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作者:万山横》第77/127页
国庆节刚过完,冯小河就把农大的殷教授等人请来,张庆波又请了市里农业局的领导,到老厂区挂了几块牌子,分别是香菇栽培示范基地、新品种选育基地、七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七宝家庭农场。这一天香菇厂里里外外全是人,镇上领导都来陪同,上湾村的李书记脸上份外有光,也跟着忙进忙出。
全家人都过去帮忙,佳慧、姑姑姑爹和周梅林芬等人统一穿着白T恤,上面印着“七宝菌业”的LOGO,从事着接待任务。三位董事陪教授和领导们参观了老厂的设备和新装修的研发中心,又乘车到上湾基地,参观了那边的大棚。最后又到镇上吃饭。整场活动从筹备到结束,足忙了三四天。
当然过程中佳慧也少不了跟拍照片,过后她把董事们跟殷教授和市领导的合影洗出来,装进框子,挂在老厂区的会客室墙上。挂好后她端详着,预感到这面墙上的照片会越来越多。
第98章
到了十月份, 姑姑花棚里种的绿萝和薄荷,植株已经达到销售标准, 佳慧看过之后,整棚买下来,拍了些照片,准备这两天就上架。
同时上架的还有另外几家种植的白掌红掌。佳慧点清数量,根据植株成色谈好价格,便先付百分之三十的货款当定金,然后姑姑和燕子姐等人召集一些手脚麻利的妇女,组织了打包队。林芬和文佳专门过来,教他们如何给花卉绿植打包。样样都准备好了, 佳慧才把拍摄的照片一一上传到网店里。
商品上架后,她写了一条“盘点几款室内除甲醛绿植的优缺点”,在公主号上进行了推广。她的账号持续运营到现在, 粉丝已经接近九十万, 后台经常接到各种商家请求推广的私信。不过佳慧很谨慎,运营账号不容易, 她可不希望因为频繁的商推而流失关注者。这大半年来,除了推荐自己网店的产品,她的账号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创作之初的激情, 并没有被太多商业气息沾染。
文章一经发布,就给网店带来了巨大流量。四千盆绿萝和薄荷几乎一夜销完, 连不在文章推荐之列的白掌红掌等绿植,销量也被带动起来。为了尽快发货,打包队从十人增加到了二十人, 大家挨个花棚包装商品,文佳跟着打包队称重, 佳慧打单贴单,流水线作业。然后大家把包装好的绿植搬上货车,文佳一□□市区跑三趟,紧赶慢赶地,总算把订单及时发出去了。
一连好几天,村里人不是忙着卖自家的绿植,就是在帮别人打包卖货。之前姑姑看佳慧大包大揽,一出手就是一整棚,心里暗暗地担忧,生怕卖得不好砸在手里。到时候几千上万盆的植物吃不能吃,喝不能喝,放到家里都嫌占地方。如今她的棚子里顺利清空,她便大大地松一口气,天天带着打包队去别的花棚忙活。看着村里的花棚渐渐都空了,她又高兴又自豪,亦且暗自惭愧,觉得自己小看了佳慧。
村里人现在看到佳慧,就仿佛看到财神爷。尤其宋三婆,她棚里的白掌红掌也都卖出去了,先收了三成货款,没多久佳慧又把剩下七成货款都给了她。宋三婆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激动得手都抖了。回家把账清了清,不仅把花棚和买苗的钱赚回来了,还略有盈余。
宋三婆第二天便带着钱,挨家挨户去找当初帮自己搭棚的那几个人,要按工价给他们钱。人家哪里肯要她一个穷老太太的?双方推来攘去,见宋三婆铁了心要给,便按最低价格收了工钱。宋三婆还完了账,浑身轻松,特意搭车去镇上,买了一斤五花肉,回家精心切片,拌上米粉上灶蒸熟了,给姚师傅送去一碗,又给姑姑送去一碗。
