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土地里[1950]》作者:喜河山》第3/108页


  老板又气又急,那麻子居然敢骗他!
  平安也有些遗憾,摸了摸这个大机器,她的条件有限,只能做零件更换的修理,再大一点的修理就需要有专门的车间才行。
  平安没有修好机器,自然也就没有报酬。
  她很快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米店,走的时候,她在门口停了一下,她的目光放在门口的报纸上。
  “振兴机械厂开工,招收学徒,有经验者优先”
  另一边,胡寡妇终于走到了粮仓外面,身边是络绎不绝的交粮队伍。
  胡寡妇看着粮仓,又看了看院子里的年轻人们,心里生出了恐慌。
  她……一个没文化的寡妇,什么都做不好,别人看得上她吗?不会笑话她痴人说梦吗?
  “胡寡妇?你怎么过来了?你不是不用交粮吗?”旁边挑着两袋子谷子的乡亲问道。
  征粮规定里,胡寡妇这样的情况是免征粮食。
  胡寡妇心里涌上了一种羞耻感。
  是啊,她还没有交过粮。
  “我……”她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来做饭,总觉得说了,有些不自量力。
  “我来找人。”她说完,赶紧走了进去。
  交粮队伍很长,粮仓院子里,几个年轻人满脸都是笑,有的在称重量,有的在开收据,有的在给送粮的农民倒水倒茶,很是和气。
  粮仓这里的读书人和胡寡妇以前遇到的那些读书人不一样。
  “喝点茶,辛苦你们了。”
  他们总是用那种热情,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大家。
  胡寡妇对于读书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她面前的时候的那些地主家的少爷小姐上,她们从来不会正眼看人。
  而这里的人的这种亲和的声音,清澈明亮的眼神给了她勇气,她心想,就算是不想要她,应该也不会骂她。
  胡寡妇走了过去,她的心忐忑不安地跳着,说话的时候甚至都不敢抬头看对方。
  “我听说你们要找人做饭,您看我行不?”
  下一秒,对方有些高兴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行啊,怎么不行?你跟我来,我带你去厨房。”
  “我们这里还有点忙,厨房里还有一个小李,她会跟你说怎么弄。”
  胡寡妇走了进去。
  粮仓的厨房很大,因为吃饭的地方也在这里,摆着好几张大圆桌,桌子上堆放着几把油麦菜。
  一个年轻姑娘坐在灶台前,听到声音回过头来。
  对方大概二十岁左右,瘦瘦小小,但她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看到她进来,露出了笑容,起身走了过来,亲热地喊道:“您好,我叫李振花,你叫我小李就行。”
  她的声音温和又甜美,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热情。
  胡寡妇对上了姑娘清澈的大眼睛,她被对方眼里那种对长辈的尊敬烫了一下。
  胡寡妇立马低下头,不敢看她的眼睛,她有些窘迫,心说对方肯定还以为她也是文化人呢,她连忙说道:“我是镇上的胡寡妇,你叫我胡寡妇就行。大家都这样叫。”
  李振花立马说道:“那我叫你胡妈吧,你叫什么名字?我一会儿帮你登记名字。”
  “我叫唐丽娟。”胡寡妇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好多年都没有跟人说这个名字了。
  大家都习惯叫她胡寡妇,她也听习惯了。
  “那我还是叫你唐妈吧?”对方有些自来熟地说道:“我外婆也姓唐,说不一定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
  或许是她这种自来熟,胡寡妇对这个姑娘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之前的厨师父子去运输队帮忙运输粮食去县城了,这两天都是我在做饭,大家都要吃哭了。”
  “唐妈,我们中午要做十三个人的饭菜,米在这里,油盐在这里,这边是菜,这里有干面,我们早饭通常是吃面,还有面粉。”
  胡寡妇点了点头,用心地记下了她说的话。
  “唐妈,你们这边是不是还会做一种饼饼,我前段时间在一个老乡那里吃到了,特别好吃,但我感觉应该不是用面粉做的。”
  李振花那种轻松和她聊天的状态让她放松了下来,她很自然地开始洗锅准备蒸饭,嘴上也和这个姑娘有了话题:“你吃的那个饼饼是什么样子的?”
  李振花想了半天,憋出来了一句:“圆圆的,就是很好吃,里面好像还有红薯。”
  胡寡妇觉得她可爱极了,说道:“记不得也没事,我会做很多种,到时候给你们做。”
  “那太好了吧!”李振花立马欢呼了起来。
  年轻人身上那种暖洋洋的,散发着活力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厨房,于是厨房变得明亮又温暖。
  胡寡妇大概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开始洗菜做饭,她从六岁在地主家的厨房里做烧火丫头,后面大了一点,那就是什么都要做,自然也做过十几个人吃的大锅饭。
  尽管如此,胡寡妇心里还有点紧张,她不知道她们这些城里来的文化人,吃不吃得惯自己做的饭菜。
  这种紧张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粮仓工作人员都走了进来。
  “饿死了。”
  “今天中午吃什么?这么香!”
  她们和胡寡妇以往遇到的那些读书人不一样,他们有种孩子般的活力,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和她以前遇到的那些读书人不一样。
  “太香了!”
  “李振花啊,你在哪儿找的帮手?做饭这么香。”
  李振花介绍道:“这是唐妈,唐妈做饭厉害的很,那土豆丝切的,刷刷刷的,我一看,又细又长。”
  胡寡妇看着他们,赶紧给他们打饭打菜。
  “唐妈,我们自己来。”一群年轻人排着队,拿着碗筷。
  胡寡妇正要去收拾大铁锅,旁边的李振花把碗筷递给了胡寡妇:“唐妈,先吃饭。”
  “不了不了。”胡寡妇连连摆手,她是来做饭的,哪有上桌吃饭的道理:“这不合规矩,我一会儿吃点剩的就行。”
  李振花愣了一下,立马说道:“我们这里哪有这种规矩,大家都是同志,当然是一起吃饭,哪能吃剩的。”
  “对啊,唐妈快坐下吃饭吧。”
  胡寡妇手足无措地被按着坐了下来,李振花把打好的饭菜放在了她面前:“唐妈快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一会儿咱们还要做好多事。”
  胡寡妇坐在圆桌子上,身边是笑着说话的年轻人们,面前是一碗米饭,上面是她炒的菜,她知道是什么味道,可她依旧鼻子酸酸的。
  她以前也给地主家做饭,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那些人吃饭,也不可能跟着一起吃饭。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旁边李振花也已经开始埋头吃饭了,她刨饭刨得飞快,她一边吃,一边还跟其他人说话——
  “主任有没有说二号粮仓的半安全粮什么时候处理?我今天上午检查了,得快点处理,再不处理就要出问题了。”
  “主任跟镇长他们商量了,把小学操场腾出来,只要天一晴,我们过去晒粮。”
  胡寡妇抬起头,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着胡寡妇听不懂的那些事情,整个厨房里充满了年轻人们热情的讨论声。
  突然间,那种对读书人的恐惧退下去了,换成了一种对远出在外的孩子的怜爱。.
  是啊,他们都还是孩子呢。

当前:第3/1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