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作者:孤独麦客》第78/2037页


  末了,又轻声道:“或引得朝廷猜忌?”
  “管不了那么多了,某见了这事就生气。”说罢,邵树德又看了看远处被严加看管着的巢军俘虏,道:“便宜这些贼子了。通通带回绥州,六年苦役,一天都不能少。让他们上河工,死伤多少某不管,以此赎罪。”
  绥州的治河工程,大多在夏季,冬季不是不行,但可供施工的时日短。
  夏季烈日当头,暴雨连绵,水势汹涌,本不应该开河,但实际情况如此,也没办法。高陵的这些巢众,起码屠了两三千百姓,血债累累。不狠狠折腾他们几年,邵树德心意难平。
  想想后世朱温、李克用连这等人都要,都收拢,格局不过如此。或许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但自己做不到。后世的有些理念,就如今这个时代,就他现在所处的权位来说,不想坚持,也无意坚持,甚至乐在其中。但有些东西,他不想放弃。否则,真与那些军阀无异了。
  

第045章 成绩与隐忧
  回到大营后,邵树德翻阅起了陈诚给他整理的有关富平八县的资料。
  看完后,只有一声长叹。
  八个县,农作物一年两熟,即便有战争需要抽调民壮的因素,全年仍产粮三百多万斛。当然这是估算的数字,但实际应与其相差不远,搞不好还要超出。与之相比,绥州五县,自己刚去的那年不过产粮二三十万斛罢了,差距何其之大也!
  看资料上陈诚落笔的语气,应该也是羡慕加嫉妒吧。
  关中平原,真乃帝王资也!京兆府二十余县,大概就百五十万人口,还有同华二州,唉,好生经营,抵得上两个河东。
  只不过,这里要养皇帝百官,要养二十万神策军,耗费巨大。邵树德曾经了解过,神策军军士的收入,是普通藩镇军士的好几倍,十将以上的中高级军官的收入,差距更是十几倍。即便去掉长安物价畸高的因素,军士们的生活仍然可称宽裕。
  皇帝,其实是对得起神策军军士的,神策军对不起皇帝。
  设想一下,如果关中平原不用养皇帝百官及神策军,按照普通藩镇体制编练军队,这应该是天下第一强镇了吧?
  算了,这不可能,不想这些,邵树德继续看资料。
  富平八县,在如今这种半军管体制下,一年起码可以提供将近两百万斛的军粮,还有大量柴草、瓜豆、布帛、铜钱。虽然北面行营不可能将这些钱粮全都拿走,但在武夫们的威压下,索取维持军队运转的部分并不成问题。
  这样的好地方,自己都不想走了啊。
  但随即又苦笑,自己不走,皇帝去哪?百官去哪?京兆府二十余县,外加同华二州七八县,向来是朝廷直接拿在手里的,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生生裂出去一块?
  朱温虽然被封为同华节度使,但必然坐不了多久,迟早得挪地方。按照后世的记忆,那就是去宣武了,和黄巢拼杀,朝廷其实挺黑的,根本没把他当自己人。
  邵树德恋恋不舍地将富平八县的资料放在一旁,转而看起了宋乐写给他的信。
  今年州中开田两千余顷,刚刚完成。但好弄的地已经弄完了,今年新得的田地中,起码一半是非自流渠灌溉,考虑到绥州春旱素来严重,没有足够的提水车的话,田地灌溉会很成问题。目前州中已经在拼命打制此类器具,然工匠数量严重不足,即便招了不少学徒,但还难堪大用,短时间内顶不上来。
  这又得在关中想办法了。
  关中百姓给自己建设绥州提供粮食、钱帛、工匠以及民户,还要供养自己的军队,自己再不保护好他们,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那真是猪狗不如了。
  “将李延龄找来。”邵树德朝魏博秋说道。
  “留后。”李延龄很快赶至,行礼道。
  “高陵、栎阳、泾阳三县,屡经战乱,你再募些百姓去绥州。今年富平八县收成还算不错,李详又报渭桥仓还有些粮食,便多募些人,以三千户为上限,与这批巢众俘虏一起,全带回绥州。”邵树德说道:“强全胜刚回来,让他休息休息,这次换李仁军去,带一千辅兵,押五万斛粮食及部分军士捎回家的赏赐,不要出岔子。”
  “末将遵命。”李延龄应道,随即,他又忍不住建议:“留后,其实可以多弄些人的。富平八县,百姓还有些余粮,咱们带兵去征,弄个三十万斛都没问题。如果不忍伤害百姓,去向大户派捐,也能弄个十多万斛,够养两三万人了。”
  “还是先不要了。等以后实在乏粮的时候,再去派捐,先让他们松泛一些吧。再者,也没那么多田地给他们种。宋别驾已告知某,要大修水库蓄水,明年开田不会超过两千五百顷。量力而行,先这样吧。”邵树德说道。
  今年的两千余顷土地,先拿出八百顷分给军士们。一人二十亩,一亩四百钱,可回收四万缗钱做军中赏赐,解决了不少困难,免得再去盘剥富平八县的百姓。至此,铁林军九千军士是人人有地了,虽然二十亩确实还有些不足。
  剩下的地里面,再划八百顷给军属农场。如此,便有一千四百顷,需七千巢众俘虏耕作。宋别驾也提到,今年秋收,军属农场得粮四万九千余斛,豆料若干,算是初步见了成效,这事可以继续操作下去。
  邵树德算了算,之前分批运回去的巢众共一万零六百人,据说开河死了几百,州兵镇暴又弄死几百,应该还有九千余人。到了明年开春,最早的一批应该会被编为民户了,他们暂时没有经济条件买地,那么可以继续租种军属农场的土地。
  这不算屯田兵,而是庄客佃户一类,一亩地可以定额收租,亦可分成收租。定额一亩便收百五十钱,分成就收三成五,看他们自己选了。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优先用“免费”的巢众更为划算。
  最后还剩约五百顷,可以出售给民户,一亩作价六百钱。但考虑到绥州百姓的经济状况,短时间内还是作为州中公地放租好了。等移民过去的关中百姓有能力以后,再慢慢出售给他们,到时候也可以适当调低一点价格。
  不用舍不得让这点利,即便一亩卖他们四百钱又如何?都是自己的税收来源,自然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邵树德甚至都考虑允许关中移民分期付款买田,尽快安身立命,免得他们挖空心思想跑回去。
  真想现在就回去看看啊!邵树德有些心潮澎湃。
  自己带兵在关中打生打死,一则是为了剿灭巢贼,保护一方百姓,二则也是为自家地盘倒腾点东西。出征以来也快两年了,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模样。
  绥州五县,今年全口径统计共播种4200顷(今年开的田未及利用),得粮四十余万斛,布帛、草料、豆子若干。比起当初二十多万斛的总产量,提升程度惊人。看来,只要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后世朱温在洛阳种田,最初不过百户,几乎和白地没什么两样,几年后户口暴增,成了一个稳定的钱粮基地。
  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将陈判官找来。”邵树德又喊道。
  “留后。”陈诚行礼道。
  邵树德将桌上写满了加减乘除的纸张收了起来,说道:“陈判官,某刚才想了很久。目前绥州的这点成绩,还是养不活军士,要想真正没有亏空,怕是还得几年时间。”
  “留后,昔年曹公屯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时间。”邵树德强调。
  他的意思很明确,巢贼这个样子,多半蹦跶不了多久,自己还有几年时间吗?这几年时间,自己的军队去哪里吃饭?这是个问题。
  “走之前,搜刮一番富平八县的百姓?”陈诚出了个主意。
  “可以征一点,但远远不够。”邵树德说道。
  其实他想过对外输出战争,但那事风险有点大,还得再仔细思量思量。目前夏绥四州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差不多也就刚好够养以前那九千衙军,还有一万多军队钱粮的缺口,怎么搞?即便灭了拓跋思恭,搜刮得来的钱粮能弥补缺口吗?他心里没底。
  朝廷多半要重新编练神策军,圣人还要修缮宫室,选官选太监选嫔妃选一堆东西,哪样不要花钱?已是不可能再转运钱粮到夏绥。即便有,也是杯水车薪!
  京西北八镇,日子难过了。
  

