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拒做炮灰对照组(快穿)》作者:春光韶》第474/475页


  魏衡得知这消息,一宿没睡,坐在书房里发呆。
  林晚陪他。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曾得到过几分疼爱。”魏衡突然间开口:“只是那些疼爱,浅薄,虚幻,一吹即散。”
  “可是他死了,我还是觉得有点儿难过。”
  “心里好像,空了一点。”
  林晚抱住他:“那我来填满。”
  魏衡回身抱她:“晚晚,从今往后,我便只剩下你了。你不要离开我。”
  “你不负我,我自然不会离开你。”林晚永远清醒,连诺言都是有条件的。
  魏衡却觉得安心:“好,我不负你。”
  等魏衡平复下来,林晚问他:“眼下你意欲如何?”
  魏衡道:“我要即刻起兵,返回京城。”
  林晚勾唇:“时机刚刚好。”
  她话音落,武山激动的进来:“回禀公子,夫人,穆将军大败黎军,黎国新任君主派来使者想要议和。”
  一个月前,韩江和穆勋领着人饶过了前线,抵达黎国国都,联合黎国的大皇子,刺杀黎国皇帝成功。
  黎国大皇子乃是宫女所出,即使是长子也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黎国国君喜爱的是皇后所出的二皇子,二皇子文武双全,更是野心勃勃,根本就不将大皇子放在眼里,大皇子忍辱负重,暗中跟朝臣勾结,已经拥有了不小的势力,此次二皇子领军攻打大魏是他的机会。
  韩江暗中找到他合作,只要他提供机会,让他们刺杀黎国国君成功,那么大皇子就可以趁着二皇子领兵在外,抢先一步将皇宫控制,而后直接登基。
  至于二皇子和他手下的兵,大魏会配合他前后夹击。
  一个多月前,西北大败,西狄长驱直入,黎军也受了刺激,疯狂的进攻云城,是穆老将军亲上城墙指挥,与一众将士坚守七天七夜,这才将黎军的攻势打退,此一战,双方都有损失。
  后来黎国国君被刺杀而亡以及大皇子登基的消息传来,黎国领兵的二皇子又发了疯一般进攻云城,穆老将军早有准备,黎军想要趁机攻破云城的意图破灭,而且损失惨重。
  原本带了十五万大军出来,经过这小半年以及两次消耗,剩下十万左右。
  黎国二皇子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力都耗在这里,眼见西狄已经攻进了京城,拿走了好处,而他这边后院却着了火,眼前又拿不到好处,便有了退意。
  只这世界上从来都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样的。
  黎国和西狄联合趁着大魏国内情形不好,两线进攻,西狄求财,黎国则是想攻城略地。
  我不好的时候你想趁火打劫,眼看着捞不到好处了你就想退,一点儿代价都不需要付出,这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穆家军从来都不是好性子,魏衡和林晚更不是。
  更何况,西狄在京城这么一扫,皇室贵族大臣不知死伤多少,大魏即将迎来乱战。
  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将黎军彻底的打废了,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所以黎军想要彻底,穆家军乘胜追击。
  这穆家军士气高昂,黎军犹如丧家之犬,大半个月后,便将黎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来的时候十五万大军,回去的时候只剩下五六万。
  到了这份上,穆家便鸣鼓收兵了。
  不能将人赶尽杀绝了。
  那是给黎国新君消灭敌人,人家睡梦中都能笑醒,却绝对不会感激,一旦他掌控了大权,稳定了江山,第一件事就是趁他们病要他们命。
  所以二皇子得留着,手里的兵也要留一点,这样他才有资本回去跟新君斗上一斗。
  皇朝更迭,政权变异,那都是残酷而又耗费时间的。
  黎国内部自己打起来,就顾不上他们这边了,正好给他们机会重拾河山。
  穆家军打败黎国的事情林晚让人使劲儿的宣扬出去。
  现在大魏皇庭被屠,江山破碎,那些藩王肯定会蠢蠢欲动,这个时候穆家军打赢生长会给这个破碎的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一线希望。
  到时候穆老将军的名望会水涨船高,他再对外宣称支持魏衡,便无人能挡。
  事实也正如林晚所料,消息传扬出去,给这哀鸿遍野的大魏带来了新的希望。
  是啊,西北破了,京城破了,可他们还有穆老将军这样的战神。
  他们一定会站起来的。
  紧接着穆老将军公告天下,表达自己对西狄的痛恨,对先皇和诸臣不幸遭遇的沉痛哀悼,最后表明,先皇虽然已死,但血脉尚在。
  嫡皇长子自到西南,不仅率领西南老百姓开山垦田,为西南多添了几万亩良田,还让人从国外寻来了早熟稻种占城稻以及亩产五百的高产粮种珍珠米,此番黎国攻打西南,嫡皇长子更是与西南共抗敌军。
  嫡皇长子心怀天下,乃仁君之相,他将亲自率军护送皇长子回京登基,重整河山,为先帝复仇,一雪前耻。
  穆老将军此言一出,那些蠢蠢欲动的藩王当即摔了杯。
  好不容易先帝一脉死绝,他们有了机会,如今却冒出来个废太子,更有大败黎国的战神穆老将军作保,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他们若是再站出来,便是狼子野心!
  穆老将军这一出真是绝。
  但,说到底魏衡尚未千里之外的西南,尚未回到京城,只要他死在这路上,他们便仍有机会。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谁扛得住铁血雄师?
  穆老将军率十万大军护送魏衡和林晚回京,几乎是无人敢拦截,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大半个月后抵达京城,而后被残存的文武百官奉上帝位,号称嘉定帝。
  魏衡登基为帝后的第一道旨意,册封林晚为后,此后帝后临朝理事,并称二圣。
  魏衡和林晚此时登基,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大魏。
  西北大门洞开,残留的西狄游勇四处掳掠。
  今年冬偏又逢暴雪,东北大寒,冻死不计其数,流民盈野,匪盗横生,还有那些不甘认命的藩王,终究还是举起了反棋。
  便是聪慧如魏衡,也不免麻爪,好在林晚应对此等事早有经验。
  先是安抚百姓,安顿流民,再是收整残军,兵分两路,一路往西北方向去,驱逐敌寇,收复玉州。
  一路往南去,扫荡匪盗,平定天下,如是两年,大魏安定。
  再是轻徭薄赋,劝农桑。
  魏衡和林晚入住京城这一年,西南按照原定计划推广占城稻和珍珠米,六月,占城稻熟,亩产三百余斤,又种植二季,于十月熟,亩产不减。
  首次二季稻种植成功,消息传出,天下百姓向往。
  然而,更让人惊喜的却是珍珠米。
  珍珠米同样种植二季,而珍珠米的产量却高达六百余斤,乃是占城稻的两倍!
  消息传出,天下百姓热泪盈眶。
  有了此等神物,老百姓终能饱腹。
  西南地区所产珍珠米,合格者全部留种,除了留足西南地区的珍珠米种子之外,其余种子将发往东北以及西北两道,由东北地区种植春玉米,西北种植夏玉米,当年俱都丰产。
  而占城稻则是发往江南等水稻种植区,因为占城稻口感差,因而朝廷推广的时候并没有强行要求老百姓种植,但推荐老百姓早稻种植占城稻,晚稻则是种植大魏现有的粮种,并且鼓励老百姓自行收集优秀粮种。
  当年水稻亦丰产。
  第三年,更多的地区推行珍珠米和占城稻,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天下安定,大魏恢复元气。
  除此以外,林晚命人与京郊建水泥工坊,大练水泥,以水泥重修皇城以及京城,世人初见水泥神效。

当前:第474/4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