姚师母接了她的肉,又给她装了一满碗自家才炸的肉丸。到了晚上,姑姑也送来自家的炖菜还情。宋三婆独自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盛了小半碗米饭,就着炖菜吃粉蒸肉和肉丸,又欣慰又辛酸,从来没想过,她靠自己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头一批花草卖出去后,石桥南村搭花棚的人家陡然增多,这其中就有宋三婆的二儿媳妇。她看人家都朝姚师傅那儿跑,有天下午便也提着半篮扁豆过去请教。姚师母对她印象不好,姚师傅倒还是跟对别人一样客气,教她如何搭花棚、怎么平场地等等,说了半天,末了又笑道:“你们家有现成的师傅,怎么也来问我?我这几天忙,不见得有空去你家。宋三婆种过一茬白掌了,你凡事多问问她,她倒还知道些。”
二儿媳妇回家后,左思右想,便从家里挑了两个南瓜,提过去给宋三婆蒸着吃。哪晓得刚走到屋外,就见小屋里头有人说话,原来大儿媳妇也给婆婆送米来了。两个儿媳在老人屋里见了面,本来如同前世的仇人,此时都知道了对方来意,心里虽鄙夷,脸上却仍保持着笑容,客客气气地搭了话,又跟老人说了几句,才一前一后地回了家。
石桥南村的老槐树下,已经有许久没人打麻将了。家里又是地又是花棚,隔三岔五还要去打包,花卉基地和香菇厂也时常要人干活儿,谁有空打麻将?每天去河对岸搬搬花盆上上肥,挣个几十百把块钱不香吗?手里有了活钱,孩子的零食也有了,家里的酱油醋也有了,花棚的植物卖出去,挣的钱还能给家里添个大件。
人人都忙着挣钱,剩下那两三个懒汉婆娘没了牌搭子,自然也打不起来了。对此张书记深表欣慰。之前他最烦的就是村里那些个麻将迷。一个个不仅不事生产,还屁事怪多。既然打了麻将,就有输赢。既有输赢,就必有争端。或是牌友反目,或是输了钱回家后,夫妻不和。争吵间难免有动手的,相互揪扯着告到他这个书记面前来,他能怎么办?只好各打五十大板,把双方劝一顿骂一顿。过后这些人没皮没脸,依旧玩到一处去,反倒都说书记不通人情。
如今村里也没人为输钱吵架了,张书记身心都畅快了不少。再加上村庄改造验收后,他在镇里多次被表扬,这次市里搞美丽乡村建设评比,石桥南村又轻轻松松评了个优良,不仅他这个村书记面上有光,明年市里还要奖励村里二十万改造资金,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从市里开会回来,路上他就迫不及待地打了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分别告诉了李老师和佳慧。佳慧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李老师则欣喜地说:“好!明年纳凉区可以建起来了!”
张书记又让两人晚上到家里吃饭,谁知两人都非常忙。李老师找他的学生化缘,给农家书屋捐了一批书,正在整理书目。佳慧则守着人打包贴单,别说吃饭,放个屁的时间都没有。张书记只好悻悻作罢,又叮嘱他们过两天务必抽出时间来,几个人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
网店的花卉绿植上架后,媛媛一人忙不过来,便把她的朋友小路介绍给佳慧,试用几天后,佳慧看小路说话做事很麻利,便也聘了她当店小二。因为有了佳慧这个大客户,文佳和林芬每天也忙得像两只陀螺。但是林芬越忙反倒越开心,时常脸上带着笑,不自觉地哼着歌。
不知不觉便到了十月底,花草销量稍微回落,但佳慧却如临大敌,因为每年一度的双十一又要来了。
跟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的热度提前几天就起来了,很显然到了当天会更火爆。佳慧和姚师傅清点了所有上架商品的数量,以免爆仓。姚师傅给她的那间办公室,现在也堆满了纸箱和泡沫。虽然花卉绿植不能提前打包,但佳慧仍然在十号就组织人手,把上架产品都包装了一部分。
