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作者:孤独麦客》第139/2037页
“为何现在还不走?”
“王重荣、李克用数万大军正赶往长安,为免京师百姓生灵涂炭,惨遭劫掠,自然要将其劝退之后再走。”
这话有些道理,但程宗楚仍然怀疑,总担心这邵树德要废立君上,行那曹操故事。不过看他连皇帝身边的宫禁宿卫都没换,也没要朝官职务,此话似乎也有几分真心,且先看看吧。这年月,别的要求也不提了,能保住大唐社稷便成。
“程帅若不放心,可屯兵长安,看看某到底欲行何事。异日若河东兵来,亦可牵制一二。”见程宗楚若有所思,邵树德又说道。
“也好。”程宗楚盘算了下,定难军、邠宁军、泾原军三家合兵,此时也有五万多人了。王重荣应是没甚野心,只想保住河中基业,但那李克用却很难说。现在让定难军撤走,确实不太妥当,万一河东军劫掠长安了呢?
见程宗楚答应了下来,邵树德也笑了。程某人确实没有什么野心,更难得的是忠诚。须知大唐三百州,如今只有数十州还在日常缴纳贡赋,派丁入京值役。其余各州,要么转运路途断绝,要么变得跋扈,就逢年过节送点财货,略表敬意。
程宗楚身为泾原节度使,在京西北九镇之中,或许是唯一一个愿意响应朝廷号召的了。朱玫之前也算,但邵树德这阵子接触下来,觉得他的野心开始滋长,未必再忠于朝廷了。
甚至于,朱某人的忠心可能还不如淮南、江南诸州。那些州之所以不上供,不是因为跋扈,而是因为上供的道路断了。或者境内有反贼作乱,自顾不暇,比如正被秦宗权部属猛攻的荆南。人家离得那么远,关中讨黄巢时还派了五千兵过来,归属王铎指挥,这忠心确实不错了。
当然,邵大帅自认是京西北诸镇最大的忠臣。谁若想废立君上,颠覆朝纲,他第一个不答应,定然要兴师讨伐。
送走程宗楚后,邵树德又遣人去找了西门重遂,让朝廷给他再加点荣衔。忠臣嘛,就喜欢这些东西,让老程高兴高兴,日后面对河东大军时,立场也能更加坚定。
“大帅,裴通来了。”正想休息会,亲兵来报,马行总办裴通求见。
“让他进来吧。”邵树德说道。
裴通前阵子潜往京师,主要是为了与西门氏联络,顺便查访造船工匠。
“裴总办,造船工匠之事,查得如何了?”
“禀大帅,得西门氏相助,悉已查明。”裴通回道:“造船工匠,渭桥镇码头附近有一批,渭桥仓有一批,长安城外亦有一批,总计五百余户,义从军野利军使已遣人收拢。”
“好!”邵树德一拍案几,高兴道:“等长安城内匠户收拢得差不多了,便一起送往灵州。走邠宁镇,某已与朱帅谈好,让野利遇略派人护送。沿途所需花费,就从咸阳、醴泉二县派捐。”
造船工匠,对河套地区来说,可以说至关重要。从灵州到绥州,千多里地,若全靠陆路转运,成本太高了。但如果能利用起上下两千多里的黄河水运,那成本可以降低到十分之一的程度,长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简直不可计数。
战争潜力的重要一项,便是组织、运输物资的能力。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大量物资就会沉淀于各地,损耗于路途,派不上用场,兵员机动力也会受到限制。
水运,在这个年代,可不就是先进的运输方式么?不但对战争有帮助,就是平时的商贸往来,亦大受其利。
作为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方,灵夏商业要想活跃起来,第一步就是降低成本,主要包括治安成本、税收成本和交通成本。国朝的商税其实很低,就算有吃拿卡要的隐形成本,算起来仍然不高,商人的大部分成本,其实还是花在自募护卫、穿州过县上面。
定难六州,没有乱兵劫掠,通驿大道上的治安也还不错,除非你深入横山或草原,不然根本不需要招募大队弓马娴熟的护卫。而如果改走水运的话,只需在沿途几个城市附近装卸货物,其余时间都在河面上,土匪之流更是无法威胁,这治安成本当真省了太多。
运输成本更不必说了,简直断崖式下跌。等这批工匠再带了徒弟,造船技师规模整体扩大之后,民间水上运输业应该也会慢慢发展起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交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跌—百姓能买得起更多东西—商品需求量增大—工农业产能开始增大—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消费人群更多……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论放到什么时代都不算错。让灵夏百姓生活更好,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更强,当以此为目标而努力!
“大帅,另有一事禀报。”裴通继续说道:“广明中,黄邺、朱温二人率数万人攻河中,其中就有数千水师。而今过去数年,某与西门氏多加查访,只得千人,皆在渭河左近,粮饷无继。只遣人稍稍一说,他们便愿意跟着大帅前往灵州,算上家属,共五千人上下。”
“甚好!”邵树德一听更是大喜,道:“战船弄不走了,便把人弄走。此千户人,皆送往灵州,日后若组建水师,他们便是种子。”
其实,此时的战船,战斗力并不算强。比起一般的用作运输的船只,他们也就是船板厚一些,设计独特一些罢了,主要攻击手段,其实还是靠船上的水手搏杀,也就是俗称的跳帮战。但怎么说呢,到底是专业水师,操控船只、跳帮搏杀方面肯定比陆军强,可能还懂不少水文、天气知识,航行时的细节问题也更专业。
有他们做引路人,灵州水师能更快发挥战斗力。届时控扼大河,定难六州的形胜之势会更加稳固。
“船匠、水师尽快送走,越快越好。”邵树德起身说道:“这几日便动身,不等长安工匠了。走西面,义从军派五百人——不,派一千精兵沿途护送,一定要安全送达灵州,这都是宝贝,比田令孜从蜀中带回来的数百车珍宝还要宝贝!”
