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小鹿乱撞》作者:岑姜》第2/138页


  宋清弥感觉眼前更暗了,敷衍地应了声:“是么?”
  “当然,有他加入,今年咱们学校CUBA的成绩不会差了。”郑时雨喜欢篮球运动,提起江野不免有些兴奋。
  兴奋过后,也有点不解,纳闷地挠了挠头:“就是不知道江野怎么选择咱们学校了。”
  宋清弥也不理解。
  -
  江野在篮球圈里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亚洲U18赛事里中国队主力一号位,旅美小将,NCAA(美国大学生职业篮球联赛)赛场上表现亮眼,在国内媒体眼里是不可多得的篮球天才,被誉为是20年代最有机会进入最高篮球殿堂的中国面孔。
  然而,今年他的前国手父亲赫然离世,他回国操持葬礼,紧接着就爆出准备归国发展的消息。
  消息一出,国内各球队各高校都向江野抛出橄榄枝。
  网传华清大学拿出了首都一套房加奖学金百万的筹码,还有高校承诺了很多商业资源。
  对比之下,平大的条件就很寒酸了:整修体育馆、购入运动康复设备,以及校长奖学金。
  平大的体育成绩还算不错,但篮球始终都是短板,这次“抢人”也就是凑凑热闹罢了。
  谁也没想到江野会选择平大。
  有媒体采访,询问江野是不是平大承诺了什么足够诱人的不公开条件才让他加盟,毕竟他是冲击冠军的水平,而平大想要CUBA赛场上拿到冠军,无疑猴子登珠峰——根本不可能。
  闻言,江野只是懒懒地抬眼看向镜头,眉毛一扬,颇有几分桀骜地说:“无所谓,我会是CUBA的山顶。”
  采访一放出来,有人讽刺江野高傲。
  但竞技体育就是要血性,狂傲、傲慢这些负面性格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运动员的加分项。
  于是平大学子更兴奋了,狂欢一般组织了欢迎仪式。
  -
  托江野的福,离宿舍近的体育馆翻修,大学生活动中心步行距离20分钟。
  宋清弥紫外线过敏裹得严实,早就热得头脑发昏,一进大活就开始摘口罩。
  郑时雨也热得不行,摘了眼镜擦汗。
  前面,突然传来一声讥诮的声音:“呦呵,一班金童玉女果然成双成对。”
  不抬头宋清弥都知道是谁,翻了个白眼:“谁像你呢,清高美人儿,总是单独行动。”
  这姑娘叫顾诗云,运动康复二班团支书,真·卷王类型,成绩专业TOP,平时爱好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在老师面前刷脸。
  宋清弥很佩服自律、有目标的人,但顾诗云好像对她特别不满意,总是暗里拿话怼她。
  “那可不是,”顾诗云对宋清弥的嘲讽不屑一顾,还拽词,“牛羊才会成群,狮虎只会独行。”
  一箭双雕。
  郑时雨被迫捱枪。
  他默默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一边开机一边说:“抓紧时间,今天下午两个小时搞不完,就要占用复习时间了。”
  顾诗云最在乎的就是成绩,闻此,哼了一声转身安排任务。
  卢鸣的研究是FMS测试对运动员体能改进。
  宋清弥给体育生分组,按照肩部动作、上踢步,直线弓步蹲以及深蹲等基础测试和“8”字运球上篮、禁区防守滑步测试以及一分钟中场往返急停跳投等篮球专项测试。
  他们三个每人负责十五人,争取高效率解决问题。
  宋清弥分到的是大三组,十来个又高又帅的学长围在一起看手机。
  见宋清弥过来,特别调皮地把手机递过来:“学妹,给你看好东西。”
  宋清弥:“?”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看什么好东西。
  “这不好吧?”她嘴上拒绝,又忍不住将脖子扯过去。
  ……果然是动作视频。
  画面里,江野微微压低重心拍球,目光如鹰隼般锋利。
  协防的队友还没跟上,他懒得等了,干脆在罚球线处起跳,挥起手臂,宛若会飞一般,轻松平移到篮下,瞬息之间,“铛”的一声,球进。
  完成一个堪称完美的战斧劈扣。
  空气瞬间安静,只有篮筐在微颤。
  他看了下积分板,满意地朝队友抬了下眉。
  一瞬间,乖戾嚣张,惊为天人。
  几个学长反复欣赏后依旧激动,拍着大腿问宋清弥:“帅吧,江野这一下子帅炸了吧?”
  宋清弥干巴巴笑了声:“就这?”
  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
  几个明显是江野的迷弟,纷纷给她卖安利:“学姐,这是战斧劈扣!”
  “这身体素质,这弹跳,这滞空。”
  “分明就是流川枫啊!”
  “平大流川枫!”
  几个学长好一通沉醉,然后抬眼瞅了瞅宋清弥,又瞅了瞅宋清弥身边的折叠伞:“学妹遮阳伞不就是流川枫吗?”
  “不应该啊,”几个学长一起摇头,“这有真人版流川枫,你咋能不喜欢。”
  真人版流川枫。
  几句话让宋清弥的脸热了起来,她抬手在脸颊处扇了扇,又拍了拍篮球架:“哎呀,别聊了,抓紧时间。”
  练体育的男生身体素质不是盖的,测试加记录的工作,宋清弥累到瘫痪。
  结束的时候,已经五点半,到了晚饭时间。
  宋清弥和郑时雨保持了一年的良好合作关系,知道他今晚有学生会述职,大方道:“你把数据发我,我一个人整理就行。”
  郑时雨朝她抱拳:“女菩萨,感谢。”
  “大恩不言谢,你请我喝杯奶茶就好。”
  “您老随便点。”
  俩人这氛围正好,就衬得顾诗云孤零零的。
  她脾气古怪没什么好朋友,而且今天也有社团换届要参加,估计挺想宋清弥帮忙整理数据的。
  但她不张嘴,宋清弥也不上赶着。
  三个人八百个心眼,各怀鬼胎但步调一致地走出体育馆。
  已是日暮,紫外线强度减弱,宋清弥摘了口罩和墨镜,在太阳帽下面露出一张清丽的脸。
  学则路上,人头攒动,有不少人一窝蜂地往那头凑过去。
  宋清弥看着好奇,随便拦住一个人问:“同学,那里在干吗呢?”

当前:第2/1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