当天晚上,所有人都在加班。媛媛小路守在电脑跟前,随时更新订单。佳慧打单贴单,林芬和文佳也连夜清点装货。第二天一早,文佳先拖了一车货去市里,姑姑和燕子姐带着打包组的二十多人,来到姚师傅的花卉基地,进行打包贴单的流水线作业。
为了及时发货,文佳开着自家的货车,林芬从香菇厂借来小货车,让她娘家弟弟帮忙开,两人一趟趟往城里拉货,又一趟趟从城里往回拉货。林芬又临时请了几个人,有的在快递代理点帮忙清点分拣,有的在镇上送快递。
一连十几天,佳慧那边的订单量渐渐回落,恢复了正常生产秩序,林芬那边却仍然忙得一塌糊涂。先是忙着发货送货,花了近一周时间,才把双十一的订单处理得差不多,该发货的发货,该投递的投递。然后紧接着,就迎来了一波退货热潮。
最忙的那几天,佳慧委托陈娜接孩子时,顺便帮忙接下七宝。苗苗放学后自己去培训班跳舞,结束培训后再回林芬店里。两个孩子在那里做完作业了,等姑爹或冯小河有了空再去接她们。
这期间,冯小河的香菇厂里,春栽棒子也进入了采摘期。不过,相比马上就要出菇的秋栽棒子,春栽的数量不值一提。这批春栽棒子主要是在老厂区,请来采摘的人有上湾村的,也有石桥村的。为了方便管理,冯小河在上湾村和石桥村分别找了个认真负责的人当小组长,除采摘工资外,每月也给点管理补助。
即使不给补助,两个人也很乐意当小组长。既然是管理者,那就意味着喊谁来干活儿由他来决定。香菇厂的活儿大家都愿意干,不吹风不淋雨的,修剪香菇时还可以坐着,手脚麻利的人干一天活,收入比在建筑工地上不会低。因此这两个小组长也成了村里的香饽饽,走进走出,村民们都得尊称一声“某组长”,比正儿八经的村民小组长还受人欢迎。
忙碌的十一月过去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佳慧给媛媛、小路、姑姑和燕子等人都发了奖金。把各项费用结清后,她一盘点,从十月以来,光是花卉绿植就挣了二十多万。再加上花肥厂的销量从三月以后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中,回头客也多,每个月给她带来的销售收入从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十一月份更是突破了六十万。
算算手里的钱,又够买一套房了。12月初佳慧便抽了个空,往汉城跑了一趟。汉城这一年的房价略有小涨,但大多数楼盘的房价仍然没有过万。之前买房时认识的那个小向跟她一直有联系,上个楼盘卖完了,小向又转去了另一个楼盘。佳慧过去看了看,连着跑了好几家楼盘,便在滨江一个楼盘里,用手头的钱又全款拿下了一套房。
第99章
从年初到十一月, 香菇厂建基地、改厂房、买设备、扩生产,一直处于不断投钱的状态。直到上湾基地开始采摘第一批冬菇, 才真正开始回血。
可喜的是,今年的第一批冬菇长势非常好,菇棒上密密的都是香菇,个头大小均匀,菌盖肉质肥厚。另外,今年首次试种的几棚羊肚菌也喜获成功,上湾村的村民们过来采摘时,顺便参观了羊肚菌棚,看着一朵朵菌子都啧啧称奇, 拉着冯小河和姑爹问个不停。
之后的采摘非常顺利。基地和老厂区的烘烤房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头批香菇中的花菇被挑选出来,和羊肚菌一起修剪后烘干,这东西卖鲜货不划算, 晒干后价格会更好。胡春平早就提前跟各地的朋友们联络好了, 一车车香菇和羊肚菌被运往山外。
这一年的时光似乎特别快,整个十一月就在忙碌中过去了, 之后佳慧的网店又迎来了双十二。虽然热度不高,但网店销量到底还是比平时略高一些。姑姑跟着忙前忙后,差点连种地都没时间。今年石桥南村很少有栽油菜的, 地里割完谷翻了地,全种了小麦。因为油菜要想收成好, 得一棵棵移栽,太耗人力了,村里人忙着打包摘香菇挣零花, 都没那个时间。
