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作者:凌烟阁阁老》第648/648页


搞笑的是,最积极抢占农业出口市场的,是对于嘉谷在美投资视而不见的美方,果然是父慈子孝。
西方不亮东方亮,俄罗斯对于吸引嘉谷的投资却很有想法。
——随着嘉谷大豆新品种在俄远东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大豆成了俄远东对华出口的第一大宗商品,很是挤占了美国大豆不少份额,可以说是相当吸引仇恨了。
不过,尽管俄方加强对华合作的心思很明显,考虑到日后更加复杂的局势,齐政并未因其开出优惠政策而贸然加大投资,反而将目光投回国内。
此时的嘉谷,已经是一个单单直接或间接管理的土地就高达上亿亩,牵扯的就业人数过百万的庞然大物了。
尽管齐政不惜成本启用最先进的管理系统,但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业务繁杂、涉及地域广阔的庞然大物而言,已经很难做得到如臂使指了。
最关键是,时代悄悄变了。
——大,慢慢成了一种原罪。
于是,齐政花费不少精力,说服了嘉谷高层,开始对庞大到有些臃肿的嘉谷集团进行“瘦身”。
首先是厘清大大小小已经走上正轨的农业合作社的产权。嘉谷开始逐步退出合作社的具体经营,转而专注于提供农技、融资和社会层面的支持。
然后是开放一些优质但并非核心的业务。譬如开始产生回报的红豆杉项目,又譬如具有农场经济可持续性的粮食作物农场……嘉谷吸收了一批有能力有意愿的投资者,既回笼了可观的资金,又减轻了不少经营压力。
怎么说呢,这个过程有悲有喜,远远谈不上一团和气。但大势不就是这样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然,这不是直接的分割了事,嘉谷对于经营者的要求还是蛮多的。因为哪怕“分出去”了,这些单位多多少少还得依仗嘉谷的供应链生存,换言之,不说嘉谷一言决它们生死,起码嘉谷的底线它们不敢轻易逾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大一批年轻人冒了出来。
嘉谷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培养“新农民”——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现代农业技能,告诉他们如何研究土壤、植物、昆虫……乃至于气象。
嘉谷亲身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又有好产品,这对有志于做现代农业的年轻人来说有足够说服力了。
尤其接触过嘉谷体系的一些年轻人,时常有种微妙的认识——越是离土地越近的人,离医院就越远。
正常人不会想着有人在开挂,而是思考起如何安放自己与土地的距离。
现代人,尤其是整天生活在水泥盒子里的现代年轻人,离焦虑太近,离土地太远,或者说,离自然太远了。
很难量化人与自然的联系,但在嘉谷,大部分人都会有意识地接近土地,哪怕只是去田地踩踩泥土。
当嘉谷证明了,从事农业也可以有不错的回报,很多精神紧绷的年轻人选择了“逆城市化”,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大潮中。
嘉谷很鼓励和认可这些年轻人,除了直接的支持外,不太明显却至关重要的另一个动作是,持续不断的加大产业链的配套建设——这是现代农业转型必需却又是个体农户难以承担的工程。
一切的成果,都在2020年初体现得淋漓尽致。
,嘉谷体系的供应链全力运转,粮食、蔬菜、肉蛋奶甚至包括水果,有条不紊地顺着冷链和路网送入千家万户,有力协助国家保证了民众基本生存物资的供应。
这只是起点。
“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一出,嘉谷就成了国内最夺目的企业,甚至没有之一。
看看这家明星企业的明星项目:
——超级麻疯树和超级文冠果能源林已经铺满晋陕两省,最早一批已经进入盛果期,生物质收获量比原先预料还要高30%以上。与在国内发展起来的很多产业一样,当规模上来了,成本、技术往往会不断突破,能源林项目年产千万吨生物柴油的目标轻轻松松就达到了。两省仅凭这一项目就转型为新能源大省。
除此之外,嘉谷并合作伙伴还研究出了自主创新的“林油一体化”生产工艺及多联产路线,在不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的前提下依然能实现盈利,这个消息一度让石油公司股价都小幅下跌。
——另一个随着规模上来而大放光彩的是农业废弃物生物质产业。随着嘉谷系在投资运营、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沼渣与沼液有机肥推广应用方面培育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商业模式不断完善优化,生物天然气的成本已经比进口天然气略低,哪怕在国内用气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生物天然气依然差不多占到用气量的15%。
以沼渣、沼液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育秧基质、液态有机肥,也因成本降低到一般农户亦能承受的水平而被大力推广,这使得全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7年负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则逐年提高……这都是在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
——更别提知名度相当高的嘉谷沙漠绿洲。
两漠水库建成通水后,来自贝加尔湖的淡水通过地下暗河涌出,滋润着嘉谷沙漠绿洲,然后滚滚输入黄河。
经过数年的发展,凭借着相对平坦的地形和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阿拉鄯盟沙漠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品草种植中心之一。沙漠变草场,变绿洲的奇迹,在卫星拍照下一目了然。
当然,这不妨碍外媒的阴间滤镜。“破坏生态,无法持久”之类的说法已经说烂了,最有趣的是,一家主流外媒将嘉谷建设沙漠绿洲与某西北“风力发电厂”建设强行联系起来,指责嘉谷借着沙漠变绿洲来掩护“某些破坏世界和平的武器的建设”。
齐政看了都直呼真敢扯:我不是,我没有,我这真的是正经的风力发电厂……
好吧,扯远了。
总之,在“碳中和”的时代,嘉谷手上的筹码简直多到离谱,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嘉谷系已经成为我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
齐政:……
当时间推移到2021年,名满天下的嘉谷已经二十岁了。
在这个发生了变化的时代,在这个风向诡谲的舆论场,几乎所有的巨头都是毁誉参半,几经瘦身后依然是巨头一枚的嘉谷,又双叒叕成为了一个奇葩——谤它的话,不能说没有,但真的是少得可怜。
一个“祝嘉谷二十岁生日快乐”的热搜也许说明了原因:“在这个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时代,我一想到有嘉谷在守护、在保障我吃的食物,没别的,我就是感觉安心。”
……
(全文完!)