让你李克用不提前来!邵某便却之不恭了,先收拢一批人才。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李克用多半也不会在意这些船匠、水师。在他眼里,这一千五百户技师、水师,可能还不如一千五百匹马有价值呢。
这就是邵、李二人理念的不同了。
说邵大帅是银川可汗、关北可汗都是笑话罢了,草原蛮子,不到21世纪,都不会认识到水师的重要性,就算认识到了,也只给七个人的编制。
与武夫身份一样,邵大帅这个可汗的身份也是假的,他就是个有着21世纪眼光见识,同时被时代所深深同化的政客型军阀罢了。
“大帅,永乐令萧蘧(qú)来访。”刚让封隐将裴通送走,李仁辅又来禀报。
娘的,比打仗还累!天天见人,各种勾心斗角,暗箱操作。
“此何人耶?”邵树德问道。
“河中府永乐县令,宰相萧遘(gòu)之弟。”李仁辅答道。
“哦?”邵树德坐直了身子,这可有意思了。
萧遘是宰相,弟弟萧蘧在河中当县令,这并不奇怪。大家族嘛,多方下注,开枝散叶,只要有一支成功,便可延续家业。
天水赵氏、河中封氏、西河宋氏为何投注自己?还不是看好自己的未来。王重荣得封琅琊郡王,掌控一府四州三十七县,还有盐池之利,兰陵萧氏在他身上下注,很奇怪吗?
只是,他从河中府大老远跑过来,找自己做什么?
第019章 入长安(四)
定难军在长安的进奏院是中和四年新修的,位于平康坊。
这一片总共有12家进奏院,定难军、河中、河阳、泾原、朔方、浙西东(两家合用一个)、昭义、容州、同华(两州合用一个)等。并不算太密集,因为进奏院扎堆的地方在崇仁坊,共二十多家,其他如务本坊、崇义坊、胜业坊等地都只有个位数。
说白了,就是驻京办,还承担了银行职能。只不过如今战乱初平,进奏院基本只剩下了传递公文奏章以及打探消息的功能了。
邵大帅对进奏院的要求不高,也不打算修得多么高大上。有的镇、州还是租的宅子呢,不过定难军还是出钱千余缗,修了一座前后两进的宅子,派驻了十余人,与长安马行互相照应,收取情报。
萧蘧来到夏州进奏院时已经是下午了。
邵树德坐在一张大交椅上,狗头军师陈诚、笔杆子卢嗣业分坐左右,静静地看着这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萧蘧还是有几分文士飘逸的,不过当了两年县令,知道做实事的艰难后,脸上亦有了几分沉稳之色。总之,给人一种奇怪的混合感觉。
“萧县令乃河中能吏,此番来找某,可是为琅琊郡王做专使?”邵树德好整以暇地坐在那里,问道。
“正是为做那青鸟而来。”萧蘧笑了笑,说道:“拜见灵武郡王。”
邵树德此时已经恢复了郡王的身份,本来西门重遂还试探过他是否想封王,被他拒绝了,不想太招人眼红。
“王帅乃河中戎首,某是关北朔客,本应守望互助。”邵树德说道:“此番田令孜弄权,欲令王帅移镇,本帅已料理首尾,不知琅琊郡王还有何求?”
“王大帅欲亲手斩了田令孜。”萧蘧说道。
“这怕是不妥吧。”邵树德皱起了眉,道:“田令孜亦是有身份的,当死得体面一些。”
“那么退而求其次,王帅想亲眼见到田令孜死。”
“王帅欲进京?”
“邵帅,王帅有言,为示诚意,河中大军将屯于栎阳不动,王帅本人则带着亲兵入长安。”萧蘧说道:“务必见到田令孜伏诛。”
“若仅有此事,某答应了。”邵树德说道。
“还有一事……”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心道之前的都是毛毛雨,现在才开始谈正题了。
“河东李克用将兵四五万人,灵武郡王帐下亦有数万众,此皆勤王大军也。为免伤了和气,王帅愿在栎阳置酒,邀邵、李二位大帅赴宴。”萧蘧道。
“为何不邀朱、程二帅?”
“王帅只邀英雄。”萧蘧毫不客气地说道。
邵树德闻言低笑了两声,道:“此不妥。让李克用来,某自屯军霸上,会一会代北豪杰。”
“邵帅,其实何必呢?我家大帅是真心为朝廷着想。”萧蘧道:“李克用此番收了我家大帅诸般好处,田令孜既败,本应回师晋阳了,然其依然带兵入关中,显是有所求。我家大帅的意思,有事不妨说开了,免得兵戎相见,百姓遭殃。”
邵树德沉吟了一下。卢嗣业、陈诚二人对视一眼,亦在思考其中利弊。
王重荣此人无甚野心,没有扩张的欲望,他确实是有做和事佬的动机。前往栎阳相会,谁也不占便宜,各自带上一部分人马过去就行了。有事谈事,谈不拢各自回家整备兵马,准备开战。
当然就邵树德的本心,他不想现在就与李克用大打出手,想必李克用也不想这么做,双方都有一大摊子事要料理。自己要移民实边,要收复会州,要继续征讨河西党项,要将手伸到天德军、振武军那边;李克用要攻打昭义的河北三州,心里还念念不忘宣武朱温,大同、幽州、成德那边虽然打完了,但远远谈不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