到了腊月初,姑姑终于抽空把圈里的年猪杀了。老祠堂改成了书屋, 杀猪的地方便搬到了新修的猪圈边。这里有现成的灶台,烧热水烫猪也很方便。几个杀猪匠足忙了七八天,才把村里的年猪都杀完了。
去年姑姑和佳慧一家一头猪,家里吃了好长时间的腊肉,因此今年佳慧便让姑姑只喂了一头,宰杀后依旧是一家一半。四五百斤的肥猪,切割后猪肉猪排和猪下水堆在几个盆子,要全部洗涮腌制好,光靠姑姑可不行。佳慧没时间,林芬和文佳的快递代理点也一刻都不能断人,姑爹也指望不上,没办法,姑姑便把奶奶和外婆接过来帮了几天忙。
老人们带着换洗衣服,住到了姑姑家新装修的标间里。共用一个房间,但各睡各的床。卫生间都修在室内,冬天起夜时份外方便。几个人把该灌的香肠灌了,该腌的腊肉腌了,该洗的猪下水洗了,姑姑还不肯放她们回家。孩子们放学后也都接过来。村里孩子多,七宝和苗苗每天放学后,早早写完作业,就跑得人影子都不见,或是到书屋那边打球,或是在小伙伴家做游戏,晚上吃饭时,才会一身臭汗地跑回来。
孩子们准备期末考试时,基地开始采摘第二茬香菇。与此同时,佳慧的网店也迎来了新一波的热度。谁家过年不买东西啊?衣服鞋子、零食水果,甚至大宗贵重物品比如电视机手机等,卖得都比以往多。佳慧的花花草草当然也不例外啊。
姚师傅的花棚里,为春节准备的一万多盆蝴蝶兰都抽出了花茎,上面缀着大大小小的花苞。再过半个月,便要全部开花,正好赶上春节,摆在屋里又漂亮又喜庆。还有一年栽的小金桔,植株虽然小小一棵,但却结出了密密的果实,金灿灿的看着就喜人。
佳慧清点完花棚的植株数量,还是跟以前一样,洽谈价格后整棚买进,然后上架推出。网店本就有很多回头客,加上她又在自己账号上推广了一波,销量更是火爆。姚师傅和姚师母天天守在基地里,和村民们一起加班加点地给花草打包,佳慧和媛媛负责贴单,文佳每天开着货车过来,直接在花卉基地装货往城区送。
一直到腊月二十几,生意才渐渐消停下来。村里的花棚早就空了,姚师傅的基地里也只剩下玫瑰花苗和绣球花苗。这些苗子都是今年新栽的,一年苗卖不出价钱来,根本就没上架。佳慧把账赶在年前都结得差不多了,大家拿到钱,都喜气洋洋的,这才有空赶着做年菜送年菜。
奶奶和外婆还住在姑姑家。把年猪处理好之后,老人们又让姑姑买了些牛肉和豆腐,熬制了好些香菇牛肉酱和腐豆腐,按照往常惯例,送给相好的亲戚朋友和乡邻。年前来家里送年菜的人也特别多,除了姚师傅媛媛陈娜等人,连张书记的老婆刘孃孃和李老师家也都给佳慧送了年菜。
今年连姑姑家都没再自己做肉丸肉糕了,光是收到的那些吃到年后都吃不完。佳慧把收到的年菜分门别类收进冰箱后,又忙着烘烤了很多蛋黄酥。眼看着香菇牛肉酱不够送,又和奶奶外婆赶着熬了一批。一份份年菜包装好后,被回送给了姚师傅、张书记和媛媛等人。
孩子们也放假了,依旧住在石桥南村。假期村里的孩子更多了,在外读书的都回了家,七宝和苗苗每天跟着大孩子小孩子玩,都有点乐不思蜀。文琳放寒假后也回来了,去基地那边看了看,摘了一天香菇后,冯小河就让她别去了。好容易放个假,也不能总让小妹来厂里干活。但文琳闲不住,她上午送苗苗去跳舞,下午就到书屋去,李老师在那边教孩子们写毛笔字,文琳过去帮忙照看,顺便也跟着练练字。
寒假里,七宝上午在家写作业,把几个数字描完,就跑到书屋那边找小伙伴们打乒乓球。村里的孩子都是野路子,没人正经学过球,大家排队轮流打。轮到七宝了,她个子刚有球桌那么高,手短腿短,两三个回合就得下来,把位置让给别的孩子。偏偏她人菜瘾大,越是打不赢,越不服气。
有次回家后,她气急败坏地给奶奶提了要求:“大太太,我要学乒乓球!华子和月宝他们都笑话我,我非打败他们不可!”