迟到一年半的致歉,以及新书公告
  如题,这是一个渣作者迟了一年半的道歉。
  当时因为一些变故,渣作者中断了更新,后面因为事多(好吧,这是懒癌发作的借口),总之,本书鸽了。
  及至渣作者真的静下心来想“重续前缘”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残忍事实:鸽了这么久,状态全无,与其续写,还不如开新书。
  渣作者当读者的时候吧,最讨厌烂尾或太监;然而,人终究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唉……
  说一下基本情况吧。我看了一下后台,本书竟然还有4万多收藏。虽然我知道绝大部分读者压根就是忘了还收藏有这一本书,但没在鸽了的第一时间删书,说明大家多多少少还有点期待,对吧。
  好吧,渣作者觉得这是自作多情了,因为自己回看了一下后发现——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屎啊!哪怕给自己点面子,也就是比狗屎稍好点。
  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毕竟是萌新作者的第一本书,而且渣作者也不是从事农业这一行的,当初纯粹是突然对农业题材来了兴趣,然后就开书了,事先资料准备都很少,这也导致了现在回头看,渣作者对于农业其实有很多错误认知的。
  而有这么多读者捧场,就只有一个解释了——写农业题材的作者太少了,而对于种田文(字面意义上的种田)的受众一直是存在的。
  所以,渣作者的小本本里,是计划再写一部纯·种田文的,不过得先好好补补农业知识再说(又来了,某渣又乱树flag了)。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真的很抱歉,本书就这样了。渣作者稍整理了一下原来的大纲作为终章,设为免费章,就厚着脸皮当作有头有尾了吧。
  ……
  最后,再厚着脸皮宣传一下新书《娱乐圈不该卷成这样的》。
  因为渣作者对近来国内外诡谲的舆论形势很感兴趣,也做了一些功课,所以想写一本娱乐文,写写舆论场那些事儿。
  架空背景,有系统,以下是简介,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收藏看看,十分感谢。
  《娱乐圈不该卷成这样的》简介:
  面对日趋比烂的娱乐圈,导演界颜值巅峰/娱乐圈卷王本卷/夺笋大师/佚名自传《并非针对谁,只是各位都是……》/王大导演摊手表示: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然而,当一场整顿风暴席卷整个娱乐圈后,唯王导一系风景独好。
  ——彼时彼刻,有一个恰逢最好时代和最宽容观众的华娱摆在我们面前,没人好好珍惜,雪崩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此时此刻,你们说是幸运,我说是救赎。
  ……
  在这个比烂的时代,做难而正确的事,越坚持就越顺利——或者说,越卷就越顺利!

当前:第648/64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