第046章 黄昏
  中和二年八月十二,鄜坊李孝昌大军东来,至高陵县与铁林军汇合。
  “邵帅,泾阳县的贼军降了,五千余众,都押过来了。”李孝昌做事确实很上道,没有私吞这些俘虏,这让邵树德对他刮目相看。
  这年头,军将们对扩充部伍几乎是饥不择食,什么人都要,什么人都敢收,也不管养不养得活。李孝昌大概是因为没地盘了,所以才这么克制吧。
  “李都统亦得大胜,可喜可贺。”邵树德满面笑容地祝贺道。
  “莫提此事,莫提此事!”李孝昌满脸尴尬,道:“如今谁不闻神皋驿之战,铁林军大破贼将孟楷,俘杀万余众。消息一传至泾阳,贼军便降了,鄜坊军竟未发一矢。这大胜,有名无实,邵帅莫要取笑某矣。”
  神皋驿之战的结果,目前确实在快速发酵之中,并且向整个关中扩散。这几天泾水、渭水下游,时不时有贼军尸体漂下来,可见那一日孟楷败得有多惨。
  都被追得投河了啊!
  邵树德的凶神之名,如今怕不是也遍传巢军各部。李唐宾、张言、朱温、李详、孟楷、柴存、黄文靖,栽在他手里的巢将委实也太多了一些。若不是铁林军只有九千人,且以步兵为主,如今收复长安之战立时就开打了,巢军定然人心惶惶。
  “胜就是胜。之前泾阳东郊之战,可不就是胜了么?斩贼首数百级。”
  “万余人攻上下犹疑的六千贼军,还只是小胜……”李孝昌苦笑:“若是铁林军,贼军当场就没了。”
  “李都统何必妄自菲薄。”邵树德笑道:“西门都监已知此事,定有赏。”
  “希望如此吧。某也不求多的,鄜坊四州,能让某有个落脚地就成,军士们亦能安心。”
  二人一个劝慰,一个心事重重,就在此时,有数十骑自从东面而来,远远便下马,然后步行至邵树德跟前,道:“降将李详见过邵大帅。”
  “李将军这次打得好!”邵树德快速审视了一下,然后便笑道:“以不满万之军,硬扛贼将黄邺两万精兵,死战不退,颇有古之名将风采。”
  李详亦仔细看了一眼邵树德,第一眼就觉得十分年轻,随后便暗叹一声:阴差阳错,自己跟着黄巢打生打死,到现在才混了个刺史之位,还不一定坐得稳当,而人家却已是四州之主,完全没法比。
  “邵大帅击孟楷这仗,末将听闻亦是无话可说。”李详叹道:“许是朝廷还不太清楚,但在黄巢军中,孟楷之名如雷贯耳。大帅败此贼,异日讨黄巢,怕是无人敢交手。”

当前:第78/20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