孩子有要求,家长自然要满足,奶奶赶紧给佳慧打了电话。于是佳慧又托陈娜打听哪里有学乒乓球的地方。陈娜这个本地通辗转问了几个人,联系上一位教练,是市乒乓球俱乐部的会员,据说年轻时还经常代表平安市外出打比赛的。同时陈娜还组了个团,鼓动自家的端端和刘子健一起参加培训班。
秦孃孃自然是欣然同意,“反正只要我健健不玩手机,学什么都好!”
于是自此后,上午文琳便送苗苗和七宝去镇上,一个学舞蹈,一个学球,到中午再去接回来。秦孃孃和陈娜到点也要接送孩子,经常和文琳碰面,相互也熟悉起来。秦孃孃看文琳长得好,人也和气,对孩子们又耐烦,不由越看越喜欢,便托陈娜跟佳慧说,想把文琳介绍给刘杰。
这一年十月,徐冰和刘杰经过大半年的撕扯争吵,终于正式离婚。为了京市那套房子,两人差点上法院。后来徐冰请教了律师,知道房子是刘文旺全款买的,算是婚前财产,就算打官司也争不过来,这才作罢。但这套房当初装修是小两口自己动的手,因此经过折算后,他们在京市的车和存款的一多半都给了徐冰。秦孃孃为此恨得要死,见人就唠叨,说徐冰恶毒。离婚时为了财产争来抢去的,但从来都没提过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刘杰接手了他爸的茶厂后,也曾就如何做电商的事情请教过佳慧和冯小河,然后自己摸索着把网店做起来了。起初生意非常惨淡,一个月也开张不了一单。茶叶这东西,懂行和不懂行的人都喜欢看名气、看地域,茏山镇的绿茶和云雾茶在本地小有名气,平安市的人过年过节或拜访外地朋友时,多半会买来当礼物赠送。但在外地人眼中却籍籍无名,拿到网上去推广,当然也就很不顺利。
不过刘杰并没有气馁,他天南地北的同学朋友很多,后来辗转联系上了一家专门从事食品开发的研究所,请他们开发出了一些绿茶食品,比如绿茶糕、绿茶芡实饼、绿茶饮料等。
刘家茶厂虽然面积不小,但每年产出的高级绿茶数量并不大。3月初采的毛尖是头一等的,这种茶本就不愁销。次一等的是四五月采的那种,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茶叶,这种本地买的人也多。往后采的这种散叶子的茶叶,品质一般,卖不出价,但是量大。刘杰现在生产的绿茶糕和绿茶饮料等,消耗的多是这种茶叶。经过深加工后,放到网上卖,倒比绿茶的销量更广,利润也更高。他又想办法做了些推广,现在茏山镇的绿茶糕在平安市的各大超市都上架了。
秦孃孃自是认为儿子千好万好,既然离了婚,也不能让他总打光棍,自然是要尽快娶妻生子的。她既然开了口,陈娜也不好拒绝,仔细想想,刘杰虽然离过婚,还有个儿子,但人家名校毕业,家里又是茏山镇数得上的殷实人家,条件很拿得出手,真拿到婚姻市场上也很抢手。她便给佳慧打电话说了这事。
佳慧一听,也很为难。姑姑姑爹的这个小女儿,虽不算娇生惯养,却也一直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她哥当年读不进去书,中专毕业就出去打工,姑姑姑爹为此生了多少气。后来琳琳能考上大学,姑爹一直都很欣慰自豪。刘杰条件再好,毕竟离过婚,姑姑想来也不会看上这样的人家。
然而两人若是能合得来,刘杰也算不错的结婚对象。至少女孩可以少奋斗很多年,保不准家里又愿意了呢?
晚上等冯小河回家,佳慧索性跟他说了。冯小河也很意外,先是本能地反对,说“我妹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嫁给一个二婚的?他跟他前妻有没有掰扯干净咱都不知道呢。”顿了顿又说:“算了,过两天我跟姑爹说说看,先探探他的口风。愿不愿意也由他们各人,我们说了不算。”
佳慧想了想,说:“你还是别探了,我得先问问琳琳。咱们在这儿为难来为难去,你妹已经有男朋友了都说不定。”