勋则是欲言又止,心中很是担心。
  “甲长!”
  众人解散各自准备出发事宜的时候,陈勋跟着刘衍来到房间内,说道:“此番前去黄山墩平乱非同小可,不如让王越留守,让属下跟着甲长一起去吧。”
  刘衍一边将一件棉甲穿在身上,又将弓箭和箭囊系好,一边说道:“你的心意我明白,只不过这次前往黄山墩是个机会,我自有打算。”
  陈勋还要说什么,刘衍却已经将腰刀挂在腰间,一杆长枪已经擒在手中,说道:“你守好大盘墩就好,此番平乱回来,咱们大盘墩内外,也应该有些变化了!”
  说完,刘衍便大步出门而去,陈勋则是感到刘衍身上不一样的气度,与原来那种憨闷的性格已经截然不同。
  此时苗绍、许铭、王越已经集结了其余的十名墩军、十八名军户青壮,众人正在墩内空地列队。待到众人看到全副披挂的刘衍,全都愣在了当场,这还是众人印象里的甲长吗?这分明是一个久经战阵的悍卒!
  刘衍则是双眼扫过众人,只见苗绍和许铭都是穿着一件棉甲,不过与刘衍一样,都是类似坎肩的样式,根本不是那种全身棉甲,而且还都非常破旧。王越则是腰间一把腰刀,弓箭什么的却是没有的。
  至于剩下众人,则只有一身乞丐服一样的鸳鸯战袄,那些军户连鸳鸯战袄都没有,众人手中的兵器也是枪头都锈住的长枪。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出发吧。”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黄山墩外。
  此时大明在边地和沿海各地每隔数里便修建一墩,九边各地称为边墩,腹地和沿海各地就称为火路墩。整个灵山卫便有大盘墩、黄山墩这样的火路墩三、四十处。
  刘衍手握长枪站住脚步,只见黄山墩的整个墩身以夯土筑成,与大盘墩一样并未包砖,如果包了砖,就不再是火路墩,而是楼台了。在黄山墩的周边有马圈围墙,刘衍观察了一下,这围墙有一百多米长,而黄山墩外面还有一圈壕沟,看样子也有些深度。
  “走!”
  刘衍招呼一声,十几人便加快脚步向前,最终在黄山墩外的墩堑外停了下来,这道围墙有三米多高,面南的方向有一道大门,门上匾额写着“黄山墩”三个字。大门上面设有一个悬楼,用来控制着进出的吊桥。
  此时王家庄管队官王炆镇已经先一步到了这里,贾洪雨正在大声招呼一众人马列队,刘衍急忙带着苗绍、许铭和王越过去报到。
  “属下大盘墩甲长刘衍率部赶到,向管队大人复命!”
  王炆镇看了看刘衍,又看了看刘衍身后的苗绍、许铭、王越等人,不由微微皱眉,显然大盘墩众人的面貌让王炆镇有些失望了。
  “准备一下吧。”
  “得令!”
  刘衍带着众人在一旁准备,此时刘衍才有机会观察王炆镇带来的部下。
  只见王炆镇骑在一匹战马上,王炆镇是一个身材适中的汉子,大概三十五、六岁,一张略长的脸上长满了络腮胡子,显得很是粗狂。
  此时王炆镇的身上穿着一件铠甲,不过也是很破旧的,马鞍上放着弓箭和一把雁翎刀,那强弓便是刘衍在百户官厅见过的。
  此外王炆镇的周围还有四十几个兵丁,除了其中的十几个人之外,其余的兵丁也都是一副乞丐样子。
  “看来那十几个精兵便是王炆镇的家丁了。”
  刘衍随后又看向了黄山墩,此时墩台上有十几名墩军,正紧张的看着这边,又有二十几名墩军已经出了大门,就在吊桥外面戒备着,此时的场面很是紧张。
  “黄山墩的墩军竟然有这么多!”
  此时贾洪雨走了过来,低声对刘衍说道:“周边几个烟墩的口粮也少了一些,与黄山墩都是一个士绅负责发放的。那几个烟墩也跑过来不少墩军。”
  “墩内有多少乱军?”
  “至少四十人!”
  刘衍不禁皱起了眉头:“事情不好办。”
  就在这时,王炆镇策马向前走了走,然后大声吼道:“朝廷已经发下了口粮,连带之前的积欠也一并发下,我告诉你们再等几日而已,尔等急什么?现在闹成这个样子,我看你们如何收场!”
  话音刚落,只见吊桥外面的墩军中走出一人,刘衍看到那人的腰间挂着一块硬木腰牌,此人便是黄山墩的甲长。
  “管队大人别糊弄我们!朝廷发下的那些口粮只有四成而已,剩下的去了哪里?这点口粮发下,我一家老小都要饿死,我等为何不闹!”
  王炆镇见状也失去了耐心,灵山卫上下逐级克扣墩军、军户的口粮,这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了,只是每一处克扣的数额有多有少而已。
  至于黄山墩这里为何只有四成发下,估计是负责这边发放的王家庄士绅太贪了。
  “哼!回去之后看我如何整治这帮废物,一天天的净给我惹事!”
  王炆镇想归想,此时还是要武力镇压,毕竟闹饷之事绝不能姑息,否则治下这么多的火路墩、屯堡都有样学样,自己这个王家庄百户所的管队官还干不干了?
  “刘衍!”

当前:第16/85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